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73名医务人员,统计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一般情况(工作科室、职业类别、工作年限),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段、时机、方式,暴露源等。结果科室分布:外科系列科室、内科系列科室、手术室、门诊医技科室、其他科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分别占41.62%、34.68%、17.92%、4.62%、1.16%。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医生、实习人员、护工、技师依次占61.27%、20.23%、8.67%、8.67%、1.16%。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2、3~10、11~20、≥21 a的依次占54.91%、34.10%、6.94%、4.05%。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段:白班、夜班依次占75.72%、24.28%。职业暴露发生时机:锐器管理不规范、操作过程中、防护措施不足依次占52.02%、43.35%、4.62%。暴露方式:锐器伤、黏膜接触依次占96.53%、3.47%,其中锐器包括针头、外科器械、其他锐器(载玻片等),依次占79.19%、15.03%、2.31%。暴露源为HBV、HCV、TP、不明者分别占40.46%、5.78%、8.09%、45.67%。经追踪监测未发现职业暴露后相关感染者。结论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以外科为主,高危群体是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白班易发生职业暴露,锐器伤是主要的暴露方式,暴露源以血源性传播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对我院2014年546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锐器伤及职业暴露防护调查。结果:546名医务人员中发生锐器伤300名,发生率为55%;锐器伤发生时机以临床治疗期间为主。在发生锐器伤的人员中,护士占82%,保洁员占59%,工作年限以1年≤工作年限<5年者为主,占锐器伤总数的48.67%。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刺伤占46%,输液器针头刺伤占25%。结论: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必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和报告意识,实施各项防护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职业伤害的发生。方法对某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31名医务人员进行追踪监测,对调查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12人(占38.7%),临床医生7人(占22.6%),保洁员7人(占22.6%),实习生4人(占12.9%),医技人员1人(占3.2%);职业暴露发生地点占首位的为病区,其次为手术室(分别占64.5%、29.0%);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外科系最多(占61.3%),具体科室中耳鼻喉皮肤美容科和手术科最多(分别占12.9%、9.7%);职业暴露危险环节前三位依次为整理用物和处理废物、手术缝合、动静脉穿刺(分别占29.0%、16.1%、16.1%),致伤源主要为空心针头和手术缝针(分别占71.0%、22.6%);职业暴露种类以锐器伤居首位(占93.5%);暴露源乙型肝炎病毒居首位(占58.1%)。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实施标准预防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完善监测管理系统,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并登记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根据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类别、暴露地点及类型、暴露发生的原因、暴露源及暴露后的处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191例,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职别:护士、实习生、医师、工勤人员、技师分别占45.03%、25.65%、20.42%、6.28%、2.62%;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49.74%),其次为手术室(28.80%);暴露类型主要为锐器伤(94.76%),以输液针头、注射针头等空心针为主;暴露原因以操作中意外损伤为主(29.84%);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63.87%),暴露后67.02%预防使用高效免疫球蛋白。结论: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切实落实标准预防,完善报告流程,加强监管,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分布特征,为减少和预防职业暴露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保护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2015年血源性职业暴露后上报的205例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登记上报的20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者中,医师类占42.4%,护理类占41.5%;暴露类型中,以锐器伤损害为主,占92.2%,最常见于手术缝合针刺伤、处理医疗废物和输液后拔针等;暴露源患者中以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45.8%.全部暴露者均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措施,追踪检测无因此发生血源性感染者.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标准预防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与干预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于东  ;徐光辉  ;许新玲 《吉林医学》2014,(36):8145-814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方法:对12家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并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结果:98名职业暴露人员中,工作年限≤5年的人员占63.27%;初级职称人员占68.37%;外科发生职业暴露明显高于内科;职业暴露种类以静脉针头或血管套管针为主,占48.98%;职业暴露发生环节以静脉输液时或拔针时为主,占42.86%。结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大,应提高医院领导意识,加强培训,完善流程,规范操作,改善操作环境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分布现状,分析暴露的危险因素及规律,为探讨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亳州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登记表,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发生的234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暴露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共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234例,年龄≤30岁所占比例(75.64%)最高,且工龄以≤5年(68.80%)最多,工作类别主要为护士(53.42%),其次为临床医生和实习护士;暴露发生科室分布广,其中以手术室(17.95%)和急诊科(8.12%)居多;暴露方式以针刺伤(80.77%)为主,经检验,不同人员类别暴露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操作过程中为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38.03%),其次为拔针和处置针头时(32.05%);暴露伤害主要由操作不熟练等因素造成的操作不当和输液采血针头反弹导致;暴露源阳性占62.82%,且病原体以乙肝(49.57%)最多,而适宜防护用品佩戴率仅36.32%,暴露后实际预防用药率为80.77%。 结论 根据职业暴露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对有效预防职业暴露和降低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门诊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口腔门诊发生职业暴露的26例案例进行分析,列出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26例职业暴露中锐器伤21例,占80.77﹪,5例黏膜暴露,占19.23﹪.从职业看,医生10例,占38.46﹪,护士14例,占53.85﹪,其它人员2例,占7.69﹪.受伤部位分别为手掌24例,占92.31﹪,手臂和面部各1例,占3.85﹪.各暴露项目中锐器伤、护士、手掌受伤具有代表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依次是祼手操作、徒手传递锐器、防护不到位、使用注射器后未及时取下针头、利器盒不符合要求、手术中锐器划伤.结论口腔门诊医务人员容易发生职业暴露,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规范操作、合理配置人员可大大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监测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和高危因素,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年来我院发生职业暴露者的基本情况、职业类别、科室分布、高风险操作环节、地点、暴露部位、暴露后处理措施、预防用药及随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发生职业暴露31例次,其职业类别主要是护士和医师,分别占58.06%和25.81%;以5年以下工龄人员为主,占64.51%;科室分布以外科系统多见,占58.06%,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手术室、治疗室、病房及处置间,分别占38.71%,25.81%,19.35%和16.13%.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环节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穿刺抽血或注射操作时、整理医疗废物、拔针或更换针头时的锐器伤或针刺伤,分别占48.39%,19.35%,19.35%,12.90%.结论 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人群为低年资护理人员,需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针对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环节进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并提出防护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发生的29例次锐器伤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例锐器伤害中,岗位以护士为主,18人,占62.07%;在导致伤害的锐器中第一位为注射器针头,7例次,占24.14%;较大部分锐器伤是因受伤者自己引起.结论锐器伤是造成职业性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要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必须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专业化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陕西省某地级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改善其锐器伤的发生现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问卷对全市所有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过去12个月内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6份,回收率97.78%,实际有效问卷170份,有效率96.59%。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60.00%(102/170),发生密度3.40次/(人·年)(347/102),上报率39.77%(138/347)。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以护士(63.29%,50/79)和手术室医务人员(84.85%,28/33)为主,发生地点以手术室(40.92%,142/347)和治疗室(14.12%,49/347)为主,发生环节以双手回套针帽(29.39%,102/347)和手术缝合(10.95%,38/347)为主,涉及的医疗器具以头皮钢针(26.80%,93/347)和一次性注射器(20.46%,71/347)为主。多因素分析发现,医务人员性别(OR=2.58,95%CI:1.027~6.463)、所处科室(OR=5.30,95%CI:1.854~15.143)及中等收入(OR=2.43,95%CI:1.206~4.889)是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可追溯暴露源的锐器伤中,血源性传染病暴露占37.22%(67/180),其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和梅毒暴露分别占12.97%、3.17%、2.02%和1.15%。结论陕西省某地级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要加强对高危人群重要操作环节的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降低锐器伤发生率。此外,对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影响因素的有效应对措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5例医务人员锐器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锐器伤中护士占84.0%,医生占12.0%,其中工作年限〈5年护士占72.0%,发生锐器伤主要场所病区占88.0%,手术室占12.0%。其中职业暴露占56.0%,暴露源主要为HBV占57.1%、HIV占35.7%。结论:低年限医务人员锐器伤最多见;加强低年限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探讨建立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42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暴露时间、地点、暴露源、暴露方式、暴露发生的环节及医护人员有无防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区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占54.8%;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最常见的原因,占83.3%;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占71.4%;暴露源以不明暴露为主,占47.6%,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占23.8%。结论: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面临职业暴露的高危风险,就职时提前注射疫苗做好自我保护、医院院感科建立快速有效的监测报告机制、并加强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暴露后及时处理伤口合理用药及暴露后按相关规定进行追踪均是降低职业感染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预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蜀岚  陈先云 《西部医学》2008,20(4):883-884
目的掌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7年全院填报的医务人员121例针刺伤报告单,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发生职业暴露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占96.36%。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病的71例,无血源性传播疾病50例。暴露地点依次为病房50例,手术室39例,治疗室、检查室12例,检验科9例,废物处理室6例,产房5例。暴露发生主要环节:手术中40例,抽血25例,拔出输液针头15例,各种穿刺及注射14例,各种检查11例,处理废弃物6例。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职业安全意识;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注重高发科室和高发人群的风险管理,并在职业暴露发生后采取及时正确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防范对策。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职业暴露登记表,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1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护士占70.73%,工龄5年以下占68.29%,职业暴露发生科室多见外科,占31.71%,发生地点病房居首,占46.34%。主要是锐器伤占90.24%,主要环节依次是拔针、术中切开或缝合、处置医疗废物,分别占39.02%、21.95%、14.63%,暴露源血源性传播疾病22人,占53.66%,乙型肝炎16人,占39.02%,职业暴露的系列处理到位,未发生职业暴露感染。2013、2014年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3.57%、2.29%;上报率分别为48.00%、68.75%。结论: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定期体检及预防接种,督导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配备安全器具和防护用品等,能有效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专科医院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某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在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发生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两年内发生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29例,护士占48.28%,临床医师占41.38%,其他岗位人员占10.34%。妇产科的医务人员最多见,占44.83%。手术过程发生暴露占55.17%。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79.31%,其次为破损皮肤暴露及血液溅污。感染源主要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占28.57%,暴露原因不明确占55.17%。发生暴露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防护意识薄弱,防护不到位,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不安全的操作,使用后的锐器处理不当。追踪结果:暴露者经处理、追踪监测后未发现感染病例。结论手术人员及产房护士在进行相关操作时较易发生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应加强特殊部门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规程,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5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状况进行调查。结果45%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发生在护士,发生原因前三位是输液注射结束拔针时、手术和抢救病人时、在处理医用废弃物时。锐器伤和职业暴露后均进行紧急和进一步处理,追踪半年,未发现感染个案。结论增强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意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发生损伤和暴露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所有登记上报的153例职业暴露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提出防治措施,为减少职业暴露提供依据。结果近6年我院发生153例职业暴露,其中锐器伤97例,占63.40%;由精神病患者兴奋躁动引起的咬伤、抓伤56例,锐器伤17例,共73例,占47.71%。153例职业暴露人员无1人感染。结论精神科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处理过程中易发生职业暴露,应加强职业暴露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风险,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基本情况,查找危险环节,探讨防控措施及管理对策,保障行医安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锐器伤包括针刺锐器伤及玻璃安瓿锐器伤两种。结果初筛锐器伤报告263人。经核查,排除14人,误报率为1.24%。全院2012年8月发生锐器伤暴露249人,发生率为22.02%。其中:针刺锐器伤47人,占全院医务人员的4.16%,占本次锐器伤暴露者的18.88%,47例中仅有9例及时上报,漏报率高达80.85%。发生玻璃安瓿锐器伤202人,占全院医务人员的17.86%,占本次锐器伤暴露者的81.12%。结论对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现状进行调查,有利于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规范诊疗操作,加强督导培训及考核力度,提高上报及防控意识,减少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分析桂西地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为防控职业暴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20年至2022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对暴露人员的基本信息、科室、暴露场所、暴露源及暴露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职业暴露人员中,女性占比为74.34%;初级职称占比为76.72%,护理人员占比为67.20%,不同岗位人员的暴露场所,类型和暴露源存在差异;30岁及其以下人员占比为69.31%;工龄5年以内占比为67.72%,不同职称医务人员暴露场所存在差异;锐器伤占比为83.07%。存在双手回套针帽或利器二次分拣行为的职业暴露人员占比为29.37%,双手回套针帽及利器二次分拣组年龄中位数,工龄中位数,均低于无双手回套针帽及利器二次分拣组(P<0.05)。结论 预防职业暴露培训应以初级职称,护理岗位,工龄5年以内的医务人员为重点人群,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减少双手回套针帽及利器二次分拣导致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