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频发顽固室性早搏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除了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逆转室性早搏引起的左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心功能不全之外,对于某些具有触发室颤的频发室早,及早发现并采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可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放电和预防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2.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室早)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早,5例左心室流出道(LVOT)室早,2例左心室流人道室早,分别采用起搏标测或起搏与激动标测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结果消融术成功的有47例,好转的有5例,失败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仅1例患者在术中诱发心室颤动,经电复律成功.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3.
室性早搏的经导管射频消融评价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评价单形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 97例症状严重的正常心脏室早患者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 ,男 38例、女 5 9例 ,年龄 46 .2± 7.1岁。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 97例室早全部起源于心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室早 95例 ,全部呈左束支阻滞形态 ;左室流出道室早 2例 ,QRS波均呈右束支阻滞形态 ,其中 1例V1导联呈Rs形态 ,1例呈rsr′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 95 .9% (93/ 97) ,2 4h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 2 0416± 1891次 / 2 4h和 12 2± 140次 / 2 4h(n =19,P <0 .0 0 1)。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19± 6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症状消除率为 91% ,复发率是 4.3% (4/ 93) ,随访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单形室早 ,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室性早搏的治疗,以往学者不主张对其进行药物处理,只是出现较明确的临床症状、患者精神上受较大的影响、且药物效果不好或不愿用药的情况,才推荐导管消融治疗。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对高水平生活的追求,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适应证也相应调整了,现将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对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现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30例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成功27例,失败3例。术后随访2~4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早安全、有效,其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6.
室性早搏(室早)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人群相当广泛,包括健康者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早多是起源于RVOT的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及致心律失常因素基础上的室早,药物控制较差,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目前尚有争议,未广泛开展。本文总结我院22例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RVOT频发室早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评价其治疗RVOT频发室早的安全性和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30例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成功27例,失败3例。术后随访2~4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早安全、有效,其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8.
1例47岁中年男性,因胸闷、心悸入院,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大、射血分数减低,动态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消融室性早搏成功后,随访3个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恢复正常,考虑为室性早搏诱导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9.
右冠状动脉窦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14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室性早搏。24h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42652次/天。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在右冠状动脉窦内进行导管消融成功消除室性早搏。结论 :少部分室性早搏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内,可行导管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0.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不仅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同样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此类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我们称之为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尽管多数预后是良好的,但少数患者依然有猝死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有资料显示,发生在医院外猝死幸存者中5%~10%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和体表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原发性室颤所致。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常规体检、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超、长程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后,入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98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82例,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10例,左心室流人道室性期前收缩6例,分别采用起搏或起搏与激动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对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有90例,好转有6例(再次手术成功5例,1例室性期前收缩较前减少),手术失败2例.术后随访6个月~7年,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在室性早搏(室早)触发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速/室颤)中的作用。方法总结3例由室早触发室速/室颤的治疗经验,1例对室早进行射频消融(RF—CA)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另1例经射频消融未完全消除室早而选择植入ICD,第3例经射频消融成功消除室早,未再发室颤。结果随访2年,3例患者均存活,ICD未再记录到室速/室颤。结论在室早触发室速/室颤病例中,应分析室早与室速/室颤的相关性,给予个体化治疗,射频消融室早可以消除/减少晕厥和室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和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alr contraction,PVC)可行性、必要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VT、PVC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PVC的起源部位并行RFCA治疗的资料。结果 3例IVT中2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左后分支的蒲肯野系统,1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游离壁,同时合并另一种游离壁起源的PVC,3例消融均成功,1例复发。13例PVC中7例起源RVOT间隔部,3例起源于RVOT游离壁,1例同时存在两种形态PVC(分别起源于ROVT间隔部和游离壁),2例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13例消融成功,1例复发。结论 RFCA治疗IVT及特定部位的PVC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临床多发生于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壮年。主要有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和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治疗这类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现将1999年5月至2003年1月进行的IVT、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导管消融1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RVOT-VPC)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常规体检、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后入院.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48例,采用起搏标测法,以心室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其临床室性早搏的图形完全一致作为消融靶点,以放电后:①早搏在10s内消失;②出现同形早搏先增多...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对室性早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探讨射频消融对室早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58例,男27例、女31例,年龄30±34(17~67)岁,其中51例右室流出道室早,5例左室流出道室早,2例左室流入道室早,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填写SF-36调查表,由患者本人在半小时内完成,观察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功能、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指标,量表采用标准分法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射频消融,术后1周至1个月内,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不同年龄段生活质量改变无显著差异;但对女性的改变程度的GH、RP、RE3个指标较男性更显著,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早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室早)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经常规体检、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超、长程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后,入选65例患者,采用温控消融导管以起搏为主的方法进行标测,并对单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消融即刻成功率97%(63/65),其中2例放弃消融术;随访15~40个月,有3例复发并再次手术,成功2例,总成功率为95%(62/65),无复发。电生理检测和消融时间:(50±27) min;曝光时间:(8.1±3.8) min,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早安全有效,并能减少消融操作及X线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