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分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热敷配合骶管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骶管注射。结果对两组疗效随访3~12个月进行评定:治疗组66例,优良率90.91%;对照组36例,优良率77.78%。二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敷配合骶管注射可以加速腰腿疼痛症状的改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热敷配合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先进行骶管注射后,再给予中药热敷配合治疗。结果:优良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6.1%。结论:骶管冲击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配合骶管注射)36例,对照组(单纯骶管注射)30例,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36例,优良率91.67%;对照组30例,优良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骶管置镇痛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使用不同激素剂量的疗效差异。[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A、B、C、D4组.每组30例;A、B为观察组,均采用骶管置镇痛泵注射方法,但分别使用低、高不同激素浓度药液,C、D为对照纽,C组采用常规骶管注射方法。D组采用静脉注射方法。[结果]与对照组C、D相比较.观察组A、B1次疗程结束后次日和出院当日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骶管置镇痛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骶管注射及静脉注射方法,此种注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骶管注射治疗,5次治疗后追踪随访6~12个月,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及康复训练。结果: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顺利完成1个疗程的骶管注射治疗。58例症状完全缓解,23例症状明显缓解,5例疗效不明显。结论:骶管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费用低,痛苦小,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骶管注射配合针刺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针刺牵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骶管注射配合针刺牵引组196例单纯针刺牵引组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不同、治疗疗程观察具有可比性.结果 观察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骶管注射配合针刺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骶管阻滞联合运用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临床及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随机分为二组,A组30例,接受骶管阻滞联合三氧注射,B组30例接受单纯骶管阻滞,分析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较B组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骶管阻滞联合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使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碱化骶管阻滞用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及下肢疼痛的临床效果及特点。方法选取疼痛科收治的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及下肢疼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每组65例,对照组采取未碱化骶管阻滞治疗,观察组采取碱化骶管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优良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表现相近,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碱化骶管阻滞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及下肢疼痛,临床疗效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加穴位埋线法与常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骶管注射加羊肠线穴位埋线,骶管注射为每周1次,1次为1个疗程,一般注射2次,必要时1周后再注射1次;穴位埋线为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牵引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每天1次,1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JOA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骶管注射加穴位埋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骶管注射联合中药内服与牵引配合激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骶管注射配合中药内服与牵引配合激素静滴对比分析.结果 骶管注射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高于牵引组(P<0.01).结论骶管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是治疗急性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骶管和硬膜外给药对曲安奈德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将其依照注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骶管阻滞注射曲安奈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注射曲安奈德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及体征变化,并将其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4.0%、84.0%,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穿刺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保证疗效同时极大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减轻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痛苦,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步八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三步八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LDH患者50例,通过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50例患者中优18例,良27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结论三步八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LDH具有疗程短、疗效确切、无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阻滞组,电针组选取腰椎夹脊穴、风市、悬钟、丘墟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阻滞组进行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阻滞组总有效率86.7%(26/30例)高于电针组的总有效率70.0%(21/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硬膜外、侧隐窝、骶管3种方法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即硬膜外组、侧隐窝组与骶管组,3组均7日注药1次,2~4次为1个疗程。结果3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分别为83.2%(25例),84.3(26例),83.3(25例),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硬膜外、侧隐窝、骶管3种方法注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但侧隐窝组的不良反应少于硬膜外及骶管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方法及预后等问题。方法将2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加针刀及骶管注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按摩手法加针刀及骶管注药治疗。治疗后12个月随访。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巩固。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手法是关键,同时辅以针刀、骶管注药等,以消除椎管内外刺激因素,恢复腰椎曲度,达到脊柱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侧肢体踝牵引对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34例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与单侧肢体踝牵引组(n=17),对照组治疗包括骶管注射、手法治疗、银质针松解术。单侧肢体踝牵引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侧肢体踝牵引。在治疗前,治疗第8、15天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第8天,对照组VAS评分平均减少2.58分,单侧肢体踝牵引组患者VAS评分平均减少3.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比较,对照组平均减少5.55分,牵引组平均减少5.8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加用单侧肢体踝牵引可在治疗早期加快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方结合骶管封闭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将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和骶管封闭术治疗术后腰腿痛,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制中药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要点。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治愈率为42.5%,对照组治愈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自制中药方结合骶管封闭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10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疼痛门诊和同时期骨科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1例(疼痛门诊30例为A组,男24例,女6例;骨科住院31例为B组,男23例,女8例),A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阻滞疗法,B组应用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即卧床休息、物理疗法、镇痛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活血药物等.两组均记录一般状况、静止走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A、B组治疗末次后走动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6±0.6)、(3.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末次后ODI评分分别为(12.1±6.8)、(24.6±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末次后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临床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容量镇痛液经骶管快速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小容量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传统小容量190例)和观察组(Ⅱ组大容量190例)。两组镇痛液均含有同等剂量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维生素B_(12)及不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常规速度及容量注射,大容量组采用快速注射,速度1~2 ml/s共注射45~55 ml。每周1次,3次为1疗程,并进行VAS评分和随访。结果经3个月后随访.大容量组患者疼痛减轻程度VAS评分优于Ⅰ组(P〈0.01)。治疗优良率Ⅰ组为73.6%(140/190例),Ⅱ组为95.2%(181/190例),大容量组在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容量快速注射经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极脉冲射频热凝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例,进行双极脉冲射频热凝加医用三氧注射术,于术前与术后不同时点记录患者疼痛评分与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VAS均降低(P〈0.05),患者完全缓解率分别达50%(9/18例)、83.3%(15/18例)和88.9%(16/18例)。结论双极脉冲射频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