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内镜在诊治鼻腔鼻窦真菌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鼻内镜技术在鼻腔鼻窦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非变态反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应鼻内镜技术诊断与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均获治愈,随访1-5年未见复发。结论:在本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应用鼻内镜技术可减轻患者的侵损性操作,并缩短诊治时间,避免或减少复发。鼻内镜技是诊断治疗鼻腔鼻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喉癌术后发声功能评价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各种新的评价方法不断涌现。如何选择一套既灵敏又能较全面反映喉发声功能的评价方案,对评价喉癌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鼻内镜手术前后通气功能的评估障碍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和量化指标,导致临床上常会出现术前、术后检查结果与患者对鼻塞程度的主观评价不一致。鼻声反射测量、鼻阻力测量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客观评价鼻腔通气状况的方法,可明确鼻腔形态,确定鼻腔最狭窄部位。因此,本文就鼻阻力测定及鼻声反射评估鼻内镜手术前后通气功能做一综述,明确该项检查在鼻腔手术的评估中体现出的价值性,及是否可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鼻整形术是目前开展较为普遍的面部整形手术之一,治疗范围包括各种先天鼻畸形矫正、各种外伤导致的鼻畸形矫正以及各种美容鼻整形术等。鼻整形术根据手术入路分为2种,即闭合鼻整形术(内入路法)和开放鼻整形术(外入路法)。  相似文献   

5.
慢性鼻-鼻窦炎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之一,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有一定困难,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鼻息肉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是研究人类鼻息肉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回顾目前提出的鼻息肉动物模型,对其造模方法、评价标准及模型应用做一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6.
90年代随着对鼻前部瓣膜区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更多研究和认识,我们在治疗鼻阻塞症状时更加注意对此区病变的研究。很多主诉鼻阻塞患者,经各种方法治疗后鼻阻塞症状仍未改善,使我们想到鼻瓣膜区病变所致的鼻阻塞。2002-2006年来,笔者接诊此类患者40例,经治疗后鼻阻塞症状好转。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阀又称鼻瓣区(nasal valve),是鼻腔内最狭窄的区域,维持鼻阀功能的正常在鼻整形术及修正鼻腔功能手术中非常重要。鼻阀功能不良诊断缺乏金标准,主要依赖Cottle试验、影像学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其治疗方式多样。本文旨在回顾鼻阀的相关定义、解剖、生理及鼻阀功能不良的病因、诊断和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对鼻阀功能不良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鼻过敏与鼻窦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长青  汪若峰 《耳鼻咽喉》2003,10(5):314-315
目的 探讨鼻过敏与鼻窦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手工检索与Internet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追踪近年来有关的文献,分析12篇相关文献。结果 鼻窦炎为临床常见病,鼻过敏作为鼻窦炎的诱发因素,已经引起重视,但针对鼻过敏反应“各个击破”(在不同环节进行药物干预)的治疗策略,在鼻过敏性疾病常得不到预期效果,因而也不易缓解以鼻过敏为诱发因素的鼻窦炎的症状。虽然MHC系统、Th1/Th2平衡以及细胞因子网络等是鼻过敏发病的重要基础,但从单种细胞的基因水平分析,肥大细胞可能是Ⅰ型变态反应中最关键的细胞之一;肥大细胞是启动并维持鼻过敏反应的源动性细胞。结论鼻过敏乃至以鼻过敏为诱发因素的鼻窦炎的治疗首先应针对肥大细胞,而非仅限于针对单一细胞因子或抗体。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AR)是临床的一大顽症,发病率高达11%,2001年间世的ARIA指南针对不同类型AR提出了阶梯治疗方案,经过两次修订,2010年最新版的ARIA指南应用了GRADE评价体系,将鼻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H1受体拮抗剂列为治疗AR的强推荐用药。根据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治疗AR理应取得不错的疗效,但临床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近半数患者认为医师与之交流时间过短;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眶减压术治疗Graves’病是鼻内镜手术在鼻眼相关学科的又一应用,本对目前该手术各种术式、结果、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内窥镜鼻眼相关外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与眼无论是从胚胎发生学或从解剖学而论是密切相关的。鼻眼之间虽只有一板之隔,但 客观存在的各种疾病却达数十种。从耳鼻咽喉视角去认识和研究这些疾病,并按疾病性质将其系统化和理论化,创建了鼻眼相关外科学。它 被誉为近年我国传统鼻外科重大进展。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其最 佳适应证有:损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管减压 术);眶后血肿(经鼻或鼻窦血肿清除术);内分 泌性突眼(眶减压术)。需要严格选择的适应证; 击出性骨折;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慢性泪囊炎; 鼻泪管阻塞等。现就内窥镜鼻眼相关外科中的 国内外讨…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期由于生长发育的特点,常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鼻通气功能障碍,鉴于儿童自身不能客观评价其主观感受,在选择治疗方案、手术适应证、疗效及术后随访评价方面需要有适合儿童的客观通气功能评价方法。本文对鼻声反射技术的测量参数、儿童期各项参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儿童期多种疾病导致鼻气道阻塞的客观评估中鼻声反射的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以期为选择儿童鼻通气功能的评估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鼻用减充血剂可以快速缓解鼻塞,但长期过量使用可导致药物性鼻炎。目前临床上对鼻用减充血剂的使用和药物性鼻炎的治疗还存在很多误区。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鼻用减充血剂的临床应用暨药物性鼻炎的诊治专家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临床应用鼻用减充血剂治疗鼻塞的注意事项及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原则,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应用鼻用减充血剂,并正确有效地治疗药物性鼻炎。  相似文献   

14.
声反射鼻测量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声反射鼻测量计在辅助客观评估各种鼻腔及鼻咽部疾病(鼻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及评价此类疾病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疗效中的作用,应用其测量了159例各种鼻腔及鼻咽部疾病患者,结果发现随鼻腔及鼻咽部疾病的病变性质,程度不同,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咽部容积有相应的改变,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可基本恢复正常。提示声反射鼻测量计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在多种鼻腔及鼻咽部疾病的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型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血管运动型鼻炎患者实施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RQLQ)评价术前及术后2年的生活质量。结果按症状积分评价疗效,术后2年的显效37例(82.2%),有效4例(8.9%),无效4例(8.9%)。生活质量表评价显示,术后鼻眼和非鼻眼症状、日常生活及睡眠质量、情感状态都显著改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显著增强。鼻眼症状中改善最显著的是喷嚏和清涕。术后量表总评分下降超过50%的39例(86.7%),总评分下降未超过20%的3例(6.7%)。结论使用鼻炎症状积分或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对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显示该手术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正常人鼻部气流感觉与鼻通气度的关系,采用视觉类比标度法和前鼻测压法进行研究,发现鼻部对气流的主观感觉与实际鼻通气度即鼻气道阻力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并证实感觉鼻通气度的部位主要在鼻前庭。传统中药治疗鼻阻塞的挥发类药物(樟脑和薄荷)只能改善鼻通气的感觉,并不能改善鼻气道阻力。提示鼻部对气流的主观感觉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鼻通气程度。临床上诊断和治疗以鼻阻塞症状为主诉的患者时,应将患者鼻部对气流的主观感觉和测定鼻气道阻力结合起来,以对实际的鼻通气度和治疗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7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程序、内科治疗方法和鼻内镜下手术修补的效果.结果 17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经鼻腔溢出物糖定性定量检测、鼻内镜检查和CT、MRI影像学检查而得到确诊,保守治疗愈合2例,余15例经手术治疗而全部愈合.结论 鼻腔溢出物糖定性定量检测和CT、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主要方法,鼻内镜下经鼻进路手术修补漏口是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确诊为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63例患者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1年,全部痊愈,少数有轻度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鼻窦真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不使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19.
隆鼻术方法的改进与美容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隆鼻术方法的改进与美容评价王华1汤君彦1王泉良1隆鼻术是最常见的美容手术,由于解剖学上女性凹形鼻出现率高于男性且鼻尖和鼻基部上翘类型的出现率亦高于男性,故隆鼻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固体硅胶假体(简称假体)仍是目前最常用的隆鼻材料。既往施术者大多根...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鼻漏的治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总结脑脊液鼻漏治疗的临床经验,评价不同的治疗方法,提出脑脊液鼻漏外科治疗的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3月-2001年11月83例脑脊液鼻漏,共有5种治疗形式,保守治疗17例,开颅手术修补8例,鼻外入路修补术2例,显微镜下鼻内入路修补术3例,鼻内镜下修补术54例。分析保守治疗的时间及外科治疗各组病例的病因,伴发病,漏口部位及修补材料等。讨论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和术中的关键问题。结果 随访6个月-9年。17例保守治疗全中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6d。开颅手术8例,鼻外入路的2例和显微镜下鼻内入路的3例均治愈。54例鼻内镜下修补术者1次手术治愈49例(90.1%);2次手术治愈2例(2/4),3次手术治愈1例,4次手术治愈1例,最终成功率98%,1例额窦漏口者第一次手术失败后改为鼻外入路修补成功。结论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外科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术式,其他术式可依病情需要适当选择。外伤性或手术并发的脑脊液鼻漏保守治疗的时间一般为2-4周,个别病例可达6-8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