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4岁,主因发热、乏力1个月,咳嗽、咳痰1周于2003年3月7日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胸骨中下段压痛明显.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4.5×109/L Hb98G/L Plt 84×109/L原始细胞87%.肝肾功能正常.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高度增生,占非红细胞92%,该细胞大小不一,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较细致,大部分细胞可见1个~2个核仁,胞质量较丰富,染蓝色.粒系增生受抑,占3%.红系受抑.成熟淋巴细胞占5.5%.巨核细胞8只,血小板少见.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0岁.头昏乏力14年,多次在外院查血常规WBC、RBC、Hb均低于正常,但未做骨髓检查明确诊断.于2000年6月来我院血液科就诊,查体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和紫癜,心肺正常,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无肿大,血常规示WBC2.5×109/L,N0.62,L0.37,M0.01,RBC1.20×1012/L,Hb29 g/L,Plt85×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低下,原始粒细胞0.015,幼稚单核细胞0.015,成熟单核细胞0.06,骨髓三系细胞均可见病态造血,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细胞内铁(+)18%,(++)21%,(+++)9%,环形铁粒幼细胞(一).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性,64岁. 于2001年6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黄、乏力、齿龈渗血、皮肤出血点、瘀斑入住当地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80 g/L,白细胞计数(WBC) 1.4 ×109/L,红细胞计数(RBC)2.30 ×1012/L,血小板计数(Plt)6×109/L. 随后行骨髓象检查结果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红两系少见,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浆细胞易见,巨核细胞缺如.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予口服司坦唑醇、环孢素治疗,丙种球蛋白2.0 g×7 d静脉滴注,间断输血及血小板,茵陈蒿汤1剂/d,口服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控制相对稳定. 2005年7月因间断出现酱油色尿、双目视物不清入院治疗.入院后检查血常规:Hb 32 g/L,WBC 1.2× 109/L,RBC 1.03×1012/L,Plt 16×109/L.随后行骨髓象检查结果示: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期幼红细胞红居多,占0.475.溶血试验:酸化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均阴性;肝、肾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9 U/L、尿素氮13.76 mmol/L、肌酐90.30μmol/L,其他检测项目均正常;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粒细胞CD5548.40 %,CD5956.19 %,红细胞CD5571.34 %,CD5968.15 %.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A-PNH)综合征. 应用胸腺肽、多抗甲素、达那唑、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曾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茵陈蒿汤1剂/d、保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出院. 2012年11月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再次住院治疗.入院后血常规示:Hb 18 g/L,WBC 2.13×109/L,RBC 0.51×1012/L,Plt 4×109/L,骨髓象检查显示浆细胞增多,占0.195,以成熟浆细胞为主,可见双核浆细胞,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8岁.1989年5月18日因面色苍白、乏力、发热伴皮下紫癜1月,加重1周,在重庆某医院检查:WBC3.0×109/L,RBC 2.09×1012/L,HGB68 g/L,Plt48×109/L.N 0.45,L0.20,E 0.05.幼稚细胞0.30,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其中粒系异常增生占0.85,原始粒细胞0.62,早幼粒细胞0.10,其形态特征为胞体大小不等,呈类圆形或椭圆形,明显核质发育紊乱,胞质量中等,呈天蓝色,多含少许嗜天青颗粒,核质呈微细颗粒状,核仁2个~5个,红巨系明显受抑.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 患儿,男性,出生2天.患儿足月因羊水早破行剖腹产分娩,分娩时患儿四肢正常,全身可见较多的散在红色出血点,以后渐增多,又因高烧而入院.入院时体温在39℃~40.6℃间,全身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鼻腔可见少量出血,精神差,呼吸较急促,面色发绀.体检: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触及3.5 cm,脾未触及,未见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4.6×109/L,其中原粒占0.25,早幼粒占0.15,中幼粒占0.05,晚幼粒166 g/L,红细胞3.65×1012/L,BPC56×109/L,血型"A",骨髓细胞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比值占0.96,其中原+早分别为0.772,及0.034,中幼粒占0.034,分叶核占0.112.过氧化染色为阳性,其百分率为0.032.符合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患儿元月27日入院,元月29日放弃治疗而出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汉族,25岁,8年前因全身乏力、腹部胀满1个月到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胸骨压痛,脾大;血象:W BC178.5×109/L,H b116g/L,Plt507×109/L,原始+早幼粒细胞占8%,中晚幼粒细胞占33%;骨髓象检查:增生极度活跃,原+早幼稚粒细胞占19%,嗜碱性粒细胞比值增高,红细胞系统受抑,血小板成堆可见。临床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 L)。给予羟基脲口服(1 ̄6片/d,分1 ̄3次口服),效果可,后坚持应用羟基脲、干扰素等药物治疗,W BC控制于(4 ̄32)×109/L。2004年2月患者由于妊娠自行停用羟基脲和干扰素,7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再次入院。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7.
羟基脲致CML患者皮肤溃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4岁.1996年2月中旬无明显诱因渐感乏力、消瘦、盗汗、左上腹胀满,当地疑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遂于1996年5月8日第1次入我院诊治.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阳性,脾脏左肋下12 cm,甲丙线13 cm,丁戊线-2 cm,肝右肋下未触及.血象:WBC 160×109/L,BPC 356×109/L,Hb140 g/L.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增生,以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因排尿困难3月就诊,于1998年1月人院.查体,胸骨无压痛,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 cm.WBC 16.5×109/L,RBC5.2×1012/L,Hb 141 g/L,Plt 1 348×109/L.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1.1 例1,女,18岁,1992年7月10日因头晕、乏力、齿龈出血入院。查体:体温37 ℃,P 87次/min,R 18次/min,BP 14.7/10.7 kPa。贫血外观,皮肤无出血,左颌下触及1 cm×2 cm肿大淋巴结,齿龈肿胀,有少量出血。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外周血检查:血红蛋白73 g/L,白细胞2.3×109/L,早幼粒0.08、中幼粒0.01、杆状分叶0.06、中幼红0.02、淋巴0.82、血小板58×109/L。骨髓检查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每日80 mg治疗,50 d时达完全缓解。随之应用DNR 60 mg×3 d、Ara-C 200 mg×7 d,1疗程治疗,随之又应用H 4 …  相似文献   

10.
亚砷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发生重度水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80岁,因反复腰痛半年,乏力20 d,于2003年9月入院.体检:体温37.1℃,脉搏96次/min,血压130/80mmHg(17.29/10.64 kPa),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胸骨、肋骨、腰椎压痛明显,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6次/min,律齐,肝脾未触及.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01 g/L,白细胞4.6×109/L,血小板102×109/L,尿本周蛋白(+),尿蛋白(++),血清白蛋白24.9 g/L,球蛋白98.2 g/L,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沉140 mm/1 h,免疫球蛋白IgG85.3 g/L,心电图正常,核磁共振检查示胸腰椎多发点状、结节状异常信号,提示胸腰椎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5岁.因月经增多、发热伴面黄乏力20 d于1996年6月15日首次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齿龈渗血,胸骨压痛,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血WBC2.6×109/L,RBC1.60×1012/L,HGB46g/L,Plt20×109/L,PT16 s,试管法凝血时间3 min40s,APTT42 s.入院后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粒0.06,早幼粒0.66,诊断为ANLL-M3a.给予维甲酸60mg/d,口服同时用肝素及对症治疗42 d,达到完全缓解(CR1).后停用维甲酸,用DA方案巩固治疗3个疗程后,再用DA→HA→EA→中剂量阿糖胞苷定期强化治疗,共12个疗程后停药,且4周鞘内注射1次药物.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 1.1例1,女,40岁.因腹胀、多汗、乏力1 a,于1999年4月住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脾大,肋缘下4 cm,质中,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血RT:Hb110g/L,WBC 168×109/L.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7岁.因头昏、乏力2个月,伴发热1周而入院.查体:体温37.6℃,一般状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23.7×109/L、N 0.84、L 0.13、M 0.03、E 0.007、RBC4.55×101:/L、Plt212×109/L、HGB 141 g/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无异常,乳酸脱氢酶2.672μmol·s-1·L-1、尿酸380μmol/L、尿素氮7.0 mmol/L.外周血细胞分类:中性分叶细胞:0.37,杆状细胞:0.46,嗜酸性粒细胞:0.02,嗜碱性粒细胞:0.06,淋巴细胞:0.06,单核细胞:0.03.外周血碱性磷酸酶(NAP)测定:对照阳性率27%,积24分,患者阳性率1%,积分3分.骨髓报告:原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35;中性粒细胞:中幼0.275,晚幼0.305,杆状核0.165,分叶核0.05;嗜酸性粒细胞0.01;嗜碱性粒细胞0.005.意见:粒系增生极度活跃,粒:红=18.1:1,粒系中、晚幼粒比例明显增高,红系增生明显减低(5.0%),淋巴细胞比例减低(3.0%),形态正常.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皮下瘀点、瘀斑就诊于我院。血常规:WBC 30×109/L,PLT 10×109/L,白细胞分类:原始粒细胞3%,单核细胞3.3×109/L。骨穿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分别占8%、5%,余红系、淋巴系未见异常,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少见。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增多,其中见较多异型幼稚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1岁,已婚,丹东市公汽公司,工人。于1999年2月18日因发烧、周身乏力1周而入院。入院时查体:周身皮肤、黏膜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睑结膜苍白,中度贫血貌,心肺正常,双侧乳房正常,胸骨无压痛,肝脾未及。B超示:肝回声增强,脾大肋下(一),肋间厚5.3cm。胸片正常。心电图为窦性心率,ST-T改变。血液分析结果:WBC36.9×10~9/L,RBC4.03×10~(12)/L,Hb95g/L,PLT60×10~9/L,幼稚细胞80%,,S 0.10 L 0.10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原始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0.80,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增生受抑。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16.
1病例介绍 1.1 例1,患者,女,34岁,因发热、乏力、咳嗽、周身铜印样皮疹20 d,于1997年6月3日放院.查体:体温38℃,P85次/min,R20次/min,BP14.63/8.65 kPa.贫血貌,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皮肤可见铜印样银屑样皮疹及散在出血点,胸骨压痛,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血常规:Hb85 g/L,RBC3.1×1012/L,WBC12×109/L,幼稚细胞0.50,BPC70×109/L.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74岁.因头晕、乏力、伴间断性双下肢浮肿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半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头晕、乏力、双下肢浮肿,无午后发热、出汗.2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鼻腔及牙龈出血,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在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59 g/L,红细胞2.14×1012/L,血小板159×109/L,白细胞8.8×109/L.我院查体:体温36.9℃,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睑结膜及口唇略苍白,咽部充血,双侧胸壁及胸骨无压痛,双肺听诊呼吸音低,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膝关节以下轻度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8岁。因鼻出血、牙龈出血伴颌下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双侧颌下、腋窝、腹股沟可触及多个鸽蛋大肿大的淋巴结,部分融合成直径约3~5cm的肿块,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5cm,质硬,无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6.99×109/L,HGB66.7G/L,PLT28.7×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系72%,原粒细胞0.1,早幼粒细胞0.04,粒细胞存在核扭曲、质疏松等病态造血;红系17%,可见大小不等、管核碎裂、核畸形等病态造血。外周血片原始粒细胞0.08。流式免疫学检查示骨髓幼稚细胞表达CD3…  相似文献   

19.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53岁,农民,以不规则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2周于2004年6月2日入院。患者家中曾有多年饲养猫史,二次被猫误伤。体检:体温38.2℃,双侧颈部、颌下可触及成串蚕豆大小淋巴结,无明显触压痛,与深部组织粘连,稍可移动,质地中等;上肢滑车淋巴结可触及蚕豆大小。四肢皮肤未见明显猫抓痕。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肝大肋下1cm,脾肋下侧卧可触及,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征。实验室及有关辅助检查:Hb98g/L,WBC8.8×109/L,N0.74,L0.23,M0.03;BPC120×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统增生活跃,晚幼、杆状、分叶粒细胞比例稍增高,…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0岁.1996年1月29日以进行性腹胀半年,伴齿龈出血3天入院.查体:T36.5℃,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齿龈出血,胸骨下段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1 cm.血象:Hb83g/L,WBC 661.0×109/L,分类:原始粒细胞0.01,早幼粒细胞0.02,中性中幼粒细胞0.23,晚幼粒细胞0.14,杆状核细胞0.17,分叶核细胞0.32,嗜酸细胞0.04,嗜碱细胞0.05,淋巴细胞0.02,见少数晚幼红细胞,血小板240×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97.5:1,粒系占0.975,原始粒细胞0.035,早幼粒细胞0.105,嗜酸细胞0.07,嗜碱细胞0.04,红系受抑,全片巨核细胞335个,血小板成堆,NAP积分12.诊断:慢粒慢性期.给予阿糖胞苷、柔红霉素方案化疗后再给予单用阿糖胞苷方案化疗,病情较稳定.先后4次住院,化疗后缓解,于1999年5月24日又以口腔溃疡、鼻出血、全身酸痛,伴发热1周第5次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