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4月在我科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Ⅰ期置换术42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参照HSS评定标准,本组42例术后评分:优33例,良6例,中2例,差1例。结论Ⅰ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郭艳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70-157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2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康复指导、术后人工手法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得到随访,28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90~100分为优良,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小于70分为差。本组28例患者术后评分:优良19例,较好7例,尚可2例,差0例。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人工手法康复护理安全可行,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程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全膝关节置术治疗膝关节疾病10例(13膝),后按自行设计的4阶段康复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后3月依据HSS膝关节功能评定法:优8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90%。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术后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护理,能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晏平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99-3600
目的探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关节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6个月~42个月随访,结果优62例,良18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方式,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整个护理全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均治愈出院,出院时均能扶拐下床行走,随防3个月~1年,无一例发生静脉血栓、术后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生活均能自理,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提高。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科学的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要点及术后疗效。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02年12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3例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美国的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术前平均分为41.0分,最后随访时平均分为87.7分。优:6例,良:4例,可:2例。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膝关节能完全伸直,肌力及稳定性均有所增加。患者均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膝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疗效可靠,手术技术要求高,术前熟悉器械、仔细测量、术后预防并发症及正确的康复锻炼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胡艳君  韩红云 《吉林医学》2011,(6):1220-1220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支具保护等康复适应性康复锻炼及认真细致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4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科学的康复护理,是保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关康复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收治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5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组均给予以下护理措施: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康复护理等。结果:本组65例患者在功能锻炼期间没有1例出现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结论: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循证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云 《中原医刊》2007,34(17):89-90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促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康复。方法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支具保护等康复循证护理。结果术后半年复查,优55例,良10例,优良率100%,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促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时30倒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加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术后出血观察、预防感染、功能锻炼、中医理疗、出院康复指导等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本组30例病人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并发症。在1~3个月恢复下地行走或日常生活,3个月~2年的随访,优:24例(占80%),良:5例(占17%)。可:1例(占3%),无1例发生关节僵硬。结论固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婕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66-4967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68例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指导、术后护理、术后营养支持,并指导患者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68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膝功能良好。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全面细致的护理及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者达到良好功能康复的重要环节,规范化的护理可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何平  何晓玲  张玉 《河北医学》2016,(2):319-32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患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膝关节肿胀程度及VAS评分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术后3d、术后7d膝关节肿胀程度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患者随访6个月评价膝关节功能,观察组HSS评分优18例、良9例和中3例,对照组HSS评分优12例、良9例、中8例和差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科对106例高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9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个月,术前术后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优89例,良8例,所有患者术后无出现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对保障和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立亮   《中国医学工程》2014,(9):F0003-F0003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1例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比较本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提升(P〈O.05);ROM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优19例,良10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8%。结论对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有助于加快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康复指导,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对我院8例9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的功能锻炼指导和术后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伤口均1期愈合痊愈出院,除1例有轻度疼痛外其余均疼痛消失,稳定性良好,活动度达0~120度,按照1989年膝关节学会公布的膝关节评定标准均为优良。结论:通过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康复护理,能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手术技巧。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67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的手术技巧,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67例患者均获得15.6个月(11个月~24个月)的随访;术后第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91.15±8.52)分,优46例,良1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7.01%。结论掌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手术技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屈膝畸形关节的新技术,报告了40例(54膝)严重屈膝畸形关节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CPM机在康复护理中应用。由于患者个人体质的不同以及手术方法和人工假体的不同,制定康复训练必须不同。文章针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旨在为其实施康复训练提供具体指导和良好的建议。其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术后第二天即开始CPM锻炼,逐日递增,直至出院。本组效果满意,优良率达87%,7d内膝关节主动活动均达到90°以上,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关节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潘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4,(9):79-79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治等。方法记录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于我科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随访1~3年,优38例,良43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高达95.29%;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需积极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孙向群  刘莉  何俊蓉 《吉林医学》2014,(17):3825-3826
目的:探讨通过延伸护理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出院后患者的康复锻炼效果。方法:将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于住院期间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继续进行护理延伸至术后3个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康复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膝关节功能评定等级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伸护理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从而保证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观察并分析评价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0例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本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共20膝,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现采集其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用HSS评分表分别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于术前和术后6周及14周进行评价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14周后,膝关节正侧位片显示膝关节假体位置及力线良好,假体无松动迹象.显著改善的方面有:患者膝关节的疼痛、日常活动的功能、膝关节活动度等.根据HS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优 37膝,良11 膝,可2 膝,差0 膝.结论:对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短期内即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患者膝的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应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