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9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为胃癌,排除残胃癌及胃其他肿瘤;(2)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3)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急性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肾衰等;(4)行胃癌根治术,排除姑息治疗或开腹探查病例;(5)术后病理资料完全,随访信息完整;(6)死亡原因与胃癌相关。取患者入院时采血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对LSR、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最大直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取最佳截点。根据LSR截点分组,分析LS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不同LSR组别进行总体生存率的比较。并将相关临床因素和LSR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LSR的ROC曲线最佳截点为1.43,LSR<1.43组682例,LSR≥1.43例209例。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长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的ROC曲线最佳截点分别为130.2 g/L、18.0%、4.75 cm、68.1 U/L、16.55 U/L、5.58μmol/L和135.8 U/L。LSR<1.43组与LSR≥1.43组患者比较,年龄(χ^2=4.412,P=0.036)、肿瘤浸润深度(χ^2=64.306,P<0.001)、组织学类型(χ^2=8.026,P=0.005)、碱性磷酸酶(χ^2=8.217,P=0.004)、谷氨酰转肽酶(χ^2=33.207,P<0.001)、总胆红素(χ^2=14.012,P<0.001)和乳酸脱氢酶(χ^2=63.630,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R<1.43组和LSR≥1.43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1.3%、25.0%和64.9%、24.4%、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肿瘤长径、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LS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HR=1.605,95%CI:1.332~1.936,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1.299,95%CI:1.168~1.445,P<0.001)、淋巴结转移率(HR=2.400,95%CI:1.873~3.076,P<0.001)、淋巴结转移(HR=1.263,95%CI:1.106~1.478,P=0.007)、肿瘤长径(HR=1.375,95%CI:1.134~1.669,P=0.001)和LSR(HR=1.427,95%CI:1.190~1.711,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SR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检测简单易行,是胃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因此,在术前综合治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提高肝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肝细胞癌(HCC)合并糖尿病(DM)实施肝切除术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年1月至2005年4月间410例肝细胞癌及36例合并糖尿病手术病人临床资料,用SPSS软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生存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的HCC病人的年龄明显高于无DM的HCC病人(P=0.002),合并DM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DM组(P=0.001),而术后生存时间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417);DM是影响孤立性大肝癌(SLHCC)病人的术后生存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DM并不影响HCC手术的整体预后,因而,也对HCC病人包括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影响不大。但对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影响因素,探讨ALT单项阳性导致血液报废的应对策略,以利于对献血者的征募、初筛和固定献血队伍的建设。方法:对邯郸市2009年3月~2010年2月18~55周岁20847名献血者的个人信息及ALT、HBsAg、抗-HCV、抗-HI V、抗-TP5项检测结果行Epi dat a3.0双录入,导入SPSS13.0,采用t检验、χ2检验、χ2分割检验分析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对ALT不合格的影响。结果:男女平均水平分别为20.52 U/L、12.43U/L,认为男女间有差异(P<0.001),男性高于女性;将健康献血者按年龄分为4组;18~27岁,28~37岁,38~47岁,48~55岁。各年龄组ALT不合格率的比较经χ2检验,χ2=142.67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χ2分割进行两两比较:18~27岁组、38~47组与48~55岁组比较无差异(χ2=0.278,P=0.598;χ2=4.639,P=0.031),其余各组之间均有差异(P<0.001);按将健康献血者照学历分为研究生、大学、中专或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共5个组,用χ2检验分析各组ALT不合格率有无差异,χ2=11.697,P=0.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将健康献血者按照职业分成公务员、工人、商业及服务人员、农民、军人、学生、医务工作者、教师、企事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共10个组,用χ2检验分析各组ALT不合格率有无差异,χ2=78.618,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有差异。结论: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对ALT不合格均有影响,不认为献血者的学历对ALT不合格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巨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手术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517例原发性HCC获R0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7例中巨大HCC(≥10 cm)患者69例,小HCC(<10 cm)患者448例.二者的5和10年生存(OS)率为分别24%、18%和49%、30%,中位OS分别为23.0个月和58.0个月(P<0.001,log rank检验),中位无瘤生存(DFS)分别为15.3个月和34.8个月(P<0.001).巨大HCC患者的1年复发率显著高于<10 cm HCC患者(24.3%比44.9%,P=0.022).复发患者中二组肝外复发者分别占16.0%和32.7%(P=0.004).与<10 cm HCC组相比,巨大HCC患者较为年轻,血清AFP值>400 μg/L者、大肝切除(≥3段)者、切缘<0.5 cm者、区域淋巴结转移者较多,围手术期输血亦较多,巨大HCC组织学呈高分化者显著低于<10 cm HCC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血管癌栓是影响巨大HCC患者C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未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巨大HCC安全可行.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血管癌栓是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TACE治疗能改善术后的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肝癌(HCC)肝切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79例行肝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外失访及死亡者50例,余按TACE时机分为2组,其中术前TACE组50例,术前无TACE组37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χ2检验,Kaplan-Meier分析术后无瘤生存率及预后。结果:术前2组患者在性别、病灶数目、肿瘤最大径、AFP、HBV感染、静脉癌栓、肝切除范围及肝硬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TACE组患者年龄比术前无TACE组小(χ2=6.228,P=0.012),且肿瘤分化程度低、坏死率高(χ2=53.874,P=0.000)。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36,P=0.391;χ2=0.000,P=0.995)。结论:不能一期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经TACE后行手术治疗,其无瘤生存率及预后与直接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6.
王洪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50-51
目的:调查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水平及分布。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ALT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对邯郸市参加无偿献血的20847名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行Epi dat a3.0双录入,导入SPSS13.0,统计总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健康献血者ALT几何均数,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法分别确定参考值范围。结果:本地区健康献血者ALT均数为17.34U/L;95%参考值<55.88U/L。结论:邯郸地区健康献血人群ALT 95%参考值高出≤40U/L的国家标准。ALT水平男性高于女性;18~27岁年龄组低于其他年龄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DRR)对于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PDAC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97例, 女性40例, 年龄(58±10)岁。根据DRR最佳生存风险截断值将患者分组, 比较关键临床病理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将137例PDAC患者依据DRR最佳截断值1.1分为两组:DRR≥1.1为高DRR组(n=29);DRR<1.1为低DRR组(n=108)。低DRR组患者累积生存率优于高DRR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DRR≥1.1(HR=2.485, 95%CI:1.449~4.261, P=0.001)、术前胆道引流(HR=1.845, 95%CI:1.030~3.306, P=0.039)、淋巴结转移N2分期(HR=2....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癌R0切除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的根治标准,为提高HCC病人的外科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40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与临床、手术和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 以无瘤中位数生存月<6个月的因素归于非肿瘤完全切除(R0)因素,包括切缘病理阳性、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不降、姑息切除、肉眼可见血管癌栓、术后1个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肿瘤血管染色并在1个月后肝脏CT扫描证实有碘油沉积(TACE阳性)、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术后1个月肺转移。R0切除315例,1、2、5和10年的存活率为97%、86%、56%和35%,无瘤存活率84%、67%、42%和30%;R1和R2切除共91例,1、2和5年的存活率为48%、26%和10%,无瘤存活率为22%、11%和3%。 结论 HCC肝切除术非R0切除的因素除切缘病理阳性和姑息切除外,还应包括术后血清AFP水平不降、肉眼可见血管癌栓、术后TACE阳性、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术后1个月肺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组织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因素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5至2010年住院行肝组织活检后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共81例,采集患者抗病毒治疗基线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肝组织学结果并收集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过程中病毒学指标动态下降情况,分析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因素。 结果共纳入患者81例,其中男性60例;平均年龄36.5岁。肝组织学活检提示,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G2S2者54例(66.7%);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G2S2者27例(33.3%);治疗24周病毒学应答患者63例(77.8%)。肝组织学炎症或纤维化等级、ALT水平及患者平均年龄在抗病毒治疗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病毒药物类型[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与患者病毒学应答无显著相关。 结论ALT持续正常或轻度异常(< 2 × 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与患者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及ALT水平显著相关,建议此类患者行肝组织活检以评价抗病毒指征及预测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不同部位胆管癌栓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讨胆道癌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病人共50例,按胆管癌栓的部位分为A、B、C、D组共4组.结果 A、B、C、D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6个月、2.1个月,8.0个月和7.6个月.B组较其他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不同部位的胆道癌栓的预后并不一样,以伴胆管左支癌栓的预后为最差.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根治术前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比值(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ratio,LSR)与其预后的关系,为PHCC术后患者的后续治疗及提高生存质量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79例P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GGT组(GGT值<36 U/L,n=75)和高GGT组(GGT值≥36 U/L,n=104),以及低LSR组(LSR值<1.19,n=129)和高LSR组(LSR值≥1.19,n=50),分别比较分析组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179例PHCC患者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6.59个月,高GGT组及低LSR组患者术后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低于正常GGT组及高LSR组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3 cm、TNM分期、高GGT值、低LSR值是影响PHC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高GGT值是行PHCC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GGT值、LSR值以及TNM分期同行根治性手术的PH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即高GGT值、低LSR值及肿瘤分期越晚期的患者预后更差,并且术前高GGT值、TNM分期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但是,肝癌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根治性切除术后仍存在较高的转移复发率,导致患者预后不佳。因此,探索并筛选肝癌切除术后预后预测的相关因素,将有助于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辅助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本综述将从肿瘤分期系统、免疫炎症相关指标、血清肿瘤标记物、非编码RNA、肝功能、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模型等方面,对肝癌切除术后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Liver res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remains a challenging operation. The presence of thrombocytopenia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could lead to severe bleeding during hepatectomy. The enthusiasm of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has been growing and many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eir initial favorable results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he advancement in technology,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pneumoperitoneum pressure and more experience accumulated make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possible. Favorable outcome may be achieved if the patients are carefully selected and carried out in high volume centers.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分析肥胖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2年12月之间我院470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肥胖组105例,其中男9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岁,伴有肝硬化76例;非肥胖组365例,其中男311例,女54例,平均年龄50岁,伴有肝硬化263例。对比分析两组肝癌术后的结局。结果 与非肥胖组比较,肥胖组的年龄、术中输血、术中失血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肥胖组的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明显比非肥胖组要低(P<0.05)。COX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包膜、术中失血量及MVI、BMI分级;影响肝癌复发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乙肝感染、肝硬化、包膜、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及BMI分级。结论 肥胖是影响肝癌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The impact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and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on survival rates after res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controversial.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serologic evidence of HBV or HCV infection ("hepatitis serology") can predict underlying liver disease, tumor factors, and survival rates in patients with HCC. Using a multicenter international database, we identified 446 patients with complete HBV and HCV serology. One hundred twenty-six patients were negative for HBV and HCV, 163 patients had HBV infection only, 79 patients had HCV infection only, and 78 patients had coinfection with HBV and HCV.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tumors smaller than 5 cm and bilateral HCC involvement. Hepatitis status (negative vs. HBV vs. HCV vs. coinfection with HBV and HCV) did not predict tumor grade or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tumor nodules. Patients with HCV or coinfection with HBV and HCV exhibited a lower incidence of vascular invasion, but worse fibrosis tha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serology or HBV. The median survival rate was 47.9 months. The presence of hepatitis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urvival rate, but hepatic fibrosis and vascular invasion predicted a decreased survival rate. The prognosis after resection of HCC is influenced by tumor factors and liver disease, but not by HBV or HCV infection. The treatment for HCC should be dictated by the extent of underlying liver disease rather than by hepatitis serology. Presented at the Forty-Fif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New Orleans, Louisiana, May 15–19, 2004 (oral 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尾叶肝癌切除术的预后。方法报告1例尾叶肝癌切除后生存16年后复发行再切除的经过,并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该患者属尾叶肝癌切除后存活最长者,右肝复发肿瘤属多中心发生的肝癌复发。结论影响预后的因素有:①肿瘤分化程度;②原发肿瘤;③切除方法,即从下腔静脉表面切断肝短静脉为开始步骤,切除肿瘤应轻柔并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