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总结舒琦瑾教授临证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跟随舒琦瑾教授抄方侍诊,总结舒师运用中医治疗肺癌的临床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并列举一则典型医案加以分析。[结果]舒师认为,肺癌由于伏气、六郁等引致发病,导致肺阴亏虚、内热蕴结,肺阴久虚,而致全身气虚;延及于脾,脾气亦亏虚。治法以养阴润肺为基础,以沙参麦冬汤滋阴养液、制肺虚火,合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同时宜标本兼顾,予以清热解毒之药对结合南方红豆杉消痞抗癌、解毒祛邪。辨病与辨证结合,临床上治疗肺癌收效明显。所选医案中肺癌患者辨证属肺脾两虚、湿毒蕴阻,治以养阴益肺、清热解毒,以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后,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舒师治疗肺癌遵循益肺养阴、健脾益气的治疗原则,同时标本兼顾,辅以清热解毒之品,疗效确切,其治疗经验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外科特色技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中医外科特色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应用和进展,为临床外治糖尿病足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总结中医外科特色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及其各自的优点.[结果]从各种中医外科特色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应用、操作方法、结果评价等方面,可看出中医外科特色技术操作简易,费用相对较低,能降低截肢率和截肢率,有其独特的优势.[结论]中医外科特色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肯定,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外用治疗白发的起源、发展及其现代应用.[方法]通过查阅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中医美容发展史,结合古籍原文,系统梳理中药外治白发的源流及发展脉络,探究其在现代的作用形式.[结果]中药外治白发首见于秦汉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美学思想的提升,治疗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隋唐、宋元时期白发产生的病因病机得到梳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探析白塞病的辨证和治疗思路。[方法]通过临床跟诊,从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和遣方用药特色等方面总结分析白塞病的辨治思路,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白塞病的发病本质是湿火气郁难消,伤及血脉皮肉。据临床经验,本病主要分为风毒湿火证、肝郁湿火证和阴虚湿火证三型,宜从湿火论治,以泻火除湿为基本治法。其中风毒湿火证治以疏风解毒、散火祛湿,方选甘草泻心汤加减;肝郁湿火证治以清肝降火、祛湿解郁,方选龙胆泻肝汤合加味逍遥散加减;阴虚湿火证治以补肾润肺、养阴平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所举验案患者辨证为风毒湿火证,治以疏风解毒、散火祛湿,药对相参,病情稳定控制。[结论]从湿火论治白塞病,体现出中医紧扣病机、灵活用药、随证治之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外兼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石膏知母汤合三妙丸加减口服,外用金黄散软膏帖敷;对照组30例秋水仙碱口服,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药内外兼治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清热镇痛、降血尿酸作用,见效快,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治则“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进行内涵梳理及阐发,总结临床运用之法。[方法] 收集并梳理风和血的关系,以及前人对此治则的理解及应用,通过分析探讨内涵外延,归纳总结风证的核心病机,得出相应的治血之法,并列举验案一则作为佐证。[结果] 诸代医家认为,津血亏虚会导致外风内侵和内风丛生,在治疗中对血的病机认识主要是血虚、血瘀和血热。笔者首分虚实,指出风证的病机主要分为邪风和阴血阴液不足,强调阴液不足的三个层次,分别为相对津血不足、绝对血虚、绝对精血亏虚;并提出治血三层次:治标兼以益津血、养血兼以健脾胃、填精补肝肾。所举医案中患者痛风发作,伴皮肤皲裂,为湿热熏蒸,耗伤津血,治以清利湿热、益津润燥。[结论] 临床认识风证可从邪风和阴血阴液两方面病机进行考量,并根据阴液不足的程度,合理运用“治血三层次”进行治疗,该思路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少弱精子症的中医辨治策略,为男性不育症的规范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少弱精子症的辨病辨证、微观辨精、脏腑辨证、遣方用药、方证辨证、体质调理、摄生调养等方面的分析,探讨男性不育症辨治策略,并结合临床验案予以佐证。[结果]中医治疗少弱精子症策略当先辨病后辨证,辨病用药与辨证用药相结合,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此外须重视微观辨证以及辨精论治;遣方用药上,方证辨证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方剂不仅可以直接治疗相应的证,还可以直接针对体质进行调理;补肾法固然是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的重要法则,但临床治疗少弱精子症不应拘泥于补肾,同时兼顾其他脏腑,重视肝肾同源理论的运用;不忘摄生调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的辨治策略。"审症—诊病—辨人(体质)—识证"的辨治模式来选方用药诊治少弱精子不育症,灵活变通,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上述中医少弱精子症的辨治原则和方法经验独到,疗效卓著,为男性不育症的规范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月玲  杨斌斌  董敖  吴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10):1133-1135, 1140
[目的] 论述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INS)中医病机及辨治体会。[方法] 结合小儿生理特点肺脾肾三脏不足、INS常因外感复发、蛋白尿反复等病理特点,提出儿童INS中医病机及相应的治法,并辅以典型病案。[结果] 儿童INS的中医主要病机为肺、脾、肾三脏本虚,兼夹风、湿、瘀标证。治疗应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重在益肺健脾、补肾固摄以控制蛋白尿,预防呼吸道感染;灵活应用疏风宣肺、清热利湿、行气化湿、活血祛瘀之法使水利气行,减少病情反复,改善患儿的长期预后。所附医案首诊时属肾阴虚,治以滋阴补肾固摄,药用“加味六味地黄汤”等;二诊属风热袭肺,治以疏风宣肺,药用“六味汤”加减;后续重在益气健脾固表,以预防复发,药用“玉屏风汤、六君子汤”加减,随访一年半未复发。[结论] 中医治疗儿童INS应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重在益肺健脾、补肾固摄,灵活应用祛邪之法,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3,(11):1612-16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肺癌的方法。方法:根据肺癌病因病机、证型特点,确定中医治疗肺癌的思路。结果:肺癌辨证多为气阴两虚证,临床辨治肺癌时应注重益气、养阴,兼顾痰瘀,将辨证与辨病、辨期相结合,并强调顾护胃气,合理使用有毒药物。结论:这一辨治方法有利于提高肺癌,特别是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沈氏女科辑要》的医案、医论,探讨清季民初中医妇科的学术发展.[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的文献研究方法,归纳总结《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证治经、带、胎、产等中医妇科疾患的学术思想.[结果]沈尧封所著《沈氏女科辑要》,经王孟英按语、张山雷笺疏,遂成《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它对血崩的治法、带下的病机、妊娠卒倒及肿胀的病因、小柴胡汤通治热入血室等女科证治问题论述详细.《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临床价值较高,体现出清季民初中医妇科的发展.[结论]《沈氏女科辑要》证治疾病灵活变通、补偏救弊,对于当今中医妇科的诊疗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COPD稳定期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近3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3年来COPD稳定期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COPD稳定期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疗方法等作总结。[结果]提出COPD稳定期的病因病机为发作期外感时邪,损伤肺气,痰热瘀稽留,病程迁延日久,致使脾肾气虚,最终导致肺脾肾三脏脏气虚衰,气滞血瘀痰凝。治疗上以调补肺脾肾三脏,兼以化痰活血为主,亦可从肠论治,针药结合。[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具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益气养阴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益气养阴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检索近10年来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相关中医临床文献,对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病因病机,临床作用和基础研究作总结。[结果]大量研究显示,气阴亏虚是肺癌的基本病机,益气养阴法具有减轻放化疗副反应,增加放化疗效果,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多方面的作用。[结论]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优势明显,但有待于进一步临床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郑小伟教授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抄方、整理医案及查阅相关文献,探讨顽固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并运用病案列举兼评析的方法总结郑师治疗顽固性咳嗽的诊治思路及用药经验。[结果]郑师辨治顽固性咳嗽多从肺、脾、肾出发,辨证以风邪滞肺、脾虚湿困、肺肾气虚为主,治以清肺祛风、健脾化痰、补肾固本。郑师治疗顽固性咳嗽,注重审证辨因,标本同治,附举案例中风邪滞肺、宣发不彻者,治以清肺止咳、祛风止痒;脾虚湿困、痰气郁结者,治以健脾祛痰、理气止咳;肺肾气虚者,治以补肾纳气、敛肺止咳,均获良效。[结论]郑师对顽固性咳嗽辨证思路清晰,咽痒而咳从肺论治,痰多而咳从脾论治,虚喘而咳从肾论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初步建立其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方法]筛选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中医证候进行提取和分析,征询全国乳腺癌以及中医诊断学领域专家的意见后,初步建立乳腺癌伴抑郁症的辨证分型标准。[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归为4类,每类中取载荷0.5以上的症候变量为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分析,将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分为4个证型: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心脾两虚,每一型均包含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结论]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辨证分型标准模型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伴抑郁症的辨证分型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变目前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单纯从散风邪、通鼻窍入手的片面性,通过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从痰论治的新思路。[方法]通过探讨痰湿、肥人、过敏性鼻炎三者的关联性,提出肥人过敏性鼻炎应当从痰论治,并举隅验案两则。[结果]肥胖患者的过敏性鼻炎根本在于脾虚。脾虚之因又可再分虚实,并对实者治疗用二陈汤等,燥湿和中,对虚者治疗用参苓白术散等,补益脾肺。[结论]从痰论治肥人过敏性鼻炎卓有成效,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张晓甦教授从中医角度对微炎症的认识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方法]师从张晓甦教授,收集整理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浅析本病病因病机及与微炎症的关系,总结张晓甦教授临床思路、治疗特色,并佐以验案一则以证之。[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患,经证实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微炎症密切相关。张晓甦教授认为肾虚是该病发生的根本,也是微炎症存在的基础,痰湿瘀滞即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与微炎症互为病理基础,两者相互作用,产生恶性循环,加重本病。治疗上,强调先祛痰瘀之邪,方可固本调周,采用补通相合之法,寓补于通,分期论治,结合生活调摄,病而防复,使患者体内痰瘀得消、肾虚得实、炎症因子水平下调,则月候得现,月经如期或孕而有子。所举验案中患者诊断为不孕症,辨证为痰湿瘀滞,治以先燥湿化痰、活血祛瘀,后固本调周、分期论治,平素结合生活调摄,收效甚好。[结论]张晓甦教授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改善其月经情况及内分泌水平的同时,改善其微炎症状态,临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7例应用吉非替尼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生活质量评分采用1990年版肿瘤病人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在吉非替尼用药后临床获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各项均有改善(P<0.05),但对于用药后评价为PD的病人生活质量恶化(P>0.05).[结论]在用药有效组吉非替尼可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浙江近代著名临床医家邵兰荪治疗痛经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研读裘吉生编《邵氏医案》,筛选出其中治疗痛经的医案十余则,并结合邵氏在妇科方面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分析其辨证立法遣方特色,从而总结邵氏治疗痛经的临证经验。[结果]邵氏治疗痛经多从血辨治,且分虚实两端,其中属虚者血虚内热用益母胜金丹养血清热、活血止痛,血虚肝风治以养血柔肝、息风止痛;属实者水结血瘀用五苓散利水散瘀、行气止痛,气阻血滞治从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结论]在治疗妇人痛经方面,邵氏辨治遣方确有独特经验,这些经验可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拓宽诊治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孙桂芝教授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组织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和常用处方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和挖掘研究其诊治肝癌的临床思维模式、诊疗规律和用药经验。方法收集60例中晚期原发性周围型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患者组织病理学类型及中医临床证型资料,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血瘀滞、痰湿蕴肺、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种证型,探讨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和常用处方间的相关性。结果四种证型中,以气血瘀滞最为多见(31.67%)。不同中医证型的病理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鳞癌占气血瘀滞型的63.64%(14/22),大细胞肺癌占阴虚痰热型的40.00%(8/20),未分化小细胞肺癌占痰湿蕴肺型的44.44%(8/18),腺癌多表现为阴虚为本,兼有气虚或痰热,占阴虚证型总计的19.05%(8/42)。针对不同的病理分型,常用方剂也不同。结论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和常用处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根据中医理论辩证分为六型治疗:外邪侵袭,治以清热疏风,宣肺通窍;肝火上炎,治以清泄肝胆,开郁通窍;痰火郁结,治以清热化痰,开郁通窍;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肾元亏损,治以补肾填精,充养耳窍;气血亏损,治以益气养血,通利耳窍。[结果]经治疗1周~3个月,显效43例,有效52例,无效15例。[结论]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