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寻找上海市全科医生培养中的症结,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制度的落实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对上海市3个区的1 300名基层医务人员和2所大学中的400名医学生就全科医生培养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就业意向、全科医生现状满意度调查以及对家庭医生制度的执行反馈等.结果 通过基本情况分析,上海市现职基层医务人员学历层次、职称情况等距离国际通用标准和国家文件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医学生对全科医生职业认同度较低,就业仍主要倾向专科医生(78.6%),仅4.6%的医学生将全科医生作为首选职业.基层医务人员对社会环境、个人发展等满意度偏低,在综合满意度调查中,15.2%的人明确选择了不满意.结论 上海市全科医生培养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加大舆论宣传的引导力度,加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力度,加大全科医学教育系统化力度,是有利于全科医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北医学教育》2020,(1):119-123
目的以家庭医生为主体了解温江区家庭医生团队的建设情况,家庭医生的工作自我评价和所持态度,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个人感知,所获社区或政府机构支持,从而了解温江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现状,分析该区家庭医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果调查显示温江区有65个家庭医生团队,23.81%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居民数量为3 000人以上,69.84%的家庭医生表示目前承担的工作量有点大,87.3%的家庭医生表示报酬偏低,19.05%的家庭医生对工作表示满意,存在着家庭医生数量匮乏和工作量大,社区居民认可度不高,激励和补偿机制不完善,缺乏成熟的考核机制,家庭医生满意度低等问题;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地位、信息平台、政策倾斜是影响家庭医生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合理划分团队工作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居民认可度;提高家庭医生待遇;制定一套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家庭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双因素理论,分析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实施可持续的签约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泰安市748名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回归模型分析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保健因素方面,收入水平与工作量对等状况一般(β=-0.129)及不对等(β=-0.159)的家庭医生对工作满意度低,激励因素方面,与周围邻居/朋友相比自感社会地位差不多(β=0.110)和自感社会地位高(β=0.136)、认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可度高的家庭医生的工作满意度高(β=-0.109),没有行政职务的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较低(β=-0.09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扩大全科医生人才队伍,注重职业培训,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政府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声望与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上海市普陀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现状。方法于2019年11—12月面向普陀区家庭医生开展问卷调查,将完成问卷符合要求的164名家庭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参加过规范化培训分为规培组(103人)和非规培组(61人),比较两组家庭医生的一般情况、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分析影响工作满意及导致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结果家庭医生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116.6±15.2)分,处于一般水平。规培组家庭医生工作满意的比例高于非规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9/103)比3.3%(2/61),χ2=9.759,P=0.007]。年龄(r=-0.161,P=0.039)、工作年限(r=-0.204,P=0.009)和职称(r=-0.217,P=0.005)是影响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满意程度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情绪耗竭(r=-0.202,P=0.010)、个人成就感(r=-0.158,P=0.043)、去人格化(r=-0.193,P=0.013)呈负相关。结论上海市普陀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不高、存在职业倦怠,建议建立合理工作制度、优化流程、提高待遇,加强家庭医生心理建设。  相似文献   

5.
唐慧芸  宋道平  张韬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3):2863-2866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及未来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变化情况,为家庭医生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4年参与调查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全科医生,于2017年12月,采用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问卷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和顾湲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信心指数调查内容自行设计,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对家庭医生工作的关注度、家庭医生执业的6大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执业状况的变化、从事家庭医生工作应该具备的能力和需求、医改相关政策对家庭医生执业的影响、医联体、家庭医生团队的组成及家庭医生提高个人品牌影响力的途径等社会热点。结果 共发放问卷309份,回收有效问卷30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5%。307例全科医生中,经常关注家庭医生工作181例(58.96%),有时关注124例(40.39%),从未关注2例(0.65%)。关于家庭医生执业的6大影响因素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工资福利待遇(80例,26.06%)、个人价值实现(76例,24.76%)、执业环境(57例,18.57%)、社会尊重(51例,16.61%)、职业晋升空间(25例,8.14%)、工作与生活平衡(18例,5.86%)。307例全科医生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为0~100分,平均(45.1±21.7)分,高于2014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平均分(24.6±22.8)分(t=-1.779,P<0.05);低于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平均分(66.0±20.8)分(t=-2.065,P<0.05)。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平均分为(48.2±23.1)分,高于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t配对=-4.515,P<0.05)。不同单位所在地区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位在郊区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均高于单位在城镇地区和城郊结合地区(P<0.05)。职称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及以上者,单位在城镇地区、城郊结合地区、郊区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年限3~<10年、10~20年、>20年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与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的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较2014年升高,可能与目前的收入水平、执业环境、个人价值实现、晋升空间有关;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层社区全科医生注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基层社区全科医生注册情况,分析影响社区医生全科注册的影响因素,促进社区医生全科注册。方法:通过对3省15个社区医生的现场调查收集全科注册的相关信息,综合运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al回归,分析全科注册的影响因素。结果:基层社区医生取得全科资质的比例较高,但具有全科资质的社区医生实际注册全科的比例较低。随着基层医生的年龄越大,完成全科注册的概率越高。结论:全科注册比例低加剧当前全科医生紧缺,全科注册比例低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政策因素,年龄是影响社区医生自身全科注册意愿的重要因素。建议进一步完善注册政策,提高全科医生待遇、社会地位,提高全科医师注册比例。  相似文献   

7.
骆达  杨文秀  韩超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2701-2704
目的 了解天津市全科医生的执业满意度状况,并探讨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提出改善全科医生执业满意度的建议。方法 以天津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岗位工作的所有医生为总体,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0名全科医生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4月17-27日,采用“全科医务人员执业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对人员晋升、培训、工作压力、收入水平、社会认可的满意度,总的执业满意度。结果 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有效回收率为93.2%。373名全科医生中,对人员晋升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为92人(占24.7%)、150人(占40.2%)、131人(占35.1%);对培训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为148人(占39.7%)、96人(占25.7%)、129人(占34.6%);对工作压力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为5人(占1.4%)、12人(占3.2%)、356人(占95.4%);对收入水平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为104人(占27.9%)、64人(占17.1%)、205人(占55.0%);对社会认可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为200人(占53.6%)、127人(占34.0%)、46人(占12.4%)。对总体执业表示满意、不满意的分别为97人(占26.0%)、276人(占7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科医生的年龄及对晋升、工作压力、收入水平、社会认可的满意度对总体执业满意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津市全科医生的执业满意度不高,影响执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科医生的年龄及对晋升、工作压力、收入水平、社会认可的满意度。应通过开展全科医生结构性调整,建立专业化职称评定体系,完善全科培训管理体系,合理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以及强化全科医生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可度,提高全科医生的执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背景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服务能力、激励机制及队伍稳定性对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胜任度及满意度。方法 于2016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抽取城区、城郊、郊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包括中医全科医生)440例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工作胜任度及满意度。结果 440份问卷均有效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95.2%(419/440)全科医生表示完全/基本能够顺利进行社区首诊,81.0%(350/432)全科医生表示知识和能力完全/基本能够胜任工作,70.2%(302/430)全科医生表示工作压力很大/比较大。不同区域全科医生对工作压力、医疗联合体是否有利于家庭医生制度推行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能否处理基本医疗中的技术难题、能否处理慢性病管理中的技术难题、工作压力、工作能力能否得到发挥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对工作价值、工作收入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工作环境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工作支持系统中社区(居委)配合、团队支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协同诊疗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结论 浦东新区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胜任度较高,利于引导居民社区首诊、慢性病防治及健康管理,但仍需提高其对自身工作价值和工作收入的满意度,同时关注区域间差异,促进家庭医生制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焦洁  王宏保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9):1144-1150
背景 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全科医生扮演的角色有临床医生、教育者、沟通者、守门人、管理者、组织协调者。我国的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关于全科医生的研究不多。目的 对上海市嘉定区的全科医生开展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和工作投入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住高质量人才提供帮助,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7月,以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全科医生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教育背景、是否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称、从事全科年限〕。采用明尼苏达职业满意度短式量表(外部满意度分量表、内部满意度分量表)调查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问卷(PCQ)(自我效能、乐观、坚韧、希望)评价心理资本,工作投入评价使用工作投入量表(UWES)(活力、奉献、专注),分析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几个维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9%。全科医生明尼苏达职业满意度短式量表总分为(71.54±12.60)分;心理资本问卷总分为(106.63±18.05)分,平均分为(4.44±0.75)分(满分6分);工作投入量表总分为(61.37±11.94)分,平均分为(3.61±0.70)分(满分5分)。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与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满意度和心理资本均对活力、奉献、专注有影响(P<0.05)。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全科医生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与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各维度有相关性,且内部满意度和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各维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鲍勇  梁颖  张安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535-1537
目的了解上海市家庭医生培训需求的内容。方法本课题对上海市3个地区社区医生进行了调查,采用现场调查方法。结果本次调查表明,上海市家庭医生培训主要需求为以下3个方面。1家庭医生培养理论需求调查表明:家庭医生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健康理论知识需求很高。2家庭医生培养技能需求调查表明:家庭医生检验技术、心电图操作技术、B超操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家庭健康管理技术以及急救技术也有高的要求,要引起培训部门的注意。3家庭医生培养相关理论和技能需求表明:家庭医生法律理论和技能需求、家庭医生沟通理论和技能需求、家庭医生社交礼仪理论和技能、家庭医生信息网络理论和技能以及家庭医生英语理论和技能也有高的要求,也提示有关部门的注意。结论 1完善临床医学基础教育。2加强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3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4强化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对于无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的疾病,通过预约转诊通道将签约居民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实施分级诊疗政策的基础。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预约转诊服务开展情况,为其进一步改善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看2019年1-6月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家庭医生预约转诊信息平台,收集120例预约转诊患者基本资料和预约转诊信息平台的使用情况(预约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已签订家庭医生并在研究时间段内有过上级医院就诊记录但未预约转诊的患者120例(未预约组)。对预约组和未预约组的患者开展基于分级诊疗与家庭医生服务的电话问卷调查,分析预约转诊服务对相关业务开展的影响。结果 预约组平均年龄(65.4±8.7)岁,以老年人居多,人均预约转诊(1.5±1.0)次,平均预约周期(13.2±11.4)d;预约人次数最多的医院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占70.1%(124/177),预约人次数最多的科室为消化科,占22.0%(39/177)。通过电话调查得知,两组研究对象在家庭医生姓名知晓率、家庭医生签约内容知晓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区域综合医院服务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预约转诊服务政策的实施,方便了签约居民获得上级医院号源,提高了签约居民对相关医疗服务的知晓率、满意度,有利于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应加强预约转诊平台的宣传力度,增加使用频次,医联体合作单位应加强对家庭医生服务的保障力度,提高预约频次较高科室的专家号源开放数量,避免患者过长的等待时间,进一步突出通过家庭医生预约上级医院专家号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刘德奇  史庭璋  伍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06-1808
目的测评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居民满意度,探索家庭医生责任制的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试行家庭医生责任制的62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的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32.26%,其中医患沟通满意度为66.13%,医学技术服务满意度为61.29%,服务组织满意度为33.87%。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家庭医生责任制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可及的医疗服务,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但是如何提升家庭医生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业务水平,如何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使之能更合理、更充分的应用是家庭医生责任制探索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海社区卫生服务进楼宇的服务利用、在职职工满意度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式对上海北外滩区域的楼宇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有效回收率为95.5%。  结果  楼宇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分值为7.24分,其中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合理收费、有效沟通、合理检查、合理配药、服务效率、有效治疗等方面的评价较高,前3项评分分别为7.90、7.89、7.88分;对长处方、转诊服务、家庭病床、延伸处方、医护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前3项评分分别为7.38、7.43、7.43分。婚姻状况、户籍性质、自评健康状况以及对家庭医生的认知为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上海户籍满意度评分(7.54分)显著高于非上海户籍(6.27分),对家庭医生认知比较清楚的满意度打分为8.33分,显著高于非常不清楚(5.60分)、比较不清楚(6.51分)与一般认知状况人群(7.44分)。  结论  通过家庭医生将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楼宇的政策获得楼宇职工的认可。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水平;应通过教育与培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政府应及时修改和完善处方政策和三级转诊制度,提高家庭病床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现状及满意度,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首先在江苏省13个市每市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8个已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每个机构中随机抽取3名开展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为研究对象,共计312名。于2016年11—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有:家庭医生的基本情况、签约服务工作现状、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和积极性以及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共发放问卷312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9%。结果 296例家庭医生中,每例家庭医生已签约人数为0~8 380例,中位数为220(790)例;家庭医生认为合适的签约人数为0~3 000例,中位数为200(420)例。每日工作时间为9~10 h者150例(50.7%);从事签约服务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例为3%~99%,中位数为30%(30%);认为薪酬基本无变化者175例(59.1%);对签约服务内容认知很/比较清楚者254例(85.8%);对家庭医生职责很/比较明确者275例(92.9%);认为完全/基本能够胜任签约服务工作者260例(87.8%);很/比较积极参与签约服务工作者171例(57.8%)。城市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平均为(3.37±0.05)分,乡村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平均为(3.54±0.05)分;乡村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中机构的重视与支持、上级医院提供的转诊服务、所在社会环境及总体满意度评分高于城市家庭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执业注册类别的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称的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与政策指导建议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进一步推进政策实施;家庭医生投入签约服务时间有限,需加强人员配备;家庭医生自我评估良好,参与积极性较好,需继续提升服务能力;家庭医生对个人发展满意度较低,需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开展规范化片医礼仪服务的工作经验。方法:将片医礼仪服务运用于社区日常工作中,如在接待社区居民、入户家庭访视、慢病随访、接听电话。结果:通过推广统一形象设计、管理模式、服务理念、工作流程、设备配备、技术指导、交通工具、服装设计、工作环境、优惠政策"十统一",打造"郑州片医"形象。结论:通过规范片医礼仪服务,使片医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真情换理解,主动服务居民,使社区居民积极主动配合工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及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工作满意度,从家庭医生视角提出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对30例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障碍。自行设计问卷,对武汉、襄阳、宜昌3个城市的14家社区卫生中心的558例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558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学历以大专为主(46.1%);宜昌市和武汉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月均工资在4 000元左右,而襄阳市人员月均工资2 355.8元;宜昌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1年内每人接受业务培训次数的中位数为6.50次,武汉市、襄阳市均为2.00次。满意度方面,调查对象对工作兴趣满意度为61.3%,而对于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工作量的满意度仅有39.8%、35.5%;对团队人员配备、办公条件和医疗设备配备的满意度低于41.0%。超70%的被调查者赞同宣传力度、居民流动性、人员数量、居民认知以及人员工作量为阻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的较大制约因素。结论 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好实施,应加大社区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家庭医生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签约服务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17.
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汉利  林爱华 《医学与社会》2012,25(5):68-70,85
目的:了解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时调整健康管理策略,为制定家庭医生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入户发放调查表和访谈形式,随机抽取已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居民900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就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总体满意度为90.4%,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环境、服务态度、医疗收费、服务内容、技术水平满意度分别为91.2%、94.1%、98.2%、86.4%和82.1%。不同户籍、学历水平、经济状况的居民对服务内容和技术水平满意度有明显差异。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较好,分别有57.5%和65.7%的居民认为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看病方便,服务能满足需要。但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率较低,仅9%居民生病首选家庭医生。结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总体上是满意的,但要进一步提高满意度,还必须加大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知晓率;配备充足的全科医师,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家庭医生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应推行社区首诊制度,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