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IPAP组和SIMV组,观察通气期间氧分压、氧合指数(Pa O2/Fi O2)、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和平均动脉压(MAP)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种通气模式均可以明显改善通气前的氧分压和氧合指数(P<0.05)。机械通气后2h,24h和48h所测量的氧分压和氧合指数,BIPAP组比相同时间点的SIMV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治疗2h、24h、48h的时间点上,BIPAP组比相同时间点的SIMV组的峰压和平台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通气前比较,机械通气2h时两种通气模式均使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但BIPAP组较SIMV组的影响要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模式比SIMV模式在改善氧合、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方面占有优势,且影响血压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2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和SIM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13例。每种模式通气6h,稳定后分别记录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Vte、PIP、Pmean、Crs)、氧动力学指标(PaCO2、PaO2、SaO2、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结果: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PIP、PmeanBIPAP组低于SIMV组(P〈0.05),而Crs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氧动力学指标:PaO2、PaO2/FiO2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同性好,肺损伤小,可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治疗ARDS优于SIMV。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模式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特点及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的比较。方法:应用PAV与SIMV观察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两组各27例NRDS患儿两种通气治疗模式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别记录机械通气各时间点的循环及呼吸力学参数: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P)、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检测两种不同的通气模式对各个时间点动脉血气结果,计算氧合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以及镇静剂使用影响。结果:PAV组和SIMV组在各个时间点pH值、PaCO2、a/APO2值、VT和MV无显著差异(P>0. 05);机械通气0. 5,4和24 h PAV组Ppeak和Pmean低于SIMV组(P<0. 05),机械通气0,0. 5 h两组患儿的自主呼吸频率(RR)、HR和MAP无显著性差异(P>0. 05),而机械通气1,2,4,8,12,24和48 h开始各个时间点PAV组患儿的RR和HR均显著低于SIMV组,MAP显著高于SIMV组(P<0. 05);PAV组通气后胸廓变形的发生率、镇静剂的使用率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SIMV组(P<0. 05)。结论:与SIMV通气模式相比,PAV治疗NRDS患儿具有气道压力低、减少呼吸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人机同步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性指令性通气 (SIMV)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36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 ,SIMV组 2 1例 ,间歇性指令性通气 (IMV)组 1 5例 ,观察两组呼吸机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镇静剂的使用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上机 2h后吸气峰压 (PIP)、4h后呼气频率 (RR)及 1 2h后吸入氧浓度 (FiO2 )明显低于IMV组 ,镇静剂的使用次数SIMV组小于IMV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早产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使用SIMV模式与IMV比较 ,前者能更快降低FiO2 、PIP、RR ,减少镇静剂和肌松剂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5.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和肺氧合功能指标在0、2、6、12、24 h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上机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多少.结果:SIMV组在上机后6 h FiO2、PIP有显著下降(P<0.05).而IPPV组在上机12 h FiO2开始下降、上机24 h PIP才有显著下降(P<0.05).上机2 h SIMV组肺氧合功能指标较上机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而IPPV组在上机后6 h出现显著改变.SIMV组平均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机械通气并发症也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SIMV通气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和PIP,改善通气和氧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住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ICU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科时采取的机械通气模式,分为SIMV组和BIPAP组。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和通气48 h时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pH值、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等血气指标,以及治疗结束后镇静剂的总用量、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纳入研究的AECOPD患者43例,男性17例,女性26例;SIMV组15例,BIPAP组28例。机械通气48 h时RR和HR两组间比较,SIMV组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PAP)在儿童呼吸衰竭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SIMV组31人,BIPAP通气组43人,比较两组呼吸机通气后3天内的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F值、二氧化碳PCO2、PH值)和两组患儿的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模式对PH值无影响(p>0.05)。BIPAP通气组第3天的PaO2、P/F值明显高于SIMV组,p<0.01,PCO2值小于SIMV组,p<0.05。BIPAP组三天内的PH值、PO2、PCO2、P/F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SIMV组通气第1、第2天的PO2和P/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到第3天才有明显升高,p<0.01;而PCO2和PH值在第1、2天就有显著差异,PH值升高,PCO2降低,p<0.0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和好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IMV组有三例气胸而BIPAP组0例,BIPAP组的ARDS好转率高于SIMV组,p<0.01。结论:BIPAP模式比容量控制的SIMV更利于改善氧合,其肺保护作用亦优于SIMV。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助/控制通气(A/C)、同步间歇指令呼吸+压力支持通气方式(SIMV+PS)对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和氧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呼吸支持的阶段分别采用A/C和SIMV+PS方式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获得两组患者最基本的呼吸功能和氧合作用资料,进行临床对比。结果两种通气方式每分通气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SIMV+PS方式气道峰压(PIP)减少,呼吸频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气、氧合作用监测显示,SIMV+PS方式比A/C方式能提高PaO2,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IMV+PS应用于呼吸机的撤机过程,在呼吸功能和氧合方面优于A/C,并能显著降低PIP。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0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肺通气氧合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 CO2、Fi O2、OI、Pa 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胸、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46-4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3例肺出血新生儿,根据使用通气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HFOV组(观察组)24例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SIMV组,对照组)19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后肺出血持续时间、氧合指数(OI值)和有创通气时间、气漏综合征、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HFOV组上机后1、6、12、24、36、72 h OI值、肺出血持续时间、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漏综合征、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能更好地改善肺出血患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动变流(Autoflow)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为SIMV-PSV组(对照组)和SIMV-PSV+AutoFlow组(治疗组)。继续治疗46h,对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动脉血气(ABG)、浅快呼吸指数(f/VT)、撤机时间、气道吸气峰压(PIP)、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胸肺顺应性(C)和分钟通气量(VE)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f/VT、撤机时间、Pmean、R低于对照组(P<0.05);PIP低于对照组(P<0.01);C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使用Autoflow既可以保证分钟通气量、降低气道压、减少人-机对抗,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改善胸肺顺应性、减少患者在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重症创伤性湿肺(STWL)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8例STWL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以及1周内使用镇静剂的用量及脱机时间。结果:ASV组通气24h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均低于PCV组;两组通气24h后中心静脉压均升高,而PCV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ASV组更明显;两组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两组治疗24h后PaO2、PaO2/FiO2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ASV组24h后PaCO2明显下降,1周内使用镇静剂剂量小于PCV组,脱机时间缩短,住ICU时间相应减少。结论:对于STWL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防止气压伤的发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AS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及平均气道压更有效,能减少镇静剂的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主张对于STWL患者尽量采用ASV模式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ontinuous high-volume haemofiltration,CHVHF)对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的分组干预研究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由各种病因导致的60例重症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其中30例接受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作为CRRT治疗组,余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开始及治疗后24、48、72、96 h,分别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急性生理指标。同时对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与PaO2/FiO2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开始治疗时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正常,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及EVLWI均高于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VHF组治疗24 h后患者即出现ITBVI及EVLWI下降,48 h PVPI降低,PaO2/FiO2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ITBVI及EVLW、PVPI 72 h下降,PaO2/FiO296 h上升。住院总死亡率为33.3%,而预测死亡率分别为61%(基于APACHEⅡ评分)和68%(基于SAPSⅡ评分);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CRRT组为30%,对照组为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EVLWI与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r=-0.52,P〈0.01)。当EVLWI≤14 ml/kg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0,P=0.3);当EVLWI〉14 ml/kg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54,P〈0.01)。结论 CHVHF能更快地改善重症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penlung策略在中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患儿随机分为策略通气组(I组)和常规通气组(Ⅱ组),每组28例,除一般治疗外,均行Pc+SIMV通气模式,I组实施开放肺通气操作,Ⅱ组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及通气后6、12、24、48h血气变化情况,并对并发症、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通气后较通气前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吸入氧浓度(FiO2)]都有显著改善,但在同一时段,I组PaO2、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改善比Ⅱ组更明显;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PI)的发病率I组比Ⅱ组显著降低(P〈0.05),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VIH/PVL)的发病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I组比Ⅱ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应用Openlung策略通气能显著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氧舍,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分为 SIMV 组(对照组)及 BIPAP 组(试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用 SIMV 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30 min 后,试验组改用 BIPAP 通气模式,对照组仍使用初始参数,监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0 h(基础值),24、48、72 h 时的气道峰压、肺泡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pH 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28 d 病死率及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结果30例患儿均平稳度过了急性呼吸衰竭期,两组各有1名患儿在治疗后期转院继续治疗,其中对照组转院的患儿最终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儿的28 d 病死率分别为6.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机械通气24、48、72 h 后,患儿的气道峰压、Pplat、PaCO2显著下降(P <0.05);肺顺应性及 PaO2/FiO2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 BIPAP 模式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能提供更好的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及呼吸功能,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李蕾 《河北医学》2014,(3):420-42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和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AE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吸入用异丙托溴铵和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相比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喘憋、湿啰音、哮鸣音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EF、PaO2、PaCO2、呼吸困难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组患者PEF、PaO2、PaCO2、呼吸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PEF、PaO2、PaCO2、呼吸困难评分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吸入用异丙托溴铵和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相比单用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雾化吸入治疗AECOPD能够有效缩短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改善呼吸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频通气(SIMV)在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3例 MAS 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 HFOV 组23例、SIMV 组20例,两组分别于呼吸支持0、2、12、24、48 h时记录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 APO2),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并重、分娩方式、入院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12、24、48 h 时 PaO2、PaCO2、SaO2、a/ APO2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 组相关肺动脉高压、气漏均低于 SIMV 组(P〈0.05)。结论:HFOV 治疗新生儿 MAS 的效果优于 SIMV。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PPHN患儿12例,采用PAV+SIMV的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85%~93%)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02,25~40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通气后1、24、48、72、96h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B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所有1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通气时间为(107.8±7.9)h;平均吸氧时间为(8.7±1.8)d;平均住院时间为(24.2±7.6)d。机械通气后,患儿HR、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pH值、PaCO2数值和Pa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吸入氧浓度、平均动脉血压(MABP)、呼气末压(PEEP)、弹性卸载(EU)、阻力卸载(RU)、气道峰压(PIP)的数值及SIMV设置呼吸次数,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V+SIMV的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PPHN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全麻下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双管喉罩组(PLMA组)和气管插管组(TT组),观察记录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均压(Pmean)、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气腹时间、拔管(罩)时间、苏醒时间、Pmax、Pmean、VT、MV、PETCO2等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LM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TT组(P〈0.05)。结论:PLMA通气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注射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栓塞易栓因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高危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研究组同时加用注射用纤溶酶100U,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 PAI-1)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D-二聚体( D-D)水平。结果:①治疗后两组Fib、D-D含量降低, tPA、PAI-1活性降低( P<0.05)。研究组Fib、D-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PA、PAI-1活性也低于对照组( P<0.05)。②治疗期间,研究组无肺栓塞发生,对照组3例发生肺栓塞,发生率为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③两组治疗期间均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部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预防性应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纤溶-凝血系统,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