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创伤后肝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后早期肝功能损害各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6-05/2006-08我院创伤骨科入院患者719例中肝功能损害105例伤后24 h及48 h内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创伤后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4.6%,肝功能指标ALT,AST, ALP,GGT, LDH,ALB,TBIL和P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1.4%,64.8%,42.9%,61.9%,27.6%,20.9%,30.5%,5.7%;创伤后ALT,AST和GGT升高1-3倍者分别为78例(81.3%),49例(72.1%)和42例(64.6%).严重创伤患者出现ALB降低、TBIL升高及PT延长(P<0.001),创伤后肝功能指标ALT、AST、ALP及GGT48 h与24h相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创伤后早期即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指标一般呈轻中度升高,当创伤伤情严重及并发症多时,可出现ALB降低、黄疸及PT延长,创伤后黄疸为肝细胞性黄疸,可能与胆汁淤积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换血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凝血功能、血乳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病理组),并选取同期生产的6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和60例健康新生儿分别作为生理组和对照组。病理组均采用换血治疗,各组检测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血乳酸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胆红素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和血乳酸水平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测效能,并采用Pearson分析病理组血清胆红素与血乳酸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理组和生理组血清TBIL、DBIL、IBIL、血乳酸、PT、APTT高于对照组,病理组血清TBIL、DBIL、IBIL、血乳酸、PT、APTT、TT高于生理组(P<0.05);生理组和对照组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治疗后血清TBIL、DBIL、IBIL...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慢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及其它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肝硬化患者升高更加显著(P〈0.01);(2)肝硬化患者TBA随着child-pugh分级A、B、C级的升高逐渐递增,且C级与A、B级之间TBA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脂肪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BA阳性率分别为28.6%、88.3%和100%,肝硬化患者的TBA阳性率高于ALT、AST和TBIL;(4)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C级TBA阳性率与A、B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ild-Pugh分级B、C级TB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肝功能实验指标(P〈0.05)。结论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对监测肝病的病情发展、严重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在分析肝硬化患者肝损害方面比常规肝功能项目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B超引导与X射线引导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其中接受B超引导ERCP治疗50例(B-ERCP组)、接受X射线引导ERCP治疗50例(X-ERCP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炎症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TNF-α]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胰腺炎、胆管炎、胆总管出血或穿孔等)。结果 X-ERCP组与B-ERCP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ERC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X-ERCP组(P均<0.05)。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但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硬化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肝硬化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IB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PT、APTT、TT及FIB与代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可以客观准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能够发现早期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出血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了16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F、Fbg)和肝功能(ALT、TBIL、PA、ALB、TBA),并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延长,Fbg降低,ALT、TBIL、TBA升高,PA、ALB降低(P<0.01);随着患者Child-Pugh分级增高,其PT,aPTT、TT逐渐延长,Fbg逐渐降低,TBIL TBA逐渐升高,PA、ALB逐渐降低,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凝血指标、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反映患者肝脏的合成功能,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戊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初步探索戊型肝炎慢性化问题。方法对66例戊型肝炎与37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及统计。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较戊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水平及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在白蛋白(A)、白蛋白/球蛋白(A/G)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低与肝纤维化系列各项指标增高方面更突出,消化道症状更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更严重,凝血酶原时间长,慢性肝病特征常见,但单纯戊型肝炎患者慢性化问题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肠内营养治疗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0例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肠内营养组(42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给予传统术后饮食,如流食、半流食等。观察两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并进行临床资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4 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及血浆D-二聚体(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4 d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胆碱酯酶(CHE);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否肠内营养治疗、总胆红素(TBIL)、CHE、PT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是否肠内营养治疗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9,HR=2.568,95%CI=1.047~6.297),而PT是其保护因素(P=0.031,HR=0.426,95%CI=0.196~0.926)。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促进TACE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还可以减少TACE治疗后并发症,是否肠内营养治疗可能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动态观察总胆汁酸在常见肝脏疾病中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及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9例健康者及101例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BA含量及ALT、TBIL。结果各型肝病组TB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的TBA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比较TBA有较显著差异(P〈0.05)。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初期TBA、ALT、TBIL均明显增高,随着病情好转,各项均逐渐下降,但TBA较ALT、TBIL恢复晚。结论TBA变化是常见肝病患者高度敏感的指标,它的动态变化对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判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为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法 从指标间的数量关系出发,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在2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10项常用肝功能诊断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朦(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谷丙比值(AST/ALT)进行聚类分析和类别回归分析。结果 10项指标分为5类:胆红素类(TBIL,DBIL,IBIL)、白、球蛋白类(ALB,GLB,A/G)、转氨酶类(ALT,AST)、转氨酶比值类(AST/ALT)、总蛋白(TP)。各类指标预示病情程度的作用大小为:胆红素类〉白、球蛋白类〉转氨酶类〉总蛋白类〉转氨酶化值类。在胆红素类中,TBIL的作用最大;在白、球白类中,A/G的作用最大。结论 胆红素和白、球蛋白类是判断病情的灵敏指标,其中又以TBIL和A/G比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7AA-H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及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引起的肝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17AA-H营养支持,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酸转肽酶(γ-CT)、碱性磷酸酶(AK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TP、ALB、TRF、PA、RBP、ALT、AST、TBIL、TBIL、DBIL、γ-CT、AK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P、ALB、TRF、PA、RB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ALT、AST、TBIL、TBIL、DBIL、γ-CT、AKP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TP、ALB、TRF、PA、RBP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肝功能不全患者采用17AA-H作为氮源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拓莫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时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治疗组在用肌苷等护肝药的基础上,将阿拓莫兰1.2~1.8克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对照组用肌苷等护肝药物治疗.两组均在TACE前1周~后2周用药,并在TACE前1周及其后第2周取全血,检测并观察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ACE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ACE后总蛋白(TP)和白蛋白(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对照组ALT、AST在TACE后有显著升高(P<0.01),白蛋白显著减少(P<0.05),TP、TBIL、DBIL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拓莫兰对TACE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对反映肝细胞损伤状况的转氨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腺苷蛋氨酸(SAMe)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依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SAMe 1 g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7d,比较治疗前后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TF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浓度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AST、ALT、TBIL、DBIL、GGT、ALP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以上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SAMe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能促进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非手术组(34例)和手术组(24例)。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探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和2周时,ALT和AST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治疗后1周和2周时,ALT、AST降低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1,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并发症,且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不良反应少。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均能显著改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且手术治疗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叶学和  梁深  谭宗莲 《内科》2009,4(3):348-34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与肝功能的一些指标变化关系。方法对316例甲亢患者行甲功、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L);比较分析甲亢性肝功能损害和甲亢无肝功能损害两组之间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并分析甲亢患者肝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甲亢性肝损害组TSH、FT3、FT4比无肝损害甲亢组高(P〈0.05),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时主要以ALP、ALT、AST的异常增高为主;并且FT3、FT4分别与ALP、ALT、AST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特别是ALP变化)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密切关系,能否用ALP来协助甲亢诊断和治疗观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不同孕期的ICP患者(ICP组)和45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进行功能检验: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结果两组的检验数据对比,ICP组TBA值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BIl、ALT、AST、ALP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孕期延长,ICP患者TBA水平有增高趋势。结论 TBA是检测胆汁淤积较敏感指标,可作为ICP患者常规检测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红素(TBiL)]。结果 (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PT、APTT、TT、FIB、INR及治疗6个月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PT和APTT短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ALT、AST、ALP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ALT、AST、ALP及TBi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作用与华法林相近,且二者对肝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但利伐沙班出血事件发生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脓毒症合并肝损伤患者血清学标志物的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3例符合脓毒症诊断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期间有无发生肝损伤分为实验组(有肝损伤者)39例,对照组(无肝损伤者)34组。统计所有受试者在院期间血清学指标,如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其他炎症指标等,比较两组中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单因素指标,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可反映脓毒症合并肝损伤患者病情变化的主要血清学标志物。结果实验组白细胞介素(IL)-6、血乳酸(La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胆固醇(TC)、血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三酰甘油(TG)等血清学指标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Lac、ALT、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看作脓毒症性肝损伤患者血清学标志物。结论 IL-6、Lac、ALT、TBIL可作为脓毒症合并肝损伤患者血清学标志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脓毒症合并肝损伤。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出现过敏反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5岁。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1个月。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黑便,伴尿黄,乏力明显。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心肺(-),腹部饱满,移动性浊音( ),无压痛与反跳痛,双下肢水肿。试验室检查:HBsAg( ),HBeAg( ),抗HBC(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2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32U/l,血清总胆红素(TBIL)126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72μmol/L。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乙型,腹水。给以保肝、利尿,间断输人血白蛋白及血浆治疗。1个半月后腹水消失,复查ALT198U/l,AS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均常规给予茴三硫(胆维他)片剂做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治疗上加服健脾化湿祛瘀中药汤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临床症候(尿目黄染、乏力、胁痛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肝功能指标、临床症候积分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有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