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桂中桂北地区蛇咬伤特点,探讨蛇咬伤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475例蛇咬伤病例,进行蛇伤种类与年份分布、蛇伤原因、蛇伤与临床分型和治疗转归等关系回顾性分析。结果蛇伤种类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眼镜蛇、竹叶青蛇、银环蛇、烙铁头蛇。毒蛇咬伤病例逐年增多,与本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人们防护意识薄弱、饮食文化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毒蛇咬伤在广西桂中桂北地区比例较高,以眼镜蛇咬伤比例最多。通过了解毒蛇生活习性,总结蛇伤原因、特殊表现、中毒机理,针对性的防护和救治,对降低毒蛇咬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科2001—01/2007—08共收治蛇咬伤19例,急救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8例,年龄14~60岁。蛇咬伤原因,均系户外玩耍或田间劳动时被蛇咬伤。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14h,患者自述咬伤后伤处剧痛明显,肿胀迅速,伴心悸、气短、全身乏力、头昏、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患者就诊时伤肢留有蛇齿咬痕,咬伤周围皮肤紫绀、瘀斑,伴有不同程度肿胀。就诊时,咬伤处除1例继续出血外,其余出血均已停止。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蛇繁殖增多,我院急救部作为北方地区蛇咬伤救治中心,每年收治毒蛇咬伤患者数量逐年递增。我国毒蛇主要有约10余种,北方地区常见蛇种为蝮蛇。蝮蛇的毒素主要为混合毒,人被咬伤之后,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往往造成重要脏器受损,如心脏、肾脏、肝脏等,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1〕,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浙江东部沿海地区蛇咬伤的流行病学情况,以指导毒蛇伤害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 2007-11~2010-10台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共收治208例蛇咬伤患者,实施蛇伤程序化救治流程的152例进行总结.结果 浙江沿海地区蛇咬伤有其特有的流行病学特点.蛇咬伤分类:蝮蛇36.8%(56/152)、眼镜蛇23.0%(35/152)和五步蛇13.2%(20/152)占多数,不明蛇咬伤7.2%(11/152)、游蛇科13.8%(21/152)、无毒蛇8.6%(13/152).蛇咬伤发生率大致分为高发、偶发、少见及无地域分布四类;蛇咬伤多发生在中部平原和南部山区;蛇咬伤集中发生夏秋季(5~10月份),占94.7%(144/152),其中6、7月份为高峰期,占55.3%(84/152).蛇咬伤后就诊时间越晚,重型、危重型患者发生率越高.结论 浙江东部沿海地区为蛇咬伤高发区,有季节性、地域性等流行病学特点,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蛇咬伤防治对策,做好抗蛇毒血清的药品储备,从而降低蛇咬伤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毒蛇咬伤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肢体伤残、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对112例蛇咬伤患者的救治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儿被蛇咬伤在儿科历年来极罕见。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小儿外出草地游玩的机会增多及小儿好奇心大和贪玩,家长看管不严、居住生活在田野环境等原因,被蛇咬伤的机会增多,特别是在夏秋季节。人被蛇咬伤后,蛇毒迅速进入人体内,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中毒,短时问内即可危及生命。因此,蛇咬伤后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挽救患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抢救蛇咬伤中毒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蛇咬伤后早期注射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最有效的方法,但抗蛇毒血清只能中和体内游离蛇毒,对其引起的器官损害无效.中医药治疗毒蛇咬伤已积累了丰富经验~([1]).有文献报道,蛇咬伤后应及早进行伤口清创术,并采用地塞米松、抗生素、山莨菪碱、抗蛇毒中药等进行对症治疗,以减少毒素吸收,并促进蛇毒排出体外~([2]).  相似文献   

8.
莫静欣 《全科护理》2013,11(2):133-133
蛇咬伤是我国广大农村和山区的常见病,毒蛇咬伤是重要急诊之一。我院地处山区,蛇咬伤为常见急诊。蛇毒是一种黏性蛋白,含有多种毒蛋白,其主要成分为血循毒、神经毒以及二者均有的混合毒。血循毒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少。局部症状表现为伤口渗液、渗血,剧烈疼痛,患肢肿胀,严重者坏死,后期可能致关节僵硬,早期局部处理不当可导致残疾。  相似文献   

9.
毒蛇咬伤作为临床常见的急危中毒性疾病,具有发病速度快、症状多样,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自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蛇咬伤纳入被忽视的热带病名单以来,蛇咬伤的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国发布了《2018年中国蛇伤救治专家共识》和《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国家卫健委),这些指导性的专家意见和政府文件对规范蛇咬伤的临床诊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中国蛇咬伤的总体死亡率、致残率和总体卫生经济负担依然较高。本文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代表性文献及指南,以问题为导向,对蛇咬伤的救治现状进行系统述评。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3—06/2007—05急诊收治毒蛇咬伤患者76例,通过给予及时正规的急救和护理,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43例,女33例,年龄16~58(32±1.5)岁。依照1990年第4届全国蛇伤学会议通过的“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标准分为:轻型24例;重型38例;危重型14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24(2±0.35)h。蛇活动外出较多的4~9月受伤比例大,多为傍晚或夜间受伤,在没扩创的70例患者中有60例(86%)能在受伤处看到1对牙印。受伤部位:足部36例;小腿24例;手16例。大部分患者牙印小,伤口剧痛,肿胀明显并迅速上延、流血不止、患处起水泡、血泡及组织溃烂等,少数患者很快出现肢片状瘀斑青紫。  相似文献   

11.
双黄蛇伤散外敷治疗竹叶青蛇咬伤患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与加用双黄蛇伤散外敷治疗竹叶青蛇咬伤患肢的疗效。方法将常规治疗加双黄蛇伤散外敷与单纯常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在患肢的肿胀开始消退、肿胀完全消退、止痛时间、疗程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常规治疗加双黄蛇伤散外敷缩短了肿胀时间、疼痛时间和疗程,是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守丹  李水平 《全科护理》2014,(10):957-957
正蝮蛇毒为混合型蛇毒(含有神经毒素、血液毒素),以血液循环为主,毒性成分复杂,被其咬伤后病情急,发展快,临床表现多样。蝮蛇毒由多种酶、蛋白质、多肽和少量小分子物质组成,其毒性可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人体,导致脏器功能不同程度受损[1],我国每年被蛇咬伤者人数达10万人,妊娠期的蛇咬伤为0.4%~1.0%[2]。目前,对孕妇被毒蛇咬伤的防治已成为国内研究热点,亦是妇产科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3]。2013年7月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的有效治疗措施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蛇咬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67例,好转12例,自动出院15例.结论:毒蛇咬伤应尽早正确地伤口处理及应用相应抗蛇毒血清,在对症治疗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毒蛇咬伤的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毒蛇分布遍及过内大部分地区、以南方多见。人被咬伤后病情凶险发展迅速重者可致死亡。对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蝮蛇咬伤30例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伤是我国广大农村和山区的常见病,因而毒蛇咬伤是重要的急诊之一。蝮蛇毒中的毒素主要为混合毒素,人被蝮蛇咬伤后,蛇毒由局部通过淋巴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如不及时抢救,极易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2002~04/2007—10我科共收治蝮蛇咬伤患者30例,经治疗及护理均痊愈,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冉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741-3741
目的 通过20例毒蛇咬伤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 应用VSD负压密封引流治疗毒蛇咬伤20例患者,其中上肢毒蛇咬伤9例,下肢毒蛇咬伤11例.结果 保证了有效的引流,可加快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结论 VSD封闭负压引流术在治疗毒蛇咬伤时,通过护士正确使用,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保证了有效的引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自制毒液吸引器治疗毒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4年以来我科利用不同型号一次性注射器自制成大小不等的毒液吸引器,治疗毒蛇咬伤4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急救与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罗银秋  梁美英 《现代护理》2003,9(12):926-927
目的 让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蛇咬伤的基础上,加强熟悉蛇咬伤的急救护理程序,以提高蛇咬伤的护理手段和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2001年6月~2002年6月,收治的174例蛇咬伤患者的护理。按常规护理加进急救护理手段如:阻断毒素吸收;尽早按医嘱使用抗蛇毒血清;多功能心电监护,密切生命体征变化等,以及在蛇咬伤致呼吸肌麻痹窒息,心跳呼吸骤停,严重毒血症状等危情时,当机立断,实施急救护理措施: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院前实施血流灌注术,有效吸附毒素,阻止毒素吸收等。结果 经上述护理,全部患者于2~14d内治愈出院,21例因呼吸肌麻痹窒息使用呼吸机后的患者,亦均于1~7d内成功撤机,恢复自主呼吸,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 常规护理加进新的急救护理手段,有助临床抢救蛇咬伤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 男,63岁.因蛇咬伤致左手疼痛、肿胀、出血21 h入院.患者21 h前被毒蛇咬伤左手中指和无名指,疼痛和出血不止,左手迅速肿胀,意识清醒,于当地医院行简单包扎和对症处理转入我院.查体:急性病容,意识清晰.  相似文献   

20.
毒蛇咬伤是一种病情凶急,病死率高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现将我院近4a使用抗蛇毒血清96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