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本地区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150例治疗前病例的颈管分泌物,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进行HPV6、11、16、18的检测。结果HPV阳性者128例,阳性率85.4%,在≤40岁、40~50岁、≥50岁3个年龄段,HPV阳性率分别为93.35%、70.6%、40%(P〈0.05)。宫颈鳞癌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腺鳞癌(P〈0.01)。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鳞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的关系较腺癌更密切。  相似文献   

2.
蔡夏英  林奕媛 《吉林医学》2009,30(7):629-630
目的:分析2004年-2007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HPV)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150例治疗前病例的宫颈管分泌物,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对13种高危型HPV和5种低危型HPV进行定性检测。结果:HPV阳性者128例,阳性率85.4%。在≤40岁、40-50岁、≥50岁3个年龄段,HPV阳性率分别为96.6%、84.5%、6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鳞癌患者HPV阳性率95.2%,明显高于腺癌35%、腺鳞癌2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鳞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的关系较腺癌更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中国北方延边地区与韩国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类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韩国高丽大学医疗中心病理科存档宫颈癌前病变和鳞癌、腺癌的蜡块标本339例,同时选取延边大学医院以及延边妇婴医院病理科存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鳞癌、腺癌的蜡块标本296例。常规HE染色观察标本,并选取适当蜡块进行DNA提取,利用HPV寡核苷酸cDNA基因芯片技术对提取到的DN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中国延边地区和韩国宫颈病变组织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其中CIN-1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32.6%和34.6%;CIN-2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52.6%和54.1%;CIN-3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59.7%和63.2%;宫颈鳞癌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94.0%和95.3%;宫颈腺上皮内瘤变(CGIN)患者中HPV感染率均为66.7%;宫颈腺癌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85.2%和87.1%。HPV感染类
型也有共同特点,鳞癌组织中HPV感染的主要类型是16型,其次是18型;而在宫颈腺癌中HPV16和18型均为主要感染类型,但HPV18阳性率略高于HPV16型。韩国的宫颈癌标本中HPV感染的类型较多,可见HPV16,18,31,33,52,58和66等多种类型的感染,而且可以检测到较多的HPV混合感染的病例(CIN-2 9.1%,CIN-3 16.7%,鳞癌14.9%,腺癌14.8%)。结论:在韩国和中国北方延边地区,HPV16型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中最常见的类型,而HPV18型和HPV16型均是宫颈腺癌的主要感染类型,其中HPV18型的感染率在宫颈腺癌中略高于HPV16型。与中国延边地区相比,韩国的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的类型较多,而且存在较多的HPV混合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PCR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癌高发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以PCR和多重PCR法检测76例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及型别分布状况.结果HPV阳性率为80.0%.HPV感染率在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病理分级宫颈癌组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鳞癌中HPV 16阳性率为63.4%,HPV 18阳性率为5.6%,在宫颈腺癌中HPV 18的阳性率高于鳞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HPV 16和宫颈鳞癌密切相关,HPV18和宫颈腺癌密切相关,HPV感染对宫颈癌的进展及组织分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癌组织Fas/FasL(Fas配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5例宫颈鳞癌和27例宫颈炎组织HPV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宫颈鳞癌和宫颈炎组,HPV感染率分别为76.4%和85.2%(P〉0.05),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9%和75.0%(P〈0.05),FasL分别为72.7%和83.3%(P〉0.05)。在宫颈癌HPV感染和未感染组,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6%和61.9%(P〈0.05);FasL分别为76.2%和21.4%(P〈0.05)。在宫颈炎HPV感染和未感染组,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2%和96.7%(P〈0.05);FasL分别为75.0%和45.2%(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会使宫颈癌细胞Fas基因表达下调,FasL表达上调,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避,从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导流杂交技术对5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进行HPV DNA检测。结果高危型HPV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6.14%(32/57),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24.56%),P〈0.05。淋巴结转移组HPV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7.78%vs36.67%),P〈0.01。HPV(16,18)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病理类型以及肿瘤分级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HPV16、18感染可能是食管鳞癌相关致病危险因素,而且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展。同时该地区HPV16与食管鳞癌的关联程度高于HPV1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HPV16/18感染与ki-67、P16^INK4a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相关性,以利于宫颈癌的防治和早期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6例宫颈组织标本进行ki-67、P16^INK4a的检测,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18。结果(1)HPV原位杂交结果:ISCC组、CIN组、宫颈尖锐湿疣组、分别与正常宫颈组相比,HPV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且阳性率从CINI到CINⅢ到ISCC呈上升趋势;(2)免疫组化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相比,Ki-67、P16^INK4a的阳性表达在ISCC组、CIN组均有显著性差异;(3)在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ki-67、P16^INK4a与HPV16/18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ki-67、P16^INK4a在宫颈鳞癌中的高度表达与HPV16/18感染有关,它们均可能作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应用于宫颈癌高危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HPV16 E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例正常宫颈组织、14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CIN)、11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CIN)以及61例浸润性宫颈癌标本进行了HPV16 E6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HPV16 E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CINⅠ~Ⅱ、CINⅢ及浸润性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7.14%(1/14)、36.36%(4/11)、59.02%(36/61).高级别CIN和浸润性宫颈癌中HPV16 E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低级别CIN(P〈0.05),HPV16 E6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PV16 E6蛋白的检测可能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PV及亚型在不同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以及HPV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92例不同组织亚型的宫颈腺癌患者以及78例正常宫颈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巢式PVR检测HPV各亚型以及不同组的阳性率,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宫颈腺癌与正常宫颈女性的HPV阳性率,HPV在不同组织亚型的分布,宫颈腺癌P16表达与HPV感染及其型别的关系以及宫颈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HPV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宫颈腺癌患者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女性;宫颈腺癌不同组织亚型间HPV阳性率的比较为宫颈粘液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腺癌,三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腺癌组织中HPV各亚型中以HPV16和HPV18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合并HPV感染,且各宫颈腺癌组织亚型均以HPV16和HPV18多见,合并感染和单一感染HPV发生率在三种不同组织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中P16阳性表达以2分和3分为主;而HPV阴性组中以P16阴性表达或1分阳性表达为主,两组在P16阳性表达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PV各亚型间P16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均以2分和3分阳性表达为主;在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上,HPV阳性率在年龄和临床分期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分化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阳性与宫颈腺癌的组织亚型以及分化程度有关,在不同组织亚型中阳性率不同,对HPV阳性检测可指导临床诊断并治疗宫颈腺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危型HPV—DNA染色体整合状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CINII、CINm级分别21,18,16例)及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情况,观察阳性杂交病例中HPV-DNA染色体整合状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检测CINⅠ、CINⅡ、CINⅢ级阳性率分别为14%,16.6%,37.5%,宫颈鳞癌阳性率46.6%(P〈0.05);原位杂交检测CINⅠ、CINⅡ、CINⅢ级阳性率分别为19%,27.7%,37.5%,宫颈鳞癌阳性率70%(P〈0.05);在CINⅠ、CINⅡ级中HPV—DNA以染色体外游离状态存在,在CINⅢ级及宫颈鳞癌中出现HPV—DNA整合状态。结论HPV.DNA染色体整合状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有关,在一定程度上HPV—DNA染色体整合状态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恶性转归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游晓蓉 《四川医学》2010,31(7):929-930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第二门诊就诊的968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结果宫颈良性病变占92.56%(其中宫颈炎性病变占83.7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前病变)占7.02%,宫颈癌占0.42%。在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仅为18.19%,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分别高达66.18%、75.00%。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高峰年龄为30~50岁,调查分析显示性生活过早(特别是〈16岁)、多性伴、不洁性行为、性伴包皮过长、有性传播疾病史、慢性宫颈炎、HPV感染是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大力宣传性卫生知识,防治性传播疾病,积极治疗宫颈炎性病变,特别对30~50岁有慢性宫颈炎,且HPV感染的已婚妇女行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LCT)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176例宫颈癌患者及218例宫颈炎症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计算两组HPV16/18型阳性率及各组中HPV—DNA病毒载量拷贝对数值。结果宫颈癌患者组HPVl6/18型阳性率78.41%(138/176),宫颈炎患者组HPVl6/18型阳性率29.82%(65/218),两组阳性率经)(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Х^2=92.06,P〈0.01);病毒载量前者也显著高于后者(t=2.42,P〈0.01)。结论HPVl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旱期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青年和中年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来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农村中青年妇女行宫颈高危型HPV16/18亚型检测和宫颈口病理检查。结果筛选出宫颈病变患者488例。其中青年妇女患者188例,宫颈癌25例,HPV(+)21例,占84.0%;非宫颈癌病变163例,HPV(+)150例,占92.0%。中年妇女患者300例,宫颈癌45例,HPV(+)15例,占33.3%;非宫颈癌255例,HPV(+)105例,占41.2%。宫颈病变与宫颈癌患者中,青年组HP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青年妇女HPV感染率较中年妇女高,对宫颈癌发病影响较大,故应该对青年妇女加强检测,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状况,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BC)检查及阴道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18的感染状态检查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者9 328例进行LBC检查,对其中1 211例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HPV16,18 DNA检查并对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LBC阳性病例1 008例中有890例进行了活检,另有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而LBC阴性病例70例进行了阴道镜下活检,共计960例病理检查结果:正常或慢性炎症807例(84.06%),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级61例(6.35%),CINⅡ级22例(2.29%),CINⅢ级25例(2.60%),宫颈癌45例(4.69%)。9 328例患者中,宫颈癌、CINⅢ、CINⅡ、CIN I检出率分别为0.48%、0.27%、0.24%、0.65%。1 211例患者行阴道分泌物HPV16,18 DNA检查,HPV16,18阳性214例(17.67%)。结论 LBC检查是一种相对准确、可靠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法,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漏检率。如果能结合HPV16,18的检查,可以减少假阴性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和基因芯片分型法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各自检测效果。方法:选择生殖系病变患者208例,采集其病变组织进行冻存,使用基因芯片分型法进行HPV的检查,并同时对使用基因芯片分型法检查阳性的182例患者的分泌物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HPV16,18型进行检测。结果:使用基因芯片分型法检查出的HPV阳性率为87.5%,荧光定量法对HPV18,18型的阳性检查率为79.67%,具有统计学差异;阳性检出率均以22~40岁的患者最多,且在宫颈癌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基因芯片检查法对HPV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荧光定量PCR法对HPV的敏感度较基因芯片检查法低。HPV阳性多发生于22~40岁及宫颈癌患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杀手",早在80年代于子宫颈癌监测出人乳头瘤病毒(HPV)以后,有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建立了阴道细胞学系统(TBS),监测HPV感染的计算机辅助细胞监测(CC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CIN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将HPV感染与CIN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宫颈病变住院患者200例,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HPV,对比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癌前病变(CIN)病变程度及年龄相关性。结果:慢性宫颈炎及CINI、CINⅡ、CINⅢ、宫颈癌各组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20-30、30~40、40~50、40~50岁组)HP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密切相关,并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感染率增高;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CT+HPV联合筛查体检人群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4月-2006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同时进行LCT+HPV联合筛查宫颈癌的正常人群进行普查,对其中任一项阳性的225例体检人群进行光电一体阴道镜检查并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进行分析,探讨深圳市体检人群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病变的发病情况。结果我院体检人群HPV感染率15.81%,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宫颈高度病变的发生率不同和(或)不全相同,p〉0.05,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LCT异常诊断率13.74%,LCT诊断级别升高,HPV感染率、宫颈高度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LCT(LCT≥LSIL)、HPV、LCT+HPV(LCT≥LSIL)筛查宫颈高度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44%、97.67%、82.56%;67.21%、14.84%、41.21%;89.78%、96.43%、90.91%;32.95%、21.32%、24.91%。结论宫颈高度病变的发生集中在生育及性活跃期,也趋于年轻化,处于此年龄段的妇女应重视体检筛查。HPV感染与低度病变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跟踪随访,防止宫颈癌的发生;LCT+HPV联合筛查进行宫颈癌普查工作,可大大提高从正常人群体查中宫颈高度病变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二者结合将更有利于宫颈病变的分流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龙岩市妇女宫颈 HPV感染情况及 H PV基因亚型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法:运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2335例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21种 HPV基因亚型检测,并对2335例标本的 HPV 基因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2335例宫颈分泌物标本中,共计检出563例 HPV呈阳性的标本,感染率为24.11%。在563例阳性标本中, HPV高危基因亚型感染频度的前5位依次为:H PV-52、-16、-58、-33及-31,阳性率分别为:26.82%、20.96%、13.68%、11.55%和5.86%。30~50岁是 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HPV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 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宫颈癌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ISH)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宫颈活检的石蜡标本,分别行常规检测和ISH-HPV检测。结果①二种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5%与8.9%、37.5%与55.0%和66.6%与90.0%,检出率SCC〉CIN〉慢性宫颈炎,ISH法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法(χ2=7.5625,P〈0.01)。②在所检测的128例宫颈活检组织标本中,21~30岁患者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慢性宫颈炎、CIN、宫颈鳞状细胞癌与HPV6/11/16/18/31/33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检出率明显升高。ISH方法对早期宫颈HPV感染患者在分子病理学水平作出准确、特异、快速的诊断,同时具有细胞阳性定位功能。通过HPV感染的检测,可以积极预警年轻人群中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