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精索静脉曲张并发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AZF区域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机制以及AZF区域基因微缺失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例外周血染色体常规筛查核型异常、精索静脉曲张并发无精症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和睾丸活检精原细胞同时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PCR产物经DNA测序检测证实,并测定血清中性激素六项。结果核型为45,X/46,XY,del(Y)(q11.21);45,X/46,XY,del(Y)(q11.23),二位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和睾丸活检精原细胞AZF区域15个标签位点分别只扩增出SY84和SY86;SY86,其它区域位点均未检测到。血清性激素六项中睾酮、人促卵泡激素和人促黄体生成激素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并发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AZF区域的单细胞水平缺失与外周血基因组缺失保持一致,AZF区域基因微缺失对性激素水平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无精子、少精子症患者常规6个STS位点检测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情况。方法 选取EAA和EMQN推荐的常规6个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经2组多重PCR对76例无精子症和29例少精子症男性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a、AZFb和AZFc区微缺失检测。其中,8例无精子症患者还同时进行了G带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Q-显带等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 105例患者经6个STS位点检测发现AZF区微缺失9例。其中AZFc(SY254,SY255)缺失7例,AZFb(SY127,SY134)+AZFc(SY254,SY255)缺失2例,未发现AZFa缺失。复合微缺失及其它6例未检出微缺失的患者同时经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复合微缺失患者分别为Y等臂染色体:46,X,idic(Y)(q11.2)、X和Y等臂染色体的嵌合体:45,X[19]/46,X,idic(Y)(q11.2);1例为Y染色体长臂部分失:46,X.del(Y)(q11.2);另1例为Y染色体部分片段复制至15号染色体:46,XY,der(15)t(Y;15)(q11.2;p11.1)。根据细胞遗传学结果,重新设计STS检测位点,发现Y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患者存在AZFc(SY243,SY158)的缺失。结论 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检测是临床判断无精子、少精子症患者是否遗传因素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6个STS位点检测在中国人群中应用尚需进一步验证。同时做细胞遗传学分析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无精症患者 Y染色体的形态学改变及相应的无精子因子 ( 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的微缺失位点 ,为无精症患者进行明确的遗传学诊断。方法 采用外周血染色体 G显带、C显带技术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对 2例无精症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  2例无精症患者 Y染色体都发生了明显形态学改变 ,核型分别为 4 5 ,X,- Y,- 2 2 , der( Y) t( Y;2 2 ) ( q11.2 ;q11.2 ) ;4 6 ,XY,del( Y) ( q11.2 )。在所选择的 AZFa、AZFb、AZFd、AZFc区域的 12个序列标签位点中 ,1例发生 10个位点缺失 ,另一例发生 11个位点缺失。结论 通过细胞遗传学检查及 Y染色体上 AZF区域微缺失的检测 ,对男性不育患者提供更加明确的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男性不育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检查,对男性不育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其遗传效应及其对生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C显带技术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 4例男性不育患者中3例染色体都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1例未见异常,核型分别为:①45,X,-Y, der(Y),t(Y;22)(q11.21;q11.2),-22;②46,X,del(Y)(q11.21);③46,XY,t(1;12)(p32;q24);④46,XY在所选择AZF的AZFa、AZFb、AZFd、AZFc区域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中,1例有13个位点缺失,1例12个位点缺失,1例1个位点缺失,1例5个位点缺失。结论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及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检查是必要的,为不育症患者提供明确的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分析10例性腺发育不良患者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多重PCR技术,扩增Y染色体长臂AZF区域序列标签位点(STS)即AZFa区sY84、sY86,AZFb区sY127、sY134,AZFd区sY152.AZFc区sY254、sY255,Yq12sY160(DYZ1)和短臂sY14(SRY)9个位点。结果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del(X)(q13)的女性和1例45,X/46,X,min的女性,均未扩增出SRY及Y染色体AZFa、b、c区域位点。1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男性和1例46,X,-Y,+min的男性患者仅SRY基因扩增阳性,AZFa、b、c区域位点均缺失;2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Y女性和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47,XYY的女性患者不仅SRY基因扩增阳性,而且Y染色体AZFa、b、c区域多个位点扩增阳性。1例染色体核型为46,X,del(Y)(q11)的男性患者,Y染色体AZFb、c区域多个位点的缺失,1例染色体核型为46,X,de1(Y)(q12),Yq12sY160(DYZ1)缺失。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是辅助诊断性腺发育不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少精子不育家系的分子与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染色体t(8;13)易位家系进行分子与细胞遗传学研究,探讨兄弟严重少精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多重PCR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制备染色体及精液常规、外周血激素测定。结果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兄及其父亲为46,XY,t(8;13),弟弟为46,XY;兄弟二人精子密度均小于20×106/ml、Y染色体AZF所在区域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均无微缺失,外周血性激素水平均在正常男性参考范围。结论生精障碍的遗传因素十分复杂,对少精子或无精子症家系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寻找、鉴定生精障碍的其他新基因。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核型异常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与Y染色体微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578例男性不育患者均来自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吉林省生殖医学研究所临床门诊。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采用无精子因子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对所有染色体异常的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结果578例遗传咨询患者中,检测出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62例,异常率为10.73%。其中包括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患者10例,占总样本1.73%。10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2例,占20%。核型为46,XX/47,XX,+del(Y)(q11)患者临床表现为睾丸小,无精症,Y染色体缺失位点为sY157、sY152、sY254、sY255;核型为45,X,-Y,-15,+t(Y:15)(p?;q11)患者临床表现为特发性无精子症,缺失位点为sY143、sY254、sY255。结论涉及到Y染色体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与AZF微缺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睾丸生精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探讨生精功能障碍的遗传学机制,为遗传咨询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400例生精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无精子症患者中,核型异常36例,异常发生率30%,同时发现AZF微缺失14例,异常发生率11.67%;280例少精子症患者,核型异常34例,异常发生率12.14%,同时发现AZF微缺失16例,异常发生率5.71%。结论染色体异常和AZF的缺失是引起男性无精子和少精子并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男性不育人群进行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和和AZF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核型与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讨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在男性不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分为染色体核型正常组及异常组。采用PCR方法对各样本Y染色体AZF所在区域的6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扩增产物的检测。结果在所分析的76例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组27例,其中未检测到有Y染色体AZF缺失的存在;染色体核型正常组49例,其中1例无精症患者发现有Y染色体AZF缺失的存在。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AZF微缺失无相关性。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造成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在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明确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的病因,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严重生精功能障碍患者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严重生精功能障碍患者外周血染色体及Y染色体微缺失,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的遗传机制,为拟行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助孕的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方法按常规方法分析严重生精功能障碍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型,对核型正常的患者,用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AZF(azoospermua fctor,AZF)所在区域的 15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 site,STS)进行扩增,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对有AZF缺失的患者,随访其父亲的生育及AZF缺失情况。结果 71例无精子症患者中有25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率35.1%,1例核型为46,XY (小Y);75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有4例46,XY(小Y);45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严重生精功能障碍患者,14例发生 AZF缺失(31.11%)。严重生精功能障碍患者总遗传缺陷发生率26.7%。所有AZF缺失患者父亲平均生育4.0个子女,其中有5例AZF缺失患者的父亲接受AZF检测,均无缺失。结论 1.染色体异常和AZF的缺失是引起无精子和严重少精子并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AZF缺失可能并非有父亲遗传而来,其遗传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讨。2.ICSI助孕前,夫妇双方须行遗传学检查以避免遗传缺陷后代的出生。  相似文献   

11.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的AZF基因微缺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发生情况,为男性不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PCR方法对36例无精或严重少精患者AZF基因的SY84、SY127和SY254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36例患者中发现16例发生AZF基因的微缺失,均为三个基因区段不同组合的缺失。其中涉及AZFa或AZFb缺失的各8例,涉及AZFc缺失的有14例。结论AZF基因的微缺失与某些男性不育密切相关。AZFc缺失可能是男性不育中无精子、严重少精子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25例无精症患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无精症患者异常染色体及Y染色体(Yq11.2区段)无精症因子(azoospermic factor,AZF)微缺失的分析,探讨无精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5例原因不明的无精症患者进行G带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Q-显带、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AZF微缺失PCR检测.结果 25例原因不明的无精症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7例,异常发生率为28%;对8例无精症患者进行AZF微缺失检测:AZF区微缺失2例,分别为AZFb(SYl27,SYl34)+AZFe(SY254,SY255)缺失、AZFe(SY243,sYl58)缺失.结论 染色体异常及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引起无精症并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无精症等不育男性患者在排除睾丸病变、阻塞性无精症、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临床病理学因素后,包括配偶有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男性均需做外周血染色体常规GTG-显带、荧光Q-显带检查.Q-带阴性的患者说明其Y染色体长臂缺失的断裂点高于Yq12,在Yq11.2区段,则需要结合FISH和AZF微缺失的PCR检测,以确诊Y染色体的微缺失区段,为患者的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无精症和隐匿精子症染色体核型与Y染色体无精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的发生频率及其关系.方法 对997例无精症和隐匿精子症患者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ZF位点.结果 在997例无精症和隐匿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28.4%,异常核型包括47,XXY、46,XY(Y<G)、46,XX、嵌合体及相互易位等.AZF微缺失总检出率17.4%.常见于46,XY及46,XY(Y<G)等核型.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是无精症和隐匿精子症的重要遗传病因.正常核型与Y<G患者中存在较高的AZF微缺失率,对这些患者进行AZF微缺失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临床治疗及遗传缺陷的垂直传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无精症因子(AZF)基因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重庆地区)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165例,进行外周血G显带核型分析并采用多重PCR对无精症因子区域的15个标签序列位点进行检测。结果165例生精障碍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共检出5例,1例为男性性反转(46,XX),1例为克氏综合征(47,XXY),1例为47,XY,+mar,1例为46,XY,Y≥18,1例46,XY,in(9),其余均为正常核型,总异常率为3.03%(5/165);AZF基因位点发生微缺失患者共检出25例,总缺失率为15.15S。结论染色体异常和AZF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对男性不育诊断时有必要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男性原发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与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2例原发无精子症与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上AZF基因(STS)上的3个位点SY84、SY127、SY254及ZFX/ZFY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62例无精子症与少精子症患者中共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13例,缺失率为20.97%。其中40例无精症患者中发现9例(22.5%),22例少精症患者中发现4例(18.18%)。结论 AZF缺失是原发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有必要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与生殖激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扩增对100例无精与严重少精症患者的4个区域15个位点进行AZF基因检测,并采用贝克曼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生殖激素的测定.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应用SAS软件进行均数和方差分析F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AZF微缺失的患者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不育男性与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用双重PCR技术对63例患者(无精于症41例,少弱精子症14例,严重少精子症8例)进行Y染色体AZFa、AZFb、AZFc、SRY的微缺失筛查.同时对26例无精于症患者行睾丸活检、组织学评估.结果63例中AZF微缺失7例,缺失率为11.1%.其中无精子症5例,严重少精子症2例.AZFc缺失4例,AZFb缺失2例,AZFb AZFc缺失1例,未发现AZFa区缺失.63例及对照组30例SRY基因扩增均阳性.26例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活检、组织学检查,无1例精子发生正常.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特别是AZFc区DAZ基因的微缺失,是引起无精子和严重少弱精子等生精障碍而致男性不育较为重要的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18.
Testicular germ cell cancer is aetiologically linked to genital malformations and male infertility and is most probably caused by a disruption of embryonic programming and gonadal development during fetal life. In some cases, germ cell neoplasia is associated with a relative reduction of Y chromosomal material (e.g. 45,X/46,XY) or other abnormalities of the Y chromosome. The euchromatic long arm of the human Y chromosome (Yq11) contains three azoospermia factors (AZFa, AZFb, AZFc) functionally important in human spermatogenesis. Microdeletions encompassing one of these three AZF loci result in the deletion of multiple genes normally expressed in testis tissue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spermatogenic failure.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ZF microdeletions, in addition to causing infertility, predispose also to germ cell neoplasia, since subjects with poor spermatogenesis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testicular cancer. We screened for putative deletions of AZF loci on the Y chromosome in DNA isolated from white blood cells of 160 Danish patients with testicular germ cell neoplasia. Interestingly, although AZF microdeletions are found frequently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infertility, in all cases studied of testicular germ cell cancer the Yq region was found to be intact. We conclude that the molecular aetiology of testicular germ cell neoplasia of the young adult type most likely does not involve the same pathways as male infertility caused by AZF deletions.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germ cells is thus caused by the dysfunction of some other genes that still need to b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