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表明大鼠脑的低灌注模型可模拟人类脑血管疾病并作相关研究,而脑局部血流量的变化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慢性脑低灌注与脑局部血流变化的关系,总结了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和脑局部血流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大鼠脑慢性低灌注模型检测局部血流量变化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数为参照,分别计算两侧大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ROI放射性计数与其比值,比较同一组ROI在腺苷负荷状态下与静息状态下放射性计数比值.对视为异常部位的大脑ROI按其对腺苷负荷后脑血流灌注变化的反应进行分类.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腺苷负荷显像,没有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并在腺苷注射结束后迅速消失.共获得视为正常的174组大脑ROI,静息显像的比值与负荷显像的比值比较显示,额叶、颞叶、顶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01±0.100比0.956±0.149,0.923±0.070比0.981±0.090,0.840±0.126比0.887±0.091,均P<0.05),枕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2±0.146比1.010±0.124,P>0.05).获得视为异常的49处ROI,其中静息状态局部脑血流量正常,腺苷负荷后局部脑血流量减低的有10处;静息状态局部脑血流量减低,腺苷负荷后局部脑血流量减低更加明显的有9处;静息状态局部脑血流量减低,腺苷负荷后局部脑血流量减低改善的有27处;静息状态局部脑血流量减低,腺苷负荷后局部脑血流量减低区无明显变化的有3处.结论 腺苷能用于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一组脑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体外血栓五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大脑局部血流量进行检测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五项血流变学指标显著增高于对照组(P<0.01),脑血流量少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五项血流变学指标与脑血流量呈负相关,并存在直线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相点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nsorysomaticevokedpotentials,ssep)和局部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变化.方法:用流体冲击装置制作中度脑损伤模型SYD4200型神经诱发电位诊断系统监测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氢清除法测定大脑局部血流量.结果:中度脑损伤后rCBF明显低于伤前和正常对照组;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SEP的变化与脑血流量有着一定的关系,一定程度上SEP的变化可反映脑损伤后血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确诊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测得首次入院血压,根据MAP降低程度不同分为A组(<10%)、B组(10~20%)、C组(>20%),并分别于入院24h内、3~5d、12~15d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C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在各期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2)C组神经功能下降在各期均较A、B组明显(P<0.05);(3)A组在急性期发生HD或HR机会多于B、C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当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95mmHg时,MAP降低约15%较为安全,对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和预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测量246例健康成人大脑半球和小脑以及大脑半球各区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结果发现:1、同龄同性别比较:大脑半球、小脑及大脑半球各区rCBF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流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2、同龄不同性别比较:中年组中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的rCBF明显高于男性,男性从青年至老年rCBF减少曲线高峰在中年组,而女性则呈现脑血流量逐渐减少现象.3、小脑rCBF的均值明显低于大脑半球rCBF均值。小脑rCBF减少出现在中年期以后,而大脑半球的rCBF减少于中年期便明显出现。  相似文献   

7.
脑血流量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较为复杂 ,近来认为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 1、神经肽Y等参与了脑血流量的调节 ,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扩张脑血管 ,增加脑血流量的因子 ;内皮素 1、神经肽Y是使血管收缩 ,致脑血流量减少的因子。以上因素相互作用使脑血流量保持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8.
应用新型电子器件及单片计算机,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的氢清除法局部血流量测定仪;并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机处理程序,自动采集氢清除曲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根据拟合曲线计算出局部血流量。用该系统测定了大鼠纹状体脑血流量,拟合曲线与氢清除曲线基本上完全重合,拟合参数正确无误。血流仪设计合理,工作稳定、可靠。用微机自动对氢清除曲线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可及时得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98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脑功能和脑代谢主要依赖于氧的供应 ,正常人脑血流量降低时脑组织通过代偿机制从血液中获得更多的氧来维持 ,脑梗塞 (CI)时 ,脑缺血中心区局部脑血流量低到正常人 2 0 %以上 ,脑组织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1]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流变性质 ,反映组织灌注和微循环阻力的重要参数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 ,引起机体血流循环障碍 ,能够反映CI患者脑血流量降低之前兆 ,这一点被许多专家学者所肯定[2 ,3 ] 。其中尤以血液粘度为重要因素 ,后者又受如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影响。本文对 98例CI患者组与健康组进行血流变性及血脂对比考察。1 …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电刺激小脑顶核 (Fastigial nucleus,FN)可以增加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缩小梗塞体积 ,提示对脑缺血可能有益。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应用国际国内最新科研成果 ,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实现安全、有效的治疗 ,通过粘贴于体表的电极 ,无创引入小脑顶核 (FN) ,从而改善脑供血状态和神经传导失调失络症状 ,增加大脑血流量 ,减少半影区坏死神经元数目 ,减轻脑水肿 ,最终达到改善脑循环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的继发性脑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出血是脑血管常见疾病之一。脑出血后血肿形成 ,除血肿本身的占位效应造成的脑损害以外 ,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局部血流量的变化、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神经元损害等继发性损害进一步加重神经元的损伤。这些损害常为可逆性的 ,是临床有效治疗的前提 ,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而得不到缓解 ,可使神经功能难以恢复而严重致残 ,因此 ,对其作深入的病理生理方面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近年来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1 脑局部血流量的变化  实验研究发现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的血流可出现短期的下降。脑出血 1小时后 ,出血侧脑血流下降至正常的 5 …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人类局部大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临床诊断价值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这是由于rCBF的改变同许多脑疾病密切相关,例如中卒、肿瘤、癫痫和呆痴等。  相似文献   

13.
肢体火器伤时脑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犬肢体火器伤时脑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发现肢体火器伤后脑微循环发生明显改变,犬脑组织血流量明显减少,脑微血管扩张,管径增大,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因此,对肢体火器伤时,除对局部组织损伤的处理外,同时应注重远隔器官—脑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用生物微球法和图象分析法分别测量了大鼠脑缺血三小时和重灌流30分钟的脑血流量和脑微血管某些形态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重灌流后脑血流量只恢复到缺血前的80%,脑微血管壁增厚、管腔面积缩小。提示缺血后重灌流时脑微血管的这些变化是脑血流量不能完全恢复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汉语阅读障碍(RD)儿童工作记忆的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穴fNIRI雪技术,观测24例儿童(RD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2例)在系列数字加法测验加工过程中,不同波长下左前额皮层区局部血流量(rCBV)和血氧的变化的差异。结果实时记录结果显示,①RD组儿童各年级的测验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在完成深、浅加工过程中,两组儿童左前额叶各个区域的血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并且深加工的血流量增加量均显著大于浅加工水平(P<0.01);③两组儿童在完成深、浅加工时,其左前额叶不同检测区域的激活强度均依次为2>3>1>4。与对照组相比,RD儿童的激活范围和强度均明显减弱(P<0.01)。结论左前额叶参与儿童工作记忆的加工作业;RD儿童存在短时记忆信息处理能力的缺陷;RD儿童可能存在脑局部血流代谢异常和脑功能障碍;fNIRI技术在汉语RD儿童大脑高级认知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淋巴引流阻滞对脑缺血的影响和银杏内酯、银杏黄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64只分为对照组、SAH组、SAH+脑淋巴引流阻滞(CLB)组、SAH+CLB+溶剂组、SAH+CLB+银杏内酯组(又分20mg、80mg/kg组)、SAH+CLB+银杏黄酮组(又分50mg、200mg/kg组)。于第二次SAH后3d,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针式探头记录脑实质局部血流量(rCBF);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第二次SAH后3d,可见脑实质血流量明显降低,尤以SAH+CLB组、SAH+CLB+溶剂组降低较为显著。SAH后血浆ET-1含量增加,SAH+CLB组、SAH+CLB+溶剂组ET-1含量增加更为明显。银杏内酯、银杏黄酮可减轻CLB对SAH所致脑实质微循环血流量降低,降低血浆ET-1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脑淋巴引流阻滞可显著加重SAH后脑实质血流量下降,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对之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对小鼠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观察静脉注射葛根素对小鼠脑微循环的影响,应用JI 200型激光微循环动态分析仪直接记录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0.2mg/kg)3min后,脑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且持续30min;提高葛根素剂量(2mg/kg),其效应加强且持续60min。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脑微循环障碍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后,脑微循环血流量有改善,但作用较弱。结果提示,葛根素可增加正常小鼠脑微循环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观察了急性低氧及低氧习服家兔暴露于模拟海拔5000米低氧环境时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及脑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简称VIP)含量变化。动物分为急性低氧组,低氧习服组和常压对照组。用脑电阻图法测定了家兔大脑皮层、下丘脑和海马三个部位的血流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以上部位组织中VIP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急性低氧可引起局部脑血流量增加,其幅度为42.6%~78.8%(P<0.05),但低氧习服动物三个部位血流量均无显著变化。急性低氧组脑组织VIP含量较对照有明显增加,大脑皮层VIP含量自对照107.9±8.3ng/s组织增至120.8±16.9ns/g组织,下丘脑自12.1±1.1ng/g组织增至21.1±2.9ng/g组织(P<0.05),海马VIP含量自对照的35.7±2.6ng/gTiss增至45.9±1.7ng/g组织(P<0.01),低氧习服组的VIP含量无显著变化。本实验结果提示,急性低氧可引起家兔脑组织中VIP含量增加,这一变化很有可能参与低氧时脑血流量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三组急进高原人群资料回顾分析了急进高海拔区(〉4500M)人群脑血流量测定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急进高原人群脑血流量较在低海拔区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而急进高压人群中的急性高原反应和急性高原病患者脑血流量又显著高原适应人群。采用药物和吸氧治疗高原人群中急性高原反应人群,脑血流量明显降低,急进高原人群高原反应程度和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亦相应降低。因此监测急进高原人群的脑血流量,不仅可以早期发现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非开颅大鼠SAH模型,检测SAH前后基底动脉(BA)管径改变,24h内大鼠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量,血中NO,ET含量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