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影响尿蛋白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的原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分析前质量水平。方法对2009年度尿蛋白检验结果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统计,针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结果 30 000万患者,尿蛋白检验结果受影响的有1 258例(占4.19%),其中药物因素472例(占37.52%)、分泌物对尿液的污染645例(占51.27%)、其他物体对尿液标本的污染141例(占11.21%)。改进措施后不合格标本率显著低于改进措施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尿蛋白检验检查的因素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院检验科各种常规检测标本分析前的潜在影响因素,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及原因,为做好分析前质控提供指导。[方法]统计本院2007年1月~12月共12个月住院及门急诊病人各种检验标本总量,并记录分析前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及原因。[结果]2007年1月~12月间本院检验科共接收各种检测标本435345例,不合格标本共848例,占总标本量的2‰,其中临床申请不规范标本76例,留取不合格标本747例,其他因素造成的不合格标本25例,分别占不合格标本总量的9%,88%.3%;留取不合格标本中,溶血及血凝标本437例,占留取不合格标本总量的59%。临床化学室,血液体液室,临床免疫室及临床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占本室工作量的比重分别为6‰,1‰,4‰,0.8‰。[结论]从上述结果可见,留取不合格标本尤其是溶血及血凝标本是影响分析前质控的主要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其它因素相对较少见,但也不容忽视。关键词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以此作为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的控制指标之一。方法对住院患者各种常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和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8、2009年不合格标本总数分别为803份、727份,分别占2008、2009年标本总数的0.71%、0.47%。按照拒收原因作分类统计,其中标本采集不合格为932份(60.9%),标本信息不合格为485份(31.7%),标本运送不合格为77份(5.0%),其他原因36份(2.4%),标本不合格率2008、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系列改进措施,有助于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生物分析前质量控制失控常见的原因,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微生物实验结果,明确诊断有效控制感染性疾病。方法通过对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该院住院和门诊送检的细菌培养中,依据合格标准作判断,对不合格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作统计,以便查找分析前质量失控的常见原因。结果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间该院送检细菌培养标本4670例,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咽拭子(39.8%)、痰(23.0%)、粪便(15.9%)、伤口分泌物(8.4%)、血液(5.3%)、尿液(3.0%)。不合格标本780例占送检标本的(16.7%),其中排在前6位为痰(45.1%)、粪便(18.3%)、血液(13.5%)尿液(11.0%)、咽拭子(5.5%)、脓液(2.0%)。结论临床标本不合格是分析前质量失控的主要原因,标本不合格直接导至错误的结果,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微生物鉴定工作的基础,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科室检验分析前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方法科室通过与检验科合作,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查找分析不合格血标本出现的原因并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前后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从0.368%降至0.113%,(P〈0.05)。结论临床科室检验分析前质量持续改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验科分析前过程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找出不合格的关键少数原因、次要多数原因及其关系,为改进不合格标本的现状提供依据,提高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应用帕累托图分析法对该院2015年第3、4季度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分析这2个季度不合格标本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人为干预。通过对临床标本采集的培训和宣教、标本流程的改进,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一般原因发生了相互转换,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减少,为后续分析前标本管理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依据。结论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可找出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集中力量对主要原因进行纠正和验证,针对不同科室的不同原因精准发力,有效促进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本院各临床科室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并研究解决方法.方法 先对2005年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向医护人员提供标本采集指南,并进行培训,于2006年实施.结果 与2005年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数量相比,实施改进措施后2006年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标本采集指南、在全院进行宣教培训、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总结分析并予以改进,可有效地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保障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提供改进措施。方法统计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数量并进行原因分析;2017年1-9月针对不同原因及重点高发科室采取干预措施,通过统计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来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制订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该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临床工作人员技术问题、责任问题及患者采集前准备问题,其中技术问题包括血液凝集、溶血或脂血、抽血量过量或不足、采血技术及采集容器错误等;不合格血液标本高发科室主要为心内科、老年科、儿科;采取干预措施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总体发生率都有下降趋势,重点干预科室不合格标本发生率大部分有下降趋势。结论建立完善的检验前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体系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院创伤骨科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相关原因,针对具体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医学实验中心拒收的创伤骨科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分类分项统计例数进行汇总分析,分析产生不合格标本的相关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溶血、凝血、脂血是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进行护理干预以后,由干预前2011年的126例(不合格标本率2.77%)下降至干预后2012年的63例(不合格标本率1.60%),不合格血液标本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盛孝敏  彭菲  邓昆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85-286,288
目的 探讨护理信息化监控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临床标本的采集技术和运送等检验前流程方面,应用护理信息化监控对多部门、全环节进行管控,分析检验前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降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结果 标本合格率由改进前的99.06%提高到改进后的99.41%,标本合格率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标本合格率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对就诊和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阳性率、病原体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将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集的资料作为实验组,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监测结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痰培养标本合格率、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痰培养标本的质控管理,全面提高临床护士对痰培养标本合格率意义的认识及收集痰培养标本的技能,是保证痰培养标本合格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导致血液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对2004~2008年我站无偿献血在采集过程中出现血液质量不合格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显示:2004—2008年在采集过程中血液质量不合格报废率分别为1.036%、1.085%、0.717%、0.696%和0.690%。结论为了减少血液的浪费,必须从我做起,严把采血质量关,确保血液的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ISO15189 质量管理体系为导向,通过改进管理措施,评估管理 措施对分析前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 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四个医疗区2016 年~2018 年检验样本质量为研究对 象,依据检验样本不合格率指标的变化,评估各种持续改进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6 年改善措施实施前,2 539 292 例 标本中有14 881 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86‰。2017 年启动ISO15189 申报工作,联合多学科多部门联动改善措施实施后, 2 818 615 例标本中有5 975 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2‰。2018 年再次改进后,3 072 291 例标本中有5 199 例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标本总量增长的同时,不合格标本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以 ISO15189 质量管理体系为导向,通过建立和完善分析前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多部门合作体系,对样本的采集、运送及 保存实施精细化管理,能显著提升分析前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陈凤锟  李冀军 《中国血液净化》2013,12(8):411-414,424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09家单位血液透析中心登记的2007、2008年度与透析龄相关的数据,了解透析龄分布规律,为透析质量评价提供新的初步的方法和思路。方法依据两年度登记有透析龄的病例各5065、6506例,列出在透析患者透析龄频数分布图,建立描述其特征的方程。并将在透析患者与2008年度死亡患者的相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年度透析龄频数分布图具有指数曲线的特征,透析龄与相应频数的构成比对数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可拟合回归方程为lnCn=-1.54-0.30n和lnCn=-1.45-0.30n(n≥1)。对两方程归纳后能够采用统一拟合方程Cn=m×Ra-1(n=0)和Cn=m×Rcn-1(n≥1)描述不同年份的分布(其中m=[1/Ra+(1-Rcmax)/(1-Rc)]-1),2年度的实测数据与由方程描述的理论频数符合(χ2=5.63和11.61,P=0.58和0.11)。将2007、2008年度在透析患者数据与2008年度死亡患者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3组数据相互间相关系数r达到0.99、0.95和0.97(P<0.01)。结论透析龄分布可使用方程描述;方程的系数Ra(急性下降率,即首年患者下降的比率)、Rc(慢性下降率,即首年以后的患者平均年下降率)的高低提示透析人群退出的相对快慢,可能是衡量透析单位治疗质量的一个新指标。此外,2007、2008两年度间、在透析患者和死亡患者间透析龄分布存在一定联系,这为运用前一年度在透患者透析龄分布数据来推测后一年度在透析患者和死亡患者的相应数据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报告周转时间(TAT),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方法对2012年3月检验科强生干式生化仪急诊标本TAT进行分析,分别统计门诊急诊标本和住院急诊标本TAT。结果该检验科急诊干式生化TAT不合格率为19.8%,其中门诊不合格率为9.1%,住院不合格率为28.6%。结论目前该检验科急诊生化TAT不合格率达不到质量目标,住院急诊标本TAT不合格率高是其主要原因。加强人员培训,改进仪器设备,优化工作流程是缩短TAT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对微生物标本质量进行监测,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患者准备不足、标本污染、采集量不足、送检不及时、标本送检数量不合要求、暂存不当等问题,进行干预后,各类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加强患者健康指导,完善标本采集手册,系统培训标本知识,落实标本采集的环节控制,加强科间联系等干预措施可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引入品管圈概念,通过成立QCC小组、设计标本送检现况调查表,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解析,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结果 静脉血标本合格率由90.33%提高到97.16%;规范了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流程;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团队精神、工作热情、责任与荣誉、品管手法、创造性思维、个人表达能力等6项无形指标进行调查,每项分值1~6分,分别统计6项内容总分,与改进前比较,无形成果显著.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中效果显著,进一步规范了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缺陷因素,制定相应改进措施。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改进标本存放区域,应用信息系统代替手工书写标本标志,改进固定液取液装置,规范标本管理制度,改进标本处理流程等。结果:改进前后标本袋字迹不清、病检单字迹不清、患者名称不一致、标本质量不合格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进后标本处理、核对、发报告查找时间明显缩短,回执单丢失率少于改进前(P〈0.01)。结论: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降低了病理标本管理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病理标本送检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消化科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调查我院消化科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并研究解决方法。方法对2002~2003年不合格的检验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其分布状况及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如针对性地学习、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等。结果与2002~2003年不合格检验标本数量相比,2004年不合格检验标本的数量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管理在保证检验标本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检验标本的不合格问题进行干预,可有效地保证检验标本的合格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血标本采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1年3-12月送往中心实验室的1896份临床试验血标本中94份不合格血样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血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于2012年2月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采血者、患者依从性及采血流程从管理上进行改进,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CQI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由4.92%下降至1.42%,患者对护士采血技术满意度由85.6%上升至97.2%,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5%上升至99.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93,15.57,14.97;P <0.01).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临床试验血标本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