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09年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以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DKA是糖尿病患儿血循环中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反调节激素增加,导致代谢紊乱进展,病情不断加重的结果,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新发1型糖尿病患儿DKA的发生率与地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病年龄相关,年龄越小,DKA越多.各国报道不一,约15%~70% [1].国内尚缺乏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北京地区报道约为20% [2] ,浙江为43% [3].国外报道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DKA的发生率可高达25% [4],而北京儿童医院6年来97例住院2型糖尿病儿童中,首次诊断糖尿病时DKA的发生率为7.4%.DKA的诊断和处理在各地也存在较大差异.为规范儿童DKA的诊断治疗,降低DKA的死亡风险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根据国内外儿童糖尿病DKA诊治研究进展,拟定2009版DKA诊断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儿科急症之一,也是儿童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关键。DKA是体内胰岛素水平低下或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有机酸及酮体堆积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若不及时治疗引起糖尿病昏迷后果相当严重。现在就我院近5年来儿科住院患儿DKA13例的诊治经过进行概括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治疗,以减少临床上的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DKA的临床资料.结果 儿童DKA以原发性糖尿病为多见,伴有少数继发性药物性糖尿病,但疾病初期易误诊(47.1%).针对DKA的治疗以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和控制血糖为原则,其中液体复苏应首选等张的生理盐水,纠正酸中毒应补充适量的碳酸氢钠,控制血糖以小剂量胰岛素静滴为宜.17例患儿中15例经上述处理均治愈出院,仅2例放弃治疗.结论 及时确诊、小剂量胰岛素静滴调控血糖、液体复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是救治DKA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儿童1型糖尿病9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IDDM)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远期并发症及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3年我院90例IDDM患儿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远期并发症,并探讨DKA的治疗。结果10~1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感染是诱发DKA的常见原因,未长期坚持胰岛素治疗易导致IDDM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节酸碱平衡是抢救DKA的关键;坚持长期胰岛素治疗是防治远期并发症IDDM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发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重症儿童应激性高血精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 前瞻性研究30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组)患儿[年龄(6.5±3.6)岁]和20例重症应激性高血糖(SHG组)患儿[年龄(5.8±3.1)岁]的鉴别诊断指标,分别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阴离子间隙(AG)、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皮质醇(COR)及是否依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C组)30例为健康体检儿童,年龄(6.1±3.4)岁.结果 DKA组和SHG组均有高血糖、AG和皮质醇升高.CO_2-CP降低.DKA组HbA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SHG组(P均<0.001),DKA组HbAlc>7.3%,SHG组HbAlc<6.5%.FINS、FCP及IRI在DKA组均显著低于SHG组和对照组(P均<0.001),DKA组FINS<2.6 U/L,FCP<0.16μg/L,IRI<2.7(mmol·U./L);SHG组FINS>9.3 U/L,FCP>0.9mg/L,IRI>5.3(mmol·U/L).SHG组对胰岛素无依赖性,而DKA组需依赖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结论 HbAlc、FINS、FCP及IRI是鉴别DKA和SHG的简便、良好的指标.DKA组HbAlc显著升高,FINS、FCP及IRI均显著降低;SHG组FINS、FCP及IRI均显著升高,HbAlc<6.5%.且DKA的治疗依赖胰岛素,而SHG组治疗不依赖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逐渐遍布全球。儿童作为易感人群,发病人数日益增多。儿童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COVID-19伴有胃肠道症状患者易有低血糖风险,而感染使血糖升高难于控制,严重者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本文针对合并COVID-19的糖尿病患儿住院期间的诊治提出建议。在积极治疗COVID-19的同时,若合并DKA要注意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7.
儿童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DKA).如不及时纠正易引起休克、昏迷以至死亡.一般资料根据我院制定常规,Ⅰ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如下:具有典型三多一少,随意血糖大于11.0mmol/_(?)尿糖阳性,易发生DKA,用胰岛素治疗有效.我院从  相似文献   

8.
����֢ͪ���ж������ν�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危急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死因大多为脑水肿。DKA是由于体内有效的胰岛素浓度绝对或相对减低所致。常合并有胰岛素抵抗或反调节激素产生过多[1]。反调节激素包括:胰高糖素、儿茶酚胺类、可的松、生长激素。绝对胰岛素缺乏常见于1型糖尿病(T1DM)初诊时、T1DM不正规治疗或使用胰岛素泵发生故障者;相对胰岛素缺乏见于各种应激、感染、创伤、胃肠疾病等的反调节激素增加。激素改变的结果是增加肝、肾葡萄糖的产生和外周对葡萄糖利用的受损,最终导致高血糖和血液高渗透性;另外增加脂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或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有机酸和酮体堆积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若不及时诊治,患者可呈昏迷状态称为糖尿病昏迷,预后极为严重。儿童Ⅰ型糖尿病(IDDM)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可高达50~70%。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广泛应用胰岛素,DKA的病死率已大为下降,约1%左右,若不及时诊治仍然是儿童糖尿病致死的主要急性并发症。我院于1986~1995年11月共收住院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209例,其中合并酮症酸中毒者90例占43%,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儿童1型糖尿病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DK/DKA)的疗效。方法本院内分泌科2003~2005年收治的1型糖尿病并DK/DKA患儿43例,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比较二组患儿血糖、尿酮体、血pH值变化,住院时间长短。结果1.治疗组血糖下降相对稳定,纠正酸中毒后无反复。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低血糖,对照组2例出现。3.住院时间治疗组[(11.92±4.72)d]较对照组[(17.35±4.83)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并DK/DK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1型糖尿病患儿反复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原因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分析 1型糖尿病患儿反复发生酮症酸中毒 (DKA)的原因。方法 回顾总结 2 0年来在我院诊治的 1型糖尿病患儿 85 0例次 ,其中因DKA住院 2 2 5例次 ,2次或 2次以上者 5 6例 ,131例次 ,将其分为前 10年和后 10年两组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DKA患儿占总糖尿病人数比率及反复发生DKA人数相比有显著差异 ,后 10年显著少于前 10年 (P <0 .0 1)。在诱因方面感染占第 1位 ,平均 71.8% ;不控制饮食而暴饮暴食 19% ;因停用胰岛素 9.2 % ,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教育是降低DKA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岁以下婴幼儿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酮症酸中毒(DKA)的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5岁以下婴幼儿糖尿病患儿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并探讨急救治疗体会。结果婴幼儿糖尿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率低,初诊误诊率达52.4%,DKA发生率也高达52.4%。感染是诱发DKA的常见原因,患儿无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治疗依从性不一。结论婴幼儿糖尿病多为特发性,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感染可能导致患儿糖尿病的进展和临床表现出现。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调节酸碱平衡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是急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糖尿病肾病是以滤过性增高而致的微量蛋白尿为起始特征的。本研究目的为评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过程中尿蛋白异常增高、低分子量(LMW)蛋白尿出现时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病人和方法9例(6例女性)严重DKA患者。平均年龄12.6岁。糖尿病病程平均4.5年。24例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DKA特点:高血糖(30.3±12.3mmol/L),重症酸中毒(pH7.15±0.08),低钠血症(130±4mmol/L),计算血容量减少(2.8±0.3L/1.73m~2),计算血浆量(PV)减少37%。DKA治疗:小剂量胰岛素和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泵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 将2005-2008年收治的1型DKA患儿64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精变化、DKA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血糖下降相对稳定,酸中毒纠正时间治疗组[(16.91±4.223)h]短于对照组[(23.31±3.797)h](P<0.001),且无反复.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低血糖,对照组出现1例.住院时间治疗组[(15.63±2.458)d]短于对照组[(20.88±3.348)d](P<0.001).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索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1型糖尿病(T1DM)患儿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和胰岛素用量的因素.方法 本院内分泌科2003-2008年收治的T1DM患儿68例.对其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将其分为初诊组和复诊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酮症酸中毒(DKA)和非DKA组,观察影响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的因素,在年龄、初诊、感染和并DKA等情况下胰岛素泵的使用情况.结果 68例患儿均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天数为(4.37±1.60) d,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为(1.22±0.34) U/(kg·d);初诊组和复诊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a>0.05);非感染组达标时间明显均较感染组、并DKA组短(Pa<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并DKA组基础胰岛素用量大(Pa<0.01),小年龄组胰岛素输注管堵塞和发生低血糖例次明显多于大年龄组儿童.结论 胰岛素泵的使用在T1DM患儿存在着差别,小年龄组胰岛素泵使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1型糖尿病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情况,探讨导致DKA患儿发生AKI的可能潜在因素。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45例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按照入院时是否合并AKI分为无AKI组(n=37)和合并AKI组(n=8)。收集两组患儿社会人口学资料,入院时的体检数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和心率等,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测定患儿入院及出院时血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发生AKI的影响因素。结果45例患儿确诊中位年龄为9.2岁,8例(18%)入院时合并AKI的患儿中,6例为1期AKI,2例为3期AKI。血校正钠水平升高与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发生AKI密切相关(P<0.05),而入院时较高的胰岛素水平则不易发生AKI(P<0.05)。结论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AKI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积极纠正DKA,尽快控制血糖,并定期对这部分儿童病例进行肾功能复查和随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858-86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已确诊的1型糖尿病(T1DM)患儿病程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情况。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聊城儿童医院、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12家医院登记系统为基础调查多中心1995年12月至2014年6月胰岛素治疗下的已确诊T1DM患者病程中发生DKA的频度和诱发原因。其中,T1DM确诊后发生的第1次DKA为组1A,第2次DKA为组1B。选择北京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T1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横断面调查病程中无DKA发生者为对照组,即组2。结果 12家医院共新诊断了1676例T1DM患儿,其中89例患者在病程中发生了100次DKA,发生比率为5.3%(89/1676),发生频率为5.9%(100/1676)。且各中心的DKA发生比率不同,波动在1.1%~24.1%之间。组1A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31±3.03)% vs.(8.26±1.53)%,P<0.01]及胰岛素剂量[(0.85±0.42)IU vs.( 0.71±0.31)IU,P<0.01]明显高于组2。组1A的胰岛素泵使用率高于组2(25.0% vs. 11.2%,P=0.01)。而且,前者的自我血糖监测达标率(12.1% vs. 40.1%, P<0.01)及复诊次数达标率(21.2% vs. 46.6%,P<0.01)明显低于后者。组1A的DKA诱因主要是感染(33.7%)、中断胰岛素注射(21.3%)、饮食异常(20.2%),1例患者为胰岛干细胞移植后DKA。组1B仍以感染为主要诱因(4/10),1例患者因为胰岛素泵故障而发生DKA(1/10)。不同病程内发生的DKA诱因分布不同(P<0.01),1年内主要以中断胰岛素注射为主,占39.3%(11/28);1年以上中断胰岛素注射仅占13.1%(8/61),主要以感染(22/61)和饮食异常(16/61)为诱因。DKA发生率高的医院主要是以感染为诱因,达50%(12/24),而DKA发生率低的医院感染诱因占28.1%(18/64)(P<0.01)。结论 已确诊T1DM患者病程中DKA发生率为5.3%,各中心不同,最高达24.1%。DKA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差,不能规律的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及门诊复诊,应该强化糖尿病教育。胰岛素泵使用者及胰岛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成为新的教育关注点。DKA发生率高的医院需要强化患者学习感染时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曹冰燕  巩纯秀  吴迪  谷奕  孟曦  董倩  黄慧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2):1105-1109
目的了解儿童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的临床特征。方法依据诊断标准,从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确诊的糖尿病患儿中筛选DKA和HHS患儿,比较糖尿病同时合并DKA和HHS(DKA-HHS)与单纯DKA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1 065例新诊断儿童糖尿病患儿中有483例合并DKA,占45.35%;16例符合DKA-HHS,占1.50%;无单纯HHS糖尿病患儿。HHS在DKA患儿中的发生率为3.31%,其中1型糖尿病14例,2型糖尿病2例。HHS在年龄≥10岁的DKA患儿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年龄患儿(χ2=6.05,P<0.05)。DKA-HHS患儿中重度脱水的比例、平均有效渗透压、血糖、三酰甘油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DKA患儿,且酸中毒程度明显重于单纯DKA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KA-HHS患儿的校正血清钠水平显著高于单纯DKA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糖尿病患儿的HHS发生率较DKA低,且均与DKA合并存在;更常见于≥10岁患儿;DKA-HHS较单纯DKA患儿的代谢紊乱程度、脱水及酸中毒程度更严重,肾功能异常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1型糖尿病(T1DM)患儿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治疗对血糖控制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91例应用CSII方式治疗1年以上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再发生情况,通过与75例应用MDI治疗的T1DM患儿...  相似文献   

20.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导致糖尿病患儿住院及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据统计初发糖尿病患儿中,约有20~40%因DKA住院。近年来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KA)的发生率已有所下降,但病死率却并没有随着治疗及监护水平的提高而明显降低。因此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识别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对糖尿病患儿进行密切监视,以达到预防DKA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