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外科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10例中女6例,男4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病程10个月.7例甲状腺蛋白抗体和(或)微粒体抗体升高;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ALT型)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型(MALT伴大细胞转化型)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型)4例,4例伴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ⅠE期4例,ⅡE期2例,ⅢE 期2例,ⅣE期2例.本组2例行手术切取活检术,8例行甲状腺腺体切除术,1例同时行气管切开造口术.8例术后明确行CHOP方案化疗等治疗.10例平均随诊30个月, 10例平均存活36个月.结论:对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病例,应积极处理其迅速出现的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大的情况.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手术主要起明确诊断的作用,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MALT型、Ⅰ-Ⅱ期病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病理学形态特征.方法 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例原发性甲状腺NHL的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原发性甲状腺NHL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其中1例为中心母细胞型,1例为免疫母细胞型.另1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瘤细胞均表达LCA、CD20、CD79a.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NHL具有多种不同病理形态特征,应与包括淋巴细胞甲状腺炎和未分化癌鉴别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肺淋巴瘤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霞  周彩存 《肿瘤》2007,27(6):496-49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9年9月-2006年6月诊治的18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确诊手段、分期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8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1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3例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能性大。临床以咳嗽、体重下降常见,4例无症状因体检发现。CT以肺部实变、结节肿块表现为多,实变影中常见支气管充气征。2例为纤支镜活检病理明确,7例行肺穿的患者仅1例明确。15例经手术病理明确[10例行开胸手术,5例行电视胸腔镜(VATs)]。18例中9例为ⅠE期,4例为Ⅱ1E期,3例为Ⅱ2E期,1例Ⅲ期,1例Ⅳ期。手术切除和放化疗是本病主要治疗手段。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临床和影像表现无特征性,因而易误诊,手术活检是主要诊断方法,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原则,评估外科手术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综合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男3例,女10例,中位年龄62岁,中位病程时间2个月,均表现为短期内迅速增大的颈部肿块。9例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4例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13例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均明显升高,2例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轻度升高;13例患者彩超均提示桥本氏甲状腺炎可能性大;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1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其中11例患者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1例患者行手术切除活检同时行气管切开造口术,10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11例患者术后行CHOP方案化疗;1例患者行“GD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QN”方案化疗1周期,后换为CHOP方案化疗9周期及放疗;1例患者术后未进行任何治疗。1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7~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2例死于肿瘤播散,11例存活至今。结论应积极处理迅速增大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肿患者,手术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断中仍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预后与该病的早期诊断、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我院1980年6月-1993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15例,其中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62岁,患者皆以颈部肿块就诊,病程3月至2年。15例行手术治疗:1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3例因疑癌而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并颈清,2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病理诊断:13例为中低度恶性淋巴瘤(裂-无裂型);1例高恶度(淋巴母细胞性);1例不能分类。术后均行化疗,部分病人行局部放疗。结果 1年内死亡1例、生存1-5年12月,失访2例。结论 本病以老年女性多见,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H)密切相关,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往往是治疗第一选择,术后放疗可提高疗效,含有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可达满意效果。预后取决于组织学类型和病变浸润深度及广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区胃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下称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4例胃原发性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组化S-P法作下列抗体染色:HP、LCA、CD3、CD5、CDIO、CD20、cyclinD1、lgM、κ、λ及BCL-2等。结果:男性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56岁。7例位于胃窦部,7例位于胃体。临床分期为:Ⅰ期8例(57%).Ⅱ期6例。14例均表现为溃疡型病灶,病灶周围黏膜呈息肉样增生。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以边缘区B细胞为主.混有少量母化的细胞及浆细胞,可见淋巴上皮病变及反应性淋巴滤泡,7例(50%)可见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区。免疫组化染色:HP阳性7例(50%),肿瘤细胞表达LCA、CD20、IgM;表达单一的轻链κ阳性5例、λ阳性9例;CD3、CD5、CD10、cyclinD1均阴性,中小肿瘤细胞BCL-2阳性,大细胞BCL-2阴性。结论:胃MALT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易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PBL)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预后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并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03年12月-2013年12月15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15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发病年龄25-68岁,中位年龄47.8岁。据2001年WHO淋巴瘤病理分类标准,14例为B细胞来源,1例为T细胞来源。具体分类为12例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 DLBCL),1例黏膜相关淋巴瘤( MALT),1例滤泡性淋巴瘤( FL),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T-LBL)。10例行乳腺局部肿块切除,3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1例行单侧乳腺切除。14例患者术后接受了全身化疗,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化疗。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6-112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3、5年生存率60%、46.7%。结论:PBL的预后与分期、淋巴瘤预后指数( IPI)、病理组织学、治疗方式有关。PBL多为弥漫大B细胞型,预后差。PBL采用局部切除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对于中高度恶性的PBL,首次治疗时接受CNS预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国人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7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眼附属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27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于眼部者25例,其他部位淋巴瘤累及眼部者2例。病理分型:NK/T细胞淋巴瘤2例;B细胞淋巴瘤25例,其中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3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4例,套细胞淋巴瘤(MCL)3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2例,髓外浆细胞瘤(EMP)3例。13例既往诊断为小B细胞淋巴瘤,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MALT淋巴瘤8例、MCL 3例和SLL 2例。结论 眼附属器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分类多样,明确诊断可以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提供更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观察分析胃肠道外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近10年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胃肠道外原发MALT淋巴瘤29例,肺11例,甲状腺7例,腮腺4例,睾丸2例,乳腺1例,眼附属器1例,扁桃体1例,肝脏1例,舌根1例,随访1~101个月(26例随访>12个月);分析比较不同年龄、发病部位、组织学特征、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方案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29例MALT淋巴瘤中位发病年龄55岁(29~80岁),男女之比为1:3,首发症状多为局部肿块;9例(31%)为乙肝病毒(HBV)携带者,HBV感染可能与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相关性(P<0.05)。2)组织学上,27例(93.1%)具有MALT淋巴瘤的典型组织学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4例伴有浆细胞样分化,10例伴大细胞转化;3例行IGH/IGK基因重排检测的结果为B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3)ⅠE期、ⅡE期、ⅣE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00%和69%,ⅠE期和ⅡE期的生存率高于ⅣE期(P<0.05)。不同的原发部位、临床治疗方案以及形态学差异对生存率无影响(P>0.05)。结论:胃肠道外MALT淋巴瘤是一类病因机制尚未明确的惰性淋巴瘤,其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HBV感染可能与肿瘤发生相关;不同的原发部位、临床治疗方案以及形态学差异对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姚成才  张义  姜杰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6):1206-1209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MZL)的临床表现、影像和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及其与淋巴上皮病(LEL)的关系.方法:报道1例肺MALT淋巴瘤并腮腺淋巴上皮病,对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检测,并回顾文献.结果:肺MALT淋巴瘤无明显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为边界不清斑片影、结节影、团块影和叶段实变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缺乏特异性.病理示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的浸润(淋巴上皮病变)是特征性的,但不特异.免疫组化可显示肿瘤的单克隆性,CD20和CD79a阳性.腮腺LEL是MALT淋巴瘤前期病变,能恶变为MALT淋巴瘤.结论:肺MALT淋巴瘤是一种罕见肿瘤,临床无特异性,确诊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LEL能恶变为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区胃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下称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4例胃原发性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组化S-P法作下列抗体染色:HP、LCA、CD3、CD5、CD10、CD20、cyclinD1、1gM、κ、λ及BCL-2等.结果:男性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56岁.7例位于胃窦部,7例位于胃体.临床分期为:Ⅰ期8例(57%),Ⅱ期6例.l4例均表现为溃疡型病灶,病灶周围黏膜呈息肉样增生.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以边缘区B细胞为主,混有少量母化的细胞及浆细胞,可见淋巴上皮病变及反应性淋巴滤泡,7例(50%)可见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区.免疫组化染色:HP阳性7例(50%),肿瘤细胞表达LCA、CD20、IgM;表达单一的轻链κ阳性5例、λ阳性9例;CD3、CD5、CD10、cyclinD1均阴性,中小肿瘤细胞BCL-2阳性,大细胞BCL-2阴性.结论:胃MALT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易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的形态特征。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Eivison二步法观察胃MALT型淋巴瘤。结果:17例胃MALT型淋巴瘤为B细胞表达。Kappa( )6例,Lambda( )8例。瘤细胞以CCL细胞型为主,淋巴上皮病变13例,滤泡克隆化8例,反应性滤泡增生11例。结论:淋巴上皮病变,滤泡克隆化,反应性滤泡增生及B细胞单克隆性是胃MALT型淋巴瘤的主要特征。有别于胃良性病变引起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3.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起源于结外边缘区B淋巴细胞,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MALT淋巴瘤具有特征性的t(11;18)和t(1;14)染色体易位及染色体三体现象,涉及MALT1、bcl-10、Fas等多种基因的改变,并且与细胞凋亡有着密切关系。现就MALT淋巴瘤常见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作一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免疫表型进行分析.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5月诊治的乳腺原发性淋巴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型.结果 8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LCA、CD20、CD79a肿瘤细胞膜阳性;CD45RO、CD3、CD23、CD10、CD5肿瘤细胞阴性.临床分期,5例为ⅠE期,3例为ⅡE期.采用CHOP方案化疗,随访2~110个月,其中1例随访108个月后,另一侧乳腺肿瘤复发.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主要为B细胞淋巴瘤,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较多见,而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少见.对于临床ⅠE期和ⅡE期的早期患者,采用CHOP方案化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BCL-6、CD10均为淋巴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GC—B细胞)的标志,它们在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其它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值得研究。本研究分析了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135例B—NHL常见类型[包括DLBCL 2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8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18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5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7例,Burkitt’s淋巴瘤(BL)5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3例;结外DLBCL 29例,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L)18例]和对照组5例T—NHL、5例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以及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包埋组织中BCL-6、CD10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BCL-6和CD10阳性表达均只见于RLH(100%和100%)、结内DLBCL(72.7%和40.9%)、结外DLBCL(75.9%和41.4%)、FL(88.9%和72.2%)以及BL(100%和100%),其余B—NHL如B-SLL、MCL、MALT—L、LPL、LBL以及T-NHL和NLPHL中均未见BCL-6和CD10蛋白的表达。BCL-2蛋白表达可见于结内、结外DLBCL、FL、B—SLL、MCL、MALT—L以及LBL,阳性率分别为:36.4%、27.6%、83.3%、88.9%、86.7%、72.7%和33.3%;而LPL、BL、T—NHL以及NLPHL未见BCL-2蛋白表达;②DLBCL中BCL-6的表达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GC/FL型、中间型、散在型和阴性型;③40.9%的结内DLBCL、41.4%的结外DLBCL、72.2%的FL以及100%的BL为BCL-6+/CD10+表达,其中BCL-6蛋白表达均为GC/FL型;④在临床特征上,BCL-6+/CD10+的结内DLBCL与非BCL-6+/CD10+的结内DLBCL相比,前者的临床分期低于后者(P〈0.05)。结论:BCL-6、CD10和BCL-2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以用于部分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CL-6+/CD10+的结内淋巴瘤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李佳  黄建 《实用肿瘤杂志》2007,22(4):352-353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性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 lymphoma)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结外淋巴瘤,起源于B细胞。MALT淋巴瘤常长时间保持局限性,播散较慢。它的临床行为受到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因此,只有少数一些病例报道有多器官,特别是远处淋巴结受累的MALT淋巴瘤。本文报道是71岁的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是一种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 B细胞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多发生在胃,其次是肺、眼附属器、腮腺、涎腺、甲状腺等部位.本文通过1 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因、误诊原因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对 8例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临床确诊率为12 .5 % (1/8) ,病理误诊率为 37.5 % (3/8)。 8例中 2例为结外 MAL T型边缘区 B细胞淋巴瘤 ;6例为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 6例伴有 Hashimoto's甲状腺炎。 2例 MAL T型淋巴瘤分别随访 12年、2年零 8个月均存活 ,现健在。 6例弥漫性大 B细胞性淋巴瘤平均存活期为 35 .9个月。结论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致病因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其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治疗方法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胃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bcl-10和bcl-2蛋白在MALT淋巴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对46例胃肠MALT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10和bcl-2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46例MALT淋巴瘤男女发病之比为1.87:1,平均年龄53岁。组织学以单核样B细胞克隆性增生为主,伴淋巴上皮病变,少数有大细胞转化。免疫组化bcl-10在不同临床分期,恶性度及复发转移组中胞核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28.13%,70%,75%;72.5%,83.3%;33.33%,71.4%。其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cl-2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3%,60%,50%;77.5%,50%;77.78%,46.43%。除不同临床分期组外(P〉0.05),其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MALT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淋巴瘤,具有特殊的病理组织学形态。MALT淋巴瘤中bcl-10胞核及bcl-2的表达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复发转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21例肠道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复习121例肠道原发性淋巴瘤临床资料、大体所见、HE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按2008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重新进行分类,并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21例肠道原发性淋巴瘤发病年龄从7~81岁,平均年龄52.7岁,中位年龄55岁。男性88例,女性33例,男女比例8∶3。发病部位分别为大肠(结、直肠)62例(51.2%),小肠(空、回肠)47例(38.8%),十二指肠7例(5.8%),多发部位4例(3.3%),阑尾1例(0.8%)。临床上以腹痛、腹胀(72.9%)、下消化道出血(22.0%)、发热(10.2%)、腹部包块(8.5%)、腹泻(8.5%)、消瘦(5.1%)等为首发症状。大体上表现为隆起型(37.3%)、溃疡型(33.9%)和浸润型(28.8%)。组织学类型分别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68例(56.2%),MALT淋巴瘤18例(14.9%),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13例(10.7%),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7例(5.8%),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4例(3.3%),套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各3例(2.5%),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1.7%),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各1例(0.8%)。59例外检病例中共随访39例(66.1%),随访时间1-102月,平均随访时间19.7月,目前死亡15例。20例失访(未回信或拒绝告知)。结论肠道原发性淋巴瘤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最常累及的部位是大肠(结、直肠),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多见;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肠道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比B细胞淋巴瘤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