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脑出血后灶周脑组织不同时间点HIF-1α蛋白的表达规律,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以不同时间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中取的脑出血灶周组织为病例组标本,按发病时间分为<6 h、6~24 h、24 h~3 d、>3 d组。以手术入颅路径上远离血肿处少许破坏的的脑组织做为对照组标本,通过干湿称重法测脑含水量,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RT-PCR方法观察各组各时间点病灶周围脑组织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 (1)脑组织水含量的变化,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随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在出血6 h内含水量即开始增高,24 h后较明显增高,3 d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减轻(P<0.05)。(2)脑出血血肿灶周组织中HIF-1α圴有表达,对照组与出血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出血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出血6 h后免疫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24 h~3 d组阳性细胞数最多,之后逐渐下降。HIF-1α与脑水肿成正相关。结论 (1)脑出血灶周HIF-1α的表达明显升高,与脑水肿密切相关。(2)HIF-1α的异常表达在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中起重要作用,促进脑水肿的发生,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出血灶周缺氧诱导因子-1 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HIF-1a)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31例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HIF-1a及血清EPO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17例比较.结果 31例脑出血灶周HIF-1a表达率为41.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a随出血量增加表达随之升高,大、中量组与对照组及大量组与小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EPO随出血量增加表达随之降低,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大、中量组与小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a随手术时间推迟表达升高,而EPO表达和病程无相关性.HIF-1a和 EPO呈负相关(r=-0.432,P<0.05).结论 脑出血后HIF-1a、EPO的表达有明显改变,在灶周低氧所致血管新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脑出血灶周HIF -1α蛋白的表达情况 ,探讨HIF -1α在脑出血灶周的表达特点与出血时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3 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边脑组织HIF -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3 1例高血压脑出血灶周边脑组织标本中 ,HIF -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5 1 6% (16/3 1) ,7例正常脑组织中HIF -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0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IF -1α蛋白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出血后 <8h 16 7% (1/7) ,出血后 8~ 2 4h 5 3 3 % (8/15 ) ,出血后 >72h 77 8% (7/9) ,出血组之间比较 (P <0 0 5 )。结论 HIF -1α在高血压脑出血灶周神经组织中有表达 ,且HIF -1α表达的程度与出血时间呈正相关 ,它有助于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48例,登记临床资料并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TNF-α的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测定TNF-α表达:(1)Western Blot法;(2)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凋亡:TUNEL法。结果 TNF-α的表达高峰期为0~24h、13~48h,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凋亡高峰期为13~48h,表明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与TNF-α的表达高峰完全一致,存在时间变化规律一致性。以凋亡细胞数为纵轴,TNF-α表达阳性细胞数为横轴制作散点图。胞质TNF-α阳性细胞数与凋亡细胞数相关系数r为0.954,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TNF-α表达水平与神经细胞凋亡数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又分为6h、24h、72h、7d和21d 5个亚组,每组5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脑出血后,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随时间呈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24~72h达到高峰且维持到第7天.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后,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与VEGF蛋白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均有表达,并具有一致性,可能与脑出血后微循环的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 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后两组大鼠又分为缺血3 h、6 h、12 h、24 h、72 h、7 d亚组。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min实施脑部亚低温(32~33℃)并持续4 h。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HIF-1α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结果脑缺血大鼠脑组织HIF-1α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5),至缺血24 h达高峰;亚低温组各亚组与脑缺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低温组各亚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脑缺血组(均P<0.05)。亚低温组各亚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脑缺血组(均P<0.05)。结论脑缺血后脑组织HIF-1α表达上调;亚低温对其无明显影响。亚低温能明显减轻脑缺血所致的细胞调亡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C反应蛋白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灶周围脑组织标本为实验组,5例手术通道血肿远隔部位脑组织标本为对照组。根据脑出血量大小实验组标本分为3组A(出血量35~45mL)、B(出血量45~70mL)、C(出血量≥70mL)组。所有标本均行TUNEL染色、C反应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对资料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都有不同程度TUNEL阳性凋亡细胞和C反应蛋白阳性细胞;越远离血肿周围,对照组TUNEL阳性细胞和C反应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减少,同时血肿量较大者,血肿周围TUNEL阳性细胞和C反应蛋白表达更为显著。结论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大量表达C反应蛋白,TUNEL阳性凋亡细胞亦较明显,而血肿远隔部位CRP不表达或仅少量表达,TUNEL阳性细胞表达亦减少,CRP可能直接参与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脑出血灶周MMP-9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后出血灶周脑组织MMP-9表达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prauge-Dawley(SD)大鼠56只,分为正常组(8只)和手术组(48只),手术组选择出血后12、24、48、72、96、120h共6个时间点,每点8只,在脑立体定向仪下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法制备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MMP-9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电镜观查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ICH灶周脑组织MMP-9的表达在48h达峰值,神经元凋亡于72h达峰值,两者变化同步,呈正相关(r=0.829,P<0.05);电镜可观察到脑水肿和神经元凋亡。结论MMP-9参与了ICH后灶周组织神经元凋亡的过程,诱导或加重了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脑出血后灶周脑组织不同时间点MMP-9蛋白的表达规律,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作用,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以不同时间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中取的脑出血灶周组织为实验组标本,按脑出血发病时间分为6 h、6~24 h、24 h~3 d、3 d组。以手术入路时少量破坏的脑组织做为对照组标本,通过干湿比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同时应用HE染色,RT-PCR方法观察各时间点各组脑出血灶周脑组织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 (1)脑出血灶周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脑出血后灶周脑水肿程度随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出血6 h内含水量即开始增加,24 h后较6 h明显增高,3 d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减轻(P0.05);(2)在人脑出血血肿灶周中MMP-9圴有表达,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出血各组之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出血6 h后免疫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3 d组阳性细胞数最多,之后逐渐下降。MMP-9与脑水肿成正相关。结论 (1)脑出血灶周MMP-9的表达与脑水肿密切相关;(2)在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中MMP-9的异常表达起重要作用,促进脑水肿的发生,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与凝血酶表达的关系。方法取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作为实验组,按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分为5组:<6h(7例)、6~12h(11例)、12~24h(8例)、24~48h(6例)、48~72h(4例)。另将侧脑室肿瘤患者经皮层入路取得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凝血酶表达。结果对照组脑组织基本无TUNEL阳性细胞(0.32±0.037);<6h组有轻微表达(7.19±2.53,P<0.05),发病6h后逐渐增高(15.11±3.69,P<0.01),12~24h增高显著(28.26±7.83,P<0.01),并于24~48h达高峰(53.79±6.35,P<0.01),48~72h组有所回落,但仍维持较高水平(38.23±3.29,P<0.01)。凝血酶表达变化与此一致。相关分析显示:细胞凋亡与凝血酶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451,P<0.05或P<0.01)。结论H ICH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存在细胞凋亡,凝血酶表达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11.
脑膜瘤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和环氧化酶-2(COX-2)在人脑膜瘤中表达的意义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人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并计数相应的微血管密度(MVD),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膜瘤组织中HIF-1α、COX-2表达均高于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中MVD值(32.9±12.9)高于正常对照组(11.2±3.3),并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加(P<0.05);HIF-1α、COX-2表达与MVD存在显著相关性(rs=0.65、0.72,P均<0.01);HIF-1α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s=0.35,P<0.01)。结论HIF-1α和COX-2的表达异常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在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脑脊液局灶冲洗治疗对实验性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制备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分正常对照组、外伤对照组、生理盐水冲洗治疗组及人工脑脊液冲洗治疗组。于伤后30min开始分别以37℃的生理盐水和人工脑脊液进行局灶冲洗治疗维持3h。伤后4h、1、3、5、7d处死留取脑组织标本,采用干湿重法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RT-PCR方法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与外伤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和人工脑脊液治疗组伤灶脑组织水含量明显降低(P<0.05);脑外伤后4h伤灶脑组织中HIF-1αmRNA表达即明显上升,1d达到高峰,持续至3d,5d开始下降,7d降至正常水平;局灶冲洗治疗后,伤后4h、1d、3d和5d各组脑组织HIF-1αmRNA表达均低于外伤对照组相应各时间点(P<0.05);其中以局灶人工脑脊液冲洗治疗效果最佳。结论局灶人工脑脊液冲洗治疗能明显减轻大鼠伤灶脑水肿,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调节HIF-1α的表达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及亚硒酸钠治疗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再灌注后给予亚硒酸钠0.625 mg/(kg·d)腹腔注射7 d.各组大鼠经组织处理后用亚甲兰尼氏体染色及TUNEL染色,分别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缺血组织HIF-1α水平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01),亚硒酸钠治疗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数目明显增多,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HIF-1α水平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经亚硒酸钠治疗后大鼠海马HIF-1α水平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硒酸钠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同时能抑制组织HIF-1α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Fas的表达和神经细胞的凋亡,探讨氟桂利嗪能否下调血肿周围Fas的表达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壳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24h、2d、4d 5个时间点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血肿周围组织Fas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脑出血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Fa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氟桂利嗪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脑出血组(P<0.01),而高于假手术组(P<0.01), Fas的表达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呈正相关(r=0.953,P <0.05).结论 Fas、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大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氟桂利嗪能抑制血肿周围Fas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出血灶周组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灶周白细胞浸润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 健康家犬30只,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介入下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基底节区或颞叶脑出血模型,并分为出血后6h,12h、24h、48h、72h及96h组,每组5只。每只犬于制模前及相应时间处死前分别检测血清TNF-α含量;处死后取脑检测出血灶周TNF-α含量、计数浸润的白细胞及凋亡的神经元,薨与健康对照组(5只)进行比较。结果 模型犬脑出血灶周及血清TNF-α含量分别在出血后24h和48h达峰值,两者呈正相关(r=0.914,P〈0.05);出血灶周神经元凋亡及白细胞浸润均于48h达高峰,两者呈正相关(r=0.971,P〈0.05),且均与灶周TNF-α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949和0.801,均P〈0.05)。结论 TNF-α及白细胞浸润参与了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过程,两者可能与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肿周边神经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HIF-1α在血肿周边的表达特点。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6h组,24h组和72h组,每组各10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脑出血6h、24h、72h后血肿周边神经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出血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7%(17/30),对照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蛋白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出血后6h30.0%(3/10),出血后24h50.0%(5/10),出血后72h90.0%(9/10),出血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F-1α在脑内血肿周边神经组织中有表达,且随出血时间的延长HIF-1α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人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脑胶质瘤HIF-1α、PCNA的表达状况,并将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IF-1α总阳性表达率为71.4%(45/63)。其强表达16例(25.4%),中度表达14例(22.2%),弱表达15例(25.4%),阴性表达18例(28.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467,P<0.01)。HIF-1α主要表达于肿瘤边缘或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细胞及坏死的肿瘤组织中。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脑胶质瘤标本肿瘤细胞均有PCNA表达,脑质瘤Ⅰ级、Ⅱ级和Ⅲ-Ⅳ级PCNALI分别为1.8±1.2、2.9±1.1、4.2±1.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NA表达与HIF-1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7,P<0.01)。结合随访结果提示,HIF-1α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结论脑胶质瘤PCNA与HIF-1α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HIF-1α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HIF-1α、PCNA联合检测可能用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62例人脑胶质瘤中HIF-1α、VEGF、和MVD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HIF-1α的总阳性表达率是66.1%,它们在正常脑组织和Ⅰ-Ⅱ、Ⅲ、Ⅳ肿瘤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0%、39.3%、81.8%、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度存在相关性(P<0.01)。VEGF在HIF-1α阳性组中的阳性率(95.1%)明显高于HIF-1α阴性组中的VEGF的阳性率47.6%(P<0.01)。结论: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MVD存在正相关关系;VEGF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性,二者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脑胶质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色素C的释放规律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的关系,探讨人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检测细胞色素C、HIF-1a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出血4h可见神经元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出血12h可检测到明显的凋亡细胞,24~48h凋亡细胞明显增多,48~72h达到高峰;出血4h,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少量细胞色素C表达的神经元,48~72h时达到高峰;出血4h,血肿周围脑组织即可见散在HIF-1a表达的神经元,24~48h时达到高峰,48~72h高表达持续存在;细胞色素C的表达与HIF-1a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83,t=8.32,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脑血流量下降可引起细胞色素C的释放,产生缺血性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20.
rHuEPO对大鼠脑出血病理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脑出血不同时期病理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rHuEPO对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假手术组(S)、模型组(M)、低剂量rHuEPO治疗组(LR)、高剂量rHuEPO治疗组(Ha).Ⅶ型胶原酶注射法制备脑出血模型,观察治疗前后脑组织含水量及脑出血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Bcl-2、Bax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与M组比较,LR组及HR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出血量及凋亡细胞数减少,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下降,尤以HR组为著.结论 rHuEPO可通过介导Bcl-2表达上调及Bax表达下调抑制细胞凋亡,同时可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其上述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