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活动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幽门螺杆菌 (HelicobaterPyloti,HP)感染可引起多种胃疾病 ,其中与慢性胃炎 (CG)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关系密切。慢性活动性胃炎占本组慢性胃炎中的52.15% ,不仅临床上有症状 ,而且是演变胃癌、胃原发性淋巴瘤的潜在因素。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取自我院胃镜活检组织1874例 ,经石蜡切片分别作HE染色和美蓝染色[1]。慢性胃炎按全国慢性胃炎学术会议 (1983)的分类。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按慢性炎症细胞的数量分轻、中、重 ;慢性活动性胃炎在慢性炎症的背景下按中性粒细胞数量分…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1],幽门螺杆菌是这类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笔者自拟温补养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诊断标准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2]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拟定。①无症状或有上腹痛、饱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按悉尼胃炎新分类法分析8900例慢性胃炎的病理与纤维内镜的特点。方法 采用内镜和HE与幽门螺杆菌染色检查8900例慢性胃炎内镜及病理形态的分布情况。结果 8900例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幽门螺杆菌性胃炎5785例最多见(65.00%),其他依次为炎症性胃炎1107例(12.44%)、肠化性胃炎1010例(11.35%)、活动性胃炎712例(8.00%)、萎缩性胃炎286例(3.21%)。内镜下形态:充血渗出性胃炎5999例为最多见(67.40%),其他依次为隆起糜烂性胃炎838例(9.42%)、出血性胃炎712例(8.00%)、萎缩性胃炎623例(7.00%)、平坦糜烂性胃炎618例(6.99%)、返流性胃炎89例(1.00%)、皱襞增生性胃炎21例(O.24%)。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治疗HP感染对于预防与治疗慢性胃炎具有重要意义。悉尼胃炎新分类是一种较实用和理想的一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自2014年5月~2015年3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腹痛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22~86岁,胃病史1~20年。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岱山海岛居民近年来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类型和发病特点。方法收集浙江省岱山县人民医院6年内23114例胃黏膜活检资料进行分析,对21254例慢性胃炎和486例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肠上皮生化程度以及胃癌的病理类型进行对比。结果慢性胃炎的发病男女比例为1∶1,浅表性胃炎4820例、黏膜慢性炎伴肠化11570例、萎缩性胃炎4736例。胃炎高发年龄组依次是41~60岁组大于21~40岁组大于61~80岁组大于0~20岁组。胃癌486例,男与女之比为基本为3∶1;41~60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结论海岛居民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型呈高发状态,男性胃癌比女性胃癌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三种常见慢性胃炎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3种常见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273例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以及反流胃炎的患者,并用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124例,HP阳性67例,阳性率为54.0%;慢性糜烂性胃炎96例,HP阳性89例,阳性率92.7%,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HP阳性15例,阳性率34.0%。3组间H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这3种常见慢性胃炎与HP感染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道了以益气化瘀为主治疗慢性胃炎106例。临床资料凡是门诊确诊为慢性胃炎的病例列为观察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益气化瘀为主治疗组(106例)和口服干酵母片对照组(30例)。106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疣状胃炎12例;其中男72例,女34例;年龄在20岁  相似文献   

8.
阿莫西林加铋剂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学建  董来华 《临床荟萃》1996,11(20):944-944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已被人们广泛关注,清除幽门螺杆菌已是治疗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选用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与胶体铋剂联合应用,对85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1994年12月~1995年8月胃镜检查诊断为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85例,其中活动性胃炎65例,年龄分布在22~67岁。药物选用:胶体铋剂(CBS)为珠海丽珠药厂生产;阿莫西林(AMO)为香港凯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甲硝唑(MET)为宁波市制药  相似文献   

9.
小儿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和组织病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小儿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旨在提高小儿慢性胃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以108例小儿慢性胃炎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胃镜对胃黏膜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取胃黏膜行组织病理检查。对胃镜下形态与相应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镜观察108例患儿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例。10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伴淋巴滤泡形成15例(占14.2%),伴急性活动性炎症11例(占10.4%)。伴肠化生2例(占1.9%)。组织病理Hp检测阳性43例(占40.6%),其中11例伴急性活动性炎症中有8例(占72.7%)Hp阳性,15例伴淋巴滤泡形成的慢性胃炎中有12例(占80.0%)Hp阳性。胃镜下表现为微小结节形成的儿童有更高的Hp感染率,而且Hp感染与炎症活动性及重度胃炎关系密切。结论小儿慢性胃炎绝大多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不论是胃镜下形态还是病理学改变都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别。胃镜检查对小儿慢性胃炎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胃镜下形态特征与组织病理改变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王贤成 《临床医学》2004,24(12):6-7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自拟慢性胃炎汤治疗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 8例中痊愈 5例 ,显效 11例 ,好转 9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为 89 3 %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我们认为慢性胃炎汤是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较为安全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11.
疣状胃炎的临床与内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崔振芹 《临床荟萃》2003,18(16):934-935
疣状胃炎 (verrucosagastritis,V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 ,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天花疹样 (痘疹样胃炎 )或章鱼吸盘样胃炎 ,是一类临床上无特异性 ,但在内镜、组织形态学上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 ,内镜下属隆起糜烂型胃炎[1 ] 。现将经胃镜检查发现的 1 5 2例疣状胃炎的临床资料、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5 2例疣状胃炎患者 ,男 1 2 2例 ,女 30例 ,年龄 1 4~ 6 8岁 ,平均年龄 4 1 .5岁 ,以 30~ 5 5岁居多 ,本组 83例 (5 4 .6 % ) ,男女比例是 4∶1。1 .2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有一种以上的症状 ,以…  相似文献   

12.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系1990年悉尼国际胃肠病大会确认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之一,又称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根据我院2年来的胃镜检查资料,分析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及的其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随着年龄增长,本病发生率增高,病变程度越重.我院2006年4月对某单位5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胃镜检查,检出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占37.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我国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采纳了国际上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三类,即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特殊性胃炎[1].中医称之为"胃痛"或"胃脘痛".临床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故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疣状胃炎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麓 《临床医学》2003,23(3):40-41
疣状胃炎属慢性胃炎中浅表性胃炎[1],又称痘疮性胃炎或慢性糜烂性胃炎。本文收集了北京三早研究所2001年12月份在我镇胃镜普查发现的121例疣状胃炎,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胃镜检查736人,男315人,女421人,发现疣状胃炎121人,占16.4%;其中男58人,占18.4%;女63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致病菌之一,和胃癌的发生亦相关。胃粘膜活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是检查HP的一种简便、快速、较为准确、实用的方法。我院在近3年来,对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3996例进行胃粘膜活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以探讨本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全部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本院胃镜室,从1995年2月至1998年7月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进行胃镜检查患者3996例,男3203例,女793例,男女之比40:1,年龄6~85岁,平均40.5岁,胃溃疡28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6例,浅表性胃炎1936例,萎缩性胃炎550例,反流性胃炎128例,糜烂性胃炎116例,出血性胃炎32例,残胃炎16例,食管炎56例,十二指肠炎81例,胃痛158例,食管癌71例,大致正常胃48例。  相似文献   

17.
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VG)又称痘疹状胃炎(varioliform gastritis)和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英文文献中少见有疣状胃炎的报道,近年来在中文文献中对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新悉尼系统和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甘油三酯(TG)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体检中心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42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诊断结果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339例)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81例)。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体重指数。匹配后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与TG的关系,比较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TG水平。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成功慢性胃炎患者78对,匹配后组间协变量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仅TG水平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TG有关(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立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与TG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十二指肠钡剂反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并经胃镜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例的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征像。结果:十二指肠钡剂反流提示幽门管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与慢性胃炎特别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变明显相关,本组67例均有十二指肠钡剂反流。结论:十二指肠钡剂反流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较高,结合慢性胃炎的其他X线征像可提高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小儿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2 0 0 2年 14 0 4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儿进行胃黏膜活检 ,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改良Giemsa染色找Hp ,同时患儿行血清抗HpIgG检测和 (或 ) 13 碳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和 (或 )粪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Helicobacterpyloristoolantigen ,HpSA)。 结果 :14 0 4例慢性胃炎患儿中 ,Hp感染率为 4 5 .3%。各种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中 ,以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的患儿Hp感染率为最高 ,分别为 71.2 %和 6 8.0 % ,明显高于其他胃炎组 (P <0 .0 1)。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 ,Hp感染组引起的黏膜炎症程度较重 ,淋巴滤泡形成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小儿时期Hp感染率已较高 ,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增高。并且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 ,其中与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最为密切。胃黏膜组织炎症程度越重 ,Hp感染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