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外展截骨术治疗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髋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6-12采用股骨近端外展截骨术治疗的11例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髋内翻畸形,术前均行髋关节X线片及CT检查,测量患髋颈干角及前倾角。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8)年。10例术后颈干角110°,平均126°;1例术后颈干角为103°。8例术后前倾角为10°~15°,平均13.5°;3例术后前倾角为5°~10°,平均8°。术后患肢短缩0.2~2.4 cm,平均1.1 cm。术后下肢短缩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矫正,其中4例患肢短缩1 cm,5例患肢短缩1~2 cm,2例患肢短缩2 cm。术后患肢短缩在2 cm以内患者步态于术后1年内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12个月所有患者髋部疼痛症状较术前不同程度缓解。结论股骨近端外展截骨术治疗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髋内翻畸形可明显改善股骨颈干角、股骨近端旋转及下肢短缩畸形,能有效缓解患髋疼痛症状,改善患者步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骨折旋转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4例下肢长骨旋转畸形进行旋转截骨手术治疗 ,1 3例骨干截骨同时进行松质骨植骨 ,膝关节融合和踝关节融合各 1例。结果 随访 6个月~ 5年。术前旋转角度 1 5°~ 4 3°,平均 2 5 3°,矫正到术后 0°~ 1 5° ,平均 9 2°。截骨部位骨折均愈合良好 ,骨愈合时间 3~ 1 0个月 ,平均 5 2个月 ,干骺端截骨较原骨折部位截骨固定平均短 8至 1 2周。 6例膝关节痛者 5例矫形后有明显改善 ,1例有轻度改善。 2例臀中肌步态消失 ;步态明显改善 1 6例 ;轻度改善 4例 ;无改善 2例 (关节融合 )。结论 下肢旋转畸形严重影响到髋关节、膝关节的功能 ,对步态有明显的影响 ,治疗骨折时注意预防。旋转截骨手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57例股骨近端FD患者.男29例,女28例;年龄8~50岁,平均22岁.单侧55例,双侧2例.单骨型35例,多骨型22例.按Guille分型:A型34例,B型8例,C型8例,D型7例.股骨近端FD伴髋内翻畸形14例,颈干角55~100°,平均78°,股骨相对长度较对侧短缩2.0~4.5 cm,平均3.2 cm.病程4个月~lO年,平均2.3年.股骨近端病变范围小、骨强度佳者,采用单纯病变刮除、打压式同种异体植骨14例;病变范围大、骨强度不佳者,采用病变刮除、打压式同种异体骨植骨、内固定43例,其中伴髋内翻畸形者,同时行外翻或内移外翻截骨矫形术.结果 术后5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8年.2例单纯病变刮除打压式植骨A型患者术后复发,经再次病变刮除、植骨、重建钉内固定后治愈;1例病变刮除打压式植骨联合内固定A型患者动力髁螺钉内固定物松动,经更换为重建钉后治愈.植骨区术后3个月均有轻度骨吸收,10~14个月植骨区骨结构渐致密.股骨近端FD伴髋内翻畸形股骨力线均完全矫正,截骨面均达骨性愈合,髋内翻畸形的颈干角矫正为95~130°,平均122°,股骨相对长度矫正后较术前延长1.8~3.6 cm,平均2.7 cm.术后49例患者步态正常;3例扶单拐行走,5例不扶拐跛行.52例疼痛消失,5例A型疼痛明显减轻.结论 病变刮除、髓腔内打压式植骨可有效恢复骨量、促进骨愈合及防止病理性骨折;病变范围大或骨强度不佳者,须联合有效内固定:伴有髋内翻畸形者,应同时截骨恢复股骨生物力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带阻挡髋骨短缩弧形旋转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方法 :在髂前下棘至坐骨大切迹做一弧形截骨 ,截骨近端短缩平均 0 .9cm ,后侧保留少部分不予短缩 ,远端向下向外旋转 1 .2~ 1 .5cm嵌入近端 ,防止截骨远端旋出的距离回移 ,使股骨头复位后获得稳定。结果 :自 1 989年以来 ,已做 47例 63髋 ,其中随访 2 9例 35髋平均 4年 9个月 ,治疗效果满意 ,术前髋臼指数平均为 35 .8°,术后平均降至 1 5 .7°。结论 :本术氏的优点是截骨后臼顶下移很少 ,对股骨头产生较小的机械压力。矫正髋臼主向的效果准确 ,复位后股骨头得到良好的覆盖 ,能较好地恢复头、臼的持重关系。本术式不需植骨 ,愈合快 ,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我科 1996~ 2 0 0 0年收治 12例成人髋内翻 ,其中 5例合并肢体缩短 ,采用股骨转子下斜行截骨 ,单侧成角外固定架外展位固定 ,通过随访 ,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12例 ,男 9例 ,女3例 ,年龄 2 1~ 6 5岁。均为单髋。 8例并发于股骨转子间骨折 ,1例并发于股骨上端骨纤维异样增生症 ,3例为先天性髋内翻。术前颈干角 75°~ 10 0° ,平均87° ,其中 5例合并肢体不等长 ,相差 2~5cm ,平均 3cm。1.2 器械和方法1.2 1 手术设计 术前摄骨盆平片 ,了解健侧的颈干角 ,设计出手术所需要的角度 ,手术方法见图 1。图 1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髋关节牵伸器在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对6例(9髋)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及1例(2髋)髋内翻继发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关节成形术,男2例,女5例;年龄12~5岁,平均30岁.术前用自行研制的髋关节牵伸器牵伸髋关节,首次牵开1.0~2.0 cm,次日开始以1 mm/d速度缓慢牵伸,直至股骨头降至真臼旋转中心水平.更换为皮牵引,重量3kg,牵引针眼愈合后行关节置换术6例(10髋)、臼盖成形术1例(1髋).结果 6例(9髋)的股骨头或大转子顶端牵伸至真臼旋转中心水平.牵伸距离4.0~5.5 cm,平均4.45 cm;牵伸时间30~60 d,平均43 d.无坐骨神经损伤及针眼严重感染发生.关节成形术中未行软组织松解及股骨短缩截骨.1例(2髋)在一侧髋关节牵伸至6.0 cm时加快牵伸速度为1.25 mm/d,12 h后出现腓深神经不全损伤.行分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短缩截骨3 cm,腓深神经不全损伤半年后恢复.全部患者随访1.5~3.0年,平均2.5年.均获得双下肢等长,臀中肌肌力增加1~2级.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56.2分提高至术后1年92.2分.结论 髋关节牵伸器可将股骨头牵伸至真臼旋转中心水平,行关节成形术时无须软组织松解及股骨短缩截骨,可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外展肌功能.应严格按照1mm/d速度牵伸,以免引起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新林  樊道斌  邢飞 《骨科》2011,2(1):20-22
目的 评估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手术治疗32例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无畸形愈合、肢体短缩、髋内翻发生,无钢板断裂、松动、断钉及螺钉切割股骨头现象.按Harris髋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股骨纤维结构不良伴重度髋或及股内翻畸形的有效外科方法。[方法]自2000年8月~2005年7月共收治13例14个股骨纤维结构不良伴重度髋或及股内翻畸形患者,均采用股骨单处或双处外翻截骨矫形、病灶刮除、打压植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人随访8~41个月(平均21个月)。X线显示,14个股内翻畸形股骨力线几乎完全矫正;髋内翻畸形的颈干角由术前平均75°(55°~100°)矫正为术后120°(95°~130°);股骨相对长度由术前平均短缩3.4 cm(2.0~4.5 cm),矫正后延长2.8 cm(1.8~3.6 cm);14个股骨共19处截骨面均达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植骨区于术后3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术后10~14个月最明显。术前4例患者扶双拐行走,2例扶单杖行走,5例病理性骨折不能行走,2例不扶杖跛行;术后11例患者不扶拐行走,2例扶单杖行走。11例患者疼痛消失,2例疼痛明显减轻。所有患者无感染、畸形进展及再骨折。[结论](1)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矫正股骨畸形,恢复股骨生物力学力线,改善患肢功能;(2)能有效的去除病变,防止复发;(3)股骨髓腔内大量打压式植骨是促进骨愈合及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髋臼造盖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矫正髋部畸形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髋部畸形功能障碍患者行髋臼造盖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的疗效.方法 对7例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畸形愈合,颈干角增大或变小(右侧5例,髋外翻,颈干角>145°;左侧2例,髋内翻,颈干角<110°)行粗隆下旋转截骨术;另外2例陈旧性髋关节脱位伴股骨上端畸形行髋臼造盖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2~4年,2例髋...  相似文献   

10.
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固定 ,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8月 ,采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16例 (16膝 )伴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病程 1~ 2 1年 ,平均 5 .2年。按 Ahlback分类 度 10例 , 度 6例。股骨髁上截骨 11例 ,股骨干远端截骨 5例。术前、术后 8周和 2年均行患肢全长 X线片检查 ,以测量股胫角、胫骨角、股骨角及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及胫股外侧间距大小。按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评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6例术后获随访 2 5~ 4 6个月 ,平均 31个月。术后 2年随访骨愈合满意 ,1例延迟愈合 ,为股骨干远端截骨患者。皮肤感染 1例。膝关节功能自 5 0 .4± 15 .9分增至 78.5± 12 .9分 ,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自 5 .6± 2 .9°减少至 1.6± 3.4°,胫股外侧关节间距自 2 .1± 1.8mm增至 4 .7±1.7m m。 结论 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可作为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