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加温与放射相结合,常表现有协同作用,既加温可增强放射作用,这种协同作用有其特殊的生物学因素:1.提高温度增加了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并降低了细胞亚致死损伤的修复能力,还增加了放射致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可引起细胞分裂障碍和增殖力丧失。尤其是增殖旺盛的细胞更新系统,如造血器官、皮肤、粘膜上皮组织及生殖器官等更易受到损伤。半致死剂量照射后的机体,成为死亡原因的出血、感染等均来源于造血组织损伤。急性放射损伤最大的同题是造血障碍,其晚期效应最重要的问题是诱发粒细胞性白血病。因此,造血损伤的研究在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离辐射会导致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损伤,以致细胞癌变、凋亡、衰老等一系列变化。放射损伤后,有效防治靶点的缺乏又致可用治疗药物种类十分有限。新近研究提示,线粒体在放射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新的防治靶点。本研究就电离辐射对线粒体的影响,特别是氧化应激的发生,以及线粒体在电离辐射诱导生物损伤效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讨论将线粒体作为潜在的放射损伤防治靶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依据放射生物模式选择较优化的方法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更合理地选择放疗手段和进行剂量追加,更好地局部控制肿瘤,作者依据LQ细胞存活模式扩展建立了分次以及长期放疗放射生物模式计算方法,计算克隆源性细胞存活分数、肿瘤控制率。放射生物模式包括前列腺肿瘤细胞系的LQ参数,克隆源细胞的增殖,亚致死损伤的修复,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乏氧细胞。调强和近距离治疗时由剂量-体积直方图得出的剂量不均匀性以及在剂量追加时产生的剂量不均匀性也包括在内。依据上述参  相似文献   

5.
胸腺淋巴细胞对电离辐射十分敏感,因而用来进行受照射哺乳动物细胞间期死亡的各方面研究十分方便。已经查明,胸腺细胞是异质性的(heterogeneous)。胸腺内各个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功能、氢化可的松敏感性、分化阶段、放射敏感性、大小、分裂指数以及代谢活性方面都不完全一致。同时,对于已分离的胸腺细胞组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学方面。另一方面。对于胸腺细胞的放射生物学以及生化方面的资料则多从混合的细胞群体中得来的。因此,本文报道具有不同放射敏感性的胸腺细胞组分的超卷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电离辐射条件下,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细胞的放射高敏感性,对AT病人淋巴母细胞和正常淋巴母细胞的不同细胞系受照后最初DNA损伤、最初染色体损伤和最后细胞存活率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会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敏感组织器官造成损伤。目前,常用于评价慢性低剂量电离辐射所致辐射损伤的主要细胞遗传学指标是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本文对国内外放射工作人员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所致细胞遗传学效应的调查和研究进行综述,了解目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内开展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检测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验以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恢复为指标,研究造血系统抗亚致死性照射和细胞毒药物(5-FG)联合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肠放射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辐射可引起生物体损害。消化道,尤其是小肠,对射线高度敏感。辐射损伤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甚至消失,肠道细菌及细胞分解产物进入血循环后引起的菌血症和毒血症是重要致死因素。笔者就肠道经中子和γ射线放射损伤的敏感性、病理特征、发生机理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瘤细胞的放射抗拒(RAD)和修复潜在致死性损伤(PLAD)的能力与临床放射可治愈性之间有何关系,作者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研究了29株人体瘤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和PLAD,分别测  相似文献   

11.
受体是存在于生物体细胞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电离辐射对细胞生物体及其亚单位结构的研究已较多, 但辐射对细胞受体的影响研究甚少。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损害已广为人知.有关淋巴细胞亚群放射敏感性的资料很多,但互有矛盾.多数研究表明,B细胞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其D_(37)为0.8Gy,而T-淋巴细胞则为2.2Gy.T-淋巴细胞亚群中抑制性T-淋巴细胞具有最大的放射敏感性.有的材料表明,杀伤性T细胞也很敏感,而且在辅助性T细胞中也有敏感的类型存在.  相似文献   

13.
辐射诱发小鼠淋巴结细胞凋亡特征和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系统对电离辐射极度敏感[1 ] 。人和实验动物资料均表明 ,大剂量照射后淋巴组织的严重损伤和淋巴细胞数量的急剧减少是急性放射损伤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以往系统观察了电离辐射引起的小鼠外周血、胸腺和脾脏组织损伤的分子病理机理[2 4] ,本实验着重研究经不同剂量γ射线整体照射后小鼠淋巴结淋巴细胞损伤与重建的病理变化特点 ,并探讨了细胞凋亡在其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凋亡的因素 ,旨在从细胞凋亡角度为放射病免疫损伤的防治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与分组 :LACA纯系雄性小鼠 2 2 5只 ,体重(2 …  相似文献   

14.
代谢重编程是指肿瘤细胞为满足自身生长和能量的需求, 通过改变代谢模式来调节细胞生物学功能, 帮助自身抵御外界胁迫, 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酸性、营养物质缺乏等微环境而快速增殖的现象。放射生物学研究发现, 电离辐射可通过诱导细胞代谢重编程产生辐射抗性;也可通过旁效应促进未受照射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 从而赋予细胞癌变和辐射抗性能力。因此, 探索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旁效应中代谢重编程机制, 可以为辐射防护、放射治疗、放射损伤诊断等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本文对代谢重编程在电离辐射及其旁效应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放射生物学实验结果,又提出对放射抵抗性肿瘤采用加温并用放疗的研究。其依据①细胞分裂S期后半,对放射线具有抵抗性,而对温热感受性最高;②低氧细胞对放疗不敏感,而对温热具有高感受性;③温热可阻碍受照射细胞的亚致死损伤及致死损伤的修复。作者采用2450MHz MT250微波照射加温装置,对17例表浅肿瘤行加温并用放疗。加温方法系将照射筒接近病灶,天线与皮肤之间距为15~20厘米行微波照射,用铁网或铝网防护周围正常组织。温度测定方法用MT-29/5型或TF型测温仪进行测温。局麻下将针插入肿瘤中心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二处,测定温度。二处温差约1度。17例肿瘤内温度  相似文献   

16.
细胞对电离辐射的反应取决于DNA的损伤程度及细胞对此损伤的修复能力,损伤后修复能力和损伤性质因细胞周期而异。因此,细胞动力学改变是影响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放射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细胞动力学改变与修复的分子基础逐渐被揭示出来,并表现出许多明显的共同点。近年来有关放射治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展示了放射生物学几个重要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细胞焦亡是一种炎症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与凋亡不同,细胞焦亡时总伴随着炎症反应。研究发现,细胞焦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损伤中,细胞焦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电离辐射使得细胞内的DNA断裂,产生氧自由基,而两者正是细胞焦亡良好的诱导剂。因此,本文从细胞焦亡的信号通路入手,综述了细胞焦亡在放射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减弱或阻断放射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频率用于辐射危险评价及预测电离辐射诱发肿瘤风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固定人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336例(按工种分为X射线影像诊断组、CT影像诊断组、介人放射学组和放射治疗组),健康对照组 112例;其中,经血型鉴定为MN杂合个体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为176例,健康对照者为58例.分离、固定、荧光免疫标记外周血红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按照BR6-1WI方法,分析GPA基因突变频率;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3-氨基苯甲酰胺指数实验(CB微核+3AB指数实验),检测DNA损伤修复能力以反映研究对象的个体易感性.结果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GPA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29~11.48,P<0.05),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组的GPA NO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X射线影像诊断组(t =2.01,P<0.05).GPA NO基因突变频率受放射工龄、累积剂量和3AB指数的影响作用明显,而GPA NN基因突变频率仅受放射工龄影响,与累积剂量和3AB指数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对于职业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人群,GPA NO基因突变频率可较好地反映电离辐射诱发的DNA损伤效应和个体的辐射易感性,较GPA NN基因突变频率更适宜和敏感.  相似文献   

19.
影响肿瘤的和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性之主要生物学因素,业已证实为放疗期间的亚致死损伤和潜在致死损伤的修复、残存细胞的再增殖、细胞周期的再募集和再分配。作者于1976.1~1981.12对不能切除的晚期(Ⅲ、Ⅳ期)头颈鳞状细胞癌178例,采用小剂量多分次的快速放射治疗方案(超分次法)。第一组91例,按下面程序进行:第一周5天,每天照射8次,每次0.9Gy,每次间歇2小时,共  相似文献   

20.
已有许多报告表明,光子或电子束照射巨块软组织肉瘤的结果满意。对分化好的巨大型软组织肉瘤,用中子束治疗在生物学上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氧增强比;(2)提高G_1期细胞的放射敏感性;(3)降低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能力。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