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空气高氧,^60钴照射后体外培养及裸鼠体内培养对甲状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分子杂交技术直接检测各方法处理后的甲状腺组织HLA抗原表达量,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各处理方法对HLA-I抗原无显著影响,空气高氧,单纯^60钴照射后体外培养对HLA-Ⅱ抗原无显著影响。经^60钴照射后裸鼠体内培养对甲状腺HLA-Ⅱ抗原有明显减少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用腺病毒载体携带PML(PromyelocyticLeukemia)基因作为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可能性,应用重组人携带PML基因腺病毒(AdPML)感染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观察表达PML蛋白的癌细胞与对照组癌细胞的体外生长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变化,对荷瘤裸鼠瘤体周围注射AdPML,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生长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AdPML的前列腺癌细胞体外生长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明显下降,荷瘤裸鼠瘤体周围注射AdPML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证实了PML是一种生长抑制因子,提示其可能被应用于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 ̄(60)钴( ̄(60)Co)照射对异体植皮存活期的影响,用 ̄(60)Co照射Blab/c小鼠,照射后1天与3天取背部皮肤,(1)经ATP酶染色,显示表皮Langerhans细胞(LC),观察其ATP酶含量的变化、形态变化及其在表皮的密度改变;(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a阳性LC的密度改变及形态变化;(3)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4)同时进行异体皮肤移植,观察皮片存活期的变化。结果发现:经 ̄(60)Co照射后,小鼠表皮LC形态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密度减少,ATP酶含量降低,表达Ia抗原功能下降。结论:Ia抗原功能下降是异体植皮后移植物存活期延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IGF-Ⅰ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胰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I G FⅠ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为反义核酸疗法在胰腺癌外科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I G F1 受体在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系 S W1990 的表达;用脂质体包裹合成的 I G FⅠ受体反义寡核苷酸( A S O N) 与 S W1990 细胞共培养,并接种于裸鼠体内,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S W1990 细胞高表达 I G FⅠ受体,经上述处理细胞增殖抑制率达到800 % ; I G FⅠ受体表达抑制率为839 % 。对照组裸鼠体内全部出瘤(10/10 ,100 % ) ,处理组出瘤率为20 % (2/10) ,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1) 。 结论  I G FⅠ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可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系 S W1990 在体外及体内的生长,其作用是经抑制受体表达所介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血清可溶性HLAI类抗原(sHLAI) 与肾移植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的关系。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动态监测36 例肾移植受者sHLAI水平。 结果 尿毒症组sHLAI水平为(2-94±0-34)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6±0-33)μg/L(P< 0-05) 。移植后功能稳定组sHLA降至(0-63±0-31 )μg/L,显著低于尿毒症组( P<0-05)。sHLAI在发生排斥反应前3 天及感染后5~7 天显著升高。 结论 sHLAI可作为监测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小球肾炎与HLA免疫遗传强关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估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病人中的免疫遗传学本质。方法 用单抗免疫磁珠HLA-I类分型和PCR-SSP-HLA-Ⅱ类分型技术,对广东地区219例汉族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和406例健康人进行HLA-I,Ⅱ类抗原频率,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风险系数等分析,结果 疾病组HLA-B13,B35,B55,DR7,DR10,DR12,DQ7基因频率和All-B60,Al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PML(Promyelocyticleakemia)生长抑制因子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采用lipofectamine介导基因转染技术将PML基因和G418抗性基因联合导入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癌细胞,经G418筛选、Westernblot杂交检测出PML蛋白过表达细胞克隆,经体外生长抑制试验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试验,观察PML过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体外生长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的影响。结果证实PML基因被成功地导入前列腺癌细胞中并得到高效表达。过表达PML蛋白的细胞体外生长能力和裸鼠体内致瘤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细胞。提示PML生长抑制因子过表达能够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和裸鼠体内的致瘤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转染Caspase1 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人凋亡基因Caspase1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导入胃癌细胞株X108,对转染阳性细胞的体外增殖、细胞培养液中CEA 含量及裸鼠致瘤性进行分析。结果 导入的Caspase1 基因使细胞增殖周期发生变化,G1 期细胞数目增多,S期细胞数目减少。转染细胞培养液CEA含量有下降趋势。胃癌细胞株X108Caspase1 体外生长速度明显受抑,裸鼠体内致瘤性降低,肿瘤生长缓慢。结论 Caspase1 不能促使X108 胃癌细胞凋亡,但可以使其增殖受抑,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PRA、HLA配型技术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HLA配型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等待肾移植的1020例患者采用PRA测定、HLA组织配型,PRA阴性或阳性者均经血浆置换,HLA抗原3~6个位点相合为第一组;未采用PRA、HLA组织配型的423例患者为第二组。观察两组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的变化,近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HLA-A、B、DR位点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 第一组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CsA  相似文献   

10.
HLA-DR基因相容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LA-DR)基因相容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分型技术,回顾性分析518例首次肾移植HLA-DR基因相容性情况。结果 单个移植中心达到基因水平DR相配的受者超过10A%,半数以上可达1个DR相配。HLA-DR相容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减少,早期肾功能恢复顺利,1-5年人存活率提高10%-21.7%,肾存活率提高17%-37.7%,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丹参提取物Rxa 对正常肝细胞(L02 细胞) 增殖速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测定L02 细胞Rxa 处理组(La 组) 和未处理组(L组)0、2、4、8、12 小时G0G1 、S、G2M 期细胞指数,同步进行Ki67、Cyclin D1 、PCNA 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La 组细胞增殖速率较快,Ki67 抗原表达相对较强,CyclinD1、PCNA 表达相对提前。结论 Rxa 可能促进L02 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手术应激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手术后辅助TPN能否减轻免疫抑制仍有争论,手术应激,TPN与肠道细菌易位关系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且已有最新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与免疫、肠道细菌易位关系密切,方法:24例胃癌病人均行胃癌根治手术(D2)随机分为且和TPN组。测定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静因细菌种类,CD3、CD4、CD8及CD4/CD8比值,NK细胞,同时测定NO和NOS一,并作统计学处理和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53、p16、Cyclin D1表达与胃癌细胞增生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8例胃癌中p53、p16、CyclinD1和PCNA的表达状况,并对PCNA免疫阳性细胞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p53、p16、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0/58)、48.3%(28/58)、53.4%(31/58);p53、Cyclin D1阳性组织中,单位面积PCNA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类(主要为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生长激素(GH)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 51例糖尿病患者与40 例对照组的BMI、IGF、GH、血糖、BD、Ca、P等值的测定,进行对照、比较、研究。结果 糖尿病患者随年龄的增长、血糖的升高、BMI的增加、GH 水平的降低、IGF-Ⅰ的分泌水平的减少、骨骼的BD、Ca、P等值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结论 IGF是人类重要而又作用广泛的内分泌因素之一,它不仅具有促细胞分化、增殖活性及胰岛素样作用,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而且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即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糖尿病病人存在骨代谢障碍即骨质疏松,血中IGF、GH 水平减少的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高血压病患者骨代谢变化,检测其血清钙、磷、镁、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结果表明;女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磷、血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比男性高血压病患者显著升高,血镁比正常女性显著升高。男、女性高血压病患者骨钙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病人骨代谢障碍与骨钙紊关系须进一步研究,高转化型骨代谢障碍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锌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正常饲料组(N组),创面补锌组(W组),口服补锌组(H组),后三组动物致烫伤。各组分别于伤后1,3,7天活杀8只大鼠,留取血清、烫伤皮肤,观察不同途径补锌对烫伤大鼠血清锌、生长激素、皮肤锌、羟脯氨酸的影响。结果N、W组血清、皮肤锌伤后第1天下降,而H组明显上升,分别为N组的2.4,2.0倍(P<0.01),W组伤后3,7天皮肤锌明显增加,分别为N组的1.3,1.5倍(P<0.01)。伤后各组生长激素均呈上升趋势,第3天达高峰,以H组上升最明显,分别为伤前和N组的2.5,1.8倍(P<0.01)。烫伤皮肤羟脯氨酸各组均呈下降趋势,N组最明显,伤后7天低于伤前1/2,而W组羟脯氨酸伤后7天回升,约为N组的1.5倍(P<0.01)。结论口服补锌能快速提高血清、皮肤锌含量和生长激素水平,创面补锌明显增加羟脯氨酸含量,两种补锌途径应同时并举,以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肝胰十二指肠整块联合移植术式的可行性,在国内首先建立了大鼠SHPD模型,并评价了术后大鼠生存以及移植物功能状况。结果表明大鼠异位SHPD切实可行,手术成功率高,术后1周存活率达75%,能长期存活,术后行相关检查,表明移植物血管通畅,供肝和供胰有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烧伤病人伤后血清、尿和水泡液中Zn、Cu、Fe、Ca、Mg的含量,观察了106例烧伤病人(L组烧伤≥30%TBSA,57例;S组烧伤<30%TBSA,49例)伤后1,2,3,7,14,21,28天血清、尿和水泡液中Zn、Cu、Fe、Ca、Mg的动态变化。发现除血清Fe第1天高于正常值外,其它各元素都减低,L组比S组减低明显。尿Zn、Cu、Fe排出明显增多,尿Ca、Mg排出减少。水泡液Zn、Fe、Ca与血清正常值近似,Cu、Mg略低于血清正常值。说明烧伤后血Zn、Cu、Fe、Ca、Mg的降低与从尿液及创面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肝病患者超声波骨质、血清降钙素、钙、磷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各型肝病181例,进行超声波骨质,血清降钙素、钙、磷检测。结果各型肝炎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声波骨质、血清钙、磷降低,降钙素升高。结论肝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性骨营养不良,其变化值与肝病病情一致,利用超声波骨质测量仪可进行骨质代谢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细胞p53基因突变与细胞凋亡及细胞倍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p53 基因突变、细胞倍性、细胞凋亡三者的关系,探讨突变型p53 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P C R S S C P( 单链构象多态性) 检测p53 基因突变,用流式细胞仪 Facscan 检测大肠癌细胞染色体倍性、凋亡率及其在细胞周期各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大肠癌标本p53基因突变率为50 % ;其中突变组肿瘤细胞凋亡率(22 .11 % ) 明显低于未突变组细胞凋亡率(40 .57 % ) ,( P< 0 .05) ;突变组异倍体细胞百分率( 占76 .9 % ) 明显高于未突变组( 占46 .2 % ) ,( P< 0 .05) ;异倍体肿瘤细胞凋亡率为34 .0 % ,二倍体肿瘤细胞凋亡率为40 .7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结论 p53 基因突变使肿瘤细胞凋亡率下降,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p53 基因突变多见于异倍体细胞,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倍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