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现代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作用。方法:将89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6例。对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从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医嘱依从等方面来进行进行循证护理,最后来系统的比较两组患者在1年的时间内各个时段的医嘱依从性以及1年后康复效果有何差异。结果:观察组分别在第1、2、4周以及3个月和6个月及1年的医嘱依从都明显的比同期的对照组高;观察组在1年时的康复有效率达到了91.3%,对照组为62.8%,明显偏低。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提高老年心绞痛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护理对其医嘱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医嘱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且1年内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其对医嘱的依从性,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效果,具有理想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试验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经过为期1年的治疗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医嘱依从性及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在50例试验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38例(占患者总数的76.0%),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10例(占患者总数的20.0%),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4.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在50例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7例(占患者总数的34.0%),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22例(占患者总数的44.0%),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1例(占患者总数的22.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0%。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在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及1年等时间点的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老年心绞痛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心绞痛的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患有心绞痛的老年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绞痛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按时服药、了解病情相关知识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心绞痛的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改善心绞痛患者预后及提高康复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来院治疗的心绞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询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绞痛各项指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绞痛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79%,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绞痛患者实施询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心绞痛患者预后及其依从性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试验组43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治疗后的预后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0.5%)显著高于对照组(62.8%)。结论:对老年心绞痛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身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和治疗满意程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可减少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降低负性情绪评分,以及提高护理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民康医学》2017,(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调查对象随机选自循证护理实施前(2014年8月~2015年7月)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干预组调查对象随机选自循证护理实施后(2015年8月~2016年7月)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比较两组的用药依从率及社会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用药依从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无太大的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社会功能康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人医嘱依从性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确诊高血压病住院治疗的36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120例。A组:常规综合降压治疗;B组:常规综合降压治疗+针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C组:常规综合降压治疗+针对病人和家属实施联合护理干预。对3组病人医嘱依从性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3组病人医嘱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其中C组病人医嘱依从性最好。结论:对病人与家属进行医嘱依从性联合干预,是保证高血压病联合治疗有效性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肝病病人医嘱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病病人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病人使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医嘱依从性。结果:在两组病人的医嘱依从性方面,研究组病人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肝病病人医嘱依从性有显著效果,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循证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5例和试验组(循证护理组)25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清ET及NO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清ET及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及NO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从根本上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循证护理组(实验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60例,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率和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疗效,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医嘱依从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人医嘱依从性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确诊高血压病住院治疗的36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120例。A组:常规综合降压治疗;B组:常规综合降压治疗 针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C组:常规综合降压治疗 针对病人和家属实施联合护理干预。对3组病人医嘱依从性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3组病人医嘱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其中C组病人医嘱依从性最好。结论:对病人与家属进行医嘱依从性联合干预,是保证高血压病联合治疗有效性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1)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老年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老年心绞痛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各180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遵医行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诊疗护理配合、服药依从、合理膳食、规律作息率、戒烟酒、适当运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其遵医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感并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的抑郁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7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在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的评分分别为67.01±4.74分和64.41±3.84分,对照组患者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的评分分别为66.21±4.25分和64.22±3.91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的评分分别为42.55±2.91分和44.01±3.01分,对照组患者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的评分分别为50.21±3.67分和50.95±3.20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促进其病情的康复。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方法 将9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传统护理组(45例)和循证护理组(45例),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让患者达到康复的目的.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康复率大于传统护理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