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在胸部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胸部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探讨各型胸部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按侵犯部位,胸部淋巴瘤可分为4型:肺门纵隔型(27例)、肺型(15例)、胸膜心包型(7例)、混合型(8例).其侵犯纵隔和肺门主要表现为不对称性肿大的淋巴结并大多融合成块.侵犯肺组织的主要表现为:肺部肿块影、结节空洞影、渗出实变影.侵犯胸膜或心包的主要表现是: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较少有明显的胸膜增厚或心包增厚.结论:胸部淋巴瘤具有较明显的CT特点,CT在胸部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小鸽  梁娜  邓珍萍  贺平 《西部医学》2009,21(12):2090-2092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胸腺瘤,对其CT平扫及增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13例,瘤体边缘规则,密度均匀,无纵隔胸膜和心包受侵征象。侵袭性胸腺瘤12例,瘤体边缘不规则,与心脏血管接触面大,脂肪间隙消失,有不同程度纵隔铸形改变;其中10例胸膜和心包受侵、增厚;9例有胸水和心包积液;2例侵入肺内;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腺癌1例,瘤体沿纵隔血管间隙侵润生长,伴纵隔淋巴结和胸膜转移。结论CT能清晰显示胸腺瘤形态和内部结构及周围侵犯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结节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证实52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52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46例(88.5%),其中仅见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30.7%),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肺内改变30例(57.5%),仅见肺部侵润性改变而无淋巴结肿大2例(3.8%),肺纤维性改变4例(7.7%)。肺内主要表现为结节影(30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4例),小叶间隔增厚(8例),实变影(2例),磨玻璃影(2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4.
李莉  孔丽丽  李宏军 《北京医学》2016,(12):1268-1270
目的 总结艾滋病(AIDS)并发肺真菌病的胸部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AIDS合并肺真菌病患者的胸部CT资料.结果 AIDS并发肺真菌病病变无明确好发部位.肺内结节20例(66.7%),其中4例结节内可见空洞,粟粒样结节2例.空洞20例(66.7%),2例空洞周围可见晕征.肺实变11例(36.7%),其中4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样阴影9例(30.0%).空气半月征、胸腔积液、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各4例(13.3%).肿块和小叶间隔增厚各3例(10.0%).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例(6.7%).自发性气胸和心包积液各1例(3.3%).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表现26例.肺曲菌病以多发空洞和结节为主要CT表现;肺隐球菌病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CT表现为双肺多发群聚空洞,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 AIDS并发肺真菌病时胸部CT表现复杂,常见的CT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空洞、实变和磨玻璃样阴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继发性肺内淋巴瘤 (Secondarypulmonarylymphoma)的CT表现 ,提高本病CT的认识。方法 对 3例均经病理证实的继发性肺内淋巴瘤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表现多发结节 1例 ,沿血管支气管走行的实变 2例 ;2例见支气管气像 (Airbronchogram) ,1例见空洞 ;1例伴胸膜粘连 ,1例伴胸腔及心包积液 ;2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 ,2例合并胸外淋巴结肿大。结论 肺内淋巴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 ,常见合并淋巴结肿大的肺内结节 ,或沿血管支气管走行的实变影或肺间质变 ,其中可见支气管气像。确诊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胸部CT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SLE 患者胸部CT征象,结合临床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SLE 患者常见CT征象中肺实变(12例)、磨玻璃样影(37例),小叶间隔增厚(35例)、界面征(23例)、胸膜下线征(20例)、胸膜肥厚(39例)、心包肥厚(10例)、肺内蜂窝样改变9例、肺囊肿样改变4例、肺粟粒样结节1例、胸膜腔积液8例、心包积液5例、纵隔及两侧腋下肿大淋巴结(大于10mm)19例、肺动脉主干增粗2例。SLE肺部小叶间隔增厚、界面征、胸膜下线征、胸膜肥厚和心包肥厚等为常见病变CT征象。结论通过分析HRCT可以有效检查出SLE胸部侵犯的表现征象,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诊断,尽早治疗,减少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侵袭性胸腺瘤的CT诊断及临床评价。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其中平扫18例,增强扫描14例。结果 18例侵袭性胸腺瘤均表现为前纵隔不规则分叶软组织肿块,邻近纵隔器官侵犯,心脏大血管侵犯12例,纵隔胸膜、心包侵犯8例,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结论侵袭性胸腺瘤CT影像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肿瘤分期及制订治疗计划、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评价胸腺瘤良恶性及其鉴别诊断。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集临床怀疑纵隔占位病变患者50例,均行640层螺旋CT进行扫描,影像诊断27例为胸腺瘤(15例为良性胸腺瘤、12例为恶性胸腺瘤),23例为淋巴瘤。15例良性胸腺瘤中边界清楚,平扫密度均匀,无囊变坏死,其中钙化8例,增强后均匀强化;12例恶性胸腺瘤呈边界不清,平扫密度不均,囊变坏死,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3例,侵犯周围血管2例,胸膜增厚及胸膜转移3例,纵隔内淋巴结肿大3例,侵犯心包1例;23例淋巴瘤影像表现为边界不清肿块影,密度均匀较低,增强后轻度强化,纵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并融合。结果: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23例胸腺瘤(13例为良性胸腺瘤,10例为恶性胸腺瘤),27例为淋巴瘤。结论:CT增强对于良恶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恶性胸腺瘤与淋巴瘤鉴别诊断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非侵袭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12例非侵袭性胸腺瘤及16例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非侵袭性胸腺瘤,肿瘤最大径10cm10例,边缘光滑9例,形态规则10例,密度均匀9例;16例侵袭性胸腺瘤,肿瘤最大径≥10cm者10例,边缘不光滑12例,形态不规则13例,密度不均匀13例,另外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大血管侵犯4例,出现胸膜转移9例,胸腔积液5例,心包侵犯4例,肺部转移3例,与病理结果对比,这些指标CT均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其中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肺部转移阳性预测值为100%,各个指标的阴性预测值也很高。结论 CT的影像学特征能够有效鉴别将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CT在判断侵袭性胸腺瘤局部侵犯和转移上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价值,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确诊的2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资料。结果 1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位于右侧胸膜,8例病变位于左侧胸膜,2例双侧胸膜发病。14例胸膜呈环绕状增厚(厚度1.4~5 cm);9例患者胸膜增厚呈肿块、多发结节样(厚度0.4~6 cm),2例胸膜单发肿块样增厚(厚度分别为3、4 cm)。14例患侧胸廓体积缩小,13例心包结节样受累,13例叶间胸膜受累,11例纵隔胸膜受累,4例胸膜增厚合并斑点状、条状钙斑,3例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发生胸壁肋骨受侵,1例肺内结节样转移,1例合并肝脏转移,17例有不等量的胸腔积液合并肺组织不张。MS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低密度或者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增厚的胸膜呈轻度-明显强化,较大病变内可见液化坏死、囊变不强化。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MSCT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该疾病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29例军团杆菌病的胸部X线片与CT的影象学特点,即多样性与多发性,可呈大片状、斑片状、增殖样小结节状及条索状与肺纹理增重紊乱等,部分病例可发生脓肿形成空洞,空洞单发或多发,内有液平面或无,空洞形成快,闭合慢,有的伴有胸膜肥厚或胸腔积液。CT检查更有利于对病变的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已确诊的51例肺癌性淋巴管炎,各例病例均曾采用16排或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对原始数据进行软组织算法、骨算法及多模式重建成像,对所得CT图像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51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肺纹理不规则增多、增粗、模糊,其中43例增粗肺纹理可见多发微小结节;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36例,其中28例小叶间隔可见微小结节;肺小叶内间质增生及(或)核心小结节及12例;胸膜不规则轻度增厚及多发微小结节32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31例;肺内结节及或小斑片状实变影25例;胸腔液29例;心包轻度增厚和(或)少量积液12例。结论肺纹理不规则增粗并多发微小结节、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并多发微小结节及胸膜轻度增厚并多发微小结节这三种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是诊断肺癌性淋巴管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及34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与结核性脓胸患者CT表现胸膜增厚类型、胸廓体积缩小情况差异显著(P〈0.05);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肺内、胸壁受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膜增厚情况、患侧胸廓体积缩小可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回盲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有完整CT资料的回盲部肿块病例,进行良恶性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病变32例,以阑尾周围脓肿为多见;恶性病变22例,以盲肠、升结肠癌为多见。2组良恶性CT征象比较,囊性肿块、实性肿块、肠腔狭窄、不规则肠壁增厚、分层样肠壁增厚、肠旁脂肪浑浊、肠梗阻、远处转移、末端回肠受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周围淋巴结肿大、肠套叠、腹水、邻近肌肉累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对鉴别回盲部肿块的良恶性和确定病变范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壁内血肿的CT表现,12例AIH患者,全部行平扫及增强扫描,运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实变型BA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征像及其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单发肺叶实变7例(63.6%),单发肺段实变2例(18.1%),多发肺叶实变2例(18.1%);实变肺伴血管造影征7例(63.6%)、支气管气像征9例(81.8%)、伴枯树枝征6例(54.5%);实变肺周见蜂窝肺征9例(81.8%),磨玻璃征7例(63.6%)、多发小结节2例(18.1%);少量胸水1例(9.1%),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9.1%).11例首诊误诊为肺炎.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实变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及多发腺泡结节是实变型BAC的主要CT表现特点;CT引导肺穿刺活检是较理想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7.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本院确诊的30例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CT影像学资料,研究其cT影像学特点。结果:30例患者病灶跨双肺三叶及以上分布的病例占90%(27/30);病变通常以多种形态混杂存在,以斑片状浸润影及条索影并存为多见,占53.3%(17/30);合并支气管扩张者占93.3%(28/30),合并空洞63.3%(19//30)及胸膜肥厚粘连43.3%(13/30);但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少见。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以合并支气管扩张及多部位多形态混杂为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由  彭道杨  刘金贵  钟正  喻奇志 《海南医学》2016,(15):2474-2475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肺门增大8例,纵膈淋巴结增大9例,磨玻璃密度影5例,实变影4例,结节影4例,小叶间隔增厚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胸部CT主要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于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s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征象的不同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RCT扫描的17例IPF患者和36例CTD—ILD患者,根据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影、蜂窝、小叶内间质增厚、牵拉支气管扩张、胸膜下曲线及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的HR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蜂窝是IPF的主要征象占64.7%,而CTD—ILD占16.7%(P=0.003)。磨玻璃影和实变影是CTD—ILD的主要征象占72.2%,而IPF占29.4%(P=0.000)。牵拉支气管扩张多见于IPF中占41.2%,CTD—ILD占13.9%(P=0.027)。结论虽然IPF的HRCT征象与CTD-ILD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IPF患者肺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程度明显超过CTD-I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