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命门”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门定位在第二、三腰椎间,命门藏精系胞,为人体生命之本始,命门与肾的概念截然不同,且层次高于五脏,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独立性,其主要病理特征是真阴真阳的損害,凡属此类损害均可从命门论治。  相似文献   

2.
中医命门学说的发展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命门学发韧于《难经》,其发生学原理大致有二:①解剖学对“肾有两枚”的准确把握;②秦王朝主水德这一特定的社会前景。嗣后,中医命门学说历经魏晋隋唐的沉寂、宋金元的复苏及明季的蓬勃发展而得以定型,促成其复苏及蓬勃发展的力量来自医学的外部--道家内丹术。  相似文献   

3.
命门学说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门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祖国医学的理论发展及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自该学说萌芽之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努力与积极的探索,使命门学说的学术内容由零散到集中,由笼统到具体,由粗疏到严密,进而形成了一个理法方药齐备,与五脏功能结构密切相关的系统化理论体系,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该学说的历史发展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赵献可对命门学说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正>命门学说一直是中医学界热议的话题,尤以明清时期最盛,命门三大家对其理论的发展成熟、临床应用为后世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近年来,多数学者结合现代科学研究以及生物解剖等技术,对命门的功能及形态展开深入探索与讨论,本文对各医家的现代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综述如下。1"命门"的起源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命门,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篇》中有:"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  相似文献   

7.
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8.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9.
浅谈命门学说在临床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生 《皖南医学院学报》1992,11(3):221-221,225
<正> 命门学说的提岀,首见《内经》和《难经》。以后则笼统包括在“肾气”的概念之中。直至明代,经赵献可和张景岳等阐述,重新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说。近来,对命门的认识有很大发展,认为命门是在两肾之间,具体体现为“肾间动气”,亦称元  相似文献   

10.
养生抗衰合剂抗衰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养生抗衰合剂抗衰老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见能明显延长果蝇平均寿命,升高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减少机体脂质过氧化物,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记忆能力、耐缺氧能力及耐寒疲劳能力。提示养生抗衰合剂具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明理学对命门学说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学 ,在其发生、发展与演化的进程当中 ,无时无刻不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启迪 ,因之而产生的独特辨治体系与宏观思维方法 ,使中医学本身蕴育了强大的生命力 ,虽历经数千年而经久不衰。命门学说 ,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衍变及发展也同样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其中又以宋明理学的影响为最著。如周敦颐关于宇宙发生论的认识 ,王安石道气一元论的自然观 ,张载“动非自外”的内因论 ,王廷相“气有偏盛”的气化说以及方以智火气一元论的物质运动观等 ,均从不同的角度渗透到命门学…  相似文献   

12.
从理学的太极元气学说探讨了孙-奎的命门学说,并从孙氏的证治用药来验证太极命门说的临床意义。认为孙氏以肾间动气为命门,着眼于精气神的互生互化以处方用药,注重纳气、益精、养神,与单纯温补肾命者大异。所以,将孙-奎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3.
考察命门学说的历史,分析命门学说理论结构,探讨命门学说兴衰原因,进一步探讨中医临床实践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命门学说兴于明代,衰于清代,在现代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处于边缘地位。其兴起源于对阐述生命原动力及动力机制的需求,并以宋明理学为核心基础构建;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命门学说自身的存在缺少实证基础。现代处于边缘位置,主要是有两个特点:第一,在介绍命门学说的章节中,缺少命门学说原本的理论框架;第二,出现了以命门学说理论框架部分结构构建的新概念,即以"动力—肝、心、脾、肺、肾"这一结构重新构建新的概念。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肝主疏泄的理论构建上,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主流思想的改变,使命门学说的核心结构与核心理论的结构存在差异,相互排斥,使得命门学说原本的问题被放大;第二,对生命动力及原动力的解释是中医理论不可缺少的部分。厘清这一点,对中医脏象理论研究和中医临床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学术产生背景、基本理论组成、功能定位、生理病理的认识、辩证原则、治疗手段、治疗范围等方面对腹针疗法和命门学说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学术体系产生于相似的学术背景;基本理论组成上,腹针疗法理论对命门学说的核心基础理论进行了现代生理学阐释与实体化发展;解剖与功能定位上,命门与腹针取穴系统应是对同一功能区域的不同阐述,腹针功能区域阐述受到命门学说的影响;生理病理的认识上,命门学说与腹针疗法理论在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阐述是相合、共通的.在治疗原则上,两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各有侧重.治疗手段上各有所长.治疗范围上,腹针疗法系统可借鉴命门学说的临床发展思路.通过对腹针疗法和命门学说的相关性分析,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腹针疗法的发展、运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医命门学说象数易学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是上古巫文化的遗存,以吉凶悔吝表达了先民对宇宙与生命的占问,《易传》是先秦思想家对《易经》的首次哲理性解读,以此为滥觞开创了《易经》诠释的象数与易理两个易学派别。易贯儒道,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方向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由卦爻符号发源的象数易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养生思想与中医理论的发展,从命门学说的定说模式可见一斑。命门之名最早见于《灵枢》:“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即睛明穴为太阳经之气所结处。至《难经》将两肾之右者定为命门,命门者精气之所舍,原气之所系。其后虽有肾间动气说等多种…  相似文献   

16.
道教内丹理论对明清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清时期是医、道融合的第二次高潮,道教养生的大量内容融入中医养生学,从理论和方法上充实了中医养生学内容,其中以内丹理论的贡献最为突出。从理论上来说,内丹理论是命门学说的主要思想来源,温补学派的医家们根据丹田中先天精气神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养生重在顾护命门元精元阳和治形宝精的主张,对之后的中医养生学影响深远。从养生方法上来说,内丹理论为中医养生之重要方法———太极拳提供了理论内核。太极拳是以静为主的内丹术和以动为主的传统武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又启发了中医养生学,使“动静结合”的思想为养生学家所重视,成为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学术发展的一大特点。因此,命门学说和太极拳是明清时期道、医、武相互融合的结晶,是道教内丹理论对中医养生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大家健康》2010,(1):54-54
“内外兼修“治肾虚 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关健 当前,世界上有很多关于衰老的学说,有自由基学说、免疫功能减退说、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说。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人体衰老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是所有功能减退中比较关键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太极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的终极本原及其无限性的哲学范畴 ,用以说明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宇宙演化模式。中医学受其影响 ,推原人体生命发生发育之本 ,而提出命门为人体太极之说 ;而且太极无形生有形的思想 ,也影响于命门学说 ,使命门的形质空化 ,而有命门无形之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社会上备受关注,养生专题节目层出不穷,养生方法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中医院校中医养生学课程的专业授课教师,有必要有责任在课堂上阐释中医真正的养生理论和基本原则,加深学生对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与实践特色的准确把握,使学生真正懂得中医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20.
道教医学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命门学说发生学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门学说自《难经》提出后 ,并未引起魏、晋、隋、唐医家的关注 ,而在此阶段 ,道教医学内丹术对命门理论的发展却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铅汞心肾交互作用的思想 ,促进了中医心肾相交理论的形成 ;宋代内丹术中主铅论占据优势地位 ,相关论述已经确立了命门学说 ,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