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的作用。方法:SD大鼠20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组)、假手术组、8%O2+92%N2组(低氧A组)和15%O2+85%N2组(低氧B组),各51只。比较各组大鼠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4组大鼠脑组织HIF-1α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低氧A组HIF-1α表达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低氧B组、假手术组、HIBD组(P<0.01)。4组大鼠学习潜伏期、记忆潜伏期、学习错误次数和记忆错误次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假手术组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1),而低氧A、B组的记忆潜伏期和学习错误次数、记忆错误次数均少于HIBD组(P<0.05~P<0.01),低氧A组的学习潜伏期亦少于HIBD组(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进行单次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能够有效促进HIF-1α表达,提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12)、缺氧缺血组(HIBD组,n=15)和缺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组(HPC组,n=21),缺氧预处理组在行HIBD模型前24h吸8%浓度氧3h。各组大鼠均于14日龄处死。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的情况;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HPC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HIBD组减轻,HPC组大鼠脑组织HIF-1α基因的表达较HIBD组下降,HPC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减少。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减弱HIF-1α mRNA的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情况,探讨脑组织内源性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组、缺氧缺血组。于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脑,分别行HE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缺氧缺血组于缺氧缺血后3d BrdU阳性细胞有表达,7-14d达到高峰,21d时减少,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HIBD后海马区存在细胞增殖,推论新生大鼠在出生后早期能显著抵抗HIBD,可能产生对海马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新建 《中外医疗》2013,(27):50+52-50,52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60只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n=6)、正常对照组(n=6)、HIBD组(n=48)。HIBD组建立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以后,分别在HIBD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7 d、14 d处死老鼠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Ngb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HIBD组Ngb阳性细胞数在缺血缺氧后3 h开始下降,其中6 h、12 h、24 h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到48 h时达最低水平,7 d时与sham组和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Ngb阳性细胞数基本恢复sham组和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HIBD后Ngb蛋白的表达呈时相性变化,其表达在缺氧缺血脑损伤中具有神经保护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雌激素受体-α(ER-α)在新生雌性SD大鼠脑中的分布和共表达,以及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的变化。方法 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处理的7日龄SD雌性大鼠,建立HIBD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IGF-1R、ER-α在新生雌性大鼠大脑的表达及共表达。结果 ①新生雌性SD大鼠脑中有广泛的ER-α和IGF-1R及IGF-1R、ER-α双阳性细胞分布;②大鼠HIBD急性期大脑皮层IGF-1R、ER-α及IGF-1R、ER-α双阳性细胞的表达无变化,在恢复期表达均增加。结论 IGF-1R、ER-α可能共同参与了HIBD后脑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川芎嗪对HIF-1ɑ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置于缺氧环境中,制备HIBD模型?川芎嗪干预组在缺血前和缺血后腹腔注射川芎嗪(50 mg/kg)?应用逆转录PCR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川芎嗪对HIBD新生鼠皮质部位HIF-1α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缺血缺氧2 h后HIF-1α mRNA 及蛋白表达有增加的趋势,但与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川芎嗪干预组HIF-1α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明显高于缺血缺氧组(P < 0.05)?结论:川芎嗪促进新生鼠缺血缺氧脑损伤皮质部位HIF-1α mRNA 及蛋白表达,是其神经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mRNA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新生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2 )、假手术组 (n =12 )、缺氧缺血组 (HIBD组 ,n =15 )和缺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组 (HPC组 ,n =2 1) ,缺氧预处理组在行HIBD模型前 2 4h吸 8%浓度氧 3h。各组大鼠均于 14日龄处死。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变化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 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的情况 ;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HIF 1αmRNA的表达。结果 :HPC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HIBD组减轻 ,HPC组大鼠脑组织HIF 1α基因的表达较HIBD组下降 ,HPC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减少。结论 :缺氧预处理可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减弱HIF 1αmRNA的表达 ,减少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促红细胞生长素(erythropoietin,EPO)早期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hypoxic ischemicbrain damage,HIBD)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从神经行为学方面探索不同剂量EPO早期对新生鼠HIBD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早期应用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选择合适的治疗剂量提供实验参考。方法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HIBD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EPO治疗Ⅰ组、EPO治疗Ⅱ组、EPO治疗Ⅲ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并剪断7日龄新生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吸入8%O2+92%N2的低氧气源2小时制备新生鼠HIBD模型。EPO治疗Ⅰ、Ⅱ、Ⅲ组分别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注射rhEPO5u/g、10u/g、15u/g,HIBD对照组即刻注射生理盐水0.5mL/只,连续14天,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五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①学习能力:五组大鼠逃逸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假手术组最短,EPO治疗Ⅰ、Ⅱ、Ⅲ组次之,HIBD对照组最长。②记忆能力:HIBD对照组穿环指数与假手术组、EPO治疗Ⅰ、Ⅱ、Ⅲ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假手术组与EPO治疗Ⅰ、Ⅱ、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EPO治疗Ⅰ、Ⅱ、Ⅲ组间相互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①EPO早期治疗可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学习和记忆功能;②通过对本试验的选择的三种EPO实验剂量对新生大鼠HIB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PO剂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强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及参麦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新生7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参麦组,又各分为缺血缺氧后2、12、24 h,3、7、14 d 6个哑组,每亚组9只.采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鼠脑HIF-1α mRNA;流式细胞仪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缺氧缺血后2 h,生理盐水组和参麦组右侧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于24 h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16.80±1.44)%、(11.95±1.13)%],14 d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麦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在缺血缺氧后12、24 h,3和7 d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均P<0.05).(2)缺血缺氧后2 h生理盐水组、参麦组新生大鼠右侧大脑中HIF-1α mRNA的表达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于24 h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她32±4.03)%、(35.63±3.73)%],14 d各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麦组大脑中HIF-1α mBNA的表达在缺血缺氧后12、24 h,3和7 d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均P<0.05).结论 新生大鼠HIBD时HIF-1α mBNA表达增强,参麦注射液可提高新生大鼠HIBD后的HIF-1α mRNA的表达,减少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大鼠脑缺血时Bcl-2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Bcl-2蛋白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方法:48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7个实验组。给动物吸入含有92%氮气和8%氧气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1、3、6、12、24、48、72 h等)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UNEL染色的阳性细胞数与Bcl-2蛋白阳性的细胞数在HIBD后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分别有显著差异,海马区Bcl-2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6 h达到高峰。结论:Bcl-2蛋白强表达于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HD)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水肿和脑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BHD组。建立窒息型大鼠CPR模型,于复苏后24 h取样,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和脑组织匀浆的S100B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在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24 h脑水含量增加,复苏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S100B、NSE含量显著升高;与复苏组比较,BHD组脑水肿减轻,大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S100B、NSE含量显著降低。结论:BHD能够降低脑水肿,降低脑损伤指标,可能在CPR中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缺血后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内海马CA1区GLT-1(glutamate transporter-1)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术后补阳还五汤灌胃,灌胃1、3、5、7 d后灌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的GLT-1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染确定GLT-1的细胞定位。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在1 d和3 d后可显著增加海马CA1区GLT-1的表达,随后GLT-1的表达逐步下降,而且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5 d和7 d)。另外免疫荧光双染表明GS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提高脑缺血后CA1区GLT-1的表达减少谷氨酸的浓度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54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除正常对照组外,大鼠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建立难愈性创面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率低(P〈0.01,P〈0.05),愈合时间明显延长(P〈0.01);补阳还五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P〈0.01),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组VEGF表达和MV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阳还五汤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表达和MVC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促进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诱导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7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用卡马西平片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并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3%,对照组为54.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化裁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制作成右侧纹状体出血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在相应的时间点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6h、12h及1d时比较脑组织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d和7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在1d时的脑组织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6h、12h、1d及3d时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7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在1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化裁可以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化痰行瘀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50只采用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法制作肝纤维化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化痰行瘀汤低剂量组、化痰行瘀汤中剂量组、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5组分别以相应药物连续干预6W,6W后比较各组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骨桥蛋白(OP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TGF-β1 m 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干预6W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化痰行瘀汤中剂量组、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C-Ⅳ蛋白的表达(P〈0.05);化痰行瘀汤各剂量组L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化痰行瘀汤各剂量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α-SMA表达都明显下降(P〈0.05);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化痰行瘀汤低剂量组、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OP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化痰行瘀汤各剂量组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TGF-β1m 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化痰行瘀汤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且与剂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肝心宁对大鼠肝纤维化α-SMA,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肝心宁高剂量组、肝心宁低剂量组。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并饲以高脂低蛋白饲料和30%酒精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各组分别处理,6周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肝心宁高剂量组、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与模型组相比,α-SMA及TIMP-1均明显降低,P〈0.05;肝心宁高剂量组与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相比,α-SMA及TIMP-1均明显降低,P〈0.05;肝心宁高剂量组、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与模型组相比,MMP-13显著升高,P〈0.05;肝心宁高剂量组与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相比,MMP-13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心宁抑制大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形成可能与其降低α-SMA,TIMP-1蛋白表达并增强MMP-1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表达的影响,探讨Hemin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 d龄新生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HIBD+Hemin组共3组。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低氧诱导(8%氧气,32℃)2 h方法建立HIBD模型。HIBD建模后2 h,HIBD+Hemin组腹腔注射Hemin(50 mg/kg),假手术组与HIB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4 h后处死取脑,分别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测定、荧光定量(RT-PCR)检测Ngb 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Ngb表达。结果 HIBD组和HIBD+Hemin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Ngb mRNA和Ngb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P<0.01);与HIBD组比较,HIBD+Hemin组Ngb mRNA和Ngb表达均增加,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min可减轻新生鼠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Ngb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经三条不同途径移植对其修复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作用的影响。[方法]11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脑局部定位移植rMSCs组、尾静脉移植rMSCs组、鞘内移植rMSCs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造模后3d各移植组分别脑局部定位注射rMSCs、尾静脉注射rMSCs、鞘内注射rMSCs。造模后24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移植后1d、4d、7d、14d、21d、28d分别取脑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并应用双标免疫组化检测rMSCs的分布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结果 ]各移植组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但移植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各移植组脑组织内都出现rMSCs,脑局部移植的细胞随时间推移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周围移行,尾静脉移植的细胞分布相对广泛,鞘内移植的细胞随时间推移自脑实质外周向深处移行,移植后1d、4d、7d、14d脑rMSCs组与鞘rMSCs组均显著多于尾rMSCs组(P<0.05)。NSE阳性率在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GFAP阳性率以移植后21d尾rMSCs组最高(P<0.05)。[结论]rMSCs经三条途径移植均能改善HIB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但无明显差异;脑局部定位移植与鞘内移植均可使较多rMSCs早期进入脑实质,经尾静脉移植的r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较多。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caveolin1、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caveolin1、2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复制脑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在12 h、1、3、7 d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aveolin1、2的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能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正常脑内有一定量的caveolin1、2表达,缺血后caveolin1、2迅速增加,分别于术后3 d或1 d达高峰,补阳还五汤组显著提高caveolin1、2的表达,在3、7 d时模型组与补阳还五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调节脑缺血后caveolin1、2的表达,是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