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998~2004年,我们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82例。现将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足底静脉泵或医用弹力袜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静脉泵或医用弹力袜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重要性。方法我院自2007年2月~2008年1月收治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145例,其中72例应用基本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73例除上述预防措施外,加用足底静脉泵或医用弹力袜治疗。观察两组发生DVT的情况。结果只应用基本预防措施组有22例(31%)出现DVT,加用足底静脉泵或医用弹力袜组有8例(11%)出现DVT。结论常规应用基本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的同时加用足底静脉泵或医用弹力袜对预防DVT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日益升高,特别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及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近年来逐渐引起了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而药物一直作为预防DVT的主要措施。该文旨在综合近几年来的最新研究,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药物预防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 探讨采取不同的时间长度应用序贯加压装置(SCD)感应抗血栓泵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80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术后即开始应用SCD感应抗血栓泵治疗,对照组术后第1天持续应用,从第2天之后每4h使用一次,每次持续1h;实验组术后6h使用1次,每次持续1h.两组患者应用抗血栓泵时间均为10 d.每日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皮温、颜色、腓肠肌疼痛等情况,均在术前及术后7~10 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对照组40例,肌间血栓形成1例;实验组40例,肌间血栓形成2例,两组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肢皮下淤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例肌间血栓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与护理均痊愈,两组患者皮下淤血均吸收痊愈.结论 SCD感应抗血栓泵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形成效果明显,应用抗血栓泵每6h1次、每次1h为宜,并非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邹全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2,(3):158-159
目的:分析并研究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3年11月~2016年10月,均筛选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等基本资料.并询问患者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统计手术时间.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各疗效相关指标。结果术后3 d内拔除负压引流管,两组患者伤口总引流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D-二聚体阳性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致死性肺栓塞及栓塞后综合征,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0个月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DVT发生率较高,综合康复训练对DVT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其他手术一样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创伤性休克,手术创伤诱发的某器官功能损害,全身性感染等共有并发症。另一些则是该手术特有,如假体松动、假体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等。下面重点讨论TKA特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因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已成为各种髋部疾患的终末治疗手段,但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却成为临床上一项棘手问题,更为严重的是DVT是继发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基础病因.1999年吕厚山等[1]首次报道我国THR后并发DVT的发生率为40%,2005年关振鹏等[2]报道THR后并发DVT的发生率降至16.3%,而查振刚[3]等报道其发生率为11.2%.随着对THR后DVT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预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建国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6):626-63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THA)或膝关节置换(TKA)的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58例为DVT组,未发生DVT的127例患者为无DVT对照组.结果:185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DVT发生率为31.4% (58/185),其中21例接受THA手术(21/118,17.8%),37例接受TKA手术(37/67,55.2%);血栓形成部位:腓肠肌静脉血栓38例,胫后静脉20例.x2检验显示两组年龄≥65岁,人体质量指数(BMI)≥25kg/m2,膝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家族史者有显著差异(P<0.05~<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8.352,P=0.006),BMI (OR=4.639,P=0.011),麻醉方式(OR=7.345,P=0.008),手术方式(OR=3.235,P=0.018),VTE家族史(OR=7.749,P=0.007)均为DVT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关节置换手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应注意降低体重,改进麻醉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19.
多普勒超声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并被广泛应用,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DVTS)的彩超诊断还鲜有报道,本文通过老年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与X线静脉造影结果的对照研究,评价彩超对DVTS的诊断与临床分型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主要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终末期膝关节炎,可恢复下肢力线,重建膝关节功能。但是,TKA术后存在引流量增多、隐性失血量增加、疼痛、肿胀、关节僵硬等问题。冷冻疗法(简称冷疗)是指体外冰水持续作用于皮肤表面,通过热传导使肌肉组织及关节腔内温度降低,进而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反应性收缩。TKA患者术后给予冷疗可缓解疼痛、减少出血量、减轻肿胀、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等。目前临床对冷疗的时间、温度、频率等具体实施细节仍未明确。长时间冷疗或温度过低冷疗可导致皮肤冻伤、神经麻痹、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低温度亦有可能降低患者的舒适感,引发睡眠质量差等问题。该文就冷疗在TKA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