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民办高校大学新生SCL—90量表测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民办高校大学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中国信息大学一年级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测量,并对1132个有效样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①被试SCL—90测查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检出率16.70%,男生检出率为16.15%,女生检出率为17.62%,男女生无显性差异;②不同群体比较: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子女、高收入家庭及低收入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③按各种标准分类,不同群体被试的排在前几位的心理问题几乎均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和抑郁,敌对症状也较为突出。结论:民办高校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826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47%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与敌对;在各因子得分均值上男生敌对高于女生,临床英语班在躯体化和抑郁高于其它专业,二年级各项普遍高于其它年级,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生源地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结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低年级组,要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以便指导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工作。方法:采用SCL-90对684名大学生(有效样本622)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5.11%,且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人群,又明显高于全国大学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SCL-90各因子分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心理健康状况以一年级最好,二年级次之,三年级最差,四年级又略有改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城市和县城。结论:不同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的大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采取不同的心理疾病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2002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方法:用SCL—90量表对医学一、二部844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结果: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7.13%,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7.57%;男生在敌对因子方面,女生在恐怖因子方面,专科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方面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结论: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2、院系领导应当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3、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养。4、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5、应当开展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主动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趋势,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某综合院校2011—2016年入学的大学新生10 410人,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近6年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趋势。结果 2011—2016年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2011—2016年新生UPI总分、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男生与女生UPI总分及SCL-90总分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生。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应综合近6年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趋势和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探索更适合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对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我校有9.5%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是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不同,以2年级学生检出率最高。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贯穿整个大学时期,重点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2年级学生,以及近亲中有精神问题,对专业、班级、心理教育满意度低,母亲文化程度低,人际关系、心理素质自我评价低,对总体大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低者。  相似文献   

7.
袁震 《中华综合医学》2002,3(9):780-782
目的:研究分析土家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整群抽样对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97级、98级、99级医学生中的土家族学生509人进行测评,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被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占21.41%,男、女及不同年级间比较,均无显性差异,在总体上,土家族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但优于国内其他地区大学生,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男、女生心理卫生状况显示出土家人的一些心理特点,结论:土家族医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要根据土家人的心理特性对土家族医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1000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20%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与敌对;在各因子得分均值上男生敌对高于女生,护理专业焦虑和恐怖高于其它专业,二年级各项普遍高于其它年级,且差异有显著性。心理健康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结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低年级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边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素质教育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理学院本科一年级、四年级,专科二年级普通班和成人班学生在期未考试前一周进行测查,用PEMS软件包比较分析各层次医学生的各项得分。结果:本科一年级学生总均分为0.9542,四年级学生为0.5903;专科二年级普通班学生总均分为0.7499,成人班学生为0.6560,各层次学生之间有显性差异(P<0.05)。男生总均分为0.7863,女生为0.6968,男女之间无显性差异。各层次医学生SCL—90的10个因子分排序前三位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或焦虑、抑郁。结论:随着大学教育的升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提高,有必要采取不同方法对不同层次边疆医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现状跟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定同一批大学生刚入校时及毕业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系97年264名大学新生进行了SCL-90测试,三年后在2001年学生毕业前对他们进行了复查。结果:一年级新生16.1%的大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四年级时明显下降为9.9%。与常模比一年级新生除躯体化因子低于常模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常模,而四年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各因子中明显低于常模,且一、四年级相比,四年级时除恐怖、敌对性因子分高于一年级外,其余因子分均低于一年级。结论:一年级大学生有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四年级时,心理卫生问题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别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对沈阳市四种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沈阳市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同龄青年,总体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5.59%;学校类别不同,心理障碍的状况也有所不同,四类高校间,艺术类院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最好,文科类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高于理科类。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红  ZENG Yu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24-125
目的:了解江西省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抽样调查江西省三所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的279名留守学生作为被试者;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评价。结果: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占72.4%,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占总人数1.1%;初一年级组与初二和初三年级组在恐怖倾向存在显著差异(F=3.887, P〈0.05);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整体看,除孤独倾向外,男女留守学生在焦虑总分和其他7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低年级更具有恐怖倾向,留守女生比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不乐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对专业不同满意程度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格特征。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其中一项是调查被试对录取专业的满意度)、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4294名军校医学生进行测试和评定。结果对专业不同满意程度军校医学生在个性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军校医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与个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结论人格特征表现为较内向、高神经质、高精神质的军校医学生更容易对专业不满意:对所学专业越不满意的军校医学生则表现出越多相应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学生军训期间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引发对军训工作的细节进行伦理学探讨。方法:以2005级795名全体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进行测试和评定,运用EPQ进行心理特征的测试和评定,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SCL—90中强迫、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EPQ的P量表和N量表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值均小于0.01或0.05),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学生军训过程中的身心健康不受损害。结论:新生军训后存在一定的身心健康问题,军训时应遵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伦理原则,以减少学生的身心伤害。  相似文献   

15.
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宁夏医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自评量表(SCL-90)对宁夏医学院2004级1509名新生进行测试.结果 心理问题前三位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各因子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均分总体趋势由低到高依次是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大专生;除躯体化因子外,医学新生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农村学生的各因子分高于城市学生(P<0.01),除敌对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的各因子分高于男生,总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敌对因子外,非独生子女的各因子分高于独生子女,总均分、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抑郁因子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离异和父母非离异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4级医学新生自评症状较多,不同教育层次新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应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使新生度过心理问题高发阶段.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校园恶性事件和家校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误会和诉讼,提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民办高校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对西安民办高校全日制大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并与国内大学生常模比较.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SCL-90的各因子与国内大学生常模比,成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如普通高校学生.同时一、二年级学生总分均数显著高于三、四年级学生.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民办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对专业不同满意程度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其中一项是调查被试对录取专业的满意度)、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4294名军校医学生进行测试和评定。结果 对专业不同满意程度军校医学生在个性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军校医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与个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结论 人格特征表现为较内向、高神经质、高精神质的军校医学生更容易对专业不满意;对所学专业越不满意的军校医学生则表现出越多相应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对疾病的影响。方法对确诊患病的大学生(患病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并与健康大学生(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病组大学生SCL-90量表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患病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应加强对其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