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观察组共选择50例有外走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就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无外走行为的对照组5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外走原因,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外走成功13例,占26%,其中男11例,女6例;外走未遂37例,占74%,其中男20例,女13例。提示外走与性别、体力等无关。但观察组患者BPRS量表中幻觉妄想、猜疑、敌对性及不合作因子评分统计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走行为因素包括医护人员接触不当、患者心理状态、病房环境、医院人员强制手段、患者家属接触不当、既往外走史。结论:精神病患者中,外走行为为严重的症状,潜在危害性较大,有复杂后果,也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采取有效监护措施,是减少精神科医患纠纷,提高精神科安全质量的关键,是精神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次通过分析精神病患者外走原因,并针对性制定防范对策,对降低外走事件率,提高患者安全性和护理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受病情支配或其它原因的影响,均有可能发生外走行为[1]。外走行为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身心损害,因此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回顾分析2005~2008年我院发生的住院患者外走行为,探究其原因、规律,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1临床资料2005~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5 560例,发生外走行为24起,占0.43%。其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18~46岁。  相似文献   

3.
李椰 《中国医院》2011,15(12):73-74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外走行为的原因及方式,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强化精神科安全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宁波市康宁医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发生外走行为的2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精神症状因素是引发患者外走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再次是管理因素。结论:认真评估住院患者病情,全面掌握病情,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是预防患者外走的前提;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病房环境设施及物品的安全检查,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是防止外走的重要环节;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发现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预防患者外走行为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王春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61-2862
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批准,私自离开医院,即视为外走(逃跑)。精神病患者由于诸多因素,尤其受症状的影响发生外走,怎样预防患者外走是精神病房日常护理的重要环节,为了减少患者外走的行为发生,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现将我院精神科6年来发生的66例患者外走事件,从护理角度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护士素质是指护士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过程中应具备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职业行为素质,专业业务素质以及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护士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护士的素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医学的进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素质在患者的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护士,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现将以护士的品德修养,形象心理素质,语言交流,业务素质5个方面浅谈护士素质与患者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精神病人是一类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特殊病人,性病是主要由性接触传染的疾病。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外走可能给社会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危险,而精神病患者同时伴有性病时可能给社会造成更大的灾害,引起性病的传播。现就我病区一性病精神病患者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本科5年来21例患者发生外越行为的原因。结果:受精神症状支配、厌恶住院环境、抗议制度约束是引起外越的主要原因。结论:积极转变服务模式、给患者营造宽松愉快的环境、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及完善病房环境是防止发生外越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患者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自知力缺乏,大多数住院患者否认自己有病,多是被动住院接受治疗[1],入院后有的患者会产生受迫害感而产生外越的意念或行为,这会影响患者的人身安全和治疗效果。因此,精神病患者外越行为的防范是精神科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2]。1临床资料本文发生外越行为13例,均为重型精神病,其中,男11  相似文献   

9.
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大部分自知力缺乏,不认为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住院后有部分患者可产生外越意念及行为,这不但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也影响患者的安全。因此,精神病患者外越行为的防范,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院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人希望获得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护士应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自身素质,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从而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从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角度护理患者;与患者有效地交流与沟通可以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与感受,是实施护理活动的重要前提.而精神病患者是不同于一般患者的一个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 ,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 ,医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护理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门专门学科 ,其理论体系、功能任务、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要担负起现代护理所赋予的责任 ,护士的综合素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现就这一问题谈谈粗浅看法。1 完善的人格特征人格是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乃至整个环境适应所显示的独特个性。人格特征决定一个人的认知、情绪与外在的行为 ,是人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指标[1] 。护士的人格特征是否完善与护理质量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其意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 高度的职业责任…  相似文献   

13.
14.
提高护士素质 促进患者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桂英  王桂杰  魏金铭  张秀敏 《吉林医学》2010,31(23):3977-3978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标准也不断提高,护士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技术操作,还要博学多识,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护士素质的提高,既有思想素质,有又业务素质,还有思维、语言、行为举止、性格、情绪等诸多素质,只有全面地提高护士素质,才能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健康的要求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躯体所能替代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无不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在医院,每例成功的手术,每位健康婴儿的顺利娩出,往往不是只靠医生和器械就能全面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与护士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在整个手术或分娩过程中,护士参加了很重要的护理过程。患者由门诊到住院部直至康复出院,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吃药、打针的具体方案,可是他们无力解决来自心理的、社会和诸多因素对治疗产生的影响,系统化整体护理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与临床相联系,而心理护理就象催化剂,由始至终起着主导作用,与治疗相辅相成,护士优良的心理品质对患者有何影响,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17.
素质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智能、知识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专家认为 ,护士特有的素质应包括 :(1)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 )合理的知识结构 ;(3)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4 )良好的性格与高尚的情操 ;(5)良好的思维、语言、行为和举止 ;(6 )善于处理医疗人际关系 ;(7)具有一定的计划管理能力。可以说是对护士的素质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需要的提高 ,护理专业不能满足于床边护理和疾病的护理 ,而应在身心护理和整体护理上下功夫 ,因此对护士素质应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护…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医院也存在着竞争,谁拥有优质服务、精湛的技术,谁就拥有患者、拥有效益。在靠技术为生存、以服务为发展的医疗市场里,医院的护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机械地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是护士工作的全部内容。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已从治病到防病、从个体到群体、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在以疾病为中心指导下,医生下医嘱,护士完成治疗,是从属医护关系,护士对患者不善交流、缺少沟通,患者绝对服从医护人员,是服从型护患关系,这样下去只有被逐渐淘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逐渐提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笔者现将在临床工作中体会总结为四点。  相似文献   

20.
整体护理对护士素质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与护士素质和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面实行整体护理前后心血管内科的护士素质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回顾分析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行整体护理后,护士的素质和患者的满意度与实行整体护理前相比较都获得了显著性的提高(P〈0.05)。结论实行全面的整体护理,可以显著地提高护士的素质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