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与应对措施。方法 :对 82例GCS <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特别是对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82例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达 88.5 % ,ECG异常主要表现为T波和ST段异常、各种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及心脏传导阻滞。结论 :脑对心脏活动调节作用的紊乱、高颅压、应激损害及血流动力学、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与脑心综合征发生有关 ;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的防治和脑保护、保护心脏功能、纠正和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及时对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衰者药物治疗 ,是脑心综合征患者安全渡过急性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试验组实施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灶水肿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辛列棠  刘斌  杨亮 《吉林医学》2012,33(6):1250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心电图变化,探讨脑心综合征的机理及预后。方法:分析颅脑外伤入院的重型患者36例心电图,统计归类。结果:心电图异常31例(86.1%),正常5例(13.9%)。异常类型以ST-T改变、心律失常、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为主。脑损伤程度与心电图异常程度成正比。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心电图异常系脑血管、脑组织急性广泛损伤、脑血循环障碍、颅压升高,导致心脏应激反应,产生脑心综合征,心肌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酶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12月受伤后24 h内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98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3组,GCS 3~8分组(n=24)、GCS 9~12分组(n=33)和GCS 13~15分组(n=41),行心肌酶检测,并了解预后情况.结果 98例患者中有67例心肌酶异常,其中GCS 3~8分组患者心肌酶明显升高,GCS评分越低,心肌酶含量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98例患者中病死8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论 颅脑损伤可致心肌损害的发生,心肌酶检测可作为早期判定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参考血液化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急、危、重症疾病,至今死亡率仍较高。现对我院1995~2003年收治的30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预后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7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生化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生化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 2 6 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 2 6 8例进推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 8例中存活 191例 (71.4%)其中恢复良好 10 1例 ,中残 42例 ,重残 48例 ,死亡 77例 (2 8.6 %)。结论 尽早清除颅内血肿 ,大骨瓣减压 ,呼吸机辅助呼吸 ,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止并发症等措施 ,是改善本病病人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50例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活170例(68%),其中恢复良好110例(44%)、中残45例(18%)、重残14例(5%)、植物生存3例(1%),死亡80例(32%)。结论:及时有效地改善脑灌注压及脑血流是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和/或去骨瓣减压、加强专科监护、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防治二次脑损伤与并发症等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度颅脑损伤由于原发脑组织损伤及继发性病理改变往往并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病情加重以致死亡[1].高钠血症是重度颅脑损伤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本院2005-08~2009-08救治的68例资料完整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高钠血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对6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评分和预后评估进行分析,提出以重型脑外伤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神智(GCS)、瞳孔5项指标作为评估指数进行评分(简称重型脑外伤评估指数),总分为25分,最低分5分。结果表明:评分在7分以下,持续2 ̄4h者,抢救意义不大;8 ̄13分,抢救4 ̄6h无效者,其死亡,残废率很高,计分在14分以上者,有抢救意义,尤以18分以上者,抢救意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者)是各种外伤中最为严重者,病死率在30%~50%。其预后往往与并发症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对收治的32例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韩广明 《河北医学》2004,10(11):990-992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 84例病人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 4 2例 ,均于伤后 1 2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 3 3℃~3 5℃ ,维持 2~ 6d。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血糖、血电解质、血气指标。对照组 4 2例 ,直肠温度控制在 3 6.5℃~ 3 7℃ ,两组病人均行持续颅内压监护 ,其它治疗与低温组相同。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后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压、高血糖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生命体征、血电解质、血气指标明显稳定 ;恢复良好率提高 ,预后显著改善 ,但不能降低总的死亡率 ,且在 5 0岁以上患者或者是致命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小于 5 0岁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有效 ,可提高生存质量 ,无严重并发症。但对于大于5 0岁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亚低温治疗是有害的。亚低温治疗并不能降低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0例重型颅脑损伤存活32例(64%),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18例(36%),重残14例(28%),死亡18例(36%)。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TnI与心肌酶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TnI和心肌酶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近期收治的脑外伤患者60例为A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B组,测定并比较A、B组血清CK、CKMB、LDH、HBDH值;同时将A组按GCS评分分为A1(GCS3-5分)、A2(GCS6-8分)、A3(GCS9-15分)组,并进行亚组组间比较和血清cTnI阳性率分析。结果:A组与B组心肌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A3组与A1组比较,心肌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3组与A2组比较CK、CKMB差异有显著性(P〈0.01),HBDH、LDH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A3血清cTnI阳性率分别为58.3%(14/24)、13.6%(3/22)和7.1%(1/14)。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心肌功能损伤,其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临床治疗应增加心肌保护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各项重要措施,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效,方法,将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成二组:选择性脑来低温组22例,采用新型制冷剂为介质的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在眠状态下将脑温降至33-35℃,降温3-5d,另设常温对照组23例,予常规治疗,二组均予监测脑温,肛温,颅内压,血压,心率及静脉血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结果:经治疗后选择性脑亚低温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54.5%(12/22),死亡率22.7%(5/22),与对照组相比较(良好率26.1%,死亡率47.8%)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选择性脑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明显优于常温对照组,未见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方法。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 3分8分)中治愈及好转29例(60.4%),重残7例(14.6%),植物样生存2例(4.2%),死亡10例(20.8%),其中GCS 3分5分的18例患者中死亡9例(50.0%)。结论:加强救治的各个环节,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营养,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 3分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治强  张雷  樊洪 《重庆医学》2003,32(12):1724-1725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29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在33~35℃,持续1~5d,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和电解质。对照组30例,控制直肠温度在36.5~37.5℃,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伤后3个月根据GOS评估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的病人颅内压显著性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性提高,死亡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效且较安全,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