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龄老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的冠状动脉特点、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及治疗现状。 方法 比较536 例≥ 80 岁ACS 患者与568 例60-70 岁ACS 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治疗现状,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分析病变支数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结果 ≥ 80 岁组,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P <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增高(P <0.05),多支病变、左主干、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增多(P <0.01),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应用普及,β 受体阻断剂和ACEI/ARB 应用率下降(P <0.01)。在0、1、2 支及多支病变组,心率、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显著(P < 0.01)。随着病变支数增多,患者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受累的比例增高(P < 0.01),严重狭窄和完全闭塞的比例增高(P < 0.01)。 结论 高龄ACS 患者病变复杂、合并疾病多,心率、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是高龄老人ACS 的危险因素,与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80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134例,其中≥80岁31例,<80岁10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经过、冠脉情况、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80岁组与<80岁组比较,手术成功率(90.3%和96.1%)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35%和9.7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80岁以上高龄A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0):879-880
目的 评价高龄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82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78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高龄组行PCI的总成功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死亡率(1.21%)与非高龄组死亡率(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冠状动脉病变较非高龄组重,支架置入率高于非高龄组,随访24月,2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CAD患者行PCI是安全的,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高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同样是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龄老年冠心病(CAD)介入治疗的特点和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2010-06完成的12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和比较高龄老年组(≥75岁)与年轻老年组(60~〈75岁)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以及术中、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结果 高龄老年组(4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7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老年组多见冠脉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P〈0.01);高龄老年组即刻治疗成功率(95.8%)与年轻老年组(9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远期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高龄老年组(12.5%)均高于年轻老年组(5.4%),除1例死亡病例外,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高龄老年CAD患者常有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其冠脉病变的特点常为多支和复杂病变,PCI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虽然较高,但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预后良好,PCI是治疗高龄老年CAD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与冠脉造影所见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病变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1-11~2004年底收治并经冠脉造影检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70岁组,≥70岁组.对比两组心电图、造影所见病变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组成.结果 在除右室导联组以外的各导联组,单支病变在<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老年组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明显增多,下后壁组虽有增多,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高血压病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46.3%比53.1%,P>0.05;糖尿病所占比例≥70岁组多于<70岁组:19.5%比58.26%,P<0.05;Tchol≥70岁组高于<70岁组:5.92±0.31比5.15±0.37,P<0.05;LDL≥70岁组低于<70岁组:5.31±0.22比4.25±0.17,P<0.05;TG无明显差异:2.68±0.19比2.73±10.21,P>0.05;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35%比65.5%,P<0.05;ST段下移的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1.6%比43.8%;P<0.05.结论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多见,AMI ST段下移更多见,高龄、糖尿病和心电图ST段下移多预示多支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病组成年龄分组无明显差异,老年组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增多,低于70岁组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多.  相似文献   

6.
荆忻  荆忱  贾绍斌 《西部医学》2011,23(3):436-43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青年组56例(〈45岁)AMI患者、老年组156例(≥60岁)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AMI组危险因素如吸烟、男性、超重、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或P〈0.05),发病时症状较老年人典型(P〈0.01),并发症明显少于老年患者(P〈0.01)。冠脉造影(CAG)显示青年患者冠脉病变以单支、局限性病变为主,而老年组则以多支病变多见(P〈0.05)。结论青年人AMI患者吸烟、男性、家族史、血脂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时症状典型、并发症少;CAG显示冠脉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STEMI并行直接PCI的住院患者418例。入院后均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定义为持续性室速( sVT)或室颤( VF)]分为无sVT/VF和sVT/VF两组。在发生sVT/VF的患者中,按sVT/VF发生时间分为2组:术前sVT/VF组,术后sVT/VF组。计算STEMI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统计Gensini评分<60分、Gensini评分≥60分且<120分、Gensini评分≥120分患者的sVT/VF发生情况。观察STEMI行直接PC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共有47例(11.2%)患者发生sVT/VF,直接PCI术前发生sVT/VF 22例(44.8%),术后发生25例(53.3%)。 sVT/VF组Killip分级>I级、心率快、血压低、射血分数低( P <0.05),Gensini评分分组间总sVT/VF及术前sVT/VF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vs 10.8%vs 20.5%, P =0.012;2.1%vs 5.9%vs 9.6%, P =0.045);直接PCI Gensini评分分组间术后sVT/VF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vs 4.9%vs 11.0%, P =0.142);用年龄( x±2)、性别、高血压、糖尿病1∶2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80次/min( P =0.04, OR:2.667,95%CI:1.043-6.815)是术前发生sVT/VF的独立危险因素, Gensini评分不是术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TEMI行直接PCI患者中,冠脉程度越重术前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可能越高,但是术后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罗楚漩  应乐倩  余豪  杨栋  张邢炜 《浙江医学》2019,41(21):2260-226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ICM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冠脉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通过SYNTAX评分中的指标,将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类型进行对比研究。随访3~4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死亡、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并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5例,单支病变31例。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相比,平均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周围血管病(PVD)发生率明显增高(均P<0.05);右冠优势型、血管狭窄超过50%的发生率、三分叉病变发生率、双分叉病变发生率、开口病变发生率及SYNTAXⅡ分值也明显增高(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双分叉病变是多支冠脉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HR=31.540,95%CI:2.360~421.464,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疾病是I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双分叉病变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高龄男性伴严重PVD的患者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急诊介入治疗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an YL  Wang G  Jing QM  Wang SL  Wang ZL  Wang DM  Ma YY  Luan B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43-2045
目的 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的疗效。方法 将1995年12月至2005年4月收洽的556例老年(≥60岁)AMI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127例)和非糖尿病组(ND组,429例),于发病24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DM组患者前壁AMI、非sT段抬高型AMI、KillipⅢ-Ⅳ级、IABP置入百分比均显著高于ND组(P〈0.05);DM组患者59.1%的梗塞相关血管为前降支,显著高于ND组(45.0%,P〈0.05);DM组三支病变率为77.2%,显著高于ND组(60.8%,P〈0.01)。PCI即刻成功率、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治疗老年糖尿病AMI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3例行PCI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60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4组间单支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四组双支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组钙化性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四组间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杂病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而并发症四组差异无显著性,老年冠心病患者选择PCI治疗同样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ACS患者,分为老年组60例(年龄≥60岁)、青年组60例(年龄〈60岁),均接受PCI并获得完全血运重建,观察所有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近、远期并发症。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多见,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及〉30mm长病变多见;二组PCI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住院期间及院外随访半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CS患者PCI临床疗效与年轻患者相当,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院按治疗意愿分为冠脉介入组和药物治疗组,冠脉介入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冠脉介入组总有效率为95.83%,药物治疗组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冠脉介入组1年生存率为95.83%,药物治疗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造影剂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性别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龄ACS患者619例,其中男346例,女273例.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ACS诊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危险因素方面,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的体质指数、脑卒中病史、吸烟史、血清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水平均低于男性患者组(P<0.05).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7.8%比18.5%,P<0.05).男性组既往有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明显大于女性(48.0%比39.9%,P<0.05;30.6%比22.3%,P<0.05;19.9%比10.3%,P<0.01).女性合并多种危险因素(≥3个)者百分比明显增高(41.8%比29.8%,P<0.05).ACS的诊断方面,女性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比率大于男性,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组3支病变及钙化病变多于男性(36.3%比28.6%,P<0.05).选择治疗策略方面,保守治疗的女性多于男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的女性多于男性(26.0%比14.2%,P<0.01).急诊PCI及择期CABG的男性比率多于女性(14.7%比6.6%,P<0.01;19.1%比7.7%,P<0.01).两组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女性ACS的治疗策略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5岁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 I)特点。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55岁,152例)和老年组(≥75岁,109例),比较2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PC I治疗特点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评价2组间PC I治疗疗效。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有阳性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者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冠心病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P〈0.01)。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中青年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多为局限性狭窄,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狭窄病变、钙化病变明显多于中青年组(P〈0.01);双支血管病变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支架置入情况相比,中青年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以单支血管病变居多,三支血管病变少见,弥漫性狭窄、钙化病变亦少见。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YNTAX评分在论证复杂冠脉病变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可行性、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9月我院PCI及CABG患者冠脉造影的SYNTAX评分及相关临床辅助检查。对出院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患者死亡、脑卒中和MI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结果在SYNTAX研究1年随访结果显示,PCI组与CABG组联合安全性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卒中CABG组相对PCI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基于SYN-TAX评分的个体化方案,低分区及中分区PCI和CABG疗效相当;高分区CABG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PCI。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75岁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6月间所有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PCI的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115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且<75岁,294例),观察高龄组患者行PCI的临床特点及其住院期间和远期的预后.结果高龄组的平均年龄为(78.1±3.7)岁,显著高于老年组的(68.0±4.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964±254)d.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构成比无明显增加(P值均>0.05),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构成比显著增加(P值均<0.05).高龄组在住院期间及远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多支血管病变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年龄≥75岁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管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远期临床预后较差,然而年龄≥75岁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LVEF低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才是导致临床预后较差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将240例CH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n=80)、老年组(年龄≥60岁,n=160),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CAG结果进行分析,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中青年组高血压并发率低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老年组以多支病变较多(P〈0.05),老年组右冠状动脉病变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弥漫长病变多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CHD有不同的临床和CAG特点,不同年龄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CHD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3年后的预后情况,探讨该类患者如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确诊T2DM伴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行PCI或CABG治疗且病例及随访资料完整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分析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o cerebral events ,MACCE)。结果3年期随访显示,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31.58% vs 17.68%,P<0.01),PCI组心源性死亡(4.82%vs 1.10%,P<0.05)、心肌梗死(4.39% vs 1.10%,P<0.05)及再发心绞痛(17.27% vs 10.50%, P<0.05)发生率较高。结论与PCI相比,CABG仍然是目前T2DM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更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预后特点.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靑年(年龄<45岁)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0例老年(年龄≥60岁)AMI患者进行比较.③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典型心绞痛、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老年组AMI患者比较,青年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P<0.01),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均较低(P<0.05).④结论 青年AMI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冠心病危险因素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01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施行PCI的6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80岁以上,n=17)和老龄组(65—79岁,n=258)。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特征,比较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期间死亡人数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的差异。结果高龄组和老龄组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单支病变,IRA再通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术后心衰、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较老龄组多见,其中以电解质紊乱发生最多(94.12%)。高龄组患者无胸痛、术后心衰及出血发生均高于老龄组患者(P〈0.05),但死亡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两组之间严重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无论高龄还是老龄患者施行PCI治疗可以增加心肌血供,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该治疗安全、有效,且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