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者 35岁 ,最大者 6 1岁 ;病程最短者 2年 ,最长者 15年。临床表现以胃脘胀满疼痛、痞闷、泛酸、嘈杂、纳呆为主 ,可伴有气乏力 ,消瘦等症状。2 治疗方法(1)肝胃不和型 :治以疏肝理气、和胃解郁 ,方以柴胡疏肝散合沉香化气散加减。(2 )脾胃虚弱型 :治以温中健脾法 ,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化裁。(3)胃阴不足型 :治以养阴和胃 ,方以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化裁。(4)胃络瘀血型 :治以活血化瘀止痛法。若证属实热者 ,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大黄、甘草 ;证属血虚之瘀血…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 1 993年以来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慢性胃炎 4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本组 46例中 ,男 32例 ,女 1 4例 ;年龄 2 0岁~ 60岁 ,其中 50岁以下者 34例 ;病程最短者 3个月 ,最长者 1 6年 ,平均 5.4年 ;发病与饮食不节(嗜酒 ,过食生冷酸辣等 )有关者 2 0例 ,与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 ,精神紧张等 )有关者 1 3例 ,与两者有关者 1 0例 ,不明原因者 3例。1 .2 病例选择有胃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病史 ,纤维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胃镜检查主要见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甚至有乳头状突起 ,顶端粘膜…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管荣朝 《光明中医》2008,23(5):638-638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反酸”等范畴,辨证治疗,效果满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瑞珍 《光明中医》2012,27(12):2474-2475
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吸烟、喝酒、暴饮暴食,特别是精神紊乱,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胃分泌机能及运动机能障碍,胃排空延迟,胃泌素及胃酸分泌增加,又有幽门机能不全、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屏障,致使胃炎发  相似文献   

6.
董文玲 《中医研究》2008,21(3):54-56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脾胃病,是以胃黏膜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疾患,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以胃脘疼痛,腹胀纳差,呕恶,嗳气为主要表现。近5年来,笔者根据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内镜特点及临床表现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谈体会于下。1慢性浅表性胃炎内镜检查示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黏膜充血明显,呈斑点状或斑片状潮红,可伴有散在糜烂或出血点,部分患者Hp(+)。笔者临床所见该类胃炎多为实症或虚中夹实,与内镜检查示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相吻合。实症以胃脘胀满、疼痛,进食则加重,伴见嗳气,口干口苦,纳少,大便不畅,舌质淡或红,苔黄腻,脉弦或滑为主要表现。乃饮食所伤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使中焦气机郁滞,脾胃升降失常,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所云“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熬,复餐寒凉生冷……故胃脘痛”、“胃脘当心而痛……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笔者遵《景岳全书·心腹痛》所云:“胃脘痛……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当以理气为主。”采用理气解郁,消食导滞之法,方用五磨饮子合保和丸加减,方药组成:焦三仙各30 g,莱菔...  相似文献   

7.
8.
慢性胃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为幽门螺旋杆菌 (HP) ,故治疗时应不忘杀灭 HP,然而妄用、滥用抗生素杀灭 HP,忽视修复胃肠道损伤组织 ,其病亦难愈。其治疗原则应杀灭 HP,与修复胃肠道损伤并举 ,二者不可偏废 ;应扶正与祛邪并举 ,坚持长期治疗 ;药物治疗与健康教育并举 ,尤其要长期注意饮食。1 治疗药物中药汤剂用蒲公八味饮 (自拟方 ) :蒲公英、木檀香、春砂仁、紫丹参、炒枳壳、炒白扁豆、炒山药、炒苡仁。胃酸少加乌梅 ,胆汁反流加竹茹 ,胃酸多加大贝母 ,腹胀加代代花 ,糜烂加乌贼骨 ,痛甚加制乳没 ,中寒加良附丸 ,阴虚加石斛 ,气虚加黄芪 ,湿困加…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是慢性血吸虫病较常见的并发症 ,常因之而影响血吸虫病的治疗。 1996年以来 ,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本并发症 14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40例中男 92例 ,女 4 8例 ;年龄 2 0~ 6 7岁 ,以中老年为多 ;其中农民 10 2例 ,工人 11例 ,干部 2 7例 ;病程 2个月~ 12年。中医辨证为肝气犯胃型 6 9例 ,肝胃郁热型 2 3例 ,胃阴不足型 2 9例 ,食滞胃脘型 19例。2 .治疗方法肝气犯胃证 :症见胃脘胀满疼痛、痛连两胁及肩背 ,嗳气频频 ,食欲不振 ,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 ,舌苔薄白 ,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健…  相似文献   

10.
杨筱蔚  万执 《新疆中医药》2004,22(3):21-21,30
笔者1999—2003年采用小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合并胆囊炎,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陆馨 《四川中医》2001,19(11):33-34
用平胃散加减辨证治疗慢性胃炎108例,痊愈30例,显效25例,好转4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3%。提示该方对本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2004年,本院消化专科门诊与胃镜室、病理室配合,运用清胃散及养阴理气化瘀散治疗慢性胃炎2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以上腹、中脘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患。1病因病机本病常因气候寒冷,或饮食不节而诱发,情志不调也与发病有重要关系。平素饮食失调,饥饱无常,或贪食生冷、辛辣、或嗜酒无度,损伤胃气,可积而成病。这些因素又往往互相影响,使发病频繁,缠绵不愈。本病病位在胃,但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脾运胃纳,一升一降,阴阳相济,共司消化。在消化过程中,又有肝的疏泄作用,脾与肝有互相制约的关系。故本病与胃、肝、脾有关。若胃热挟滞,或肝气犯胃、或胃阴不足,皆可引起胃痛。…  相似文献   

14.
李郑生 《中医研究》2006,19(10):47-48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脾胃病,是以胃粘膜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疾患。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临床以胃脘疼痛,腹胀纳差,呕恶,嗳气等为主要表现。1病机证治根据承继家父李振华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及笔者二十余年的临证体会,认为本病病机本质是脾虚。而在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疗法。  相似文献   

16.
李建辉 《光明中医》2006,21(6):56-56
目的:对慢性胃炎进行辨证施治.方法:采用辨证分型与辨病相结合,对病证进行辨证分析与组方治疗.结果:从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亏虚型、气滞血瘀型辨治,从而提高治愈率.结论:验证了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董建华教授生前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 60余年 ,学验俱丰 ,擅治内科顽症 ,尤其治疗慢性胃炎 ,每获佳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 ,现将随诊体会整理介绍如下。1 病机与治则董老认为 :胃主纳以降为顺 ,不降则滞。因此 ,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若通降失常 ,则水反为湿 ,谷反为滞 ,形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火郁等。所以说“壅滞”是胃的病理特点。治疗上要着眼于“通降”,即调气血 ,疏壅塞 ,消郁滞。不同的病因用不同的通降之法。如属气滞者用理气通降法 ,属血瘀者用化瘀通降法 ,属热郁者用泄热通降法 ,属阴虚者用养阴通降法 ,属胃寒者用散寒…  相似文献   

18.
壮梦今 《陕西中医》2003,24(12):1150-1151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胀满感或不规则疼痛 ,泛恶吐酸、嗳气肠鸣、大便不调等症状 ,与祖国医学的“痞证”、“腹泻”等相近似 ,现代医学尚无明显特效。中医药治疗具一定的优势 ,本人从事脾胃病专科多年 ,兹不揣浅陋 ,谈一些临床治疗体会。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胃炎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辨证治疗.结果:本组56例病例,经治疗4~5个疗程,其中治愈38例,占67.9%;显效8例,占14.3% ;有效6例,占10.7% ;无效4例,占7.14% ,总有效率92.86%.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