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疤痕挛缩畸形是手部烧伤的常见并发症,本文就如何有效的开展手部烧伤后的疤痕挛缩畸形的治疗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的患者86名,按照患者疤痕挛缩畸形的严重程度,分别将这些患者分为了轻度畸形、中度畸形和严重畸形3组,并对每1组患者进行了相应的临床治疗.结果 每组患者的手功能基本恢复,经过人工植皮后,烧伤的疮疤基本消除.在进行后期的康复护理后,86名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有效的临床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疤痕挛缩畸形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病痛. 相似文献
2.
烧伤以特有的机体表浅部位创伤给病人心身、健康造成极大的打击,烧伤后期的疤痕增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严重问题,该文着重从护理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指导病人完成烧伤肢体的功能锻炼,烧伤后期疤痕的预防措施及指导病人如何完成从病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以达到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FE复合酶防治烧伤创面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FE复合酶在烧伤感染创面上对微生物、愈合时间的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可能影响。方法 将每1m1含酶1.5、3U的FE复合酶浸透两层纱布覆盖于烧伤感染创面上,每天换药1次,使用前、后15min行创面细菌培养,每隔1周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3U/1m的FE复合酶对MRSA有效,1.5U/1m1的FE复合酶对其他创面分离菌均有效,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肝、肾功能正常。结论 FE复合酶可以在烧伤创面上常规安全使用的药物,具有较强的广谱杀菌能力,但要有足够的浓度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创面愈合是指因多种致伤因素造成组织缺损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与重建以恢复组织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过程。创面一旦形成,全身和局部的代谢将迅速发生改变,尤其是创面局部的合成代谢明显增强,以满足创面修复所需。此时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营养成为创面修复的关键因素之一。营养涉及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红光治疗对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深II度创面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全身红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69例。在不干扰患者正常治疗的前提下,分别给予PDT-FL-201型全身红光治疗机治疗或不采用红光治疗。1次/d,每次30分钟,连续照射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在伤后第7、10、14、21天和痊愈当天进行临床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应用全身红光治疗组和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9.86±2.43天和21.02±2.97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伤后第10天、14天换药时疼痛强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T-FL-201型吊顶式全身红光治疗机治疗以早期深二度烧伤为模型的急性创面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与缓解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辅助治疗对烧伤患者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78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清创、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及定期换药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创面面积、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治疗后创面细菌阳性率、瘢痕增生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并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创面面积、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创面面积、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创面细菌阳性率、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辅助治疗烧伤患者的疗效确切,可加快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程度和瘢痕增生,降低创面细菌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8.
韩月娥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1999,17(2):86-87
目前,有关高压氧在治疗化学性眼烧伤中康复作用的报道比较少见。我院自1995年至今已采用高压氧对化学性眼烧伤病人20例37只患眼进行了康复性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情况1.1.1综合治疗加高压氧治疗组本组20例患者共37只患眼,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2.5岁。其中,酸烧伤11人19只患眼,碱灼伤6人12只患眼,成酸或成碱的刺激性气雾灼伤3人6只患眼。1.1.2仅做药物治疗的对照组选择16例23只均为化学性11度眼灼伤,只采用药物治疗而不做高压氧治疗病人的病案做对照。其中男性14例,女性2… 相似文献
9.
10.
烧伤病人功能康复护理的重点是深Ⅱ度以上的烧伤病人一深Ⅱ度烧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胶原纤维过度生长,生成增生性瘢痕,这些增生性瘢痕组织严重影响着烧伤病人的功能康复.我们针对肢体关节部位深Ⅱ度以上烧伤病人进行功能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采用湿润烧伤膏对烧伤残余创面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分组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其中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湿润烧伤膏,治疗14 d之后比较两组残余创面愈合效果、残余创面愈合时间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在不同时段内构成的改变规律,为在取得细菌学证据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04-2006年收治的烧伤≥50.0%体表面积且在伤后5 d内入院的患者,从烧伤创面分泌物中分离病原菌;采样点为伤后当天至伤后2个月.结果 共分离到病原菌476株,G杆菌占64.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铜绿假单胞菌(PAE)和鲍氏不动杆菌(ABA)分别列第1~3位;在伤后第1和第6周至伤后2个月两个时段内均以G+菌为优势菌,且SAU为主要菌株;在伤后第2~5周,G-菌为优势菌,PAE和ABA为创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此阶段内,SAU的感染位居单个菌株的第1或第2位.结论 在不同时段内烧伤创面的病原菌构成存在差异,在各时段内均应特别注意防治SAU的感染及ABA感染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刘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1):75-75
目的:康复医学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本文选取70例烧伤患者,采用康复医学理论开展相应的医护指导工作,进一步根据检查评估结果为患者治疗烧伤治疗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认识,主动发现康复医学和烧伤临床的医学知识,对疗效、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等多个指标大小加以分析探讨。结果:70例烧伤患者,采用康复医学指导医护工作开展后,通过运用系统科学的康复医学知识和治疗方式,能够针对本次研究的烧伤患者出现的功能障碍问题加强正确认识,进一步对其实施科学评定,对治疗过程实施规范化处理,有效提升了局部、整体治疗效果,没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研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00%(70/70)。结论:烧伤患者采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医护工作开展是非常有效的,对于提升烧伤疾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是提升烧伤治疗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早期救治与康复一体化的烧伤治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烧伤治愈率多年来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国自 195 8年全面系统的烧伤救治研究以来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 ,认识了烧伤的基本发展规律 ,特别是对烧伤早期处理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特色、适合国情、中西医结合、比较完整的烧伤治疗措施[1~ 5] :⑴早在上世纪 60年代 ,即提出“从整体出发 ,维护伤员自身抗病能力”的烧伤治疗指导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 ,改进了许多烧伤治疗措施 ,特别是在烧伤早期救治方面。例如 :尽可能在烧伤事故现场附近的医疗单位进行早期救治。技术力量前伸 ,避免长途运送和颠簸伤员 ;根据大量伤员伤情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美宝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小儿深Ⅱ°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135例因热开水烫伤四肢皮肤致深Ⅱ°烧伤的小儿患者,按创面处理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66例)采用美宝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B组(69例)单独采用美宝进行治疗。对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形成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平均愈合时间(14.8±2.7)天,愈后瘢痕少;B组平均愈合时间(16.2±2.7)天,愈后瘢痕少。两组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美宝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小儿深Ⅱ°烧伤创面,可加速创面愈合,愈后瘢痕形成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通常发生于烧伤48 h以后,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我院目标性监测烧伤患者,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7例烧伤患者做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7例烧伤患者.1.3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系统全面地查阅2007年1月-2010年1月全部烧伤患者病历,结合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及监控措施效果评价记录资料,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情况进行统计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情况,探讨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控制和预防烧伤创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78例住院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感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创面感染率与患者就医时间、烧伤面积及患者既往抗菌药物使用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8例烧伤患者中发生感染145例,感染率52.2%;145例患者创面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3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8株占38.5%,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8.9%和16.0%;革兰阴性菌160株占52.1%,以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18.6%、15.6%、10.4%,真菌29株占9.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5%;伤后就医时间>6h后,创面感染率明显升高,创面感染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大而增高,而对于既往经常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其创面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从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结论及早就医、及时处理创面、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或更换抗菌药物,适时给予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等措施均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