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制剂,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抗凝治疗,它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有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之副作用。本文观察分析了56例患者760例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与皮下出血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注射低分子肝素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肝素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但皮下出血是其常见的副作用[1]。本研究探讨了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减少皮下出血面积的适宜进针方法和压迫时间。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4月在我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发挥其降低高凝状态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具有使用方便,低度抗凝作用时间长,医疗费用低,无需做凝血机制监测等优点,LMWH已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冠状动脉成型术的辅助治疗.LMWH临床常见的主要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为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注射低分子肝素的临床观察,找出一种更好的注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收集2101.5~2011.4,140例需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按压组和不按压组各70例,观察两组致皮下出血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不按压组皮下出血显著低于按压组,差异有显著性(X2=12.14,P<0.01).结论注射低分子肝素不按压更能降低皮下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5.
吴娜  李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240-240,243
目的 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钙致皮下出血的注射方法及部位.方法 我们采用轮换组病人100例腹壁皮下(早左晚右)垂直进针的方法注射,按压时棉签平行于进针方向,按压针眼5min,传统组病人100例随机选择注射部位,注射相距2cm/次,左手绷紧治疗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使之与皮肤呈30~40°刺入针梗(一次性1mL注射器的2/3),回抽无回血注入药液,注射完毕,棉签方向垂直于进针方向按压针眼3min.两种按压深度均为皮肤下陷1cm.结果 两组疼痛比较:轮换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淤血程度比较,轮换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轮换组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皮下出血、淤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取何种措施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方法: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操作前按摩,注射前不排气,注射前后回抽,捏起腹壁皮肤垂直进针,注射部位规律轮换等方法进行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结果:70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出血,均<1 cm×1 cm,1例患者出现1.5 cm×2 cm,其余均无皮下出血,均治愈出院。结论:正确的持针方法、进针角度、注射部位、注射间距、排气方法、注射部位的规律轮换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许晓娜  蓝梅研 《中外医疗》2011,30(29):13-13,15
目的比较3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0例,分为3组后分别接受3种不同注射时间。然后观察皮下出血倒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30s以上及注射持续10s,但是停留10s后拔针都比注射10s明显减少瘀斑的数目和面积。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30s以上及注射持续10s是停留10s后拔针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因其腹部皮下注射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而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抗凝作用、注射按压方法不当、同时应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的协同作用以及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等因素。极易导致注射部位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皮下血肿,局部疼痛,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LMWH)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珊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521-1522
低分子肝素(LMWH)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治疗的一部分,现在临床应用广泛,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但皮下出血是其常见的副作用。本文选择2008年3~11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将病例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注射和垂直注射,结果采用垂直注射的分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注射的分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按压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雪敏  戴晓光  张素莲 《吉林医学》2009,30(22):2909-2910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 lar we ight heapan in,LMWH)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是肝素经降解得到的低分子量片段,出血不良反映发生率低于肝素,LMWH通过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抗凝血酶对Ⅹa因子的灭活而起到抗凝作用,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通常选择腹部皮下注射,因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临床上常易引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对减轻患者疼痛及皮下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需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试验组采用改良后注射,每组各注射300次,注射后评定2组患者疼痛及皮下出血的程度.结果 试验组在减轻疼痛、皮下出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后注射法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改良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者100例,均为围手术期连续应用低发子肝素7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1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改良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至发红,注射过程及注射后保持皱褶2min,共计700例次。结果2种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采取两种不同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闻收治的64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组方式选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参照组(n=32例)与实验组(n=32例),将予以垂直褶皱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作为实验组,将予以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作为参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的皮下出血面积以及出血率.结果:实验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注射后出血率9.37%、皮下出血面积(1.52±0.21)cm2等指标与参照组注射后出血率31.25%、皮下出血面积(3.92±0.31.) cm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将垂直褶皱法注射低分子肝素与脐用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方式应用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中均存在一定疗效,但垂直褶皱法注射低分子肝素方式效果更为显著,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入住我科接受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的420例患者进行观察,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试验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比2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疼痛程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方法注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程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情况探讨皮下出血与压迫时间的关系,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30例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常规注射按压时间,分为6min、8min、10min、12min、14min进行观察,对注射后不同时间按压情况下的皮下出血情况作出记录和分析。结果:本实验中,压迫时间≥10min皮下出血15例次,<10min皮下出血26例次,二者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0.01)。结论:局部压迫时间≥10min即可有效降低由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而导致的皮下出血率,也就是按压时间≥10min为减少皮下出血及淤血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与注射部位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秀文 《吉林医学》2005,26(9):976-976
低分子肝素钠(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时,通常采取腹壁脐周围皮下注射,因为腹壁皮下血管和淋巴管丰富,易于药物的吸收;但在用药时常易引起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瘀血甚至皮下血肿,造成病人心理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影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通过对注射方法及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从而证实良好的注射方法、正确的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瘀血、血肿等不良反应,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药,属于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凝血酶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胃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其副作用主要是注射过程和吸收过程中均可破坏局部毛细血管壁,引起毛细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皮下出血甚至皮下血肿,导致患者疼痛不适,影响药物的吸收,增加了患者投诉率,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为了降低皮下出血的例次,缩小出血面积,增加患者舒适感,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我科对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注射后皮下出血的程度及用药依从性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磊 《中国医学创新》2022,(29):127-13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改良式注射方法应用于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宜春市人民医院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肺栓塞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通过传统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32例通过改良方式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皮下出血发生情况、疼痛情况、凝血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1.25%(P<0.05)。最后一次注射后12、24、48 h时,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均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Well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改良式注射方法治疗肺栓塞可有效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轻疼痛程度,并进一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及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分子肝素钙具有快速和持久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脑梗死、冠心病的治疗,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但临床上有时引起皮下出血、淤血甚至皮下血肿。2004年1~12月,我们通过对不同注射方法及部位的观察,选择最佳注射方法及注射部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们观察在相同压迫时间内,对老年患者采用不同注射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皮下出血发生率,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脑梗死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61~78岁。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在正常范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1次/12h,连用5d,共注射1000例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