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县1990~1999年55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表明,10年间平均死亡率为99.65%/10万。前5年在100/10万间徘徊,平均为106.24/10万,后5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死亡率为85.68/10,到1999年降为56.35/10万,基本达到省下达控制标准的60/10万以内。构成孕产妇死亡的前4位因依次为:产后出血、妊高征、产褥感染、羊水栓塞,占全部死亡的83.64%,其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探讨其干预措施,对河南省1990年1月1日至1990年12月30日因产科出血而死亡的853例孕产妇进行死因分析。结果:产后出血与产科出血死亡的86.16%,产前出血占13.84%。死因构成顺位依次为胎盘滞留、宫缩乏力、凝血障碍、软产道裂伤、前置胎盘等。经产妇为65.53%,初产妇为34.47%。无产前检查者占39.51%,有产前检查者占60.49%,产前检查次数≤3次的448例占有产前检查的86.82%,家中分娩占41.15%,且有25.91%的孕产妇死前未能就医,有33.29%的孕产妇死前仅经村医简单处理。全省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为50.23/10万,产科出血构成比52.69%。提示:产科出血是我省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必须对产科出血的研究及预防措施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卫Ⅵ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卫Ⅵ项目地区1997年孕产妇死亡资料,重点围绕孕产妇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死亡地点加以分析,并对孕产妇死亡率与部分服务利用指标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地区1997年报告的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04.1/10万活产,较项目开始前基线调查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死因构成与基线调查时几乎无变化,第1位死因仍是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58%。有47%的孕产妇死于家中,这一比例较基线调查时有所减少。结果提示:在项目地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所应解决的优先问题是减少产科出血引起的死亡;针对此问题的关键三环节是①提高家庭、村接生人员、村医及产科医生识别危险指征的能力;②保障紧急运送病人的通道;③提高乡、县级医院的抢救能力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1989~199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江苏省1989~199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年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47.75/10万。其中城市为26.67/10万,农村为51.46/10方,农村和城市有显著差异,农村死亡率约为城市的2倍。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构成依次为:产科出血45.67%,妊高征11.59%,妊娠合并心脏病9.59%,羊水栓塞6.61%,妊娠合并肝病5.63%,产褥感染3.59%。同时提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切实掌握我市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确保2000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7/10万以下,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34‰和4‰以下等主要指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对我市一九九六年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孕产妇死亡率为56.3/10万,与我市九○年基调的201/10万相比较下降72%。婴儿及5岁以下死亡率分别为19.3‰和21.5‰,其中农村分别为32.3‰和35.5‰。与一九九0年基调的36.2‰相比较有所下降,农村下降不明显。通过调查,基本掌握我市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为降低孕产妇、儿童残废率及制定我市妇幼保健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了解重庆市南岸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特点,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
学依据。综合医疗机构的死因监测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编码进行死因归类。计算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犝检验和χ
2 检验,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结果显示,重庆市南岸区2014 年死亡率520.53/10 万,标化死亡率为360.20/10 万,无孕产妇死
亡,婴儿死亡率为568.29/10万。其中男性死亡2266例,死亡率为584.52/10万;女性死亡1701例,死
亡率为454.29/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38,犘<0.01);≥65 岁年龄组
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197.61/10 万,构成比37.96%);
肿瘤(死亡率165.07/10 万,构成比31.71%);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83.32/10 万,构成比16.01%);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死亡率21.65/10 万,构成比4.1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死亡率
13.52/10万,构成比2.60%);这五类死因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2.4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是重庆市南岸区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应得到高度重视。
关键词:死亡统计;死因顺位;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10 0782 04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重庆市城市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重庆市城市居民主要死因。方法:用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潜在价值损失年数及死亡所致生命损失年等指标,分析居民死因,结果:重庆市城市居民死亡率平均为6.28‰(标化死亡率4.07‰),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和意外死亡。按潜在价值损失年数计算,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消化系病和脑血管病,而商业社区精神病死亡已成为第3位死因,疾病负担评价的YLLs损失构成比:慢性非传染病占80.10%,意外伤害占13.06%,传染病,妇科及围产期疾病占6.84%,结论:慢性非传染病和意外伤害应用为防治重点,传染病防治不能放松,精神卫生工作急待开展。  相似文献   

8.
对我省17个监测点1996~1997年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及影响因素、地区和人群分布、死亡孕产妇接受卫生保健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结果表明:1996年、1997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85.90/10万、46.51/10万;前5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心脏病、产褥感染;产科出血死因死亡率为41.75/10万,可避免的死亡占90.20%。为提高我省孕产妇死亡监测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了合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掌握我市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构成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1~2003年汕头市三级保健网上报的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漏报调查表和城区孕产妇死亡监测等资料,经质量控制及死亡评审,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l~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6.10/10万、14.04/10万、13.97/10万。孕产妇死亡前三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占全市死亡总数50%。结论:3年中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产科出血死因居首,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偏高。应重点加强对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应对措施,提高产科出血抢救技术,有效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了解2003-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特点,掌握人群主要死因构成,采用描 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死亡人群特征:历年 死亡率、性别死亡率和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显示:2003-2013年死亡率为3.88‰~6.17‰,2003-2009 年死亡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此后死亡率有所下降,2011年后死亡率再次上升。男性和女性性别组死亡率变 化趋势与总体趋势相同,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2003-2013 年累计死亡43137 人,男性占57.43% (24 773人),女性平均死亡年龄高于男性,死亡年龄多集中在70~80 岁,所占比例为31.79% (13715 人)。 文化程度多为文盲、半文盲(34.64%,14944人),死亡地点主要在家中或赴医院途中。心血管疾病、脑 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是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的前5 位主要死因, 累计占全部死亡的81.73%。男女性的前4位死因顺位构成相似,但男性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构成 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构成比例高于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的 主要死因,因此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研究和制定。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 中图分类号:R181.2+2,R18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5 0381 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