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γ射线照射对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γ射线照射对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脐带血,体外肝素抗凝,应用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并调整细胞浓度。Gamma Cell 1000数控细胞照射仪体外照射脐血MNC细胞,吸收剂量率3.72 Gy/min。①采用3H-TdR掺入法测量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取已分离的单个核细胞,调至细胞浓度1×106个/ml,接受0.248、0.496、0.992、1.984、3.9685、.952、7.936和15.872 Gyγ射线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56 h后加3H-TdR(3.7×107Bq/孔)再培养8 h后收集细胞,用Beckman液体闪烁计数器计数放射性核素每分钟闪烁数(计数/min)。②采用3H-TdR释放法检测脐血NK细胞活性:取传代培养24~48 h的K562细胞为靶细胞,调整浓度1×106个/ml,加入3H-TdR(3.7×108Bq/ml)孵育6 h,洗涤2次去除游离的3H-TdR,再制备成5×105个/ml备用。脐血单个核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个/ml作为效应细胞(效靶比20∶1),给以上述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将效应细胞与制备好的靶细胞继续培养18 h后收集细胞,用Beckman液体闪烁计数器计数放射性核素每分钟闪烁数。结果在γ射线对脐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研究中,0.248~15.872 Gyγ射线照射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殖活性抑制程度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r=0.839,P<0.05);3.968 Gyγ射线照射组增殖活性仅为对照组的30.86%(P<0.01),SI=7.8,其中3.968~15.872 Gyγ射线照射未发现其明显的增殖活性。而γ射线对脐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的观察中发现0.248~1.984 Gyγ射线照射可引起脐血NK细胞活性显著增高(P<0.01);3.968 Gyγ射线照射保持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52~15.872 Gyγ射线可引起脐血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3.968 Gyγ射线照射完全抑制脐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同时仍呈现脐血NK细胞抗肿瘤活性。因此,在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或混合脐血移植时,应用3.968 Gyγ射线照射淋巴细胞,再进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可能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效应,同时不影响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混合脐血移植时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相似文献
2.
肺纤维化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疾病。无论急性核辐射事故、放疗、化疗及某些病毒感染等最终都可造成肺纤维化。尽管许多学者对单纯照射或单纯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进行了大量研究[1,2],但对两者同时应用所致肺纤维化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作者在对两者单独使用及同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γ射线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抑制作用的机理。方法:应用克隆形成实验绘制VSMCs剂量存活曲线,采用^3H掺入法观察γ射线对VSMCs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和“DNA Ladder”技术检测γ射线对VSMCs凋亡的影响。结果:VSMCs的D0值为1.95Gy, Dq值为1.76Gy,d37WFHGO 3.71Gy,N值为2.47。射线对V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大。2、10、20Gy照射后48h内VSMCs凋亡数量均未增加。结论γ射线可制VSMCs增殖,其机理主要是γ射线对VSMCs中有克隆形成能力的细胞进行杀伤以及抑制作用进行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4.
5.
6.
γ射线低剂量照射兔眼晶体损伤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晶体的影响,方法用25和50cGy^60Coγ射线一次照射兔眼后,后期用透射电镜(TEM)和裂隙灯显微镜(SLM)观察晶体组织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TEM观察到25和50cGy照射后早期均有明显晶体上皮细胞损伤,表现为胞浆内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氏器等膜性结构水肿及空泡变,细胞间和胞浆内明显水肿,大量空泡形成及层状小体增多。50cGy组更明显。SLM观察发现两剂量组照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后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50只C57小鼠按随机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及0.5和1 Gy照射组.用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吸收剂量为0.5和1 Gy,吸收剂量率为19.2 cGy/min,连续照射3d,1次/d,照射后24和48 h取小鼠脑组织并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测定匀浆上清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及甘氨酸)含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0.5Gyγ射线照射后48 h以及1 Gy照射后24和48 h,小鼠脑内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表达增高(t=- 4.080、- 3.935、-4.416、- 3.630、-4.831和- 4.656,P<0.05);而0.5Gyγ射线照射后24 h小鼠脑内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无明显改变.各照射组小鼠脑内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γ射线短期全身照射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轻度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脾脏淋巴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 小鼠经6、9、12、15及20Gyγ射线照射,于照后8个不同时间点活杀取材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照射后林巴细胞凋亡的发生高峰与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有关,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论 照射后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病理形态变化有明显的分期,而在不同剂量组中细胞的死亡方式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0.
γ射线照射对浓缩血小板保存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γ射线照射对浓缩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 (plateletrichplasmaPRP)法制备浓缩血小板 ,然后以 2 5GY的γ射线照射 ,于标准条件下保存 5d ,间隔取样用ELISA方法检测IL - 1 β、IL - 6、IL - 8及TNFα含量。结果 :对照组浓缩血小板在保存 3d后 ,所有细胞因子含量与保存前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5) ,经γ射线照射后保存 3d ,除IL - 8外 ,其它细胞因子含量均与保存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但在保存 5d后 ,所有细胞因子均与保存前比较有明显升高 (P <0 .0 5)。结论 :γ射线照射能抑制浓缩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升高 ,从而在一定程度预防浓缩血小板输注后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相似文献
11.
淋巴瘤 (lymphom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笔者用6 0 Coγ射线照射淋巴瘤患者淋巴细胞 ,观察其作用的机理。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16 4 0培养基 (sigma)、小牛血清 (Gibco)、胰蛋白酶 (sigma)、流式细胞仪 (美国B .D公司 )、6 0 Coγ射线 (本院提供 )、p2 7抗体 (sigma)。2 方法 :取 10例初诊淋巴瘤患者静脉血 2ml,加入Fi collHypaque分取液于试管内 ,室温离心 ,吸出淋巴细胞在5 %CO2 、37℃温箱培养 ,细胞培养后分别接受 2、4、8cGy6 0 Coγ射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 2例γ射线超剂量事故照射后 8年追踪观察结果。一、事故经过某医院放疗科使用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 1976年生产的FCD6 0 Ⅱ型钴 6 0治疗机。 1991年 3月活度为 44 .7TBq ,1991年 3月 14日在治疗过程中钴 6 0治疗机出现卡源情况。本文报告的 2例与另一位 (已失访 )一起对钴 6 0治疗机。在开机状态下进行检修 ,随后停止检修请放射防护部门监测 ,3人位置相同受照时间 18min ,经事故调查组估算剂量 :受照剂量分别为 :例 1眼晶体 5 7~ 7 2cSv、甲状腺 8 3~ 10 5cSv、性腺 15 7~ 2 0 0cSv、红骨髓 1 3~ 1 6c…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类正常肝细胞经γ射线诱导染色体损伤的动态修复。方法应用早熟染色体凝集技术对人类正常肝脏细胞经γ射线照射导致的染色体损伤后48h内的动态修复过程进行研究。结果照射后原初染色单体断裂和等点染色单体断裂数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多,染色单体断裂显著多于等点染色单体断裂;经过24h的继续培养,这两种类型的损伤都有不同程度的修复,约50%染色单体断裂得到修复,而等点染色单体断裂的修复率最多为15%;经过48h的照射后培养,染色体损伤的水平与24h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肝细胞经γ射线照射后染色体损伤的主要形式是染色单体断裂,易于修复;虽然等点染色单体断裂数量较少,但修复困难。提示等点染色体断裂是细胞经γ射线照射后死亡和癌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粘附、透过增加是射线照射引起组织病变的特征之一。浸润白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 ,可加重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其粘附连接的破坏 ,甚至成为组织继发炎性损伤、纤维化、坏死的重要原因。研究白细胞在受照内皮细胞上迁移浸润的分子机理 ,对深入认识放射性致组织损伤的病变机理 ,寻找预防、阻止组织继发损伤病理进程的有效方法 ,有积极意义。本实验通过照射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 ,观测粘附分子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1,PE CAM 1)的表达变化 ,及CD31单抗对单核样细胞在受照的内皮细胞上迁移的干预 ,探讨CD31… 相似文献
15.
用137Csγ射线照射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可引起成骨细胞功能、增殖率及形态的退行性改变。一次照射6.0Gy,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抑制率为28%、增殖率受抑制达48.2%,功能与形态改变与自然衰老细胞的改变类似,认为辐射诱导成骨细胞提前进入衰老状态,可作为研究延缓成骨细胞衰老药物的一种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6.
γ射线照射诱导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自噬与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线粒体自噬在细胞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利用γ射线照射诱导大鼠肝细胞损伤,在亚细胞水平上观察肝细胞的损伤修复情况与线粒体自噬的关系,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DNA凋亡片段的分析和线粒体RNA的RT-PCR分析。结果 受损线粒体清除过程存在线粒体自噬,随着修复过程的进行细胞DNA凋亡程度下降,细胞自噬现象减少,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同时存在于损伤细胞中,通过RT-PCR分析发现肝组织的损伤修复与线粒体自噬后的线粒体再生有关。结论 线粒体自噬可能为组织的损伤修复提供某种分子信号,促使新的线粒体再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大动物低剂量全身照射的适宜剂量 ,以便评价低剂量全身照射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 食蟹猴 32只随机分为 4组 ,用γ射线 (吸收剂量率为 0 175mGy min)分别照射0、30、5 0和 75mGy。分别在环磷酰胺处理前、后 ,亦即照射前和照射后 1、2、8、33和 5 0周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 (NTERT)。结果 结果显示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尤其是CD1 6 参与免疫调控 ,出现时间 剂量的反应 ;体液免疫中以IgA升高为特征 ,照射后第 8周 5 0和75mGy 2个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TERT结果显示 ,在照射后第 2周 ,第 1、2、3组分别与第 4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第 1组分别与第 2、3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γ射线单次低剂量全身照射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食蟹猴红、白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其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低剂量率β射线和高剂量率γ射线照射诱发肿瘤细胞生物效应特点。方法采用^32Pβ射线和^60Coγ射线照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用台盼蓝排除法和X-gal衰老细胞染色法比较两种照射肿瘤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结果 ^32Pβ射线(0.375cGy/min)和^60Coγ射线(206cGy/min)照射HeLa细胞后72h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率β射线抑制细胞增殖为渐进性,使多数的细胞在一个或几个细胞倍增周期后死亡,以增殖性死亡为主;高剂量率γ射线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直接、迅速,细胞坏死比例高,增殖性死亡(衰老)比例低于持续低剂量照射方式。结论 不同的辐射方式对细胞的杀伤方式不同,了解其放射生物学机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电离辐射对性腺的损伤已为人们所知 ,但对其产生的骨代谢远后效应研究甚少。早在 6 0年代 ,有人报道用 4 4Gy与30Gy的X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卵巢 ,导致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1 ,2 ] 。笔者曾以 5 0GyX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卵巢[3] ,观察到卵巢辐射损伤后的骨吸收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 ,笔者用5 0Gyγ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卵巢 ,90d后进行血清雌二醇测定和骨组织病理学变化的观察 ,并与去势雌性大鼠和假手术大鼠进行了比较。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 :雌性SD大鼠 ,5月龄 ,体重 2 6 0~ 2 70g ,由上海必凯实验动物公司提供 (清洁级 ,沪医实验… 相似文献
20.
B7 1是重要的共刺激分子 ,它给予的共刺激信号不仅在抗原刺激的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是活化T细胞所必须的 ,而且对于肿瘤的排斥也很重要[1 - 3 ] 。正常情况下 ,只有APC表达B7 1分子。大多数肿瘤细胞不表达B7分子 ,因而逃避了免疫细胞的监视。肿瘤细胞B7 1表达的增加不仅能阻止T细胞耐受性的发生 ,而且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外来抗原的能力 ,使肿瘤细胞获得免疫原性[4] 。用脂多糖刺激B细胞[5] 、日光照射表皮郎罕氏细胞[6 ] 或用γ射线照射小鼠肿瘤细胞[7] 均可使B7 1表达增加。然而γ射线对人不同肿瘤细胞B7 1表达的作用尚未见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