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胜  麦威  黄顺荣 《山东医药》2012,52(30):74-75
目的观察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内镜或X线引导下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行胃肠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21例,X线检查观察导管造影情况,观察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本组总有效率为90.48%(19/21),2例肿瘤性肠梗阻腹胀无明显缓解,中转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穿孔和肠坏死。结论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治疗急性肠梗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胃BillrothⅡ(毕Ⅱ)式手术后解剖结构改变使鼻肠减压管放置困难,我们采用胃镜辅助与X线监视联合方法,进行鼻肠减压管的快速有效放置,治疗毕Ⅱ式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内科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方法,传统鼻胃管置入对胃及近端小肠内容物的负压抽吸,达到引流减压从而阻断肠梗阻恶性循环的病理生理过程的目的。然而,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有效率不高,减压不彻底,复发率及需要手术解除梗阻的比例均较高。近年多项研究证实了长导管置人小肠内直接抽吸减压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疗效,随后陆续出现改良的鼻肠减压管以及各种改进的置入方式。2003年日本研制出亲水性三腔二囊肠梗阻导管,随后成功用于临床,但我国目前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系统临床报道较少。我们对肠梗阻导管进行了探索性的临床应用,并与普通鼻胃管进行了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褚庆明 《山东医药》2010,50(39):67-68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36例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48h后腹痛、腹胀无明显缓解者改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成功率及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成功率、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胃肠减压效果确切,优于传统的鼻胃管。  相似文献   

5.
正粘连性小肠梗阻属于急腹症,主要发生于腹腔或盆腔手术后,是由手术操作造成的小肠粘连。由于手术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预防粘连方法,手术分离很可能会导致术后更大范围的肠粘连,因此,临床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多采取置管减压方法,常用的有鼻胃管减压、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而何种方法更有效还需研究。本研究对上述两种方法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造影剂对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185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数据,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泛影葡胺造影治疗)93例,对照组92例。治疗组口服或经鼻注入75%的泛影葡胺注射剂800 m L,并注射生理盐水60~100 m L辅助治疗。对照组采取一般保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及非手术治疗成功率、非手术成功治疗的疗效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治疗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达到61.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43%(P0.0.5)。治疗组非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胃肠减压量为(343.13±213.32)m L/d,少于对照组的(601.65±510.14)m L/d,胃管用时(22.23±17.65)h、首次肛门排便时间(13.00±8.69)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非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缓解时间为(1.73±1.08)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1±2.51)d(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电话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为7.53%,低于对照组的1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注射泛影葡胺造影剂能有效提升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加速非手术治疗的缓解时间,改善排便等治疗疗效,降低患者手术治疗前的无效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内镜肠梗阻导管置管在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或经肛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27例患者中22例行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5例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置管12~36h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24例于48~96h后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比较所有患者置管前、后腹围缩小程度,置管24h后为(80.3±17.6)%,明显小于置管前的100%(t=3.565,P0.05)。27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治疗7~14d后,均成功施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无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将鼻胃镜经鼻插入2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十二指肠降段,经活检孔引入亲水性超滑导丝至空肠,退出鼻胃镜,将肠梗阻导管沿导丝送入空肠上段,充盈前气囊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有无缓解、腹围缩小情况及24 h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显示28例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置管时间为10~35 min,留管时间为3~18 d。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4 h引流量480~1 550 mL,平均885 mL;置管24 h后患者腹围(79.1%±20.3%)显著小于置管前(100%,P〈0.05)。可见经鼻胃镜放置肠梗阻导管简便、易行,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应作为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出现腹胀的原因,比较不同减压方法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重度腹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①选取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在我科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腹胀的危险因素。②上述研究对象中术后出现中重度腹胀并需要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用不同的减压方法:A组经鼻置入小肠减压管,B组经鼻置入普通胃管。比较2组患者腹胀缓解有效率以及缓解时间。结果:①49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出现腹胀132例,发生率为26.5%。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术后持续镇静/肌松时间≥72h是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② A组52例患者腹胀缓解41例,缓解有效率为78.8%,缓解时间为46.9±18.6h;B组51例患者腹胀缓解30例,缓解有效率为58.8%,缓解时间为55.2±21.4h。A组腹胀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且缓解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持续镇静/肌松时间≥72h是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小肠减压管在胃肠减压方面较普通胃管疗效更为显著,心脏术后患者出现腹胀需要胃肠减压时,可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泛影葡胺、医用石蜡油及单纯输液等非手术方法对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3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分成3组:单纯输液组(对照组)44例,行单纯液体保守治疗;医用石蜡油组34例,除对照组治疗外并经胃管注入10%医用石蜡油溶液100 mL;泛影葡胺组45例,除对照组治疗外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溶液100 mL。观察各组肠梗阻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泛影葡胺组平均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石蜡油组与单纯输液组均明显缩短(P0.05~0.01)。结论胃管灌注泛影葡胺治疗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与常规非手术疗法有同样的效果,且具有明显缩短小肠梗阻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斑蝥胶囊联合经动脉化疗对幽门支架置入治疗幽门恶性梗阻通畅时间的影响。[方法]幽门恶性梗阻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23例,治疗2组21例,治疗3组15例,对照组10例。治疗1组采用经动脉顺铂、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灌注化疗及幽门支架置入治疗;治疗2组采用复方斑蝥胶囊及幽门支架置入治疗;治疗3组采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经动脉化疗及幽门支架置入治疗;对照组仅予幽门支架置入治疗。比较4组幽门支架置入治疗后幽门恶性梗阻的通畅时间。[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及治疗3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组与治疗1组、治疗2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经动脉化疗及支架置入是延长幽门恶性梗阻幽门支架通畅时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肠减压管置人技术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13例小肠梗阻患者,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无效后在胃镜辅助下放入鼻肠减压管,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置管效果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胃镜辅助下鼻肠减压管置入平均时间19.4min,成功率100%,导管头端到达梗阻上方的平均时间4.3d,经造影观察均能明确病变部位并对病变性质作出初步判断;置管后病人腹痛、腹胀均有显著缓解,引流量增加,腹围减少;7例患者经减压治疗后小肠梗阻完全缓解,6例需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治疗时均能依据导管头端位置准确定位。结论鼻肠减压管治疗小肠梗阻安全有效,应作为治疗小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胃镜辅助置人鼻肠减压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肛肠梗阻减压管在左半结肠癌伴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施行经结肠镜和导丝引导透视下置入肠梗阻减压管缓解肠梗阻治疗的35例完全性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结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插管成功.34例减压7~10 d后行左半结肠癌Ⅰ期手术;1例置管2 d后肠减压管脱落,重新置管成功后8 d行左半结肠癌Ⅰ期手术.所有患者置管后均未出现穿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经结肠镜透视下置入肠梗阻减压管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快速有效缓解梗阻症状,降低了急诊手术风险,可有效避免结肠造口及Ⅱ期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奥曲肽在腹部手术后急性黏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1绍兴市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腹部手术后急性黏连性肠梗阻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给予两组患者禁饮禁食、抗感染、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胃肠外营养等传统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奥曲肽针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中转手术和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病情加重,观察组有1例患者中转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有5例,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6.2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1.4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和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11.11%和24.0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半年和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9.62%和53.70%,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部手术后急性黏连性肠梗阻患者奥曲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够降低复发率,缩短恢复时间,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治疗中X线下经导丝置入三腔喂养管的价值.方法 1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即X线下经导丝行三腔喂养管置入,对照组常规行胃管+螺旋形鼻空肠管置入.记录2组患者成功行空肠管置入时间、置管成功率,观察患者在置管时及留置导管的耐受程度,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的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X线下经导丝引导放置三腔喂养管组的置管时间(t=3.9796,P=0.0001)、置管成功率(χ~2=5.38,P0.01)及耐受程度(χ~2=9.14,P0.01)较对照组明显有优势;观察组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26.41,P0.01),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t=8.1867,P=0.0000);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第7天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4242,P=0.0165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恢复快(t=6.9623,P=0.0000),住院时间明显缩短(t=4.5645,P=0.00000.05).结论 X线下经导丝引导三腔喂养管置入对早期SAP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其操作时间短、置入成功率高、患者耐受性好,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X线下经鼻小肠内导管排列术对急性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6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X线下经小肠内导管排列术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后减压效果、胃肠引流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胃肠引流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肠内压和症状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患者的肠内压均显著降低,症状评分均显著增高,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X线下经鼻小肠内导管排列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渐进式注水法在老年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1至10月在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行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老年重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置管过程中使用床旁超声联合渐进式注水法引导鼻肠管置入,并在不同解剖位置定位鼻肠管头端。以腹部X线检查确认鼻肠管头端位于幽门后作为成功置管的标准。计算置管成功率,超声定位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 结果52例老年重症患者中48例(92.3%)置管成功,其中46例(88.5%)一次性置管成功,平均置管时间为(21.0±4.7)min;4例(7.7%)置管失败,经腹部X线确认均为胃内打折。48例置管成功患者中有46例使用超声定位成功,2例幽门后未探及鼻肠管声影。超声定位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5.8%、100.0%、100.0%、67.0%、96.2%。 结论超声定位联合渐进式注水法能快速、准确、安全地引导老年重症患者鼻肠管置入,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胃镜孔道直视下放置新型鼻肠饲养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SAP患者不同方法放置鼻肠饲养管的情况,75例采用新型鼻肠饲养管(DM组),经胃镜孔道直视下放置至空肠上段,经口鼻转换固定后行肠内营养;21例采用内镜下活检钳夹法(CM组)。观察2组放置鼻肠饲养管有效性、成功率、操作时间、鼻肠饲养管通畅时间及并发症差异。[结果]DM组、CM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75/75)、95.2%(20/21),2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CM组一次性成功置管至空肠上段者分别为69例、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2,P0.01);DM组、CM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4.91±1.68)min、(23.76±6.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8,P0.01);2组鼻肠管均可维持较长通畅期,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7,P0.05);均无明显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孔道直视下放置新型鼻肠饲养管简单、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在儿童腹腔术后早期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X线引导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泛影葡胺治疗的8例腹腔术后早期(30天内)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分析置管成功率、症状缓解率、梗阻解除率、梗阻解除时间、肠梗阻导管留置时长、随访复发结果及置管并发症。结果 置管成功率、症状缓解率及梗阻解除率均为100%(8/8);梗阻解除平均时长3.75±1.58天;肠梗阻导管留置平均时长6.63±2.13天;随访时间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93个月,复发率12.5%(1/8);置管并发症包括鼻部疼痛、鼻腔少量出血以及轻度的恶心、呕吐。结论 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儿童腹腔术后早期肠梗阻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并发症轻微。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症,包括小肠梗阻和大肠梗阻.对于小肠梗阻,既往经常首先采用单纯胃管置入行胃、近段小肠减压,禁食水、液体疗法以及应用缓泻药物或中药、针刺等,有一部分单纯性小肠梗阻可缓解,不缓解者则需行手术治疗.大肠梗阻大多为癌性梗阻,对于左半结肠肿瘤造成的梗阻,经常首先行肠造口,然后Ⅱ期行吻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