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非侵入性方法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及复发关系密切,也是小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目前诊断Hp感染的方法较多,可分为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儿童对侵入性检查依从性差,难以开展,故选择理想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是必然趋势。本文以侵入性检查中活组织切片染色法及快速尿素酶法为金标准,同时与非侵入性检测唾液抗Hp IgG及粪便Hp抗原(HpSA)作比较,旨在观察其诊断儿童Hp感染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癌发生亦存在相关性,目前Hp的检测法有多种,分为侵入性(如组织学W-S染色和尿素酶检查),非侵入性(如血清免疫印迹法)两类,本文对62例患者行纤维胃镜检查,并同时给予Hp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相似文献   

3.
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引起胃癌的危险因子.Hp在全世界人群中的慢性感染率达50%以上,我国人群感染率达58.07%.临床上诊断Hp感染的方法很多,包括病理学染色检查、^14C-呼气试验(^14C-UBT)、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方法,近年来,应用免疫学方法诊断渐成为研究热点.我们通过对本院就诊的109例感染Hp患者检测血清CagA、VacA、Hsp60、Ure四种抗体,了解其在患者中抗体阳性率及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产毒株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定性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总抗体和产毒株抗体,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溃疡(DU)、十二指肠溃疡(GU)、胃炎组检测Hp-Ab阳性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U感染Hp率较高;已被Hp感染的DU、GU、胃炎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CagA阳性Hp菌株感染是引起上述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测定产毒株Hp抗体,在Hp感染相关特定性疾病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胃镜检查确诊的494例慢性胃炎患者、160例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患者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消化性溃伴慢性胃炎Hp感染的阳性率。结果:Hp感染阳性率,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达72.7%、隆起糜烂性胃炎达76%、反流型胃炎达88.2%、萎缩性胃炎达75%,十二指肠溃疡(DU )和胃溃疡(G U )的H p检出阳性率分别是82.1%和86.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均伴有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6.
周喜元  刘廷刚 《新疆医学》2007,37(5):123-12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n,He)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而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子之一。在我国普通人群中感染率已达50%~60%,幽门螺杆菌感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诊断唧感染的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方法很多,一般根据检测同时是否需做胃镜检查分为:(1)侵入性诊断方法,必须在胃镜下取材,包括: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活检标本切片染色和直接涂片染色等;(2)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不需胃镜。包括:酶免疫法(EIA)、13C和14C呼吸试验、血清免疫学检测,15N尿素排泄试验等。近来新开展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的检测是一种简便易行。准确性好的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5种检测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目前认为Hp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的准确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目前Hp感染的诊断方法分为内窥镜依赖性检查方法和非内窥镜依赖性检查方法,但每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点及不足。本文通过对136例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细菌培养、组织细胞学(Giemsa染色)、^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抗体免疫印迹等不同方法检测Hp感染,分析评估各种指标优劣,寻找检测Hp感染的可靠指标,为指导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免疫印迹技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技术对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及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61例确诊的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和20例无症状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等Hp抗体,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合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Ⅰ型阳性率分别为66.6%、89.5%、100%,与对照组(25%)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Ⅱ型阳性率分别为20%、2.6%、0%,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HPⅡ型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随病变由良性到恶性,CagA/VacA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VacA的表达,在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3.3%、81.6%、100%。结论免疫印迹技术可应用于对Hp感染分型诊断,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有上腹隐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252例、消化性溃疡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无消化系统症状,正常体检做胃镜检查者102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在病变部位、溃疡周围及胃窦部处取活组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活动期。经改良Giemsa染色查Hp。结果 CG及PU患者Hp感染总检出率(61.5%)与对照组Hp总检出率(26.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动期消化性溃疡Hp检出率(94.0%)高于非活动期消化性溃疡(38.5%),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G和PU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 (CagA)抗体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对132例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Hp幽门螺杆菌阳性的 118例病例 ,用ELISA方法进行CagA抗体检测。结果 :10 9例消化性溃疡中 ,CagA抗体阳性 90例 ,阳性率 82 .6 % ;9例慢性胃炎中 ,CagA抗体阳性 5例 ,阳性率 5 5 .6 %。消化性溃疡组CagA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 (P <0 .0 1)。结论 :CagA抗体检测在消化性溃疡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从流行病学角度探讨胃部疾患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各80份,同时设正常对照标本80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其幽门螺杆菌。结果:三种病例及正常对照组其阳性率分别为:慢性胃炎组77.50%(62/80),消化性溃疡组82.50%(66/80),胃癌组62.50%(50/80),正常对照组16.25%(13/80)。三病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Hp感染很可能是胃癌发生的致瘤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评价与诊断标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及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常规检测Hp并根除Hp感染是治愈胃炎和溃疡、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一、Hp主要诊断方法及其分类Hp感染的诊断有多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依据其对受检者的创伤、检测的原理和意义有如下分类方法。1 按对人体的影响程度或创伤大小主要分为二类 :侵入性诊断方法和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侵入性诊断方法主要是依赖胃镜活检的方法 ,包括 :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胃黏膜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Hp培养、Hp基因检测方法 (如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 )。而…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病因,同时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因此我们应重视Hp感染.随着胃镜的普及和Hp检测的广泛开展,发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与Hp感染的关系很密切,很多症状反复的胃炎、难治性溃疡、复发性溃疡均与Hp感染有关.我对我院消化科在2010年对有消化道症状并作胃镜检查的350例患者做了专门的统计.对他们进行Hp检测,以了解本地区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小儿幽门螺杆菌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美 《吉林医学》2010,31(5):667-669
小儿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病,是指Hp感染后引起的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以及胃肠道外与之有关的疾病。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报道,在人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发现并在厌氧环境下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认为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随后世界各国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从病理角度来进一步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关系,观察在Hb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416例及消化性溃疡的144例患者,分别在病变部位、溃疡周围及胃窦部处取活组织检查,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活动期。经改良Giemsa染色查Hp。结果: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Hp感染阳性率与非活动期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胃活组织检查中发现在Hp感染阳性者中浅表性胃炎显著多于萎缩性胃炎,分别为87.4%和12.6%;而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Hp感染密切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是浅表性胃炎发展的结果,是胃粘膜慢性炎症活动期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技术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58例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和20例无症状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等Hp抗体。根据Hp抗体的表达情况将Hp感染分为Ⅰ型和Ⅱ型,并结合~(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Ⅰ型阳性率分别为66.7%、89.5%、100%,与对照组(25%)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Ⅱ型阳性率分别为20%、2.6%、0,慢性胃炎组HpⅡ型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HpⅡ型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随着病变恶性严重程度的增加,cagA/VacA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VacA的表达,在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3.3%、81.6%、100%。结论:免疫印迹技术可应用于对Hp感染分型诊断,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这一事实已为世界瞩目。目前用于诊断Hp感染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侵入性及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诊断即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取胃粘膜活检作快速尿素酶实验(简称RUT)、组织学检查(Warthin-Stary或Giemsa等染色)及Hp培养法。非侵入性诊断法包括血清Hp抗体检测及^13C-^14C-尿素呼吸实验(UBT)。  相似文献   

19.
黄金华  陆建荣 《浙江医学》2004,26(3):197-198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道感染率最高的细菌,大量研究证明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率高,其发病机制异于一般人群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笔者通过PHG患者Hp感染率分析以了解其Hp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胃镜下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纳入250例患者行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取活组织一块,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扩增技术对幽门螺杆菌16S rRNA基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患者Hp阳性率高,分别为89.1%、84.2%及91.6%,50岁以上组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Hp检出率分别为65.2%和93.8%,均高于50岁以下组的50.5%和84.6%(P〈0.05)。结论 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相关,FQ-PCR方法检测Hp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