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调节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①采用免疫介导(γ射线照射和淋巴细胞输入)的方法 建立再障小鼠模型.②RT-PCR方法 检测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③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再障小鼠脾脏组织Foxp3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①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较正常小鼠降低(18.90±2.45 vs 57.27±5.71,P<0.05).②Foxp3蛋白表达水平在再障小鼠脾脏中较正常小鼠低(19.2±10.0 vs 51.4±38.8,P<0.05).结论 Foxp3在再障小鼠外周血中及脾脏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提示Foxp3的表达降低可能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鹿龙再生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模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脾CD4+CD25-细胞(teff细胞)中T-bet、GATA-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IFN-γ腹腔注射加白消安灌胃的方法建造40只再障小鼠模型,分别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一般浓度、5倍浓度和10倍浓度的鹿龙再生汤进行灌胃治疗,分别归为再障组、再障小剂量组、再障中剂量组和再障大剂量组(n=10);另取40只正常小鼠按上述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分别归为正常组、正常小剂量组、正常中剂量组和正常大剂量组(n=10).通过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观察用药后各组小鼠的骨髓造血变化,免疫磁珠分选各组小鼠脾teff细胞,利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脾teff细胞T-bet、GATA-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再障组相比,再障中剂量组和再障大剂量组小鼠的骨髓造血有所恢复,尤其是再障大剂量组.(2)再障大剂量组小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脾teff细胞T-bet基因mRNA的表达、T-bet/GATA-3的比值较再障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GATA-3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大剂量鹿龙再生汤可改善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可能是通过调节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脾teff细胞的T-bet、GATA-3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联合白消安诱导小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模型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人类再障是否相同。方法采用腹腔注射IFN-γ联合胃饲白消安的方法制作小鼠重型再障模型(n=10),选取正常小鼠为对照(n=10),比较两组小鼠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的不同,比较两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TNF-α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1)IFN-γ与白消安的联合方案诱发小鼠再障模型,至给药结束后第10天,成功率高达100%,均为典型的重型再障模型。(2)模型组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16.09±3.66)%、CD4+CD25+Foxp3+/CD4+细胞比例(3.36±0.9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模型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低(0.66±0.03 vs 0.82±0.04,P<0.05),TNF-α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高(0.57±0.04 vs 0.38±0.03,P<0.05)。结论 IFN-γ联合白消安诱导的小鼠重型再障动物模型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人类再障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小鼠的疗效及其对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的影响,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再障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及用药组,用药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对照治疗,治疗第11天观察外周血、骨髓象及T-be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计数、骨髓造血细胞明显降低,T-be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小鼠外周血象计数、骨髓造血细胞明显升高,T-bet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改善贫血症状,降低再障小鼠脾脏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水平,逆转Th1型反应,调节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不同亚型的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抽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标本,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按Trizol-氯仿-异丙醇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Cyclin D不同亚型(D1、D2、D3)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在两组标本中都没有表达,而Cyclin D2、Cyclin D3有表达,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表达率及表达水平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yclin D的表达显著降低可能是再障造血抑制、骨髓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寻求治疗免疫诱导再障的方法。方法:BALB/c小鼠72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实验组(64只)及正常对照组(8只)。实验组小鼠首先制造再障模型。将制模后小鼠再分为模型对照组(40只)及甘草酸组(24只)。将甘草酸组再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天经灌胃分别给予10、20、30mg/(kg.d)甘草酸,连续14 d,于第15天脱臼处死小鼠,分别检测血象、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CFU-GM、BFU-E,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其余40只模型对照组小鼠每天经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并分别于第3、5、7、10、15天各处死一批次小鼠。8只正常对照组小鼠只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指标同上。结果:甘草酸组WBC、Hb、BMNC、CFU-GM、BFU-E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模型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凋亡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甘草酸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P<0.05,P<0.01),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甘草酸通过促进成熟淋巴细胞凋亡而有助于免疫诱导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表达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半定量RT-PCR法检测17例初诊AA患者和20名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bet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初诊AA患者PBMC中T-bet表达和血浆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T-bet和IFN-γ表达的增高在AA的免疫病理学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抑制物对骨髓基质细胞Fas表达与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提纯的再障患者血清抑制蛋白组分加到培养7 d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中48 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Fas表达,以形态学观察和TUNEL法测定骨髓基质细胞的凋亡,并设正常对照.结果:20例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分别与0.1 μg/ml、1 μg/ml、10 μg/ml的再障血清抑制蛋白纽分共同培养后,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66±4.2)%(P>0.05),(16.92±9.8)%(P>0.05),(49.4±10.5)%(P<0.01),而对照组为(14.4±7.8)%;凋亡细胞发生率分别为(5.6±1.6)%(P>0.05),(24.82±8.2)%(P<0.01),(43.3±9.8)%(P<0.01),对照组为(4.6±1.5)%.结论:再障患者血清抑制蛋白组分与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量效关系.Fas-FasL系统可能是启动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模型小鼠骨髓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血液细胞的变化。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再障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注射玉米油4ml/kg;再障模型组注射苯油混合液(给苯剂量1ml/kg体重),造模14d后取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再障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及血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骨髓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加。结论:苯试剂可造成再障小鼠骨髓组织损伤及血液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0.
董爱英  罗亚丽 《河北医学》2001,7(2):105-107
目的:通过观察再生障碍贫血(再障)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CD31(PE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44水平,评价粘附分子对再障发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髓及外周血单单个核细胞(MNc)CD31、CD44抗原表达水平。结果:再障组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CD31、CD44抗原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骨髓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31、CD44水平与外击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中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巨核细胞均呈正相关。结论:粘附分子表达异常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在5岁以下儿童中是较常见的肘部损伤,且极易误诊为肱骨髁上骨折或肘关节脱位。本组25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均为向内侧移位,年龄11个月至14岁,平均5.6岁,属Salter-HarrisⅠ型或Ⅱ型。对本症骨骺损伤的解剖学和组织学,诸骨(和骨化中心)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骨骺损伤的诊治进行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氟碳在角膜中期保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6 0只新西兰兔角膜随机分为 3组 :( 1)空白对照组 ;( 2 )通氧组 ;( 3)实验组。每组角膜各 4 0片。空白对照组以Dexsol中期保存液常规保存 ;通氧组在常规保存同时持续通氧保存 ;实验组在通氧组基础上加入等量氟碳液保存。 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右手虎口挛缩以及左拇指皮肤剥脱损伤各一例应用直指背侧皮瓣修复的成功经验,提出该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点,并重点介绍其应用解剖学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综述分析1954~84年国内外文献,探讨了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的诊断标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外科处理以及预防和诊断检测技术等问题,强调了大肠腺瘤,遗传基础、免疫缺陷、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在发病上的作用,及高危险组患者应按方案进行常规检测监护之重要性。述介了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系一种原发性大肠癌多中心发生的形式,在诊治上前者与后者有一致性,亦各有其独特性。报告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1977~84年收治的8例住院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诊治经过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5.
使用免疫细胞化学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体(PA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L-脑啡肽免疫反应(L-ENK-ir)阳性细胞的变化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L-ENK-ir阳性细胞数目增加,在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作抗菌导管 ,预防静脉导管感染。方法 :用洗必尽和医用聚氨酯为主要成份涂覆硅胶胶管制成抗菌导管。抗菌试验包括 :(1)涂覆液MIC测定 ;(2 )体外抗菌作用观察 ;(3)体外抗菌作用持续时间观察 ;(4 )导管加温对抗菌作用的影响 ;(5 )动物试验检测抗菌效果。结果 :涂覆液对金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0例正常儿、27例毛细支气管炎、7例肺炎和6例上感进行血浆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素F_(1α)(6-Keto-PGF_(1α))测定,动态观察其变化。结果显示:(1)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TXB_2、TXB_2/6-K  相似文献   

18.
报道双胎妊娠及分娩76例,其中,初产48例,经产28例,产前确诊72例;经阴道分娩55例,剖宫产21例。结果表明,孕周越小,新生儿出生体重越轻,死亡率亦愈高,经阴道分娩者,其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文章就双胎妊娠发生率,早期诊断,产前监护,对第二胎儿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肝导纳图对276例健康成人进行观察,其中男性147例,女性129例,年龄18--64岁。检测结果:肝导纳图与肝阻抗图的波形相似,仅方向相反,各观察指标在年龄组与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建议肝导纳图正常值:收缩波波幅(hs)0.0488±0.0046ms,舒张波波幅(hd)0.0277±0.0028(m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皮下异种肿瘤移植的裸小鼠肺癌模型。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 接种于BalB/CA nu 品系裸小鼠背部皮下,观察肿瘤移植成功率,测量瘤体大小,并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裸小鼠皮下异种肺癌移植成功率为60% ~85% 。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