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对照《本经》序文三品定义来确定《本经》药物三品位置 《本经》云:“上品一百二十种,中品一百二十种,下品一百二十五种。” 但《证类本草》目录白字本经药,经统计,上品是一百四十一种,多二十一种;中品一百一十三种,少七种;下品一百零五种,少二十种。 为什么会有多有少呢?就是因为三品位置被移动的缘故,使《本经》药物三品数字不符。为着使《本经》药物三品数字符合,对《证类本草》白字本经药三品位置,必须重新研究。研究的方法,就是用《证类本草》白字序文上、中、下三品定义,对《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揭示《唐本草》在编纂时,把陶弘景所并条的锡铜镜鼻、文蛤、薤、赤小豆四条分出,使《唐本草》中的《本经》药由365种增加为369种。后又把陶弘景分条的麻子归并到麻条中,又误升麻为别录药,使369减少两种,就成367种。《证类本草》沿袭《唐本草》旧例,其白字《本经》药总数亦是367种。又由于三品位置移动,所以《证类本草》白字《本经》药三品位置皆不符上品120种,中品120种,下品125种的要求。本文以《本经》三品定义,对照《本经》各药条文内容,重新确定各药三品位置,拟定一个《本经》目录。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典》(简称药典)是国家的药物标准,是科技名词定名的重要依据。但作者在参加国家科技部基础专项资金立项项目“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时经考证发现,2005年版药典中部分中药名如“豆蔻”、“冬葵果”、“芥子”、“韭菜子”[1]等与古今大多文献记载不一致,且与现代科技名词的定名原则相抵牾,同时也不利于临床应用。1白豆蔻(药典名豆蔻)本药(姜科植物白豆蔻Am om um kravanh P ierre ex G ag-nep.或爪哇白豆蔻A.comp actum So land.ex M 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宋·刘翰《开宝本草》,并以“白豆蔻”为正名。如《证类本…  相似文献   

4.
《证类木草》是《大观本草》、《大全本草》、《政和本草》的统称。它们的版本极多,因版本不同,其黑字白字分书则难免互有出入。本文选用以下几种《证类本草》版本研究之。 《大观本草》用日本安永四年(1775)望草玄据元大德六年宗文书院刊本翻刻,简  相似文献   

5.
一、唐慎微之生平、里籍北宋蜀医唐慎微对祖国医药学卓有贡献,留有名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传世。唐慎微之生平、里籍,初为人所不知。故大观二年(1108)艾晟在《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序中谓:“慎微姓唐,不知为何许人?传其书者失其邑里族氏,故不及载云”。后人对唐慎微的了解,源于两处记载。其一为金刻《证类本草》宇文虚中跋。其二为《宾  相似文献   

6.
现行《神农本草经》的经文来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神农本草经》的经文来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尚志钧(中医文献研究室)明清以来国内外各家所辑的《神农本草经》文,皆出于《证类本草》白字,该白字来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朱字,此等朱字即是陶弘景将当时流行多种《本草经》文字糅合而成。何以见得《证类...  相似文献   

7.
清代医家邹澍在《本经疏证》中将《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药物主治和《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证相联系,用互证法注解,论述痰饮产生的原因、致病机制、治则及所宜药之缘故,极具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无择医学心理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言,(公元1131至1189年)字无择,南宋青田人(今浙江青田)。其主要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下简称《三因方》)。明确提出了“三因论”,认为内伤七情、外感六淫及不内外因是形成疾病的主要病因。他的医学心理学思想主要围绕着“七情”病因系统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9.
本中文所论经方,系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为《方剂学》主要组成部分。病有主证,治有主方,仲景据证立方,每一证候,有一对应主方,疾病是发展变化的,临床往往在主证的基础上出现一些兼症、变症、夹杂症。此时则需在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化裁,以增强对病证的针对性。纵观经方组成变化,不外药物味数、药物剂量的增减。1药味增减变化1.1佐使药的加减变化适用于主证不变,仅次要症状或兼症发生变化的病情。临床在主方内随证加人与之相对应的药物或减去与之不相适宜的药物,以增强对病证的针对性,而主方的功用主…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关于《小儿药证直诀》的版本笔者近年来对于《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的版本进行了考证,初步发现《直诀》现存仿宋本、聚珍本、互校本、加注本四种版本。仿宋本是照宋本影刻,现有康熙问起秀堂影刻本,清光绪间有重校复刻本,即为这种版本;聚珍本是清·纪昀等  相似文献   

11.
许叔微(1079~11547)字知可,南宋绍兴间名医,真州(现江苏南仪征县)白沙人。曾举进士並官集贤院学士。自11岁父染时疫而亡,母于百日之内,並失估恃,于是博读医书,而尤精于伤寒。建炎初,真州战乱,疾疫大作,许氏遍历里门,视病与药,十活八九,名噪一时。著有《伤寒百证歌》(简称《百证歌》)、《伤寒发微论》(简称《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简称《九十论》)、《类证普济本事方》,尚有《伤寒脉法三十六图》已亡失。本文兹就许氏之伤寒学  相似文献   

12.
今日所见的《神农本草经》资料,其来源一是各种本草所录的《神农本草经》资料,二是各种类书及其他诸书所引《本草经》资料。 现今各种本草所录的《本草经》资料,其来源皆出于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下简称《证类本草》)黑底白字的文字。 《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的来源,向上追溯,是由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朱字通过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宋代马志等《开宝本草》、宋代掌禹锡《嘉佑本草》而被保存在《证类本草》中的。  相似文献   

13.
<正> 曲鬓本穴出于《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在耳上入发际曲隅陷者中,皷颔有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十四经发挥》(简称《发挥》)、《针灸大成》(简称《大成》)、《针灸聚英》(《聚英》)皆云:“在耳上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类经图翼》(《图翼》)描述同《甲乙》,惟“陷者中”作“陷者”。《医宗金鉴》(《金鉴》):“从悬厘后行耳前入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  相似文献   

14.
《范中林六经辩证医案选》(以下简称《范案》)选编范氏医案69例,以六经为序。选案内容丰富、辩证独树一帜,用药简洁明瞭,是一本颇具特色的医案佳作。病因、诊断之特色《伤寒论》记载113方,治疗阴寒证方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言"情志"多,论"神志"少.后者不仅包含七情,还涉及神、魂、魄、意、志等.本讲从神与五志入手,对《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为《本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进行归类分析,以了解古圣如何认知及应用本草,改善或健全脑功能,校正失衡的心理与情志,达到维持神志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自陈言倡“三因论”来,七情有了明确的定义,“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与“七情”相对应者,又有“五志”,喜、怒、思、忧、恐(一作“喜、怒、悲、忧、恐”)。历代医家对此二者多有分述。在明代,不少医书将二者合称为“情志”。如《医方考》之“情志门”;《类经》之“情志病”、“情志九气”等。在现  相似文献   

17.
证即证候,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证候能够反映病变的机制和发展趋势,是中医学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因此,证候分型的科学性、准确性关系到临床的疗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收录了1 624个中医证候名,《国标》中将证候以中医学辨证系统划分类目,以各类目中的证候属性为分类目、细类目进行证候分类,证候类目又分为病因、阴阳、气血津液痰、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等六大类。章如虹等按照《国标》,从78 605份病例中统计出1 027个证候诊断,其中脏腑证类占证候类目的28.15%[1],可见,脏腑证类在中医…  相似文献   

18.
从《儒门事亲》看张从正重视七情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儒门事亲》有关条文分析,张从正重视七情因素主要表现在发病学和治疗学两个方面。张氏认为七情致病可导致气机紊乱,内伤五脏,耗伤精、气、神,产生多种病证;张氏善于运用七情相胜原则治疗病证,同时在攻邪之时特别注意患者的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草图经》系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敕令编写《嘉祐本草》时,由医官掌禹锡、苏颂、张洞提议仿唐本《药图》和《图经》,向全国征集药材标本和药图,编撰绘制而成。全书载药814种,其中642种附药图933幅,是《嘉祐本草》的补遗之作,也是一部承前启后、集中反映北宋本草发展及民间用药的官修本草,对于中药鉴定、品种考证、药理毒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从《本草图经》药物三品分类和各药毒性记载两方面入手,系统梳理本书分类对药物毒性的体现和各药部分对毒性及毒性反应的详细论述,以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为参照,发现《本草图经》传承自《神农本草经》之三品分类法虽较为粗糙,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人对中药毒性的把握,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关于有毒中药记载,主要见于《嘉祐本草》不载之外草类和外木蔓类,共11种,占全部毒性药物28种的39.29%,集中体现了《本草图经》对于新增民间地方用药安全性和毒性的审慎考量,可为后世医家对于药物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初步探悉汪机《石山医案》中45首膏方丸剂(以下简称膏丸方)的配伍规律。按照选方标准把收集到的方剂按照病种汇编成类,采用用药物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药性分类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以得出45首膏丸方的配伍规律,以及膏丸方治疗整类疾病所体现的特点。《石山医案》中膏丸方的配伍用药主要涉及补气药、清热燥湿药、补血药、理气药、利水消肿以及清热凉血药五大类。单味药以当归、人参使用居多,药物性味多偏于甘温,多用于治疗脾虚导致的各种变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