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的施行时机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 头位单胎健康足月初产妇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与对照组106例.观察组根据产妇意愿,当产妇在第一产程潜伏期(宫口开大<3 cm)不能耐受产痛时,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在产妇宫颈口开大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1)镇痛效果;(2)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3)宫颈口扩张速度、缩宫素使用情况、剖宫产率、产后2h出血量;(4)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羊水粪染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宫颈口扩张速度、产后2h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羊水粪染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产妇意愿在潜伏期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降低产妇疼痛感,对总产程及母婴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宁丰  韦凤莲  周霓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606-5609
目的:探讨拉玛泽分娩法联合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在分娩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0例初产妇,分为拉玛泽联合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组(A组)、拉玛泽组(B组)、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组(C组)和导乐陪伴组(对照组D组),每组100人,观察产妇产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A组产妇与其他3组比较,产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产程时间缩短,自然分娩率上升,剖宫产率下降,缩宫素使用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在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玛泽分娩法联合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不影响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但会增加缩宫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宁丰  周霓  韦凤莲  林红  黄桂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93-5096
目的:研究在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 000例初产妇,根据实施分娩镇痛时宫口扩张情况分为潜伏期组(A组)1 000例,活跃期组(B组)1 000例。另选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 000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和B组剖宫产率比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缩宫素使用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前3位A组依次为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胎儿窘迫;B组依次为第二产程停滞、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C组依次为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C组因胎儿窘迫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因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在潜伏期或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均不影响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实施分娩镇痛能降低剖宫产率,但会增加缩宫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无明显头盆不称,无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宫口开大2-3cm时施行导乐陪伴及硬膜外麻醉镇痛,记录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所有产妇镇痛效果良好,阴道自然分娩率高,总产程缩短,新生儿窒息率低,无不良反应。结论:导乐陪伴联合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可显著减轻产时疼痛,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但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对母婴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胎妊娠全产程分娩镇痛临床效果。方法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40例双胎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全产程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临产后即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采取非药物减痛方法。记录不同时点VAS评分、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前两组产妇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口开大3 cm、宫口开大6 cm、宫口开全及会阴缝合时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产妇实施全产程分娩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改善分娩结局,保证母婴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凤贞  刘辉  唐巍 《现代医院》2008,8(5):51-53
目的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病人自控(CSEA+PCEA)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9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B组为镇痛组,行CSEA+PCEA分娩镇痛,A组鞘内用0.1%罗哌卡因2.5mg,硬膜外镇痛维持用0.1%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B组鞘内用0.1%布比卡因2.5mg,硬膜外镇痛维持用0.1%布比卡因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两组产妇均于宫口开大3cm时开始镇痛,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药。C组为自然分娩对照组。分别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产程变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运动阻滞程度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各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和分娩镇痛的满意度。结果A、B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镇痛后A组96.7%产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而B组仅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二产程有延长,但对分娩方式无影响,各组间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病人自控分娩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而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娩期吸入氧化亚氮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80例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在宫口开大3 cm时,吸入氧化亚氮进行分娩镇痛为镇痛组;250例同期相同条件的产妇设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产程、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产后泌乳情况的比较。结果:镇痛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产后泌乳、产后出血量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产程进展显著快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氧化亚氮用于分娩镇痛,具有对母婴影响小、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产妇清醒、不影响宫缩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钟庆楣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309-1310
目的观察地西泮在产程潜伏期应用的疗效。方法 200例产妇在产程中潜伏期宫口开张2cm左右,分为应用地西泮组与对照组,观察产程进展、分娩情况及母儿并发症。结果应用地西泮组分娩率、剖宫产率、总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s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潜伏期应用地西泮,提高阴道分娩率,缩短了总产程时间,不增加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阿氏评分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分娩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施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镇痛组,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似的未实施分娩镇痛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两组孕妇疼痛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程、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镇痛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不延长产程、不增加产后出血量、不影响新生儿评分,是安全有效的。同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可行走分娩镇痛应用于潜伏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可行走分娩镇痛在潜伏期应用的临床效果。研究宫口开张不同大小应用分娩镇痛后的产程进展,对子宫收缩力的影响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方法确认已临产无内科合并症的初产妇共75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宫口开张1cm左右;组:宫口开张2~3cm;Ⅲ组为正常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观察镇痛起效时间、子宫收缩力的变化、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Ⅰ组与Ⅲ组比较总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Ⅱ组第一产程比较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子宫收缩力无明显降低,第一产程中Ⅰ组与Ⅲ组比较子宫收缩力显著降低,P(0.05,Ⅰ组催产素使用率为100%。三组间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合并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引导下无痛分娩,从潜伏期应用,有明显的分娩镇痛作用,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潜伏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初产妇90例,A组(潜伏期宫口开张0.5 cm组)30例、B组(潜伏期宫口开张1.0~2.0 cm组)30例、C组(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30例。A组、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两组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和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不同时间的VAS评分、运动阻滞、各组产程、出血量、新生Apgar评分、镇痛满意度、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组潜伏期时间比B组、C组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潜伏期时间比A组、C组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剖宫产率和缩宫素使用率比B组、C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口开张1.0~2.0 cm的产程潜伏期施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缩短产程,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在不同时机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间临产后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1 250例,按镇痛实施时间不同分为2组:Ⅰ组宫口开至1~3cm(n=8 270),Ⅱ组宫口开至3cm以上(n=2 980)。分别观察产程时间、手术助产率、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情况,产后24小时随访。结果:各组镇痛效果确切,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对镇痛效果满意,硬膜外镇痛对自然分娩有帮助。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可以在第一产程早期施行,能促进产妇选择自然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单次腰麻在宫1:7开大4-5cm产妇中的镇痛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宫口开大4~5cm、要求分娩镇痛的孕足月、单胎初产妇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无自然分娩及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产妇123例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3例作为对照组。镇痛组给予布比卡因2.5mg与芬太尼10μg混合液2ml单次腰麻;对照组不做任何镇痛干预。记录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和镇痛后的VAS评分,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心率的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镇痛组镇痛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产程较对照组缩短(P〈0.051;剖宫产率降低(P〈0.05);两组产妇血压波动、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有1例发生瘙痒,镇痛结束即消失。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单次腰麻应用于宫口开大4-5cm的产妇可达到分娩镇痛的效果。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在产程中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0例无产科合并症、麻醉科禁忌的初产妇,按自愿要求实施分娩镇痛选取200例为分娩镇痛观察组,并于宫口开大2~4 cm施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对整个过程实施观察和监护;200例未实施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做对照组。结果:观察组200例产妇经分娩镇痛,第一产程明显缩短;因无明显疼痛,保存体力,加快第二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结论: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促进产程顺利发展,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可行走式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子宫收缩、产程的影响,为推广应用可行走式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新疆石河子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孕妇120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有分娩镇痛要求的60例作为镇痛组,无分娩镇痛要求行常规分娩的60例作为对照组.镇痛组宫口开大3cm时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常规分娩,不行分娩镇痛.结果 ①镇痛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10min、15min、30min、60min、120min、t/P值分别为-3.256/0.031、-6.134/0.004、-5.218/0.006、-7.137/0.002、-7.107/0.002.镇痛起效时间10.5±6.4min;②子宫收缩持续时间:镇痛后10~60min镇痛组宫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10min、15min、30min、60min、t/P值分别为-2.487/0.016、-2.224/0.029、-3.013/0.004、-4.185/0.000,镇痛后120min两组宫缩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值为-0.234/0.816);③子宫收缩间隔时间:镇痛后60min镇痛组较对照组宫缩间隔时间延长(P<0.05),χ2/P值为14.253a/0.003,镇痛后120min两组宫缩间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χ2/P值为0.244/0.970;④两组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比较:镇痛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t/P值2.261/0.026,两组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P值分别为0.298/0.767、-0.374/0.709,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较对照组高(P<0.05),χ2/P值为5.635/0.028,两组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P值为0.693/0.490.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P值为0.189/0.851.结论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宫缩在一定时间内有一过性减弱.在严密观察下合理使用催产素,不延长产程,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对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联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将产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在产妇宫口开至2 cm时,A组产妇给予0.3 mg/ml纳布啡联合0.1%罗哌卡因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潜伏期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初产单胎头位且无产科并发症的产妇120例,并分为潜伏期(宫口〈3 cm)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Q组)40例、活跃期(宫口〉3 cm)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H组)40例及非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C组)40例。分别观察其对产妇(血流动力学、产程、出血量、疼痛效果等)及新生儿结局(Apgar评分)的影响。结果:三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H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均多于C组(P〈0.05),其余产程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H组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H组新生儿出生1、5 min Apgar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使产妇能够尽早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又不会对新生儿带来负面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程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以及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产妇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镇痛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不采用镇痛分娩。结果应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s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镇痛效果确切,还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剖宫产率。结论全程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母婴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程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以及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产妇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镇痛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不采用镇痛分娩。结果应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s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镇痛效果确切,还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剖宫产率。结论全程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母婴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瘢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共80例,其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瘢痕子宫孕妇35例为实验组,未镇痛瘢痕子宫孕妇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钳助产、剖宫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无差异;产时出血比较无差异,实验组较对照组产钳助产率低。结论严格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指征,有阴道分娩条件者实施分娩镇痛不增加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有利于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