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近年来青年AMI病人的增多,发病的年轻化趋势值得临床上重视。现将我院近期接诊的1例青年AMI病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李××,男33岁,工人。2000年3月1日上午骑三轮车上坡时突感心前区不适,呈烧灼感,伴胸闷、憋气、多汗,休息后症状缓解,晚九时突感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心悸,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持续20分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数有明显的胸骨后剧烈持续性疼痛或心前区压榨窒息样疼痛,结合心电图的变化及心肌酶谱变化诊断比较容易.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心肌梗死都有如此典型易辨的症状,相当一部分心肌梗死患者从起病,甚至整个病程中都无胸痛发生,而是以其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painlessmyocardial fnfarction,PMI),又称不典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正>室间隔破裂(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简称VSR)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我们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6岁。胸骨后压榨性疼痛3h急诊入院。有高血压病史6年。查体:T 36.8℃,BP 24/16kPa。神清,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6次/分,律齐,A_2>P_2,早搏8次/分,无杂音。血象:WBC13.3×10~9/L,N 0.84,L 0.15,M 0.01。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心肌酶入院后逐渐升高。心电图检查:V_1~V_4ST段弓背上抬呈单向曲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73岁。因反复胸骨后闷痛1个月,加重13h于1997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近1个月常于活动或劳累后出现胸骨后闷痛,无放散痛,持续3~4min自行缓解。今晨5时左右起床后突感胸骨后剧烈压榨样疼痛,伴恶心、呕吐及全身大汗,疼痛持续2h仍不缓解,由家属急送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16岁,学生,未婚,住院号90—9462。主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4天而于1990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天晚饭后5分钟突感胸骨后疼痛,不放散,呈进行性加重,发病2小时左右出现恶心、呕吐、大汗、气短,当时给予阿托品肌注后不缓解,于发病后3小时来我院门诊就诊。描记心电图示Ⅰ、Ⅱ、Ⅲ、avF、V_5导联ST段抬高大于0.1mv,最高达0.5mv,与T波融合,给予罂粟碱、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2小时后症状减轻,ST段回到等电位线。此后,每于饭后即出现胸骨后疼痛,持续约10分钟左右缓解,描心电图Ⅱ、Ⅲ、  相似文献   

6.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5岁,主因“嚼服槟榔后出现胸骨后撕裂样疼痛1天”收入本院。患者1天前于家中嚼服槟榔1块(包装食品),约半分钟后即出现胸骨后撕裂样疼痛,无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多汗等症状,意识清楚,当时未予特殊处理,未口服药物治疗。后自觉吞咽食物后出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于本院就诊。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既往史:否认冠心病、慢性胃食管病等病史,5个月前曾于本院体检,查胃镜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7岁,教师。因胸痛40天于1988年8月15日入院。患者于1988年7月初无诱因而感右侧胸痛,疼痛局限于胸骨右侧Ⅱ~Ⅴ肋范围,穿透至背部相应部位,时呈隐痛,时为撕裂样阵痛,无发热、咳嗽、气急。胸痛服用“颅痛定”、“美散痛”等治疗无效而转我院。发病以来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既往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正>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一种起病急、症状明显、可引致严重后果的一种重症心脏疾患。最近,笔者利用血磁疗法治愈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徐××,男,66岁,农民8d前突感脊背部疼痛呈撕裂样,立即卧床休息,5min后缓解。半天后,症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而AMI中的无痛性心肌梗塞(PMI)患者的病死率较有心前区疼痛的患者明显增高,因此,对PMI的及时诊断、治疗、降低病死率是临床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28例PMI死亡病例与26例有心前区疼痛的AMI死亡病例的死亡  相似文献   

10.
食管裂孔疝所致胸痛易误诊为心绞痛,笔者近遇误诊为肺癌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因阵发性胸骨后烧灼样疼痛1周,于1988年4月5日以心绞痛入院。1周前出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向上胸及后背部放散,有时伴嗳气和呃逆,多于餐后及晚间平卧时出现,持续10分到1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84例患者中,58例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疾病,42例糖尿病,47例患者在入院前已经溶栓。梗死部位:73例前壁AMI,11例下壁AMI。48例心源性休克,36例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20%~50%。44例(52.38%)患者VSR发生时间在AMI后24 h~7 d,35例(41.67%)患者发生在AMI 7 d后,5例(5.95%)发生在AMI 24 h内。室间隔穿孔直径4~15(8.12±2.98)mm,41例穿孔部位位于心尖处,39例穿孔位于后室间隔处,4例穿孔部位位于肌部。存活患者21例,存活率为25.0%。其中11例患者下壁AMI,接受IABP手术和PTCA手术,辅助利尿药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10例患者为前壁AMI,接受IBPA治疗,AMI发作后21 d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死亡患者63例(75.0%),均为前壁AMI,32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后死亡,另31例为溶栓后患者:17例患者死于室间隔修补手术后9 h的心源性休克,另14例患者死于AMI后5 d内行外科手术。结论前壁AMI并发VSR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并迅速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较高。故针对AMI合并VSR患者的治疗必须及时,开通问题血管,提高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2岁。因上腹持续撕裂样疼痛,阵发性加剧,于2005年3月12日入院。患者12h前进食过量晚餐后,突感上腹部撕裂样疼痛,呈阵发性加剧,有间歇性缓解,间歇期约10min,疼痛时伴呕吐2次,为未消化食物,无咖啡样,呕吐后腹痛加重,无发热、腹泻等。查体:T37℃,R17次,P65次,BP135/120mmHg(1mmHg=0.1333kPa),身高170cm,体重90kg,肥胖体型,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剑突下压痛,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血肿)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 1临床表现 疼痛,多数患者突感胸部疼痛,向胸背放射,起病后胸痛即达高峰,呈刀割或撕裂样.血压升高或降低,双上肢血压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1年12月-2020年2月确诊的50例AMI合并VSR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9岁,主因阵发性心慌伴胸骨后疼痛2月余,复发半小时不缓解,于1995年9月26日急诊收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心慌、头晕、黑朦、并伴有胸骨后剧痛向左肩放射,在外院做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并给予心律平90mg静脉注射后“室性心动过速”终止,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血压下降(具体不详),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海华 《海南医学》2007,18(9):58-58,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胸骨后剧烈持续性疼痛或心前区压榨窒息样疼痛是AMI的特征性改变,但有相当一部分AMI患者从发病甚至整个病程都无典型胸痛发生,而表现为其他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尤其老年AMI患者临床表现更是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漏诊,导致不良后果[1].  相似文献   

17.
姚传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05-2705
病历简介 例1、患者,男,53岁,上海籍工人.2008年1月10日在搬运重物时突感前胸部撕裂样疼痛,向背部放射,伴头晕、大汗、心悸、呼吸困难,1小时后来院.原有高血压病史8年,不规则服用降压药.查体: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双臂血压200/110 mm Hg,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10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双肺闻及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及大量胸腔积液1例江卫岗淄博铁路医院内科(淄博255020)患者男,60岁。因发作性胸痛、胸闷伴呼吸困难1月于1995年6月15日入院。患者1月前饮酒后突感胸痛、胸闷。疼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样,向左肩部放射,伴大汗。胸痛...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7岁,游泳时突感胸闷气促,胸骨后缩窄样疼痛。40分钟后送我院急诊,当时除心电图STV_5稍压低外,其余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由于症状未缓解,考虑急性心肌梗塞转入急诊监护病房治疗。入院后第12小时复查心电图示Ⅱ、Ⅲ、aVF、V_4~V_9等导联ST段呈上斜性压低,心肌酶:GOT106u,LDH373u,CPK138u;第24小时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T波倒置,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按急性心肌梗塞常规治疗10天,多次复查心电图均为下壁心肌梗塞。后病情稳定,心肌酶进行性下降,转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当日复查心电图,发现V_2~V_4T波高耸对称,遂  相似文献   

20.
双侧输卵管妊娠同时破裂1例朱根芳患者,女性,35岁。因停经55天,阴道少量流血3天,下腹剧烈痛6h,于1997年4月25日入院。3天前患者突感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出冷汗,并晕厥1次,后感恶心、里急后重,在当地治疗过,因症状不能控制,急转我院。患者平素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