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书说命》曰:“药弗瞑眩,厥疾勿瘳。”但究竟怎样才算”药后瞑眩”?“药后瞑眩”能否提高临床疗效呢?对此,汉·张仲景曾有观察和记载。《金匮要略》有“乌头桂枝汤服后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近人王朝晖氏也发现有些病例服用乌头后,需要达到轻度中毒才有效,如出现口唇、舌体微麻,轻度头晕等,约半小时至1小时,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就充分发挥出来,而副作用即能自行消失。张谷才氏还说:“服乌头后,唇舌、肢体麻木,甚至眩昏、吐泻应当注意,若脉  相似文献   

2.
远志炮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志属于常用的安神中药之一 ,其味苦 ,生用戟人咽喉 ,临床以炙后入药。目前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甘草汁炙、蜜炙。本文就远志的炮制方法谈谈一些看法 ,仅为抛砖引玉 ,并与医药界同仁共同探讨。1 远志的炮制方法在古籍中的记载《雷公炮炙论》中记载 :“凡使 ,先须去心 ,若不去心 ,服之令人闷。去心了 ,用熟甘草汤浸一宿 ,漉出 ,曝干用之也。”《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 :“远志肉甘草汁制。”《及配本草》中记载“用甘草汤泡一宿 ,漉出日干 ,或焙干用。生用则戟人咽喉。”《本草害利》中记载 :“甘草汤渍一宿 ,因苦下行 ,以甘缓之 ,使之发也 ,漉…  相似文献   

3.
《家庭中医药》1995年第五期刊登孙启明《婴儿千万别喂开口药》,介绍江苏吕四地区给新生儿喂开口药的习惯:先服黄连水,后服甘草水,谓之“先苦后甜”。认为新生儿“开奶”完全不必多此一举:服用药物。新生儿脏腑稚嫩,不任药物的霸道克伐,又因机体运化和解毒功能末全,对任何药物都缺乏解毒的能力。即使低毒性的黄连生物碱也会对新生儿肝脏产生破坏作用,引发中毒性肝炎,导致急性肝坏死。  相似文献   

4.
《用药如用兵论》云:“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我们经常见到有不少的人因服用补益药及保健品以后,对身体健康不但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有的甚至加重病情,这种情况就叫做“虚不受补”。“虚则补之”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呢?补益药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用以治疗各种虚证,但是它不能用来治疗所有的疾病。它和其他各类药物一样,有一定的功效、适应范围、副作用和禁忌症。如果应用不当,误…  相似文献   

5.
关于药对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对学和中医学的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己发展的历史,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组成原则。因为它在临床运用上,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所以它在中医学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它是从事中医学工作的同志不可少知的一门学问。 什么叫做“药对”? 对者,《说文》谓:“应无方也”,《尔雅·释言》谓:“对遂也”;《诗·大雅》又云:“帝作帮作对”,其《注》曰:“言择其可当此国而君之也。”故对者又谓配也;《汉书·外戚传》又说:“宫人自相与为夫妇,谓之对食。”《左传疏》云:“少姜是妾,非敌身对偶之人也。”故可知,此对又谓双也。 药对,就是…  相似文献   

6.
张子和“不药之药”学术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杰 《中医研究》2000,13(5):14-15
张子和以汗吐下三法鸣于医史 ,被划归“攻邪派” ,常常给人以动辄用峻药重剂猛攻病邪的印象 ,而其“服药畏慎” ,“不药之药”的学术思想或被忽视。本文试就《儒门事亲》中的有关内容作一探讨。1 “不药之药”的学术思想张子和的“不药之药”思想源于《内经》与《论语》。《内经》在肯定药物有治疗作用的同时 ,指出药物亦有其害 ,提倡谨用药物 ,中病则减 ,中病则止。张子和鉴于历史上许多服药致病致死的事实 ,在《卷二·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十七》中指出 :“凡药皆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气…  相似文献   

7.
谢昌仁运用温胆汤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药有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姜、甘草六味药组成,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所载的温胆汤在孙氏方基础上加了茯苓、人参、大枣三味药,清代《医宗金鉴》仅加茯苓一味。全国名老中医谢昌仁临床擅用温胆汤,宗危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作用机理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玉麟 《中医杂志》2001,42(4):251-282
温胆汤临床应用广泛,疗效卓著,论述颇多。现对温胆汤的功效问题作一探讨。1 温胆汤出处与后世评议唐·《千金方》载:“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炙一两。”《外台》所载与《千金方》同。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载:“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茯苓一两半。”明·《证治准绳》又有十味温胆汤,“治证见前温胆  相似文献   

9.
略论湿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湿证溯源  湿证 ,《内经》早有记载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地之湿气 ,感则害皮害筋脉 ,”“湿胜则濡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因于湿 ,首如裹”。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湿证》曰 :“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 ,雨雾之属是也 ,多伤人脏气 ;有出于地气者 ,泥水之属是也 ,多伤人六腑 ;有由于汗液者 ,以大汗沾衣不皇解换之属是也 ,多伤人肌腠 ;有湿从内生者 ,以水不化气 ,阴不从阳而然也 ,悉由脾肾之亏败。”2 湿证分类  湿之为病 ,有从外感而来…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关于精神疾病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 ,古多归属鬼祟之疾 ,称之为“苛疾”。《吕氏春秋·知接》高诱注曰 :“苛 ,鬼神下人病也。”范行准先生解释曰 ,“下”疑作“娆” ,有祟人之意。《管子·小称》云 :“逐堂巫而苛病起。”又云 :“常之巫审于死生 ,能去苛病。”可见 ,当时人们并称“苛”为鬼神做祟之病。魏晋以降 ,人们崇尚精神生活并且重视养生。服石炼丹蔚然成风 ,由于服用有毒矿物药 ,产生大量毒副作用。其中损坏人体神经中枢 ,导致精神错乱 ,发癫、发狂便是毒副作用之一。服石成为该时期精神疾病诱因。例如《服石论》所言的“狂易叫走” ,“丹石发热……心忪惊狂 ,…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临床常用为补益药物,为大补元气之要药,现多取其甘温补益之效。历代医家与现代教材一般都曰其为温性,用治气虚欲脱、脾肺气虚诸证,并且热证、阳气不虚者忌服。然全面考察古籍,不难发现唐代以前医书皆言其性塞,唐以后也不乏有诸多医家言其寒性。清·陈修圆《神农本草经读》云:“人参惟微寒清肺,  相似文献   

12.
理中丸考求     
<正> 理中丸载于《伤寒论》,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然而对其组方的君药却众说纷纭,今述管见,求教于同道。一、争议四种:历代关于理中丸的君药分歧认识,可归纳如下: 1.人参为君。金·成无已说:“人参味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缓中益脾,必以甘为之,是以人参为君”(成无已《伤寒明理论》;(清·汪讱庵撰《医方集解》从其说;1979年高等中医院校《方剂学》教材,虽未注明谁是君药,但言及主药:“方用党参(即代原方人参,笔者注),甘温入脾,  相似文献   

13.
白术黄芪汤源于金元医家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痢论》:“白术黄芪汤:服前药,痢虽已除,犹宜此药和之……白术一两,黄芪七钱,甘草三钱。”该方用于泻痢已除后恢复期的治疗。白术黄芪汤原方为水煎剂,为提高疗效并探讨益气健脾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作者以该方组成药物白术  相似文献   

14.
<正>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四期《中日伤寒论研究专辑》译载了日本胜田正泰氏题作《东洞到希哲》的文章,该文在“对《药征·半夏·辨误》的批判”一节中,强调“半夏对妊妇仍以慎用为宜。”我想谈谈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古今方中用半夏治疗妊娠恶阻者不乏其例以半夏治疗恶阻,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干姜、人参、半夏)。此后,唐代孙恩邈《千金要方·卷二》所载治疗恶阻的半夏茯苓汤(半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治未病”的理论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论》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伤寒杂病论》原序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  相似文献   

16.
<正>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似”字有三种意义。第一种用作本义。《说文·人部》:“似,象也”。徐锴注:“象,肖也”。段玉裁注:“象,当作像,相像曰相似,古今无异词?。古籍中每多用之。《孟子·告子》:“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国策》:“幽莠之幼也,似禾;黧牛之黄也,似虎”。仲景书中亦有此类用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服桂枝汤……若形似症”。《伤寒论·辨不可发汗》:“其形似疟”。“似疟”即“象疟”,其症情症状类似疟疾,词意清楚,不待解释而自明。又如《伤寒论·平脉法》:“其形何似”,“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伤寒例》)“钩吻与芹  相似文献   

17.
牛膝临床妙用举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膝,《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后世医家逐渐认识到牛膝有下行之性,如明·缨希雍《本草经疏》云其“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清·张璐《本经送原》云其“丹溪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之”。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所载玉女煎,于方中加牛膝以导热下行。情·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载血府逐瘀汤,亦于大队活血化瘀药中加入牛膝,取其有化瘀之功,更兼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之力。余于!临床之时,对病势在上者每于方中加入牛膝,或取其导热下行,或…  相似文献   

18.
倒仓法”始见于朱丹溪《格致余论·倒仓论》。此法治疗范围极广,丹溪云可“治瘫、痨、蛊、癞诸证”。“倒仓法”所用之药,只黄牛肉一味,其制法如下:选用健硕黄色公牛一只,取牛腿精肉10kg左右,以长流水煮糜烂(其间不可加凉水),使其融入汤中为液,用布滤出渣滓,再放入锅中用文火熬成琥珀色即可。《丹溪心法·论倒仓法九十六》中详细介绍了其服用方法,指出需“隔宿不吃晚饭……五更于密室不通风处,温服一盅,伺膈间药行,又续续服之七八盅,病人不欲服,强再与之,必身体皮毛皆病,方见吐下。”“初起三盅慢饮最紧要”。《格致余论·倒仓论》中记载一…  相似文献   

19.
甘桔汤及甘桔二药配伍运用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现行版《中医方剂大辞典》方考、收载 ,甘桔汤由甘草、桔梗二药组成的仅三首方 ,方源最早见于《医方大成》卷七引《局方》 ,实为《伤寒论》“桔梗汤”之异名。《伤寒论》311条 :“少阴病 ,二三日 ,咽痛者 ,可与甘草汤。不瘥者 ,与桔梗汤”。桔梗汤 ,后世名甘桔汤 ,为治疗咽喉痛的基本方 ,治疗咽喉痛诸方大多由此方加味而成。因而甘桔汤衍化的多味方达二十四方 ,方源最早为《易简方》 ,实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荆芥汤”之异名。此类方剂扩展了甘桔汤的功效主治 ,多有宣肺祛痰 ,利咽宽胸 ,解毒排脓之功。主治风热客于少阴 ,咽喉肿痛 ;…  相似文献   

20.
芍药甘草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若厥愈足温者,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医学心悟》曰:“芍药甘草汤止腹痛如神”。近代常用作缓急止痛之良方。本方药仅二味,方中白芍入肝经,平肝抑阳,养阴敛阴,柔肝止痛。《本草正义》曰:“补血养肝脾真阴,而收敛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则白芍也”,甘草入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