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痹证这一病症,主要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导致经脉痹阻,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患有痹证的人会伴有肌肉与筋骨及其关节的酸痛和麻木、屈伸不利、关节肿大且灼热等症状。从现代医学上看,痹证相当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然而,从中医学角度上看,对痹证患者给予辨病论治,部分效果并不理想。本人认为,除上述病机之外,痹证的病机还应该包括“肾虚血瘀”,患者正气不足,营血虚弱,脏腑阴阳虚衰,卫外功能降低,其病邪乘虚而入,气血运行不畅,血瘀凝滞,  相似文献   

2.
一旦遇到天气变冷,有些人的腰腿就开始疼痛。腰腿痛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围,相当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犁状肌损伤等腰腿病变疾病。可以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内外兼治,舒筋活络。病因病机《内经》曾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或滞留关节,或阻滞经络而痛",各种原因导致经脉瘀滞、气血不通引发腰腿疼痛。如感受寒湿;感受湿热;跌扑闪挫;肝肾亏虚的不同证型。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中的痿证病与痹证病,在临床辨治中不可以单纯以有无疼痛而区别,痹病无痛者有之、痿病有痛亦有之,不可拘泥也.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可强直和畸形,功能严重受损。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当以疏风散寒、祛湿通络、消肿止痛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对缓解除关节疼痛、消除肿胀等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RA病程长,在不同的阶段其病机各异,急性期以寒热错杂、湿毒痹阻为主;稳定期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为主,而瘀血阻络贯穿疾病的始终,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对其进行辩证施治。分阶段治疗RA,体现了中医药治疗RA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顾护脾胃和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6.
宫险峰 《健康必读》2008,7(4):132-133
痹证是指肌表、经络为风寒湿邪阻闭,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出现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甚或关节红肿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依据其临床表现,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以及多种颈肩腰腿痛等病均属痹证范畴。其临床分型大致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王豪 《家庭医学》2023,(11):52-53
<正>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器质性疾病。根据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是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临床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不灵活为主要表现,归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病位主要在关节,与脾、肝、肾密切相关。本病治宜祛湿化浊、活血通络。临床常用药物有土茯苓、萆薢、生薏苡仁、泽兰、桃仁、山慈菇、红花等。急性期增大土茯苓、萆薢用量,每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此病是青壮年和小儿中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的多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晨僵,后期常导致关节肿痛,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使患者工作和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2012--2013年,笔者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配合辨证施护,疗效颇佳,现将辨证施护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所谓的痹证,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发热诸症,现代医学所称风湿热属中医“痹证”范畴,因经常出现发热,故与热痹尤为接近。但痹症并不完全等同于风湿热。“关节舒散”,外治风湿热痹,能较好的缓解关节疼痛、肿胀,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血尿酸、血沉等实验室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关节炎,古称痹证,它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关节周围炎,纤维织炎,腱鞘炎,骨刺等多种筋骨关节疼痛性疾病。另有一种热痹,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但一般以风寒湿痹最为多见,因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闭阻肌肉骨节经络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甚至伸屈不利或关节肿大等症,当以疏风散寒,除湿通络为治。  相似文献   

11.
姚扶有 《长寿》2012,(3):36
腿的老化,主要表现为腿部肌肉和关节发生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症状,属祖国医学"痹证"之范畴。痹证的发生主要由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所致。"正气不足"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范永升教授运用祛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学术经验,从而更好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学习并收集整理范永升教授运用祛湿通络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医案,分析总结其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认识、各类证型的治疗方法及用药特点,并列举病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归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常在肝肾、气血不足基础上外感风寒湿热邪气而发病,湿邪阻络为病机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临证时常分为5种证型: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不足证和痰瘀互结证,治疗时常在祛湿通络治疗大法基础上分别处以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和祛痰活血等方法,用药时常喜运用祛风、温通之品,并善用特殊类别药物,临床疗效显著;选取医案一则,阐述病因病机,分析治疗方法,总结发现方药切中病机,症状好转,病情得到控制。结论范永升教授从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出发,以祛湿通络为基础分别处以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和祛痰活血五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郑瑞福 《工企医刊》2006,19(3):65-65
原发退行性膝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改变性疾患,是危害人民健康降低劳动能力的常见病患.它属于祖国医学中痹证范围内的,本病是痹证中特殊证,在<内径>所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的大前提下本病有一些特殊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4.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筋骨、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可内舍于脏腑。  相似文献   

15.
苏晓 《自我保健》2007,(8):48-49
类风湿关节炎可累及其他脏器.如心、肺、肾、眼.以及并发血管炎、未梢神经损害等.故又称类风湿病。本病属于中医”痹证“。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古训,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之机.以内外合治为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鼓舞正气.达到增加抗病能力之目的.使宿疾得以恢复.防止冬季宿病再发.或减轻其发作症状。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其病理为慢性滑膜炎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60%~70%的患在活动期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RF)。本病与中医学“痹证”相似,当属于“痛痹”、“痛风”、“历节”、“历节病”、“白虎历节病”等范畴。  相似文献   

17.
风湿病(或称风湿热),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性胶原组织病,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多因咽部感染)以后引起的全身性免疫损伤。以关节和心脏发病多见,影响关节时即为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称为“痹证”。早期有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导致残疾。病变在于关节滑膜,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皮肤、血管、肾等组织器官。少数患者发病后有自发缓解趋势,多数患者病情反复,时轻时重,另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呈持续加剧,罕有静止。  相似文献   

18.
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之时,感受风、寒、湿、热等邪的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肢体关节、肌肉等处疼痛或酸楚、麻木、重着、曲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活动受限等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因风寒湿热邪在痹证中有所偏胜,故临床护理有所不同,工作中可因人辨证,实施护理。  相似文献   

19.
张鸣鹤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专家,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发病及临床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张鸣鹤认为OA发病虽然与年老肾虚骨衰有关,但关节疼痛或肿胀却是由关节炎症病变直接引起,符合"因炎致痹"的病机,故其治疗可从"炎"论治。治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活血祛湿、通络止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姜丽颖 《长寿》2009,(9):28-29
老年人常因风、湿、寒、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造成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疼痛等。中医称这种病症为痹证。“痹”者闭也,是阻闭不通之意。痹证的治疗应以宣通为主,并根据具体临床表现配合祛风、散寒、祛湿、清热、活血、温经通络、益气养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