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侵犯颅底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8):114-115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CT显示侵犯颅底的范围、分型、复发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70例上行型侵犯颅底组及153例发展下行型局限型的患者常规轴位扫描,部分加扫冠状位扫描。可疑复发者常规增强扫描。结果:其中颅底侵犯组以颅中窝骨质破坏最多,占98%,其中蝶骨受侵最明显。分型分硬化型、溶骨型和混合型。颅底复发者在270例中占54例,153例中占14例。结论:CT对鼻咽癌侵犯颅底表现,显示侵犯范围,分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及时早期发现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姜春秀 《河北医学》2007,13(12):1296-1297
鼻咽癌(NPC)好发于我国南方,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CT扫描检查可较为清晰地显示鼻咽部的结构,肿瘤病变的定位以及病变侵犯的范围和颅底的受侵情况。本文对1994年至1997年我院CT诊断NPC中颅底侵犯的21例做一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其CT表现、侵犯途径与肿瘤生长部位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65例NPC中有21例颅底侵犯病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6岁,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出血、涕中带血、颈部包块、听力下降、耳鸣、眼球运动障碍、头痛、面部麻木等症状及颅神经损害症状。本组病例全部经病理活检证实,其中鳞癌19例,未分化癌2…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鼻咽癌颅底侵犯的CT表现和侵犯途径。方法:本组经活检证实的鼻咽癌256例,71例侵及颅底,注入对比剂后行横断与冠状面CT扫描,层厚,层距均5mm。结果:CT证实下列结构受侵犯:破裂孔侵蚀58例(22%),岩骨尖侵蚀56例(21%),卵圆孔侵蚀43例(17%),蝶骨体/窦侵蚀34例(13%),蝶骨翼侵蚀28例(11%),翼板/窦侵蚀25例(9.7%),枕骨斜坡侵蚀10例(4%),鼻咽癌不导致骨质硬化,结论:CT可显示鼻咽癌颅底侵犯的部位,途径和范围,对临床分期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咽癌的CT表现及其对临床分期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98例(男105例,女93例,均为首诊)进行CT扫描。采用常规轴位扫描,层厚5m,层距5m,分别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显示。10例加扫冠状位,1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仅腔内生长75例,腔内生长伴咽旁侵犯127例,颅底骨质受侵77例,颅内蔓延12例,颈淋巴转移152例,远处转移6例。结论 CT能够准确了解鼻咽癌的局部大小、邻近结构侵犯程度及远处转移情况,可指导临床活检,对临床分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颅底骨质受累的临床与CT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临床与CT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0年1月~2002年4月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病人共33l例的鼻咽部cr扫描图象,其中96例CT显示有颅底骨质破坏。听眦线为扫描基线,横断面、冠状面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5mm。结果:鼻咽癌颅底骨质受累的特征性症状是头痛,特别是偏头痛或接近中线部位的疼痛,伴颅神经症状。导致颅底骨质受累的途径常有三条。颅底骨质最常见的破坏部位是破裂孔和卵圆孔。结论:头痛和颅神经症状是鼻咽癌颅底骨质受累的主要症状。CT对鼻咽癌颅底骨质受累的范围、T分期有很大的诊断价值,能帮助我们制定正确的放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6.
郭小明 《新疆医学》2002,32(3):33-34
目的;研究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的CT表现。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有不同的颅底骨质破坏,其中溶骨性骨质破坏31例,硬化性骨质破坏9例,混合性骨质破坏3例。颅内侵犯23例,其中海绵窦受侵17例,颞叶受侵4例,桥小脑角区,桥脑受侵各1例。颅内侵犯23例中有22例颅底溶骨性骨破坏,蝶窦,蝶骨本部受侵最常见。结论:CT在观察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我国华南、西南各省高发。好发年龄为40岁~59岁,男女比例为2.5~4:1。鼻咽腔是被颅底、颈椎、软腭背侧、鼻腔后端围绕的一个深在腔隙。颅底中线及中线旁结构如蝶窦、海绵窦、斜坡、岩尖等刚好在鼻咽顶壁及顶侧壁上方,并有破裂孔、卵圆孔等天然孔道相通。因此,鼻咽癌伴颅底、颅内受侵多见,主要破坏颅底骨质、副鼻窦和颅内其他组织,是肿瘤T分期较晚表现。临床工作中,所见初次就诊鼻咽癌患者很多已出现颅底颅内受侵表现。因此,正确判断鼻咽癌有无颅底骨质破坏及颅内侵犯对临床诊疗极其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初诊鼻咽癌时于治疗前行鼻咽CT及鼻咽MRI检查的43例病例,予以分析比较CT及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颅内侵犯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CT扫描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160例可疑鼻咽癌患者行鼻咽镜检查和鼻咽部CT扫描,二种方法提示病变者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鼻咽镜检查有病变44例,病检确诊鼻咽癌36例;CT扫描发展鼻咽部有各种占位性病变52例,病检确诊鼻咽癌45例,二种方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文说明CT扫描以基高密度分辨率及无重叠的断面图像,可以准确、全面地显示鼻咽部病变,有助于提高鼻咽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CT诊断鼻咽癌的重要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T的应用使鼻咽局部显示更加清楚 ,不仅观察到鼻咽表层及深层结构 ,且对病变浸及范围颅底骨质破坏情况也显而易见 ,这提高了影像的诊断准确性 ,使治疗方案更加合理有着重要意义 ,也是其他影像检查所不可比的。1 资料和方法1 1 本院自 1999~ 2 0 0 1诊断鼻咽癌并有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1.
肖建阳 《中国医疗前沿》2013,(12):100-100,117
目的分析比较MRI与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56例病理诊断证实为鼻咽癌患者均行MRI和CT扫描,观察两种检测手法的检出率。结果经鼻咽部扫描诊断MRI检出率85.7%,CT检出率57.1%,两种检测手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颅底部扫描诊断MRI检出率60.7%,CT检出率26.8,两种检测手法检出率比较差异亦显著(P〈0.01)。结论 MRI在经鼻咽部和颅底部检测鼻咽癌较CT检测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尤其在颅底部骨质肿瘤浸润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杨军克 《右江医学》2005,33(3):298-300
鼻咽癌(NPC)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因鼻咽部毗邻颅底,故病变易侵犯颅底及颅内。CT、MRI以其断面成像和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很好显示鼻咽部、颅底和海绵窦等结构,对NPC的颅底、颅内侵犯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提高对NPC侵犯颅底、颅内表现特点的认识,以期提高其诊断的准确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T具有良好的分辨率,能清楚地显示鼻咽部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用轴面与冠状面结合的CT扫描方法,极大的提高了鼻咽癌的诊断率,报告如下。1 方法应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plus全身CT机。11 轴位扫描患者仰卧位,扫定位像,从颅底扫至舌骨,用5mm扫描,12~14层,如观察颈部淋巴结、自舌骨至第6颈椎,用5~10mm,也可直接定位扫描。12 冠状位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过伸,扫定位像,调整扫描架角度,使扫描线与眶线垂直,自前床突至乳突用5mm扫描。2 应用范围鼻咽部软组织…  相似文献   

14.
48例鼻咽癌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在我国就头颈部恶性肿瘤而言,发病率占首位[1].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更准确地进行肿瘤分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2].本文就本院1993年至2001年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48例CT表现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Ⅱ-Ⅳ期鼻咽癌的CT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CT检查对中晚期鼻咽癌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及对病人预后判定的价值,回顾性统计分析了CT检查的119例Ⅱ-Ⅳ期鼻咽癌及各组织学类型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结果:(1)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为低分化鳞癌(74.8%),5年生存率为46%;(2)Ⅱ期5年生存率为72.22%;(3)Ⅲ,Ⅳ期鼻咽癌5听生存率仅为32.54%,其中侵及副鼻窦、眼眶、海绵窦者2年生存率为0。CT检查对中晚期鼻咽癌侵犯范围的准确报告,对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鼻咽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鼻咽癌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常见的影像表现有鼻咽部的局部改变、临近周围组织结构的侵犯、颅底骨质与颅内的侵犯、颈动脉鞘区受累与颈淋巴结转移。结论CT结合病理活检能够对鼻咽癌的早期做出诊断,能够准确地显示肿瘤范围,有利于放疗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颅底侵犯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侵犯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鼻咽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资料均经病理确诊并行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层面自口咽到鞍上池水平.结果1)MRI扫描显示52例有颅底侵犯,CT显示35例,两者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7,P=0.02).2)颅底侵犯的CT表现主要为孔道的骨质破坏和吸收,而MRI扫描除显示骨质改变外,还能清楚显示通过孔道的肿瘤.3)头痛、脑神经受累及两症状均出现的发生概念分别为84.6%(44/52)、69.2%(36/52)、57.7%(30/52).结论MRI显示颅底和脑组织受侵优于CT;头痛和颅神经症状是鼻咽癌颅底侵犯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CT诊断及鉴别诊断鼻咽癌的价值,提高鼻咽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鼻咽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鳞状上皮癌21例,未分化癌6例,腺癌3例。单侧咽隐窝变浅或消失26例,双侧发病4例;绝大部分病例显示病灶侵犯咽旁间隙及邻近组织结构;癌肿直接向上侵犯颅底10例,颅内侵犯3例;伴有颈淋巴结肿大17例;增强扫描,病灶出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对准确判断鼻咽癌灶的大小、范围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CT与MRI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鼻咽癌患者20例,对其CT与MRI扫描诊断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比较两种方法对鼻咽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MRI正确诊断20例,诊断准确率100%;CT正确诊断19例,诊断准确率95%。两种方法诊断鼻咽癌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茎突后间隙及海绵窦侵犯的检出率方面,两种方法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对于鼻咽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MRI与CT检查在对部分软组织侵犯的诊断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相结合有助于正确判断其软组织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52例CT资料完整的鼻咽癌病例,结果显示:咽旁间隙受侵在鼻咽癌中占86.6%。即使在比较早期的T2也有15.2%的病例咽旁间隙被侵犯。值得注意的是咽旁间隙未受侵者五年生存率为71.4%,受侵犯者为51.1%,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累及后组颅神经者五年生存率仅为3%,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鼻咽癌的预后主要取决于重要组织的侵犯而不是病灶的大小和一些非重要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