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观察到19例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男16例,女3例,年龄27~73岁),胸痛时合并单、双侧腿痛。作者推测心源性疼痛的放射标准是①并发典型心绞痛或/和急性心肌梗塞(AMI)性胸痛;②静止或/和运动试验时心电图(ECG)符合心绞痛的诊断;③单、双侧腿痛与胸痛相似且同时发生;④有时静止心绞痛或/和AMI出现相似的腿部放射;⑤腿部动脉搏动正常。结果;19例均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15例劳累性心绞痛中,13例ECG显示心脏缺血,8例冠脉狭窄,15均在中止活动或/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数分后单、双侧腿痛及胸痛或麻木自行缓解。余4例非劳累性心绞痛,1例27岁男性,阵发性室上性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在胸痛发作时不出现心率加速和血压升高者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可视心电图ST段移位情形而出现不同的演变和预后.病例入选的标准:1.心电图变化限于胸前导联,剔除下壁导联变化;2.病史中至少有二次胸痛记录和心电图ST段的类似移位而未发展为AMI;3.胸痛发作时至少有一次心率不超过发作前的10%,而且不超过100次/分,收、舒压增高也不超过10%;4.他们在同一住院期间发生AMI.UA的诊断依据是新近有心绞痛史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和时间延长,住院期间出现静息性心绞痛伴ST段抬高或压低>1mm者.AMI的诊断按照胸痛史、  相似文献   

3.
尽管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技术有了很大改进,但心绞痛的病史在诊断时仍然是很重要的,认识心绞痛的变异,就会避免诊断上的错误。本文报告19例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男16例,女3例,年龄27~73岁),绞痛不仅发生在胸部而且伴单侧或双侧腿痛。作者提出下述各点可推测腿痛为心绞痛放射所致:①腿痛与典型心绞痛或/和急性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0例因急性胸痛住院的患者,按胸痛发作时间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3 h、3~6 h和>6 h三组,检测各组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比较3种心肌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胸痛发作≤6h时不同心肌标志物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入选病例最终确诊为AMI 62例,非AMI 4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非心源性胸痛10例).<3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7.5%、9.1%、45.8%;特异性分别为83.3%、91.6%、91.6%;3~6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1%、54.5%、63.6%;特异性分别为94.4%、88.9%、93.7%;>6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1.3%、93.7%、75.0%;特异性分别为83.3%、94.4%、100%;3种检测指标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6h时H-FABP与cTnI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85.4%,cTnI与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87.5%.结论:H-FABP水平检测对于早期诊断AMI有较高的敏感性,优于传统指标CK-MB、cTnI,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CK-MB、cTnI相当.胸痛发作≤6h时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优于传统的cTnI与CK-MB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5.
84岁男性高血压,因严重胸骨下方痛入院,疼痛向左上肢放射,持续1h。发病前1周有类似轻度发作,休息时发作。体检:生命征:脉搏90次/min,规则,血压(BP)140/70mm Hg。心脏:呼气时,心尖部S2分裂;无杂音。实验室检查:肌苷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工酶(MB)属正常高界,心电图如图1所示。问:胸痛原因?王鼎铁(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科,辽宁大连116021)该患者为老年男性,本身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并且在1周内有典型心绞痛病史,1h前出现典型AMI胸痛表现,虽然没有典型心电图表现和酶学表现,但在临床上依然可以诊断AMI。AMI并LBBB的发生率为8%,由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9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其临床症状及其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从发作性胸痛、胸闷为主诉或伴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或疑似心绞痛,并经心脏超声、胸片检查排除了其他心脏病患者95例,其中典型心绞痛36例;疑似心绞痛的非典型胸痛59例;伴有ST-T改变者87例(缺血型改变25例、非特异性改变62例)。分别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径狭窄≥50%为造影阳性,诊断冠心病的依据。结果:95例患者造影阳性的45例,其中36例典型心绞痛造影者阳性34例(伴ST-T典型缺血型改变23例、非特异性改变者10例、无改者1例),阳性率94.44%;59例非典型胸痛造影阳性11例(伴非特异性ST-T改变),阳性率18.64%。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典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相关性高,非典型胸痛或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疑诊AMI的急性胸痛患者,按最终确诊结果分为AMI组28例、非AMI组22例,按胸痛时间分为<2h和2~4h两组.50例患者胸痛发作4h内进行血浆H-FABP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检测,观察H-FABP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胸痛发作≤4 h检测H-FABP、cTnI、MYO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2.1%、46.4%、57.1%,前者与后两者相比,P均<0.05;H-FABP、cTnI、MYO诊断AMI的特异性分别为86.4%、90.9%、59.1%,H-FABP诊断AMI的特异性与MYO相比,P<0.05.胸痛发作<2h和2~4h者检测H-FABP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75.0%和91.7%.结论 血浆H-FABP检测在AMI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其敏感性高于cTnI、MYO,特异性高于MYO.  相似文献   

8.
132例变异型心绞痛病人,入院一月中并发心肌梗塞或因之而死亡者共18例。本文报告此18例的临床、心血管造影表现和住院过程,并与剩下的114例变异型心绞痛病人进行比较。方法: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全部符合下述各项标准:(1)静息时胸骨后烧灼或绞窄样疼痛;(2)舌下含硝酸甘油后5分钟内胸痛缓解;(3)胸痛时 ST段抬高至少0.2毫伏,胸痛缓解后 ST 段回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徐志颖  李冰 《山东医药》2002,42(13):30-30
为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1 999~ 2 0 0 1年 ,我们对 6 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浆血栓素 (TXB2 )及 D二聚体 (DD)含量测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6 2例患者均符合 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 2 5例 ,男 1 7例、女 8例 ,平均年龄 6 1 .73岁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 2 0例 ,男 1 3例、女 7例 ,平均年龄 6 2 .49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 7例 ,男 1 2例、女 5例 ,平均年龄 5 9.2 4岁。患者均于胸痛发作 6小时内入院 ,入院后立即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 2 0例 ,男 1 3例、女 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81例冠心病患者 ,按临床诊断分为 4组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2 4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 2 0例和对照组患者 2 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的水平 ,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 ,并与其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比对照组高 ;(2 )AMI组、UAP组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和SAP组相比 ,其值增加明显 ;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 ;(3)急性冠脉综合征 (AMI组 +UAP组 )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 ,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 ,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暂时孤立性负性T波(INTW)对疑似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诊断价值和预后意义.方法:从疑似A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而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患者中,选择胸痛加剧、对称性INTW(0.1mV)且不伴有ST段或QRS波改变的148例(6~8%)患者,又剔除曾有心肌梗塞伴负性T波(15例)及心电图有左室肥厚表现(6例)者,余127(男74、女53)例为组Ⅰ.同期内已排除AMI的84(男53、女31)例不伴有T波和血清酶改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浆血栓前体蛋白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将60例ACS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AMI组,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UAP组,30例)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胸痛发作6 h内和24 h内血浆血栓前蛋白含量,肌钙蛋白T(cTnT)测定采...  相似文献   

13.
<正> 例1:男性,57岁.因反复发作胸痛2天于1993年6月1日入院.患者近2天反复发作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并向左上肢前内侧放射,伴出汗,疼痛历时5分钟左右,能自行或服麝香保心丸后缓解.体检:BP15/10kPa,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两肺正常.心肌酶学检查正常.胸片:心脏房室大小正常,主动脉影增宽.UCG:心脏各房室大小正常,左室顺应性欠佳.ECG:胸痛未发作时,T_(aVL)浅倒,T_(v2、v5、v6)正负双相,其中T_(v2、v5)以负为主,T_(v3、v4)尖锐倒置,呈冠状T,深达4~6mV,在入院第8天8:30、16:56、23:00及入院第15天8:00胸痛发作时,上述导联T波转直立正常,临床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检测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试验)间接测定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5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MA水平,比较ACS组患者胸痛发作后3h内血清ACB值,并与SAP组、对照组患者血清ACB值的差异;比较ACS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CB值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识别急性心肌缺血的最佳ACB值截断值。结果:ACS患者胸痛发作后3h内血清ACB值为(79.62±9.20)U/ml,明显低于SAP组(90.88±7.05)U/ml和对照组(99.52±3.62)U/ml,P<0.01;UA患者胸痛发作后3h内ACB值为(88.90±8.63)U/ml,与AMI患者(79.48±11.06)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早期识别急性心肌缺血的ACB值截断值为83U/ml,以此值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86%。结论:IMA是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敏感生物标记物,但不是鉴...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 1 0 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心绞痛患者及 36例对照组中血小板的变化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血小板计数 (PLT)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与 AMI组第 1次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 ,UAP组第 2、3次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均P<0 .0 1 )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患者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AMI组明显高于 UAP组 ,UAP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均 P<0 .0 1 ) ;UAP与 AMI组第 1次与第 2、3次明显差异 (P<0 .0 1 )。结论 血小板数量和 MPV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监测它们的变化并强调对 UAP应延长血小板监测时间 ,对预测和防治冠心病的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据许多心脏病中心的心血管造影证实,大约四分之一怀疑有心绞痛的病人冠状血管显示正常。此类胸痛部分可由微血管心绞痛或氧合血红蛋白离解缺陷所致,但常被认为由食管疾病引起。心绞痛样胸痛归因于食管疾病应符合下列条件:1.排除冠心病;2.胸痛发作与胃食管返流或食管运动失调在时间上相符;3.胃食管返流及运动障碍的程度足以解释胸痛的发生。诊断此类胸痛的3种主要的激发试验是:乙基二甲胺试验、酸灌注试验和气囊扩张试验。麦角新碱试验过于危险,不能常规应用。Peters等对每天有胸骨后痛发作的24例病人进行  相似文献   

17.
老年PTCA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已被确认,这种血管重建技术与冠脉搭桥术(CABG)相比有其优越性,如操作创伤较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健康较快等,因而对老年人比较合适。作者报道了美国贝勒医学院对65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PTCA的经验。方法和对象老年患者施行PTCA的适应症;(1)有症状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梗塞后胸痛患者;(2)运动试验或胸痛发作时ECG改变证实有心肌缺血;(3)冠脉造影证实有显著的冠脉狭窄病变;(4)冠脉搭桥手术适应症。技术操作若为左冠脉病变,通常经股动脉插入导管,若为右冠脉病变或静脉移植血管,则经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前瞻性地评价严格分组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并将ST段偏移方向与冠状动脉(CA)解剖相联系.方法:2年中连续住院的UA患者46例(近期心绞痛发作或者原心绞痛的频度或持续时间增加而住院;住院期休息时发生心绞痛,其ST段增高或降低>1mm).他们符合:(1)至少有一次胸痛发作时,其心率增加不超基础心率的10%和<100次/分,收缩和舒张压的增高不超过对照值的10%.心率和血压的测定在病人诉说胸痛后几秒至1分钟内进行;(2)同一次住院期完成CA造影、明显的梗阻指内腔直径狭窄>50%.左CA主干明显梗阻系分出左前降支或回旋支之前,近端管腔直径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187例,其中确诊为AMI患者83例(AMI组),非AMI患者104例(非AMI组),入院即刻采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H-FABP水平。结果:AMI组患者cTnI、CK-MB水平及H-FABP阳性率分别为5.64(0.43,12.66)μg/L、7.22(5.01,16.55)μg/L和84.34%,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为84.3%,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而特异度为79.81%,明显低于cTnI和CK-MB(P0.05);胸痛发作到检测时间6h时,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为93.33%,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为83.61%,明显低于CK-MB(P0.05),而与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cTnI和CK-MB,H-FABP在早期诊断AMI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于胸痛发作到检测时间6h内的患者,其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以了解冠心病、AMI患者甲状腺激素是否有随病情加重而变化.方法 A组:冠心病患者无胸痛症状者107例,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 mL送检;B组:AMI患者172例,于胸痛后3 h取静脉血3 mL送检;正常对照组(C组)100名,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 mL送检. A组、B组、C组全部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甲状腺激素.结果 A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游离T4(FT4)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3、FT3、hs-TSH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与B组比较T3、FT3、超敏促甲状腺素(hs-TSH)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冠心病、AMI患者T3、hs-TSH水平下降,但AMI患者下降更显著,说明疾病越严重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越大.因此,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对判断冠心病、AMI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