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106例糖调节受损(IG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饮食+运动组及综合干预组,分别于干预前后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一年后糖尿病(DM)的发病率,糖调节受损(IGR)转化为正常的发生率.结果显示综合干预组DM发病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IGT转化为正常糖耐量的发生率为60.5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综合干预后FPG、2hPG、BMI、TC、TG、LDL-C、UAE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较对照组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IGR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重要的前期阶段,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并形成大血管病变,也可能逆转为正常葡萄糖状态.因此,积极的干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生活方式的干预与药物治疗可以延缓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而且生活方式的改变比药物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华工社区人群糖调节受损干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社区糖调节受损人群年龄分布、体质指数、血压和血脂特点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通过整群多级随机抽样对社区年龄≥45岁常住居民现况调查,筛选高危人群进行0GTT试验及血压、体质指数、血脂测定。结果在45岁及以上社区人群中IFG、IGT和IFG+IGT的患病率分别为1.07%、8.15%、1.66%,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的危险因素明显大于正常血糖人群。结论早期发现IGR人群,进行积极的防治,可有效控制、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方法 对2882例无2型糖尿病(T2DM)史的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1997年和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IFG诊断标准下调后,单纯IFG者增加367例,IFG者由424例增加到1032例,其中包含的糖耐量受损(IGT)者由243例增加到484例;709例IGT者,包括在IFG者中的比例由34%上升到68%。(2)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相比,新增单纯IFG人群体质指数、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升高(均P<0.01),超重(52.6 vs 39.7%,χ^2=6.79,P〈0.01)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32.2% vs 24.9%,;χ^2=3.98,P〈0.05)明显增高。(3)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7.8≤2hPG<11.1mmol/L)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结论 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IGT检出率明显增加;新增单纯IFG人群已经出现糖、脂代谢异常;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2年6月至8月,采用抽样分层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中检出192例糖调节受损者.2007年同期进行随访,观察单纯糖耐量受损、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人群比例,变化.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中死亡5例,存活的187例中79例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年转化率为8.4%(79/187/5年).基线单纯糖耐量受损者糖尿病年转化率为8.2%(47/114/5年),基线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精尿病年转化率为6.3%(12/38/5年),基线糖耐量受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者糖尿病年转化率为11.4%(20/35/5年).正常糖耐量年转化率为6.3%(59/187/5年).单纯糖耐量受损者和糖耐量受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的1.4倍(95%可信区间为0.753~2.508,P=0.29)和107倍(95%可信区间为1.021~2.80,P=0.028).转化为糖尿病者较未转化为精尿病者高血压、肥胖的比例增高,基线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和2 h血精明显升高,随访结束时体重指数和收缩压较基线时增高.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糖耐量受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者糖尿病转化率最高.多种代谢异常可促进糖调节受损人群向糖球病转化.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98名IGR患者,根据饮酒量、饮酒时间,将其分为大量饮酒组、少量饮酒组、未饮酒组,结果大量饮酒组28名,19名变成了糖尿病,无一例好转为正常糖耐量者;而少量饮酒组的30名患者4名成为糖尿病,8名转为正常糖耐量者;未饮酒组的40名6名发展成糖尿病和7名转为正常糖耐量者。大量饮酒组的血糖明显升高,P〈0.05;少量饮酒者血糖升高不明显,且低于未饮酒者,但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不宜大量饮酒,在严密观察下可少量饮酒。  相似文献   

8.
1869名18岁以上上海都市人口的筛查研究显示,与以FPG〉6.1mmol/L诊断IFG的旧标准比较,以FPG〉5.6mmol/L诊断IFG的新标准所诊断的NGT百分率降低(70.4%比77.2%),IFG增高(9.6%比2.8%),IGT降低(8.8%比10.9%),IFG合并IGT增高(4.6%比2.4%)。  相似文献   

9.
糖调节受损人群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分析糖调节受损(IGR)人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将1994年全国糖尿病协作组调查资料库中≥25岁12085例经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中国成年人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低减(IGT)组、IFG和IGT并存(IFG/IGT)组。比较各组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临床特点。结果在IFG组、IFG/IGT组,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在IGT组,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GT组和IFG/IGT组分布频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IGT组高峰在>65岁段,IFG/IGT组高峰在55~65岁段。IFG组在各年龄段分布频率接近,随年龄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在25~34岁段比例高于IGT组。IFG、IGT、NGT组间比较,多项临床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IFG/IGT组与其他组比较变化趋势更为明显。结论IFG和IGT人群在性别和年龄上发病特点不同。IGT具有比IFG更强的致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当IFG和IGT并存时,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
将60例IGR初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教育,饮食及运动及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首杞胶囊,日3次,次6粒,连续12周。观察前后身高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体重、WHR、肾功、肝功无变化;BMI、FBG、2hBG、FINS、2hINS、HbA1c、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首杞胶囊干预IGR患者,可明显改善其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糖调节受损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期间临床干预对其糖调节受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糖调节受损CRC患者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化疗后空腹及服糖后60、120、180 min时血糖、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结果糖调节受损CRC患者干预组化疗后空腹及服糖后60、120、180 min时的血糖、胰岛素与C肽水平均低于非干预组(P<0.05或<0.01);随访截止2011年6月31日,糖调节受损CRC患者临床干预组生存率高于非干预组(χ2=5.47,P<0.05)。结论临床干预可能改善糖调节受损CRC患者的糖代谢,并且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将60例IGR初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教育,饮食及运动及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首杞胶囊,日3次,次6粒,连续12周.观察前后身高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体重、WHR、肾功、肝功无变化;BMI、FBG、2hBG、FINS、2hINS、HbA1c、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首杞胶囊干预IGR患者,可明显改善其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糖调节受损人群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 方法 (1)从青岛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选取正常糖耐量(NGT)者447例;IGR 277例,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142例;糖耐量受损(IGT)93例;IFG IGT42例。(2)测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及血脂,空腹与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3)评价IR及基础与糖负荷后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 结果 IGR人群的年龄、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均明显高于NGT人群。而IGT组的年龄、甘油三酯高于IFG组。校正年龄、性别及BMI等因素后,IGR人群HOMA-IR增高(P<0.05), IFG、IGT及IFG IGT组间无差异;IFG与IFG IGT组的HOMA-β明显低于NGT和IGT组(P<0.01); IGT组△I30/△G30 低于NGT(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HOMA IR及HOMA β与IFG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年龄、BMI、△I30/△G30则与IGT的发生相关(P<0.05)。 结论 IGR人群存在IR,同时IFG基础状态下胰岛β细胞功能轻度受损,而IGT人群的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减弱。  相似文献   

14.
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分析健康教育1年后糖调节受损人群向正常血糖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糖调节异常的逆转与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具有一致性;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腰围、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均是影响糖调节受损人群逆转为正常血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调节受损(IGR)干预治疗的是当今糖尿病预防的循证医学研究热点。目前,证实干预IGR能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的研究有中国大庆研究、多国STOP—NIDDM研究、美国DPP研究、瑞典Malmo研究、芬兰DPS研究、TRIPOD研究、ORIGIN研究、DREAM研究、NAVIGATOR研究等。主要的干预方法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强化生活方式改变;药物干预,主要药物: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罗格列酮、雷米普利等;中医中药干预。本文就葡萄糖调节受损干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和分析糖调节受损(IGR)患者临床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特点,探讨IGR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经空腹血糖(FPG)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的202例IGR患者、200例糖耐量正常(NGT)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IGR患者组心电图异常者53例(26.24%),其中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左室肥厚劳损、期前收缩、心房纤颤、束支阻滞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0.40%、6.43%、4.46%、2.97%、1.98%;明显高于NGT组心电图异常者18例(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R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东南沿海省份城市三明社区成人糖尿病(DM)以及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2007-10~2007-11期间,横断面调查三明市社区16岁以上居民551名.所有调查对象均接受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三明市社区16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糖调节受损患病率分别为10.5%和13.6%[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1.5%,糖耐量减低(IGT)12.1%,以2000年中国总人口标化后患病率7.4%、11.3%(I-IFG:0.8%,IGT:10.5%).55.17%为新诊断糖尿病患者,lGR/DM患病率达1.53.高血压、肥胖和超重人群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27.8%、8.7%和29.5%.结论 三明市社区的糖尿病患病情况不容乐观,仍然有一大部分未及时诊断的糖尿病人群,随着地区的城市化加剧和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剧,DM患病率将有更大幅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上海市中老年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8细胞功能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大宁路街道的588名小区居民进行糖耐量筛查,测定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IGR90例(15.3%),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9例(10%)、单纯糖耐量减低(IGT)66例(73.3%)、IFG+IGT15例(16.7%)。对资料完整的6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45~49岁)、B组(50~59岁)、C组(60~69岁)、D组(≥70岁)。A、B组Fins、2hIns水平高于C、D组。A、B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G)高于C、D组。年龄与Fins、2hIns水平负相关。A、B组血清高敏Υ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C、D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导致糖耐量减低发生;亚临床炎症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潘丽雅 《内科》2007,2(4):641-644
糖调节受损是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代谢异常。糖调节受损可以引起大血管病变,其发生与炎性反应及内皮细胞损伤有关。干预治疗可以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夏靖  马承立  荣海钦 《山东医药》2007,47(28):34-35
将142例健康查体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受损(IGT)组、IFG+IGT组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组共5组,评价各组胰岛素抵抗、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糖调节受损人群存在基础和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及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且IFG和IGT人群有不同的病理生理特征。认为应针对IFG和IGT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