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MS心率减速力(DC)变化与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MS的100例10~16岁儿童青少年(MS组);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的100名儿童青少年为正常对照(NC)组。检测两组DC、血糖及血脂指标变化,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两组WC、BMI、FPG、2 hPG、HbA1c、HDL-C、LDL-C、TG、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S组治疗前后WC、BMI、FPG、2 hPG、HbA1c、HDL-C、LDL-C、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危亚组比较,中、高危亚组超重/肥胖、血糖、血脂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C与HDL-C呈正相关(r=0.494,P<0.05),与TG、FPG、WC、HbA1c呈负相关(r=-0.497、-0.496、-0.474、-0.501,P<0.05或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2 hPG、HbA1c、LDL-C、TG是儿童青少年MS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DC是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DC检测对儿童青少年MS的危险分层及心血管事件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以2018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特征和临床资料,分析纳入对象的TC、TG、LDL-C和HDL-C的平均水平,血脂异常总患病率及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的患病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项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95例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率为49.04%(586/1195),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49.86%和39.80%(χ2=3.649,P=0.056);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的比率分别为13.31%(159/1195)、15.40%(184/1195)、33.72%(403/1195)和9.21%(110/119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35岁)和肥胖是高TC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是高TG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糖尿病、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WHO HIV临床分期IV期、HIV RNA≥105 IU/ml是低HDL-C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HIV RNA载量≥105 IU/ml是高LDL-C的危险因素。结论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影响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以年龄大、超重、肥胖、糖尿病等为主的传统因素和以低CD4/CD8比值、WHO HIV临床分期晚、高HIV RNA载量等为主的HIV感染相关因素。建议在临床上对初治的HIV感染者常规筛查血脂,对具有其他代谢异常因素的WHO HIV临床分期晚期人群进行重点的筛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与糖尿病(DM)发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地区22个村进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基线调查,最终共纳入1 889例观察对象,搜集一般资料,对MS与DM发病风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DM发病率为10.80%。DM组与非DM组性别、吸烟率、饮酒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DM组与非DM组年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空腹血糖(FP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M组MS、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TG、FPG异常及低HDL-C的占比(分别为50.49%、56.86%、60.78%、32.84%、41.67%、69.61%)显著高于非DM组(34.18%、41.42%、46.71%、22.26%、17.69%、52.52%)(均P<0.05)。MS发生DM的风险均显著增加。DM发生的风险会随着MS组分聚集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单因素调整后结果显示,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TG、FPG异常及低HDL-C与DM发病的风险增加有关(P<0.05)。多因素调整后结果显示,MS各组分与DM发病一致。结论老年人MS发生DM的风险显著增加,MS组分数量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TG、FPG异常及低HDL-C也是DM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T2DM患者血糖等指标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3月对T2DM患者调查获取资料,按BMI、性别及病程分组分析。结果 (1)患者HbA1c(7.9±2.0)%,总体达标率42.5%;(2)BMI≥24 kg/m~2较BMI24 kg/m~2的患者TG、UA、SBP、DBP、WC、HC、WHR升高,HDL-C降低(P0.05),不同BMI患者HbA1c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BMI、TG、Cr、UA、DBP高于女性,HDL-C低于女性,女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男女HbA1c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程≥15年较病程15年的患者HbA1c达标率低,胰岛素使用及低血糖发生率高(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腰围与血糖、血压、血脂有相关性。结论 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合并肥胖者糖脂等代谢指标控制更差,病程长的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和评估老年及中青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小而致密LDL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113例老年和119例中青年T2DM患者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分组分层。检测指标主要有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并应用TG/HDL-C评估小而致密LDL(sdLDL)水平。结果老年T2DM患者的TC、TG、HDL-C及LDL-C明显低于中青年T2DM患者。分别有58.82%和33.63%的中青年和老年T2DM患者发生sdLDL水平的升高。当LDL-C<3.12 mmol/L或HbA1c≤7%时,中青年T2DM患者人群中发生sdLDL升高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老年T2DM患者人群(P<0.05);但这一差异在LDL-C≥3.12 mmol/L或HbA1c>7%时则不明显。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TC、TG、LDL-C及HDL-C水平普遍低于中青年T2DM患者。与老年T2DM患者相比,中青年T2DM患者更易发生sdLDL水平的升高,尤其是在LDL-C正常和血糖控制良好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体质量指数(BMⅠ)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根据BMI指数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的生化指标和T2DN患病率,并将各组与T2D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和超重组HbA1c、TC、TG、HDL-C及UM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DN患病率方面,肥胖组最高为40.48%,明显高于超重组20.79%和正常组10.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N患病率与肥胖组呈正相关性。结论肥胖与T2DN的发生呈正相关性,T2DM肥胖患者可作为T2DN的主要预防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达标情况,分析老年与青中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 264例T2DM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相关并发症检查结果。以HbA 1c7%为血糖达标标准进行血糖达标率分析。依据年龄分组,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分析。结果纳入的2 264例成人T2DM患者HbA1c达标率为42.4%。不同年龄组间(45岁、45~59岁、60~70岁、≥70岁)HbA1c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60岁)和青中年组(60岁)的T2DM患者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81.8%和66.6%;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37.8%和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中合并血脂异常、超重及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者较青中年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青中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2DM合并MS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 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540例,根据T2DM和MS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和MS 1~3亚组,检测各组SBP、DBP、FPG、2 hPG、HDL-C、LDL-C、TG、TC水平及baPWV. 结果 各组年龄、BMI、糖尿病病程、2 hPG、HbA1 c、HDL-C水平及吸烟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 1~3组baPWV较单纯T2DM组明显升高(P<0.05),且baPWV水平依次为:MS3组>MS2组>MS1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BP、FPG、TG、LDL-C与baPWV相关. 结论 MS患者baPWV升高,且随着MS组分增加呈上升趋势.MS可能会增加T2DM患者动脉僵硬程度及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baPWV检测有助于评估MS患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2DM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不同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对照(NC)者240名,T2DM组350例。收集两组病程、BMI、FPG及HbA_1c等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HbA_1c与心血管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FPG、TG、TC、LDL-C、24h平均脉压(PP)、左室重量(LVM)和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较NC组升高,左室舒张早期与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HDL-C较NC组降低(P0.05)。7.0%≤HbA_1c8.0%亚组FPG、24hPP、LVM、NT-proBNP、SBP、TC较6.0%≤HbA_1c7.0%亚组升高,E/A、LVEF降低(P0.05)。HbA_1c≥8.0%亚组FPG、24hPP、LVM、NT-proBNP、SBP、DBP、TC、TG、LDL-C较7.0%≤HbA_1c8.0%亚组升高,E/A、LVEF、HDL-C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24hPP、LVM及NTproBNP呈正相关,与E/A及LVEF呈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T2DM和HbA_1c控制差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2DM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和心自主神经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48例,采集临床资料,测定FPG、HbA1c及LDL-C等生化指标;进行定量感觉神经检查(以色列TSA-II定量感觉神经测定仪),结合临床症状评价糖尿病外周感觉神经病变;进行心血管反射试验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评价糖尿病心自主神经病变。结果外周感觉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28%,心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0%;无外周感觉神经病变的患者中心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6%,存在外周感觉神经病变的患者中心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21%;与对照组相比,外周感觉神经病变组和心自主神经病变组的病程较长,FPG、HbA1c及LDL-C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心自主神经病变可发生于无外周感觉神经病变的患者;病程、FPG、HbA1c及LDL-C可能为糖尿病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和心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Fractalkine(FKN)水平在T2DM患者不同BMI组中的变化及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T2DM患者139例,根据BMI分为体重正常组(50例)、超重组(44例)及肥胖组(45例),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测定相关生化指标水平。ELISA检测血清FKN水平。结果 (1)3组间F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FKN水平升高,而HDL-C水平降低(P均0.05)。肥胖组BP高于正常体重组,肥胖组血清FKN、ALT、TG水平高于超重组(P均0.01)。(2)血清FKN水平与BMI(r=0.57,P0.01)、WC(r=0.40,P0.01)、TG(r=0.21,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KN与BMI独立相关(β=0.32,P0.01,R2=0.40)。结论超重和肥胖是T2DM患者FKN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将94例T2DM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8%和>8%两组,观察其慢性并发症及空腹血糖(FPG)等变化,并与24名健康人作对照组,分析HbA1c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HbA1c≤8%组中大小血管并发症比例明显降低(P<0.01);FPG、TC、TG、LDL-C也明显降低(P<0.05);而2hPG、HDL-C明显增高(P<0.05);结论①HbA1c水平越高,血糖增高及脂代谢紊乱明显;②随着HbA1c增加,发生大、微血管并发症也增加;③DM患者的血糖及血脂异常三者呈平行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S对新诊断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及Framingham危险评分(FRV)的影响. 方法 选取既往无冠心病(CHD)病史的新诊断T2DM患者320例,分为单纯T2DM(T2 DM)组108例和合并MS(MS)组212例,将MS组进一步分为含3个组分(MS3)亚组143例和含4个组分(MS4)亚组69例.收集一般资料、吸烟史和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FPG、FIns、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HbA1c等,计算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FRV. 结果 MS组BMI、BP、TC、TG、LDL-C、hsC-RP、HOMA-IR和FRV高危及中危组比例高于T2DM组(P<0.05或P<0.01),MS4亚组BP、TC、TG、LDL-C、hsC-RP、HOMA-IR和FRV中危组比例高于MS3亚组(P<0.05或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T2DM组相比,MS组FRV高危及非低危组OR值分别为2.036、2.498,与MS3亚组相比,MS4亚组FRV高危及非低危组OR值分别为2.406、14.182. 结论 既往无CHD病史的新诊断T2DM合并MS患者的CVD危险因素水平更高,FRV非低危组比例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肃省玉门市2型糖尿病(T2DM)人群肥胖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门诊规律就诊的160例T2DM患者按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分组,观察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EAR)的变化。对T2DM患者的如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T2DM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是45.6%和18.8%,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是70%;DN患病率为26.3%,DN患者中肥胖的患病率6.9%,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25%。DM病程和WC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 DN发生和发展与中心性肥胖及DM的病程独立相关;重视患者的体脂分布特点,达到预防和减轻T2DM合并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2DM肥胖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T2DM肥胖患者120例(O-T2DM组)及T2DM非肥胖患者(T2DM组)39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O-T2DM组标准化焦虑评分为(41.0±14.0)分、焦虑状态者40.0%,高于T2DM组(37.3±12.4)分和30.2%(P=0.005,0.045).与T2DM组比较,O-T2DM组年龄[(54.3±12.5) vs(58.9±10.9)岁],饮食控制差,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高,血糖[FPG(8.8±3.0)vs(8.0±2.9)mmol/L、2 hPG(13.1±4.7)vs(11.6±4.6)mmol/L]、HbA1c[(8.2±1.8)%vs(7.6±1.7)%]、血压、TG均升高.T2DM肥胖患者标准化焦虑评分与年龄、DBP呈正相关(r=0.181、0.356,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及DBP升高是肥胖T2DM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肥胖患者年龄小,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血糖,BP、血脂、饮食控制差,焦虑状态更严重,FPG及DBP升高是T2DM肥胖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罹患血脂异常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21个省市150家医院门诊及住院老年(6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收集老年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描述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谱的特点以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2652例,其中男1396例,女1256例,年龄69(65,77)岁,糖尿病病程12(6,18)年,BMI 24.9(22.9,27.2)kg/m2,HbA1c 8.2%(7.1%,9.7%)。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TC≥6.2mmol/L,TG≥2.3mmol/L,HDL-C1mmol/L,LDL-C≥4.1 mmol/L)分析发现,血脂异常(1项及以上血脂指标升高)患病率49%(1300/2652),其中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L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8.2%(217/2652)、20.3%(539/2652)、31.1%(824/2652)和8.3%(219/2652)。血脂异常患者中,单纯型血脂异常者33.4%(887/2652),混合型血脂异常者15.6%(13/2652)。分层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性别、BMI、HbA1c的患者血脂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HbA1c、FPG、血尿酸(SUA)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其中以单纯性高TG及HDL-C降低为主。年龄、BMI,HbA1c、FPG、SUA水平是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腰围(WC)、BMI、腰臀比(WHR)、FPG、TG、TC、HDL-C、LDL-C、BP、病程等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T2DM患者(DM组)和非糖尿病患者(non-DM组)大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的表达水平。常规检测FPG、TG、TC、HDL-C、LDL-C、BP,计算BMI、WHR。结果与non-DM组相比,DM组大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并与WC、TG、FPG、WHR明显负相关,其中以WC的相关性最大;未发现与BMI、HDL-C、LDL-C、TC及BP相关。结论T2DM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显著降低;WC、TG、FPG、WHR、病程等临床指标可间接反映胰岛素抵抗程度,其中以WC的参考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18.
李雪侠  陈刚  王锋 《山东医药》2014,(45):28-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84例(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SBP、DBP)、血糖(FPG、2 h PG)、C反应蛋白(CRP)、血脂(TC、TG、HDL-C、LDL-C)、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IMT增厚、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增高( P均<0.05)。两组BMI、HbA1c、FPG、2 h PG、TC、HDL-C、LDL-C、LDL/H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TC及LDL/HDL是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年龄、HbA1c、TC和LDL/HDL是T2DM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T2 DM并发颈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糖化白蛋白(GA)及糖化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比值(GA/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的临床新指标,明确两者与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评估血糖控制状况。目的分析BMI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GA、GA/HbA1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70例,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BMI≥25 kg/m2,n=72)和非超重肥胖组(BMI25 kg/m2,n=98)。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验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数(IR)、清蛋白、血红蛋白、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血糖(FBG)、2 h血糖(2 h BG)、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GA/HbA1c;BMI与T2DM患者GA、GA/HbA1c的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TC、TG、LDL-C、CRP、清蛋白、血红蛋白、TSH、FB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患者HDL-C、2 h BG、GA、GA/HbA1c低于非超重肥胖组,SUA和IR高于非超重肥胖组(P0.0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A与T2DM患者FBG、2 h BG、HbA1c呈正相关,与BMI、SUA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A与T2DM患者BMI(β=-0.301)、HbA1c(β=2.881)独立相关(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A/HbA1c与T2DM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与BMI、TG、SUA、IR、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A/HbA1c与T2DM患者年龄(β=0.100)、BMI(β=-0.036)独立相关(P0.05)。结论 BMI与T2DM患者GA、GA/HbA1c呈负相关,因此采用GA、GA/HbA1c评估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应考虑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诊断老年发病T2DM与中年发病T2DM病人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 选择新诊断T2DM病人1555例,根据T2DM发病年龄分为新诊断老年发病病人(972例)和新诊断中年发病病人(583例)2组。测定所有病人HbA1c、FPG、餐后2 h血浆葡萄糖(PPG)、血清肌酐(SCr)、TG、TC、LDL-C、HDL-C、尿白蛋白/肌酐(ACR)及踝肱比(AB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新诊断老年发病T2DM组的HbA1c、FPG及PPG水平显著低于新诊断中年发病T2DM组(均P<0.01),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新诊断中年发病T2DM组(45.68%比33.79%,P<0.01)。(2)与新诊断中年发病T2DM组相比,新诊断老年发病T2DM组的高血压患病率、SBP水平显著升高,而TG、T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TG、TC达标率显著升高(P<0.01)。(3)新诊断老年发病T2DM组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周围血管病变)及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比例显著高于新诊断中年发病T2DM组(P<0.01)。结论 和新诊断中年发病T2DM病人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