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心脏标本教学中,发现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变异1例,均起自于主动脉弓(图1)。此变异罕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现报道如下。暴露心脏、主动脉弓及分支和肺动脉干,发现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而取代头臂干。起始处右颈总动脉压扁外径12 mm、左颈总动脉扁外径9 mm,两者间根部在主动脉弓上的间距为1 mm。起始处左锁骨下动脉压扁外径为7mm、右锁骨下动脉压扁外径为11 mm,两者间根部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一例60岁左右男性尸体上所见主动脉弓分支是较少见的类型。现报告如下:主动脉弓发出四大分支,自右向左依次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其中右、左颈总动脉共干和左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凸缘,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后壁。共干血管共干部长0.7CM,然后分为右、左颈总动脉,起始部外径均为0.5CM;右颈总动脉向右外上方斜升经气管前方到达颈部;左颈总动脉向左后外斜升到达颈部。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外径为0.7CM,向右外上方斜升穿经食管后间隙(属食管后型)穿经斜角肌间隙移行为液动脉。余血管分支均未…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教学标本中遇见一例男性,成年尸体,发现双侧性椎动起始异常及右锁骨下动脉变异,这种异常对动脉影有参考价值,报道如下:右椎动脉是在右颈总动脉从主动脉弓起点以上31.5毫米处,由右颈总动脉后壁分出,经颈深肌前方上行,而入前斜角肌起始部深面,约平右颈交感干的颈上神经节高度穿入第3颈椎横突孔,其起始处外径为2.6毫米,起点至穿入点全长为57毫米。左椎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的上缘(在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发出点之间,距前者为1毫米,距后者为3.3毫米处),为主动脉弓第3个  相似文献   

4.
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已有报道,但合并多种变异的较少。为积累基础资料和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于下:成年女尸,身高154公分,解剖所见:1.主动脉弓自右向左依次分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食管后右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从胸主动脉始段的右后壁发出,距左锁骨下动脉22毫米,它斜向右上紧贴食管后壁,经右侧胸膜顶前方,向外入斜角肌间隙,于第一肋外缘续腋动脉。全长98毫米,在距起点66毫米处,于前斜角肌内缘处发出一条长为12毫米的肋颈干。在斜过食管处,见食管后壁留有明显的斜行锁骨下动脉压迹,压迹上方的食管略显膨大,可能与食团暂时潴留有关。3.右颈总动脉:起自主动脉弓,(长107毫米),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一例多发性异常,此例系男性,年龄约50岁,营养发育中等。此例不但有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同时伴有心脏静脉系异常,盲肠异位。一、本例在主动脉弓的凸缘从右向左依次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异常之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末端之右后壁,然后斜向右上,跨越第三、第四胸椎体前方,于食道与脊柱之间行向第一胸椎体右缘进入斜角肌间隙。右颈总动脉于气管左缘发自主动脉弓凸缘,斜越气管前方至右侧。据历来文献记载;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从右侧向左侧依次直接超自主动脉弓的异常现象,国内首先是胡振之报道过一例,后又有詹樾、张为龙等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右锁骨下动脉起点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右锁骨下动脉正常起点由头臂干在右胸锁关节后方发出,而作者在学习过程中解剖一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右锁骨下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末端后上壁,现报道如下:
  尸体为成年男性,55岁左右,尸长175 cm,头臂干缺失;主动脉弓从右至左依次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始端外径为9.5 mm,右颈总动脉与左颈总动脉相距为0.4 cm,与右锁骨下动脉相距为2.3 cm,其行程与分支均正常。左颈总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处的外径为11.2 mm,向上延伸中段的横径为12.5 mm,末端的横径为11.5 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相距为0.3 cm,与右锁骨下动脉相距为1.9 cm;左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处外径为13.5 mm;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末端后上壁,起始处外径为13.6 mm,与左锁骨下动脉起点的相距为1.9 cm,斜向右上经食管后方与第3胸椎体前方之间走行,至右胸锁关节的后方延至颈根部,呈弓状经胸膜顶前方,贴臂丛上方穿斜角肌间隙,至第1肋外缘延续为腋动脉,该处外径为9.5 mm;其主要分支走行均正常。  相似文献   

7.
<正> 成人女尸,约50岁,身高156厘米。见主动脉弓上缘自右向左依次分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三枝。主动脉向左后方至第四胸椎下缘处,近其右缘发出一枝右锁骨下动脉,此动脉斜向右上紧贴食管后壁、右颈长肌前面、越胸膜顶前方,向外入斜角肌间隙,经第一肋上面至外缘续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距左锁骨下动脉起点下1.5厘米、全长为10厘米。起始处管径为0.9厘  相似文献   

8.
例一:一岁左右女尸,死因不明,全身检查无其他异常。主动脉弓位置正常,右颈总动脉适于气管之前发出,右上方斜行,于第六顼椎处至气管右缘。并发出右椎动脉,繞气管右侧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左颈总动脉紧靠前者之左侧起始。在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有左椎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几乎垂直上升,进入第四颈椎横突孔。右锁骨下动脉为主动脉弓最末分支,起于主  相似文献   

9.
例一,男性,50岁左右。由主动脉弓发出三个分支,自右向左依次为:右、左颈总动脉共干、左锁骨下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右、左颈总动脉共干长55mm,起始处外径16mm。左锁骨下动脉在共干左侧3mm处由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10.
本例为一成年男性尸体,年龄49岁,身高172厘米,发育正常。在制做标本过程中发现,由主动脉弓上发出四个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均正常;在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直接从主动脉弓上发出一支动脉干,长度为4.5厘米,压扁外径为0.5厘米,靠近左颈总动脉的外后方上行,距离气管外侧缘0.6厘米,在平第六气管环处分为内、外二支向上并行。内侧支压扁外径为0.2厘米,长度为3.6厘米,向上走行2.6厘米处转向内侧越过左颈总动脉的后方,转向内侧的长度为1厘米,然后分为上下二细支,分布于左叶甲状腺下部(内侧支构成左侧甲状腺下动脉)。外侧支压扁外径为0.3厘米,长度为7.5厘米,在头长肌的前外侧上行,越过第六颈椎横突前面,从第五、第六颈椎横突之间转向后,由第五颈椎横突进入横突孔(外侧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1例40岁左右男性尸体上所见主动脉弓分支是国内外较少见的类型.由主动脉弓发出的四支,自右至左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其中.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均起于生动脉弓的凸缘(与正常型一致),左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后壁.位于左颈总动脉的左后方.各分支起始部的外径分别为0.75 cm,0.85cm,0.85cm,0.9cm.主动脉弓凸缘长度为8.9cm,凹缘长度为3.3cm,平均长度为6.1cm(正常值为5~6cm).右锁骨下动脉与右颈总动脉间距为0.35cm,右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尸过程中发现其主动脉弓的分支、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左、右肾动脉和左上肢尺动脉多处血管变异。一具尸体集中如此多的动脉变异,实属少见。1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主动脉弓凸缘共发出5大分支,从右向左依次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图1)。1.1 右颈总动脉 直径为7.3mm,起于主动脉弓凸缘、从气管左前方斜向右上跨于气管前方再上行于气管食管右外侧。1.2 左颈总动脉 直径为6.9mm,在右颈总动脉左侧3.8mm处起于…  相似文献   

13.
<正> 发现右位主动脉弓变异一例,现报告如下: 男童,约十二岁,高1.35米,死因不明,心脏大小、位置基本正常,主动脉弓在食管的右侧。从主动脉弓的上缘依次发出左头臂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根部下缘有一动脉导管。现将三个分支及动脉导管分述如下: 一、左头臂动豚为第一个分支,平第二胸椎体稍下缘处,起自主动脉弓上缘的左侧,斜过气管前方向左侧上升,在第一二胸椎之间分为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二  相似文献   

14.
<正>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主动脉弓异常分支,报告如下:在胸骨柄后方,主动脉弓的凸侧向上发出4个分支,从右向左,依次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外径为0.5cm,先行向右外上,经胸膜顶的前方到达颈根部,继而行向外侧,到右侧第1肋的外缘移行为腋动脉,其主要分支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右颈总动脉起始处外径为0.6cm,向右  相似文献   

15.
头颈、胸部局部标本1件,在解剖时发现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发出5个分支。(1)右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凸侧、从气管左前方斜向右上,穿气管前方再上行于气管、食管右外侧,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外动脉。动脉管外径起端为11mm,走行至甲状软骨下方时动脉管径为9mm。(2)左颈总动脉:在右颈总动脉左侧2mm处起于主动脉弓,行程正常。动脉管外径起端为11mm,走行至甲状软骨下方时动脉管径为10mm。  相似文献   

16.
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末端 (中国人体调查 .1986.352 )占 1.4 8% ,作者在解剖时发现 1例 ,现报道如下 :成年男尸 ,头臂干缺如 ,主动脉弓凸侧见有四大分支 :自右向左依次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各动脉起始部的外径分别为15、10、17和 2 2mm。其中 ,右颈总动脉与左颈总动脉起始部之间的间距为 2mm ;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间的间距为 4mm ;左锁骨下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的间距为 13mm。右颈总动脉自主动脉弓发出后 ,跨越右无名静脉前面斜行向上经右胸锁关节后方到达颈部。右锁骨下动脉由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17.
何庆 《解剖学杂志》1997,20(1):80-80
在解剖一具壮年男尸的过程中,发现主动脉弓凸侧除正常的三大分支外,还发现有两条极少见的异常分支,现报道如下.1 甲状腺下动脉 起于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弓,起始处外径2mm,沿气管前方上行30mm处分为左右两支,其外径均为1.5mm,分支后继续上行,分别到达甲状腺左右侧叶的下部,疑为甲状腺最下动脉,再解剖左右侧甲状颈干及颈部其它动脉,均未见发出分支到甲状腺下部,遂确认该分支为甲状腺下动脉.2左椎动脉 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起于主动脉弓,起始处外径5mm,沿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上行,然后进入第六颈椎左侧横突孔.左锁骨下动脉未见有分支进入左侧的横突孔,确认该分支为左椎动脉.  相似文献   

18.
左椎动脉发自主动脉弓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通常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在第6~1颈椎横突孔上行经枕骨大孔至颅腔.作者在1例学生局解用男性尸体上见左侧椎动脉发自主动脉弓,现报道如下:主动脉弓自右向左的分支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劲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椎动脉起始后在左颈总动脉的后方、气管与食管的左侧面上行至颈部,在前斜角肌内侧、椎前肌表面上行,入第4颈椎横突孔,依次经第3~1颈椎横突孔上行至枕骨大孔入颅腔.该动脉起始处外径3.3mm,穿入横突孔处的外径为3.0mm,起始处至穿入横突孔处的长度为97mm,沿途未见分支.同侧的椎静脉于第6颈椎横突孔穿出后注入左锁骨下静脉.右侧椎动脉起源、走行未见异常.左椎动脉起源的此种变异,在临床经股  相似文献   

19.
本例为一女性童尸,约三岁。除观察和测量主动脉各分支起始,经过与有关结构的关系外,又按Milliam氏的方法剖开主动脉腔用游标尺测量各分支的内腔和各腔间的距离。该例心脏的位置、大小正常。右侧颈总动脉为主动脉弓的第一个分支,它恰在气管左侧缘起始,由气管前面向右上方斜行与气管呈40°角相交,行至气管右缘转行向上,在该处略显弯曲。左颈总动脉为主动脉弓第二个分支,距右侧同名动脉1.4毫米,其行径正常。左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诊断能力及其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500例接受MSCT胸部及头颈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动脉期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结果:84.4%(422例)为正常型,即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从右向左分别起自于主动脉弓,15.6%(78例)为变异型。本组共发现8种不同类型的变异,包括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分出9.4%(47例),左侧椎动脉于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起源于主动脉弓3.6%(18例),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分出伴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0%(5例),左右颈总动脉共干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0.6%(3例),左右颈总动脉分别从主动脉弓发出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0.4%(2例),左侧椎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从主动脉弓共干分出0.2%(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相关结构变异0.4%(2例)。结论:主动脉弓分支的解剖变异较为复杂,CTA三维成像能予以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